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左传》本末分章全译 -- 桥上
《襄二十六年传》:
初,楚-伍参与蔡大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也。伍举娶于王子牟。王子牟为申公而亡,楚人曰:“伍举实送之。”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声子曰:“子行也,吾必复子。”((p 1119)(09261001))(112)
我的粗译:
在早年,楚国大夫伍参与蔡国大师子朝(公子朝)很有交情,其子伍举(椒举)也和子朝之子声子(公孙归生)是好友。伍举娶了王子牟(申公子牟)的女儿,可王子牟在担任申公时获罪出走,那些楚人就说:“伍举实送之。(是伍举把他送走的。)”,于是伍举只好流亡郑国,又打算流亡到晋国。
那时,声子正前往晋国,在“郑”的近郊遇到伍举,两人扯了些柴草铺地上,坐下一起吃东西。就谈起为伍举恢复职位的事。伍举告诉声子,自己打算转而流亡晋国。声子就告诉他:“子行也,吾必复子。(大人尽管去吧,我一定能让大人恢复职位。)”。
一些补充:
成语“班荆道故”(bān jīng dào gù)就出自本章《左传》。
杨伯峻先生注“初,楚-伍参与蔡大师子朝友”曰:
程公说《春秋分记•世族谱》:“公子朝,文公子。”然则蔡景公弟也。
杨伯峻先生注“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也”曰:
声子,子朝之子,即公孙归生。伍举,子胥祖父椒举。
杨伯峻先生注“伍举娶于王子牟”曰:
王子牟曾为申公,故下文又曰申公子牟。
杜预《注》“王子牟为申公而亡”云:“获罪出奔。”
杨伯峻先生注“班荆相与食”曰:
荆是草名,班荆,扯草而铺于地,聊以代席,藉以为坐。班,布也,布今俗作佈,即今铺字。
杨伯峻先生于“子行也,吾必复子”之后注云:
此是此年以前之事。《国语•楚语上》且述椒举(伍举)纳乘马,声子受之云云,余则大体同《传》。
“楚”——“郢”——“为郢”(杨注:楚亦名荆,详庄十年《经•注》。初都丹阳,据《史记•楚世家•集解》及《正义》当在今湖北省-枝江县;《水经注》谓在今秭归县一带,难信。武王迁郢,今江陵县北十里之纪南城。定公六年,楚昭王因畏吴而迁鄀,旋后还郢,证之楚王盦章钟铭,可信。武王十九年入春秋。楚王-负芻五年,灭于秦。楚器传世及出土者多见。#郢,楚都,今湖北省-江陵县(,详桓二年《传•注》)。黄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见桓八年《传•注》)。自江陵至潢川今约七百里,古里较(今里)短,今之七百里当古之九百里,亦犹今自苏州至山东省-邹县约一千五百里,而哀七年《传》邾子谓“吴二千里,不三月不至”也。说参阎若璩《四书释地》。),推测位置为:东经112.18,北纬30.42(纪南城。有遗址,长方形城,4500╳3500,1600万平方米。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楚——为郢:庄十七至庄十八,庄三十二至僖二十七,僖二十七至文十四,宣八至昭五,昭三十至定六)。
“蔡”——“上蔡”(杨注:蔡,国名,武王弟蔡叔度之后。此时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附近有故蔡国城。故城长一〇四九〇米,略成南北长方形。平侯迁新蔡,今河南-新蔡县。昭侯迁州来,谓之下蔡,今安徽-凤台县。一九五五年五月曾在安徽-寿县发掘蔡侯墓,并出土有蔡侯钟、蔡侯盘及吴王光鑑等遗物(三种)。此地离凤台县极近,故蔡侯葬此。《史记》有《蔡世家》。宣公二十八年入春秋。春秋后二十一年,蔡侯-齊四年灭于楚。然据程恩泽《战国策地名考》及苏时学《爻山笔话》,战国时又复建国于今湖北-巴东县、建始县一带,更至楚宣王八年时,而蔡始亡。#《汉书•地理志》“汝南郡-新蔡县”,班固自注:“蔡平公自蔡徙此,後二世徙下蔡。”王先谦《补注》引钱坫云“吴迁昭侯于州来,即下蔡也。”又引吴卓信云:“平侯徙此(新蔡),事不见《经》、《传》,惟见杜氏《释例》。”传世器有蔡子匜,杨树达先生谓为蔡平公所制,详《积微居金文说》卷六。#蔡本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后迁都新蔡,今河南-新蔡县;今则入吴,因吴师迁州来,今安徽-凤台县,亦曰下蔡。),推测位置为:东经114.25,北纬33.25(上蔡西南卢岗乡-翟村东二郎台周围。蔡国故城遗址,长方形城,东2490,西3187,南2700,北2113。西周至昭十三年(前529),蔡;昭十四年(前528)至战国,楚。昭十一年蔡灭,昭十三年复封于新蔡,哀元年因楚围请迁,哀二年迁于下蔡——州来)。
