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浮生杂记(1-36) -- 小号鲨鱼
????之三十七、鲁迅
????
????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这一段是鲁迅纪念韦素园时说的话。cctv10正在播出《人物》,题目叫作民族魂,主题便是鲁迅。很久没有看鲁迅了,乍一听到这一段话,心里猛然一震。
????鲁迅不需要这些。如果让我来拍有关鲁迅的纪录片,我不会用民族魂这样好看的题目,只会用简简单单的两个字:鲁迅。是的,鲁迅就是鲁迅,除此之外,任何华丽的形容对他来说纯属多余。鲁迅让我第一次觉得,文字是可以在石头上敲出火星、留下印记的。即使是面无表情地经过,也能在偶然相遇的一刹那,如醍醐灌顶,似电闪雷鸣。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如做不到,至少谨记之。
????
????之三十八、阿香
????
????在天涯看见有人说到日本的电视连续剧《阿香》,一下子想起很久以前的记忆,清楚极了。
????片尾曲真好听啊,海浪一次次地拍打山崖,航标温柔却无言地立在那里,永不改变……还有阿香和偬吉,看见他俩就很开心。常常是,阿香笑,我也跟着笑,泽口靖子是我见过的最会笑的演员啊。
????故事很简单,有一点点象阿信,用一个女人的一生,说一个时代的故事;或者倒过来,用一个时代的故事,来成就一个女人。不同的是,阿香更平凡,更普通,因此也更可爱。她那一点点单纯的愿望:和自己爱的人,一起迎接生命中的每一次艰辛与快乐,现在想起来,还是会觉得动容――这样的愿望,越执著,越可喜吧。
????特别喜欢两个人初相识的时候,那些描写真细,真象。阿香扭了脚,偬吉背着她在茫茫雪地里走,画外音是阿香的心理:希望这条路就这样走下去、走下去……纯极了的画面,纯极了的笑容,两个都是。
????喜欢偬吉那样的人。第一眼不帅,只觉得沉稳,然而两集过后就爱上他了,觉得是我见过的最象男子汉的人,有一种特别的沉静与温暖。后来偬吉失踪,阿香嫁给了管家,当时年纪小,伤心的不得了,不能接受,甚至罢看。但也许,这样才是真实的人生吧。
????美丽极了,因为不能长久,因为不能成就。
????
????之三十九、真实的江湖
????
????还是关于梅艳芳的。看到了一些她身后的小道消息,有关黑道大佬、掌掴事件云云。有些是知道的,有些不知道,不过香港演艺圈素来与黑道关系紧密,这个倒是颇有耳闻。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想想这个圈子,酒色名利财气,全的,即便是想安静也安静不了,更别说什么独善其身了。有这些事不奇怪,没这些事反倒是怪事一桩。
????再说说最近被爆料的,黄大导的录音带事件,一直闹到所谓圈中惯例。事情本身照例是各执一端,双方都比窦娥还冤,但有一点颇耐人寻味,女方说现在要上戏就要跟导演如此如彼,男方尽管拼命说自己清白,但对这所谓的规矩竟没有着力否认,那么这一点倒有几分可信了。
????这才叫江湖,网络上的和这一比,都成了儿戏。身不由己。想金盆洗手?对不起,盟主有令,不批。
????
????之四十、一生与一瞬
????
????没事干,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手里拿着遥控器,一个接一个节目换。
????看到张柏芝和刘德华演的老鼠爱上猫,这是个四不象的东西,无厘头+武打+爱情+大话,结果就什么都不是。情节里有东京爱情故事的影子,两个人,最后该如何选择?故事的结尾被刻意处理成了喜剧,从而更加庸俗无味――尽管这样,在看到张柏芝站在城墙上的那一刻,我还是心动了一下。
????假设人的一生,将会遇到两个人,其中一个是可以让你在刹那间产生冲动,哪怕跟她一同去死;而另一个则会让你想到:和她在一起,你将会过得幸福坦然。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如何选择?
????我想大多数人都还是选择活着的吧。或者,也有那样的痴人,愿用平凡漫长的一生,换取光彩夺目的一瞬?
