主题:del -- 删ID走人
罗友枝(Evelyn Rawski,著名汉学家,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清代中国的教育和大众识字率》一书中估计清代中国的识字率,男子为30-45%,女子则为2-10%。在地域分布上江南地区比之北方有更高的识字率。
不过她这个统计的水分不小。按她的标准,所谓识字是能计算数目,写简单的信函,不受人欺蒙。但按照毛泽东在1930年5月的《寻乌调查》(《毛泽东文集》第一卷》对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寻乌县做的调查。他认为三省交界各县的情况大概相差不远。
女子可以说全部不识字,全县女子识字的不过三百人。男子文化程度并不很低,南半县文化因交通与广东的影响比北半县更加发达。依全县人口说,约计如下:
不识字 百分之六十
识字 百分之四十
识字二百 百分之二十
能记账 百分之十五
能看三国 百分之五
能写信 百分之三点五
能做文章 百分之一
初小学生 百分之五(五千人)
高小学生 百分之八(八千人)
中学生 五百人
大学生 三十人
出洋学生 六人
秀才 四百人
举人 一人
(上列的百分数是每一项对于人口总数的比例。)
可以看出所谓“识字”百分之四十的标准是识字二百以下。识字二百以上的就只有“识字”的一半了。等看《三国演义》之类白话小说的就只有百分之五。而能写信的也就百分之三点五。
这个百分之三点五还是素有读书传统的闽粤赣三省数字。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在清末“送字下乡”运动后并经过建立各种学校近四十年后的结果。
以此反推,先秦的识字率不会比清末民初更高。要普及识字率,一是要有课本、二要有教具,三要有老师。先秦没有纸张和印刷术。书写工具是笨重昂贵的竹简木牍。课本基本没有。书籍传播主要靠抄写。而老师更少,基本都是贵族或官吏。认字是成本昂贵的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读不起书的。写信就更不会普及。所以只能靠别人代写。
至于为何秦汉时期却有普通士兵书信出土,其实也就睡虎地的两封信罢了。这两封信都是写在木牍上然后封存在基本密封的棺材里深埋地下。这才能历经两千年不腐。东汉以后纸张开始普及。到唐代纸张都已经普及到用来做卫生纸了。而中国传统纸张不易保存。家书反而不如竹简木牍更容易保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6 层
🙂隋唐的兴盛是北朝门阀贵族政治的兴盛 9 删ID走人 字4634 2019-07-09 03:00:47
🙂你不读书,所以开口就错 6 孟词宗 字1541 2019-07-12 18:10:04
🙂秦汉兴盛又算什么?魏晋极度黑暗又怎么说 迷途笨狼 字0 2019-07-09 1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