“申”(杨注:申,国名,伯夷之后,姜姓。后为楚所灭。故城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庄六年《传》载楚文王伐申,哀公十七年《传》又云楚文王“实县申、息”,则鲁庄之时申已为楚灭。然据昭十三年《传》文,楚平王似曾复其国。——桥:《昭十三年传》云“平王封陈、蔡,复迁邑”((p 1348)(10130206))(108、109),则与“陈、蔡”之复封不同,恐非复其国也。),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2.53,北纬33.00(南阳-瓦房庄附近古宛城遗址,或云在南阳北三十里,非此地)。
“郑”推测位置为:东经113.71,北纬34.40(郑韩故城)。
“晋”——“新田”——“绛”——“绛县”(杨注:晋国事始见于此,而《春秋经》不书,盖以晋五世有内乱,不及来告之故。晋国,武王子唐叔虞之后。成王灭唐而封叔虞。翼,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传世有晋公𥂴,据唐兰《晋公午𥂴考释》,定为晋定公所作。铭文“我皇祖(唐)公,膺受大命,左右武王”云云,与《逸周书•王会篇》所言“成周之会”,“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之意相适应,加以《晋语》引叔向之言,唐叔以武力封,足证《吕览•重言》、《说苑•君道》所传桐叶封弟之不可信。唐叔之子燮父改唐为晋,即今之太原市。(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一谓唐叔之封在翼,黄汝成《集释》引全祖望说辨其在今太原。)四世至成侯,南徙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又五世至穆侯,复迁于绛,绛即翼。鲁成公六年,晋景公迁都新田,此后命新田为绛,新田即今山西-侯马市,而以旧都为故绛。自春秋后出公以下五世六十五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地,迁靖公为庶民,晋亡。曲沃庄伯及翼本末,详桓公二年《传》。曲沃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东二十里。曲沃去翼一百余里。#晋从此后迁都新田,亦称新田为绛,因称故都绛为故绛。#若不以唐叔所封为太原市,则晋前后四次迁都,均在平阳(今临汾县西南)四周一百五十里之内:翼在今翼城县东南三十五里。曲沃在闻喜县东北,距翼约一百五十里。故绛在今汾城南,新绛北,东距翼约一百里。新田即今侯马市,去翼仅数十里耳。#绛,晋都,今山西-侯马市。),推测位置为:东经111.31,北纬35.62(成六年后,新田遗址,4000万平方米,在同一区域内有6座城址。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
下面是声子遇伍举于郑郊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112楚材晋用05/05 2 桥上 字20757 2019-10-11 03:53:01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112楚材晋用04/05 1 桥上 字20004 2019-10-10 06:26:56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112楚材晋用03/05 1 桥上 字11781 2019-10-10 06:18:51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112楚材晋用01/05
🙂《左传》本末分章全译110、111 1 桥上 字4186 2019-10-05 04:09:01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109楚灭陈蔡16/16 2 桥上 字11900 2019-10-04 03:51:02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109楚灭陈蔡15/16 1 桥上 字11009 2019-10-03 06:27:54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109楚灭陈蔡14/16 1 桥上 字10886 2019-10-02 04: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