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 俄罗斯还能成为一极? -- 刘工
苏联帝国1991年的解体消亡与俄罗斯冷战之后的十余年经济衰退导致产生世界格局上的单极(美国)秩序。但稍微了解俄罗斯的人们都能感觉到俄罗斯巨大的潜力。俄罗斯依然还是当今世界军火工业第二大国,前苏联时期在诸多技术装备性能上创下的世界记录保持至今,在军事技术上拥有与美国进行全面竞争的资格。一千七百多万的国土面积横跨世界十一个时区。拥有极为丰富的油气、矿业、林业等资源的国家。这一切都使人们坚信只要俄罗斯不再出现国家分裂,成为世界的一极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但能成为世界的一极除了本国拥有系统巨大的生产力之外,必须在国际或者相当范围的地区事务具备决定性的影响力,拥有与自身领土相适应的周边地缘政治结构。
当年沙皇政府制定形成军事扩张的五个战略方向,其中三路集中于欧洲。这三路分别是夺取芬兰,称霸波罗的海。瓜分波兰,立足欧洲心脏地带。击垮土耳其夺取黑海。其余两路分别是东进中国黑龙江,直达太平洋西岸。南下越过高加索、踏过中亚、撰取伊朗(原波斯)、阿富汗、巴基斯坦,饮马印度洋。这些扩张的地缘战略方向与步骤也被自斯大林之后的历届苏联政府所继承。
这五个地缘战略扩张方向,其中四个最终目标直指海洋目标。清楚的标明了沙俄至苏联力求使沙俄这个庞大陆权帝国转化为海权大国的战略目标。自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的各个强国的兴衰史似乎也证明了当初沙俄政府制定战略目标的正确。一个国家的崛起也许可以脱离海洋,但没有海权的强国或者说失去海权的强国无一不是以失败而告终。
二战结束时,虽然苏联除了控制波兰与夺取中国的远东地区之外,其余三路并没有彻底的完成当年沙俄政府制定的军事扩张方向。但那时的苏联已经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在黑海有了乌克兰作为黑海舰队的基地,在中亚吞并了中亚五国后对印度洋形成直逼之势。这些地缘政治优势奠定了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两极争霸的基础。
苏联的解体并不只代表着冷战的彻底结束,还意味着几个世纪以来沙俄至苏联执行的扩张战略的彻底失败。沙皇尼古拉二世曾说:“不要漠视东方,但要把最大的注意力放在西方”。历史又再次证明了当年沙俄政府的正确。沙俄之后的苏联、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政治、经济、工业、军事的重点始终在欧洲。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崩离析与苏联的解体,不但使俄罗斯再次在地缘上被欧洲边缘化,更重要的是随着乌克兰、拉脱维亚、立淘宛、爱沙尼亚这些欧洲沿海国家的独立,使的俄罗斯不再拥有在欧洲成为一个海权大国的资格。在欧洲之外的南下战略也随着当年苏联阿富汗战争的失败与中亚五国的独立,使的俄罗斯在地缘上已嗅闻不到印度洋丝毫的气息了。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虽然没有在苏联没有被当年的苏联解体所央及,但随着俄罗斯国力的迅速下降与东北亚地区的中国崛起,和世界经济第二大国日本在冷战之后为了谋求大国地位的逐渐加快的扩军步伐,俄罗斯也面临着日益沉重的地区压力。随着这些出海口的丢失与相关地区的政治局势变化使得俄罗斯发展海权的空间越来越小。一个大国失去海权还能称为大国吗?