????――于是百年。百年如一箭。且带着、少许惊艳。
????程蝉提到飞蛾扑火,其实也是偏执的一种。若爱惜羽毛,宁可在深山中隐着,过平淡而悠然的日子。当初看《廊桥遗梦》,曾痴心妄想,某人若不遇某人,反倒是好;两个人都可以恬适自安,而不必烦恼。但后来细想,即使不遇,也定有其他的故事;选择扑火,原在于飞蛾的本性,而不在于遇或不遇。
????翻到十四岁那年的旧诗集,写道:欢也是禅/悲也是禅/有谁能悟尽所有的悲欢;成也是参/败也是参/有谁能参透生命的禅?很讶异。以当时的年纪和阅历,说这些话实在是矫情之极。然而当时未必是迷,如今也难说是悟,这十数年的光阴,当真一梦。
????长也是一生,短也是一生,热闹也罢,冷清也罢,终归于寂。
????
????之四十一、龙凤呈祥
????
????中国人素来讲究口采,好听的名字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打金枝》,正名叫做《满堂笏》;而《龙凤呈祥》实际就是刘备招亲。包装之道,古已有之。
????这次看的是甘露寺、回荆州。发现了几个小细节:
????一是戏里的称呼。刘备管赵云叫四弟,赵云管刘备叫主公。前者是君臣一体、礼贤下士的表演,后者是遵时守分、伴君如伴虎的聪明。主子和奴才之间,原本就没有什么友情可言,何况兄弟。
????倒是张飞,叫了刘备一声大王兄,真鲁直人也。当然,也可能和亲疏有关,赵云本不过是一个贴身保镖罢了。如留心,便可发现这类人总能青史留名。唐的程咬金、明的胡大海,就连水泊梁山,也还有个李逵。无他,好使,没二心。终究是愚民才好用。
????二是孙尚香的命运。三国最不喜欢,因此也只囫囵看过,没在意这个人。前一段时间去镇江,当地人说到有座什么塔,乃是孙尚香望夫处。这才想起京剧中的另一出《别宫祭江》,说的是孙误听刘备死讯,到江边祭奠之后投江而死,看来这就是最终的结局了。
????其实也只好去死。活着的话,反而不好安排。作者这样做,自以为得计,但那小算盘人人都能打得,毫不希奇。
????看孙尚香手持尚方宝剑护着丈夫逃亡,心里在想,这个烈性的女人的确会为了这男人舍弃生命的吧。然而对于这男人来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一件衣服掉到江里去了,找不到了,如此而已。
????
????之四十二、梦幻岛(neverland)
????
????To really love a woman
????To understand her-you gotta know her deep in side
????Hear every thought-see every dream
????N'give her wings-when she wants to fly
????Then when you find yourself lyin'help less in her arms
????Ya know ya really love a woman
????歌的名字叫:Have you ever really loved a woman,唐璜的主题曲。最近连看了两部强尼戴普的片子,唐璜和寻找梦幻岛。得说:骡子真是个好东西。
????强尼戴普并不算演技出众,他很适合而且只适合扮演一种角色:都市丛林里的梦游者。从剪刀手爱德华,到浓情巧克力、寻找梦幻岛,他仿佛始终都是那个来自neverland的人,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游离于世界边缘,也因此对这世界中的人有强烈的吸引力。令人遗憾的是,包括最新的《寻找梦幻岛》,我后来看到的所有片子都没有带给我类似剪刀手爱德华那样的震撼,他像拒绝长大的彼得潘一样,顽固地拒绝着其他表现自己的方式。那种叛逆是带有安全感的背叛,随时准备和这世界妥协,像掺了威士忌的咖啡,尽管有一点刺激,却仍然带着霓虹灯下、咖啡馆里,那种挥之不去的奶油香气。
????电影是造梦的工厂。然而是谁在做梦?好莱坞没有neverland,它只有金钱、名声、票房。从这个角度来讲,FindingNeverland几乎就是一件MissionImpossible。我不认为戴普能够凭着它获得奥斯卡,在我心里,依然深深怀念那个有着一张苍白悲哀面孔的剪刀手。耶稣说:那想行善事的,在门外敲着门;那爱人的,门开着。对于爱德华而言,neverland的大门是敞开的;而那个剧作家,只是一个徒劳无益的敲门者罢了。
????写到这里,突然有个想法,类似于围城的想法。对于neverland中的人来说,这个世界是否也是他们渴望着的另一个边缘?生活在梦想和生活在现实中,归根结底是否都是一样在寻找并因此感到有所缺憾?
