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细节,是魔鬼 -- gzdcl
而你提到的运八,在定型时其发动机首翻期寿命只有300小时。注意,是定型,这意味着运八已经完成了主要的地面试验和试飞。
按照运十黑的逻辑,寿命只有300小时的运八发动机有什么理由活在世上呢?显然是该枪毙的,尽管后来其首翻期寿命延长了10倍,到了3000小时,但既然早被掐死了,这个3000小时就不会发生,它的寿命就会永久定格在300小时,从而在日后成为证明掐死它是英明决策的依据。
嗯,运十黑的逻辑就是能如此的自洽。
既然没有发动机,运八显然也是不该问世的。
---------------------
问题出在哪?首先在于你混淆了飞机的设计寿命和寿命。
设计寿命是飞机设计开始阶段的指标要求,或称设计输入,运十的结构是按10年飞行3万小时设计的。
而飞机的寿命则是实际(或预计)达到的实际寿命,新型号飞机的寿命确定非常复杂,总的来说,它是需要各种实证证实和支持的,对于老飞机,当然有各种实际飞行数据得出寿命,对于新型号飞机,则需要尽可能多的试验数据、实际飞行数据(比如观察实际飞行对结构的影响)结合一定的理论计算来得出其预期寿命,而在飞机上天前,疲劳试验一直是确定飞机寿命的主要依据。即使我们开发民用机电产品,设计寿命也只是设计寿命,实际预期寿命我们还是要做各种老化试验、疲劳试验以及经验数据才能得出或者确认。运十当时连疲劳试验都没做,也没有试飞,国内又没有类似机型的经验数据,哪来的什么预期寿命呢?那只是根据当时02样机的情况(即使是使用LC4)计算得出的一个可以万无一失保证完成试飞大纲的时间。一个常识,飞机寿命有保证万无一失的吗?
更何况,随着飞行数据的积累,飞机问题的暴露和解决,飞机设计的改进以及基础工业的发展,新型飞机的寿命一般都会有大幅增长的过程。
------------------
再来说说所谓200小时和LC4的问题,这个还真值得展开说一说。
LC4达不到运十的设计寿命要求,这个运十团队怎么可能不知道?看把那些运十黑给能耐的。72年8月,运十团队就提出LC4只在研制过程中作为过渡性材料使用:
728会议即安排哈尔滨101厂研制类似于7075的超高强度铝合金SLC2,以作为批产时正式使用的材料。1976年,上海有色所根据运十的情况,也开始研制SLC2高强度变形铝合金,用于大型运输机机翼和机身框架,1978年研制成功,各项性能达到美国ASTM“7075”标准,可取代国内航空工业大量使用的LC4合金。
所以,在运十试飞前,就有了国产的7075铝合金,而且中美关系已经解冻,在国际市场上买到7075也是可能的。运十黑说没有7075,拿LC4来说事显然是胡扯。
而且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运十这样的战略项目对国内基础产业明显的拉动作用。在没有大飞机的几十年,国内航空铝合金产业基本停滞不前,与国际水平越拉越大,这也是国内冶金界、航空界的共识。
这也是我们格外地为运十下马扼腕叹息的原因,是对运十下马教训的反思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推手的原因之一。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12 层
🙂还有啥可聊的,知道你就说,不知道就不说呗 北纬42度 字0 2019-09-25 15:19:31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设计寿命就一个数,很难吗? 4 北纬42度 字1220 2019-09-25 15:26:37
🙂运十的设计寿命是10年飞行3万小时
🙂给你补充点材料 23 老老狐狸 字341 2019-10-28 03:25:47
🙂对,大压机是另一个例子 3 qq97 字66 2019-10-28 21:48:26
🙂蛮佩服你的,和这位那么会胡搅蛮缠的家伙一点点掰扯 1 阴霾信仰 字21 2019-10-27 05:42:05
🙂道理总是越辩越明 7 qq97 字467 2019-10-28 13: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