古今中外历史上国家版图的缩小与地缘势力收缩只能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说集团一时的得失,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或者说集团势力并不能重返这些丢失的地区。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地区集团化的今天俄罗斯似乎又重新陷入了迷茫之中。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在地区一体化中的地位与是否能主导这一地区的一体化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世界政治舞台也将越来越多的出现地区集团形式的政治面目,这也将成为一种趋势。俄罗斯的潜力得益于庞大的国土与当年苏联奠定的工业与技术储备。但正是俄罗斯的大,却使得俄罗斯感觉不到自己到底属于哪里。欧盟的扩张与深化显然没有给重心处于欧洲的俄罗斯预留一个席位。东亚国家的十加三年度论坛中也找不到大部分国土处于亚洲的俄罗斯一丝的踪影。
写到这里必然会使人想起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独联体国家,与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大力倡导的独联体国家一体化。但同样是俄罗斯的大与其余独联体国家国土面积小产生的对比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独联体一体化的进程。前苏联除俄罗斯外十四国分除东欧、外高加索、中亚地区。虽然这些国家独立之后相互之间有着相通的经济模式、文化背景但由于所处地区差别过大,与独联体中心俄罗斯的经济大衰退,很难统一在一起形成结构性组合。与此同时在苏联解体之后独立很多国家中,由于新独立之后的民族独立意识高涨与历史上和现实政治环境的因素。纷纷和俄罗斯保持距离,有的国家在独立之初国内便形成一股很强的反俄情绪。这些独联体国家的内部因素搀杂在一起显的俄罗斯想整个整合独联体国家显得颇为不符合实际。
与此相对应的外部原因对独联体国家的“兄弟离心”起着更为重要的原因。欧盟的扩大与深化对俄罗斯可以说是致命的。冷战时期欧洲大陆只能说是美苏搏弈的棋盘,欧洲各国则是分别属于美苏的棋子。但当冷战结束时,欧共体立时摇身一变变为了欧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由原来的十二国迅速发展成为由二十五国组成的国家集团,拥有了超国家意义的货币与统一的经济市场政策。棋子变为了棋手,棋盘变为了地盘。而且这个对俄罗斯来说的新棋手扩张的地盘绝大部分竟是自己当年的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地盘与…………国土。随着欧盟的深化俄罗斯不但发现自己已是越来越难拉回波罗的海三国。而且欧盟凭借着世界第一大经济集团的魅力还不断的对乌克兰、白俄罗斯、摩而多瓦产生吸引力。假如当年曾说过:“不要漠视东方,但要把最大的注意力放在西方。”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还在世,一定会对欧盟这个棋手在不断的深化的同时感慨到如今的欧洲不但使得俄罗斯不断的边缘化,还随着时间的增长使的俄罗斯插手欧洲的空间越来越小。
西方世界与其他国际势力对独联体国家的兴趣也绝不止于欧洲。外高索三国独立伊始。土耳其与伊朗便在阿塞拜疆所用打字机的种类展开了争夺。除了国家与集团势力对外高索三国的展开渗透与争夺之外,伊斯兰极端恐怖势力也未放过此地。各种恐怖组织不断从外高索三国进入俄罗斯本土,帮助车臣恐怖分子从事分裂活动与展开针对俄罗斯的恐怖袭击。格鲁吉亚的一场“天鹅绒革命”,更使的俄罗斯在外高加索势力大损。阿塞拜疆在西方长久时间的渗透下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亲西与亲美倾向。土耳其这个与外高加索三国相邻的国家经过与欧盟漫长的谈判,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欧盟已将触角伸入了外高加索周围。问题的严重性好像还不止与此。外高加三国地理位置介于欧洲与亚洲交界处。同时也蕴涵了相当丰富的油气资源。外高索三国有没有可能在土耳其加入欧盟之后与欧盟展开入盟谈判?这一切的相加,现在与以后的俄罗斯还能否在外高加索三国处于主导地位?
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内陆地区,由于地缘上远离西方世界。苏联解体之后相对于东欧六国、外高索三国并没有出现对俄罗斯较强的离心力。甚至在独立之后曾泛起股恢复前苏联的声音。但美国911之后一场阿富汗战争。又使的中亚的地缘局势开始了新一轮的洗牌,美国与俄罗斯的军事基地在中亚五国交错分布。
在俄罗斯与美国在中亚的军事领域展开竞争的同时,俄罗斯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战略伙伴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在美国进军中亚之后中国无疑是俄罗斯的一个与美国展开竞争的重要伙伴。中俄本身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两个最大成员国。但问题在于俄罗斯在中亚与其他国家展开区域合作的同时,在各方面的因素考量显然离不开中国。俄罗斯对比中国在中亚地区有着对中亚独联体五国传统优势。但自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除了与哈萨克斯坦北部边境保持接壤外,在地缘上远离其余中亚四国。而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地理概念上本身就属于中亚的一部分。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保持边界接壤。同时中国与中亚另外一个大国巴基斯坦保持极为良好的两国关系。而且中亚内陆国家当要展开对外的海运贸易或者其他形式的海运联系又只能通过巴基斯坦与伊朗这两个国家。从政治环境、硬件设施与陆地运输远近的综合对比,巴基斯坦显然比伊朗更具优势。中亚五国本身蕴涵着相当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中亚国家自苏联解体伊始便发现该地区竟然没有任何像样的工业与产业,在日用消费品领域和其他民用经济领域尤其匮乏。但俄罗斯在经济结构上与中亚国家处于相同的尴尬局面。而中国的经济结构却正好与中亚国家形成互补,尤其是在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对油气资源需求日益增长。显然中国在地缘经济的角度来看,比美俄两国有着更多的优势。中俄两国在中亚地区合作进程上虽非竞争对手,但俄罗斯如要在中亚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显然无此可能。
俄罗斯面对着苏联的解体与独联体兄弟一个一个的远去,或是与自己拉开距离。从某种角度来看也只能称的上是一时的得失。毕竟独联体国家与自己有着割不断的血缘与文化联系。如白俄、乌克兰等国还依赖于俄罗斯提供免费或者廉价能源的供应。俄罗斯未必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与空间。但在世界各地区日益加快的地区集团化的趋势面前,俄罗斯却很难在自己周围找到一个合适自身的位置,这却是致命。长此以往,俄罗斯必然发现,面对自己周边的美欧中世界三大力量中心与其他地区集团,自己还有多少地缘政治空间?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又将何去何从?