????不如听歌,歌还是挺好听,类似于马龙白兰度所说的,不可救药的浪漫。是否当真爱过?按照歌里所唱的那样,无论男人还是女人,答案也许都是否定。倘若有这样一个人,了解我所有的想法,看得到我所有的梦境,我大约会觉得毛骨悚然,而不是快乐。在理智的范畴里,自由思想永远是比爱更高的东西。
????一切都在循环,不停地回归到一个原始的命题,无限接近却又永远不能到达。把它称为爱也好,梦想也好,始终是一个neverland。与唐璜不同的是,在我看来,爱只是让我们接近它的一个方式,而不是梦幻岛的本身。事实上爱一个人,不一定要爱她的灵魂。
????
????之四十三、谁会爱上沧桑
????
????无意中听到一首歌,如果你是爱上我的沧桑……诸如此类,下面听不清词了。
????这一句已经够喷饭:谁会爱上沧桑?至少我不会。
????我一直对所谓的沧桑男子存有戒心,非常可能是给《编辑部的故事》闹的。那时我正在爱情观的初步形成期,一不小心看到了一集,好像是某沧桑胡子酷男把戈玲给迷住了,该男作流浪打扮,据说刚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跋涉而来,眼神迷离深沉,满嘴诗意语言。当然最后结果是发现该男不过是以此博取众女欢心而已。
????所以说电视害人,从此就对沧桑没了兴趣。谁沧桑?父辈沧桑过,牢坐过,乡下过,孽债还过,到如今还过着极其平凡的生活,也没见人家拿着沧桑出来标榜。每一条路都是人走的,走着走着就成了沧桑了。这玩艺,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拿出来炫耀的。
????我喜欢平凡的人,简单的生活。到了现在,终于可以这么说了。
????
????之四十四、英雄美人
????
????最近看了两场戏,在中央台的戏曲频道。
????一场就是昆曲的林冲夜奔,实在是……美。词美、曲美、动作美。曲词典雅秀丽,演员出场、转身、踢带、亮相,一刹那就把那种英雄末路的彷徨展现了出来。英气,然而凄楚;坚定,即使前途未卜。
????林冲是不得志的英雄。看他,一方面觉得郁闷,因为不得志,一方面又觉得感佩,因为真是英雄。英雄是寂寞的,凤阁龙楼连霄汉,九重宫阙,黄袍加身,那是枭雄们演出的戏码。英雄何在?想必也就是荒草堆中一?g黄土。
????《碧血剑》中借说书人之口道:昨日的万里长城,今日的一缕英魂。初读这一句时,大恸无言。
????
????另一场是评剧,花为媒。可爱之极的人儿,可爱之极的片子。里头种种巧合以及最后的完满结局不用说了,最可爱的是张五可这个人物:
????张五可用目瞅,从上下仔细打量这位闺阁女流。只见她的头发怎么那么黑,她的梳妆怎么那么秀,两鬓蓬松光溜溜,何用桂花油。
????高挽凤纂不前又不后,有个名儿叫仙人鬏。银丝线穿珠凤在鬓边戴,明晃晃走起路来颤悠悠,颤颤悠悠真亚似金鸡叫的什么乱点头。
????芙蓉面眉如远山秀,杏核眼灵性儿透,她的鼻梁骨儿高,相称着樱桃小口、牙似玉、唇如朱,它不薄又不厚,耳戴着八宝点翠叫的什么赤金钩。
????上身穿的本是红绣衫,拓金边又把云字儿扣,周围是万字不到头,还有个狮子解带滚绣球。内套小衬衫,它的袖口有点瘦。她整了一整装,抬了一抬手,稍微一用劲,透了一透袖,露出来十指尖如笋,她的腕似白莲藕,人家生就一双灵巧的手,巧娘生下这位俏丫头。
????下身穿八幅裙捏百褶是云霞皱,俱都是锦绣罗缎绸。裙下边又把红鞋儿露,满帮是花,金丝线锁口,五彩的丝绒绳儿又把底收。
????巧手难描,画又画不就,生来的俏,行动风流,行风流动风流,行动怎么那么风流,猜不透这位好姑娘是几世修。美天仙还要比她丑,嫦娥见她也害羞。年轻的人爱不够,就是你七十七、八十八、九十九,年迈老者见了她,眉开色悦赞成点头,世界上这个样的女子真是少有,这才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一大段形容,是她在强上花轿之后第一次见到李月娥的时候唱出来的。本来是气势汹汹(色厉?溶螅浚┮?跟人家抢老公的,结果一见面就开始对自个儿的情敌猛赞起来,真是个好姑娘啊,太直率、太可爱了,哈哈。
????风味各别,然英雄美人,这般慷慨如诗、醇美如玉的人心,宜乎传唱千古。
????
????之四十五、阿诗玛
????
????崔永元离开实话实说之后,就很少看他的节目。今天也是无意中才看到了他主持的电影传奇,说的是杨丽坤,白族的舞蹈演员,《阿诗玛》、《五朵金花》的扮演者。去年去云南石林,无数的阿诗玛,后来去了大理,又是无数的金花,想象得到当时的轰动。
????关于电影,没有说得很多,主要还是讲这个女孩。排行第九,人称小九儿。演金花的时候是十六岁,擦窗户被导演一眼看见,就选上了。性格孤僻,敏感,演电影的事情甚至没有告诉家里,对舞蹈和文艺有天生的、强烈的喜爱。出演阿诗玛之后成了名人,却为此逃回了家里,放弃了继续当演员的机会,一心要跳自己的舞蹈。
????然后就是一场浩劫……在地下室里关着,不见天日的非人折磨,只能听到她发出的凄厉的惨叫,放出来之后就疯了。在漫长的余生之中,一直被幻听和恐惧的梦禁锢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2003年病逝。暮年的照片眼神迟钝呆滞,看着让人心酸。
????片子末尾,照顾了她一生的丈夫说起某次听到《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她展开手臂,摆出了一个舞蹈的姿势。对当时的情景他是这样形容的:
????“她手一伸出,眼睛就好像聚光灯那样亮了起来,真的,我没骗你。就是那么亮的两道光,真美,实在是太美了……”话语停顿,满脸都是回忆中的神往。
????十二崖子上,站着一个好姑娘,她是天空一朵花,她是可爱的阿诗玛。从此以后,阿诗玛变成了回声,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摘自民间故事《阿诗玛》
????
????之四十六、藤蔓与薪火
????
????思想这东西太玄虚,类似于藤蔓,必须依靠某种东西而存在。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名是发问,那藤蔓的深处却是时间的无尽与空间的无限。这样的纠葛太深含,令人在欣赏文字之美的时候,忘却了其中灵魂的呐喊,而这些,恰恰是不应忘却的。文字的本身极脆弱,它随时可能因为某种突然的外力而消失,比如秦前百家,争鸣得那么厉害,估计典籍著述不在少数,到临了嬴政老兄bia叽扔进一个火把,全都没戏。
????然而那些依附于文字中的思想,在书籍焚毁、书籍的保有者被坑杀之后,依旧神奇地保留了下来。火与土,焚烧与掩埋,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文字死去了,思想却还在。纪昀编《阅微草堂笔记》,是述而不作,他认为前人已然说尽了一切话,自己再说便是多余的。令他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是:每当他想到了什么以为自出机杼的东西,回过头看看总能从古人的想法中得到印证。这样的传承与薪火也许便是思想不灭的真实证据。
????无论什么样的刀,毁灭得了肉体,却毁灭不了思想。百年之后、千载之上,仍然能找到某种如同榫头般的契合,也许是俯瞰流水的刹那,或仰头星空的一瞬,于千万点浮藻微光中蓦然得见自己的前世今生。
????
????之四十七、文与题
????