当然,如今衡量一个大国绝非只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海权力量与地缘政治势力范围。一国的经济对国家世界政治地位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俄人口不到世界的3%,而自然资源的总储量却占到世界的22%~28%,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可采储量分别占世界的25%和40%。如以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作比较,俄罗斯大大超过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是美国的1~2倍、德国的4~5倍、日本的17~19倍。同时苏联时期留下的技术积累依然使俄罗斯在航空航天、核工业、生物工程等领域在世界范围保持着领先地位。但在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十余年后的今天,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依然在世界重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却显出了与自己科学技术大国身份鲜明的反差。
俄罗斯是世界上除美国之外唯一能生产重型战斗机、战略轰炸机的航空大国。但在民用飞机产业中,不但不能与美国波音、欧洲空客两大世界巨头媲美,便是与巴西、加拿大在民用飞机的出口量上也是不能相提并论。这现象也决不只限于俄罗斯的航空工业。由于科技人员大量外流,国家对科技的投资大大减少,致使高科技产品大幅度减少,现只占全世界的1%。
除此而外,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企业的设备老化非常严重,2003年~2004年,有60%~80%的生产设备老化,需要更新。而现在俄罗斯根本没有国力更新这些设备。俄难以保证投资稳定和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整个经济发展尚不稳定,目前投资的70%来自企业,而企业的亏损面仍很大,2002年有43.4%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另外,引进外资不足、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低(居民储蓄只有10%有可能转化为投资)、融资渠道不畅等这些因素都是投资短缺的重要原因。 短期内经济的发展很难改变以出口为主导的模式,经济原材料化趋势难以改变。 俄罗斯近年来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石油出口,可是,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往往是多变的因素,因此,俄经济“容易陷入繁荣与萧条的变化之中”。要使经济增长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是绕不过去的槛儿。在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主要的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搞改革。可以说,俄罗斯这样的国家,今后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就在于能否加快体制改革进程。换言之,在离文明、有序的市场经济还有相当距离,官员素质低、管理效益差、腐败严重,打通任何一道门槛儿要靠行贿的俄罗斯来说,它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的力度与进程是否顺利。但从目前俄的投资规模来看,要进行经济结构改革是非常困难的。短期内还难以通过改革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性因素。扩大内需乏力。 这几年俄居民收入虽有较大提高,但总的来说需求水平不高,至今还有1/4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70%有子女家庭的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标准。因此,扩大内需对俄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还很脆弱。此外,外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仍不可忽视。2003年还本付息共计173亿美元,2004年为156亿美元。偿还大量外债势必造成挤压投资与内需,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速。 劳动力不足。 据俄人口学家测算,2005年后的十年,俄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自然减少幅度为14%,即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每年将减少100万。这意味着,一旦俄经济步入快速增长轨道,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将会十分突出,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鉴于上述情况,2003年8月25日俄政府颁布的2003年~2005年“发展纲要”规定,俄GDP翻番的目标,其实现的期限由2010年延至2013年~2014年。
即使2013年~2014年俄罗斯政府完成了俄GDP翻番的目标。其经济总量也不过相当于现在的中国。可以说在近几十年内俄罗斯很难以自身的经济优势在世界政治舞台发挥巨大的影响力。
俄罗斯这个拥有光辉历史与巨大潜力的国家。还未摆脱苏联解体痛苦的阴影,又要面对着一场场颜色革命在自己的独联体兄弟中一一展开的的厄运。但当这些痛苦愈合时,俄罗斯民族又该发现自己该如何进行民族复兴?还剩下多少海权空间给这个陆上的庞然大物?除了自己庞大的国土外,在地缘上还剩下多少空间让自己去填补?自己又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占据什么位置?俄罗斯还能在世界上上发挥多大的影响力?俄罗斯还能成为一极吗?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 俄罗斯还能成为一极?
🙂俄罗斯只能靠北冰洋融化了 aloneth 字22 2010-12-27 04:57:07
🙂五年后再看到这个,基本上一点也没有改善。 随性自在 字291 2010-12-26 23:53:24
好文章,颇多高见,花! 2 秋雨梧桐 字70 2005-07-18 12:12:11
🙂就冲这一万多字的原创就应该顶! 自我感觉良好 字0 2005-07-18 03:39:13
俄罗斯人的大国心态和中国人很象,认为自己是虎落平阳 牧神午后 字0 2005-07-17 16:05:04
好文章! 正午阳光 字176 2005-07-16 13:00:23
心有不甘 二月冰 字171 2005-07-16 09: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