????文章重要还是题目重要?看起来是个很可笑的问题。郑人买椟还珠,均言其愚,然而事实上,世上多的是重椟轻珠者。网络文章尤其如此,一个耸动的题目便是成功的一半,至少可以吸引一半的点击。好比路边店中的高音喇叭,坚持不懈地大声招徕,也是希望行人能够驻足,不然再好的货色若无人看,怕也搭不出去。
????文章以求售,千古如此。画眉深浅入时无,并不是闺房中的调笑,而是求售的伎俩。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明明地点出了一个“卖”字。卖文也是卖人,倘若自做清高状不肯叫卖,则无人问津也宜。网络文章的诞生之初,很令人兴奋了一阵,它让文字,尤其是无法售卖的文字找到了一个奔流的缺口。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定义:浮躁。
????网络浮躁?也许是。文坛浮躁自网络始?决不是。只要看文坛商家们爆炒今生今世、梦里花落这一类的玩意儿,以及美女作家、美男作家满天飞,便可了然。曾在一文学论坛里见一写手发问:我是否也要炒作一下?有人说了一句大约是劝慰的话,她便道:不炒不行啊,那么多人都(靠炒作)成名了!语气中的急切与无奈,令人恻然。
????虚拟的网络,能留下的也只是虚名。古语云名节攸关,文人之名与女人之节,却是分量等同的。爱玲同学道,成名要趁早。于是许多人奉为圭臬,其实足以自误。从此处论,张也是害人不浅。学、养、慧,缺一不可。一无所有便大叫趁早,那是赶搭贼船,绝非正路。折衷一下,叫卖也可,招徕也罢,毕竟文章终究是要给人看的,吸引眼球的题目也不是过错。只是题目之外内,还须有乾坤,不要出现下面的场景:
????一群人在街上庄严地行走,大臣们峨冠博带,金碧辉煌,领头的国王头上戴着冠冕,神情俨然。就在此时,一个孩子尖脆的童音突然响起:
????――那个人,他什么都没穿啊!
????
????之四十八、命无从致
????
????读王船山咏潇湘词作,有《岳峰远碧》:“见话随帆瞻九面,碧藕花开,朵朵波心现。晓月渐飞金碧颤,晶光反射湘江练。谁遣迷云生绝崦?苍水仙踪,雾锁灵文篆。帝女修眉愁不展,深深未许人间见。”
????很久以前就读过,当时还小,随意翻的金元明清词选,便翻到这一首,竟然记住了。后来自己配了曲子,用古筝弹出来,那调子至今还记得,也算是有缘。
????船山一经学夫子,生当乱世,为拒张献忠之邀,不惜自毁面目;及自清兵入关,乃投笔从戎,起兵抗清。而南明之小朝廷,却将之囚禁几死。兵败之後,流亡四方,授徒讲学,力保薪火不灭。一生之中,自号明之遗臣,不除汉家衣冠,临终自题墓石云: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船山是孤愤的儒者,也是倔强的湘人。所可叹息者,四十万人齐解甲也罢,恸哭六军皆缟素也罢,在家国破灭、风雨飘摇之时,站出来的竟大多是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女子。舌虽软而后腐,文字思想之中,自然有苇根般的韧性,只要不曾灭绝,便会传承如故的吧。
????命无从致,力不能企,是真正学者的慨叹和遗憾。船山在人间,活了七十四个年头,实不能算短;然而生有涯,知无涯,皓首穷经,愈觉所知有限,而人生之匆促,来不及将一本好书细细装帧,慢慢品读,便已合上了扉页,永不开启。
????修短无常,寿夭不定。天不假年,奈何奈何。
????
????之四十九出塞曲
????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
????谁说出塞歌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
????想着黄河岸啊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
????张清芳的老歌,以前没有注意过,这次偶然听到了,才发现作词的原来是席慕容。其实最好听的,是第一句跟第二句,一下子就把气氛显出来了。张清芳过于尖脆的嗓音与开场的鼓点并不相配,但也因此有了另一种味道。
????昭君和亲已经成了汉元帝的政绩工程,史书里提及的时候,总是加上“深明大义”、“民族友好”之类的形容词。车行过内蒙,两边是望不到边的尘沙,空旷寂寥,想来两千年前,寂寞更甚。
????昭君出塞是公元前33年的事。两年后,呼韩邪单于便死去。依元帝之命,按照匈奴当地的风俗,昭君下嫁呼韩邪之子复株累若硖单于。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想象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
????之五十、两个人的孤独
????
????大洪水,万物浮沉,茫茫不见陆地。一只蚂蚁挣扎着爬上了飘浮的树叶,在那里他发现了另一只蚂蚁,于是相互致意,微笑,伸展触须作快乐的栖息,忘却自己所处的,原不过是一片随时会被浪头颠覆的叶子。??
????出现这样的念头是因为看到书讯,李银河将王小波写给自己的情书出版了。非常奇怪的是,这件事被许多自称为王小波门下走狗的人反对并且鄙视。这样的反对多少有点无稽――出版还是不出版,也都不过是两个人的孤独,别人的话,有什么意义呢?
????一群人不孤独,一个人也不孤独。天地生成的石猴,晓得什么喜怒哀乐?心灵是沉入湖底的月,山野怒放的花,穿越丛林的风,浑然天成,自生自灭。必须要两个人,两颗心,相互映照出同样的感受,如镜中影,梦里身,一刹那间体味到自我的存在,并因这存在发现各自生命里无从割舍的部分――那时,才明白世界与自己的距离:到底有多近,或多远。
????是否懂得并不重要,是否被接受、被记得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有人在说,有人在听。哪怕说话的人已走远,声音却仍然固执地留下来,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纪录两个人的孤独。换句话说,这声音只属于两个人,对于其他的人,并不代表什么。所有偷窥的眼睛,此时此刻都可以休息了。
????关于爱的故事,在无数人的口中变成传说;关于孤独的故事,在两个人的世界里继续沉默。
????
????之五十一、大话西游
????
????无意中瞄了一眼博客首页的每周一星,居然是顾湘,当年客栈的紫霞mm。
????据说《悟空传》开始的时候,其实是向紫霞致敬之作。因为紫霞最早在客栈写了个类似题材,相当惊艳的文笔。后来也出版过,但没悟空传火。顾湘似乎是在俄罗斯,看过她的照片,清秀,干净,大而迷茫的眼睛,有一种稚气的沧桑。
????非常凑巧,今天又在放大话西游。看了无数遍的片子,居然还是能看得下去。想起前段时间读到的一则八卦,那段爱你一万年的台词,本是星爷自己想出来的,原话如下:
????“这句对白是我在西安搭巴士时想到的,自己都忍不住喊出来。其实是我当时私人感情上有所感觉。”
????拍《大话西游》的时候正值他和朱茵三年的感情走到尽头,那么这一万年,是对这段感情的感觉么?惆怅、追忆还是反讽?对朱而言,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会不会有人生如戏的刹那恍惚?
????戏里至尊宝回到五百年前,却最终发觉自己真正要找的是紫霞而不是晶晶;戏外的星爷则终于选择了莫文蔚,舍弃了朱茵。这样的人生和荧屏,真像是二律背反的异世界。
????“承认吧小疯子!”
????“不承认!”
????说这句话的人眼睛亮晶晶的,盛满了那其实从不曾存在过的幸福。
????
????之五十二、说英雄谁是英雄
????
????仁者不是英雄。
????世上并无真正的仁者,只有仁术。春秋霸主的渡河未济,被后人传为笑谈,以仁义行天下的梦想早就破灭了,无论真假。正义之师,无敌之师只不过是对外的宣传和对内的意淫,但这渺茫的成功率往往与愿望相差太远,因此也早被自己撕破了脸皮。
????仁者已死,效仿者戒。倘有人不知好歹,硬要充壳子试上一试,在撞了南墙之余,或者还可以获得一个额外的谥号:傻B。
????
????智者不是英雄。
????这一类人太聪明也太狡猾,“知进退存亡之机”,风向不对的时候转舵,再不然便缩在山中不出来,做个隐士。离世界太远,自然也就影响不了时局,则风云际会也常常错过。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诸葛也算不得智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不过换来二世祖一个乐不思蜀,当真是十足的愚人。
????智者的末流是为英雄所用,用得好了,正成就英雄之名。
????
????民众不是英雄。
????英雄这称号,原本就是为了和民众区分而设,所以英雄尽管无一例外来自民众,最终却也要无一例外地上升为神为圣,与民众远隔开十万八千里。夹马营香孩儿诞生、水浒英雄天罡地煞,不仅关羽这一类的勇夫被尊为天帝,就连无赖出身的汉高祖,也要来个剑斩白蛇,以示祥瑞。
????民众是役使的前驱、征徭的负载、战争的炮灰,所扮演的角色,要么直接在英雄刀下化为尘土,要么在迎接英雄的队伍中俯伏于尘土。总而言之,尘土罢了。
????
????推而广之,对社会贡献大的也不是英雄。贝多芬不是英雄,尽管他创造了世上最美妙的音乐;达芬奇不是英雄,尽管蒙娜丽莎的微笑令人着迷;发明电灯的不如发明原子弹的,尽管前者为我们带来光明后者则带来死亡;而发明原子弹的又不如使用它的――广岛长崎一爆,二战结束了,全世界都在仰望,英雄啊。
????从冷兵器时代到鞭炮炸药核战争,人类关于英雄的看法并没有改变。借用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英雄,杀的人多了,就成了英雄。
????
????之五十三、大同世界同不同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这一段便是论语先进篇中的一章,似乎在课本里见过。大多数语文课本里的东西其实都是灌得太早,让还在上学的孩子读这些东西实在是暴殄天物,如果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理解其中的深意。非要到日后再看,才能恍然大悟。
????其实是因为前一段时间看了一个访谈,采访一个dv制作人,叫什么名字不记得了。他说他的理想就是什么目的也没有,什么也不为,就这样过一生。于是突然地,想起了孔子所赞许的这一位弟子来。
????子路是勇士,也是孔子弟子中武功最高的一位。因此首先想到的,便是“勇而知方”。知方这一句,也就是知道规矩,类似于法家的观念了。而勇者多自恃武力,深具野心,子路也不例外,因此首先想到的便是治理国家。但此人也有“方”的另一面,即过分执著拘泥于规矩,近乎迂阔。最终也死在了“方”上。因为师傅“君子死,冠不免”的教导,便在乱军丛中从容冠带,终至于斫成肉酱。则其“方”中并无政客的狡诈利用,却是真心真意认可规则的力量,仍足以令人敬佩。
????冉有是士人,他所想到的是富足生民,却只愿做辅弼。礼乐教化,以俟闲者,怕也是诸葛一流的人物。离为相之道尚有距离,和子路的气派自然是差得太远,显得寒酸了;而公西华,所说的无非是秘书一类的工作,面子上的礼节不差,便可心满意足,更远了。
????但曾皙不同,与上面的三人,没有一点相似之处。套用王国维一句话,前三人所说,是有我之境,曾皙说的,则是无我之境。春天里一群人聚着,无所欲求,唱唱歌,跳跳舞,吹吹风,然后回家。
????想起了庄子的一段话: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这样的生涯,有点类似于饱食遨游了。孔子曾问道于老子,历来以为道家出世而儒家入世,实际上骨子里的理想却并没有太大差别,殊途同归罢了。
????曾皙的世界是一个理想的王国。也是一个真正人性化的王国。然而却非为衣食奔波、为不平呼号的人心所能够想象。换句话说,实现的前提是和平、富足、安闲,只有在低层次的目标得到了满足的情况下,这样的世界才能够成为可能。曾皙的聪明之处是直接跳过了现实的种种困难和努力,直抒胸臆地说出了他理想中的世界。尽管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也仍然遥远。
????当一个社会发展到了所有人都不必为了饱暖、权欲、战争而奔走挣扎,剩下的还有什么目标呢?人类是否便可以象曾皙描述的那样,为歌舞而生、为舞雩台上的春风、舞雩台下的流水而生?
????大同世界到底同不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金发碧眼和黄皮肤会不会相同
????如果懂得博爱的道理就会相同
????大同世界到底同不同科技之行也天下为公
????鞭炮炸药和原子弹会不会相同
????如果懂得和平的道理就会相同
????大同世界到底同不同经济之行也天下为公
????算盘秤锤和计算机会不会相同
????如果懂得良心的道理就会相同
????大同世界到底同不同文化之行也天下为公
????华语国剧和摇滚乐会不会相同
????如果懂得包容的道理就会相同
????大同世界到底同不同天下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同世界界世同大会不会相同
????如果懂得轮转的道理就会相同
????就当是在痴人说梦吧。要用数十年的短短光阴,去负载如此之多的理想与使命,这本身就让人迷惘。光阴于人之不可靠,正如理想于人之不真实、使命于人之善变化。但就在这样川流不息的时间罅隙里,大同世界的梦想仍然薪火相传,燃烧了千年。和后世庸碌书生、酸腐文人不同,真正的大儒,本质上是极其天真的。
????
????之五十四、霸王别姬
????
????一提起这名字,多半都会想起张国荣那部电影,不过这里说的是正宗的霸王别姬,京剧。
????有时候想,虞姬应该是一个相当年轻而烈性的女子,只有这样的女子才会有为爱殒身,却甘之如饴的勇气。花中有虞美人,茎极纤细,花瓣薄如蝉翼,颜色却艳红如火,与想象中的她神似。
????霸王别姬是少有的让我喜欢的戏,因为这两个人都很可爱。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和刘邦相比,项羽是真英雄,可惜英雄一般不会长命,活得最久的反而是无赖。政治是无赖的大比拼,英雄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光这一点,就足够成为这一种族灭绝的原因。
????所以这两人就像是两块琉璃,一般的坚硬而易碎,这相同的质地也许正是他们互相爱悦的原因。我向来对传说中的爱情持怀疑态度,但他们是例外。怀疑能够让人活下去,但相信则会让人感觉到自己是活着的。
????出于占有的爱会让人毫不犹豫地毁弃,为了不让别人得到。崇祯临死,连自己的女儿也要杀,那是巴不得这世界都替自己殉葬了;张士诚兵败,他的女婿潘元绍逼自己的七个妻妾一起上吊,也属于这一类。但项羽不是,至少在戏曲里,项羽希望虞姬活下来,这一点很重要。这不是因为想要占有,而是单纯地愿她幸福。
????流传下来的诀别词是这样的:
????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妃子,不可!”
????“大王,你看,汉兵杀进来了!”
????趁这一回头,拔出了爱人腰间的佩剑。剑光闪过的那一刻,能听见有琉璃破碎的脆响。两声。
????
????之五十五、天下太平
????
????链子最近迷上太平天国,转了镝非的文,大加赞赏。文章是煽情动人,却并不能打动我。
????我个人对于太平天国那一段历史其实有点不以为然。特别是上次看到洪天贵福的供词以后,更觉得定都天京之后的天朝,悲剧之外尤近于一场闹剧。以今天眼光来看,既不德也不赛,谈不上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多大贡献。
????我可能是个彻头彻尾的怀疑论者,但对于这一点,我也在怀疑之中。怀疑是典型的中国人天性,有时候想,威廉?华莱士那声"freedom",倘若在中国,会不会同样被质疑、被嘲笑?
????中国没有英雄。中国真的没有英雄?答案是否定的,有,只是与社会不容。侠以武犯禁,这句话注定了中国式英雄不被社会承认的悲剧命运。中国传统文化是个不适宜英雄生长的土壤,要么做个改变社会的枭雄,要么做个被社会改变的庸人,高度的集中和社会化决定了这两者之间没有中间道路。这也可能是因为,中式文化过于强调一种总体,并且把牺牲个体的利益,看作成全这种总体的必要条件。
????我现在的情形是:一方面对历史的整数采取虚无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对历史中个人行为予以关注。对于个人命运的兴趣远大于研究社会的兴趣,因为前者至少还能让我看到一丝光亮,不会那么沮丧。即便如此,我仍然怀疑这种关注的意义。大儒如钱谦益,尚不免“水凉”之讥,则一个人要能不改初衷,实在是难于登天的。
????小河塘中行船,不是难事;但当海啸来临,有几只舢板能免于毁坏?若要我祈愿,则天下太平四字足矣――数千年的文明古国,治与乱都不过是反掌之间。
????
????之五十六、红楼偈子
????
????宗教传说也好,神话故事也好,宇宙起源的科学猜想也好,似乎都认为世界是由一到多。创世纪的时候,世上也就上帝这么一个光杆司令,他老人家寂寞了,整点儿光啊水啊太阳星星动物啊,这才有了这样光怪陆离的人世。
????中国的情况也大同小异。按照土生土长的道家学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就是说,宇宙以几何级数增长,从起初的一,转变到后来无法控制的恒河沙数。
????那么那个一呢?它在哪里?
????一定存在着。既然一切均由此生发,那么这一切中必然包含着这个一,至少是某种特性。好比将一撮盐融化在水中,不断稀释,但无论怎样多的水,哪怕没了咸味,盐的存在依然不能否定。
????问题来了:这个一是恒定的还是变化的?有没有可能找到一条直指这个一的路径,从而解决关于本源的一切问题?
????说起来似乎有点玄,不过可以拿红楼梦里一篇偈子做例子: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可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无立足境,方是干净。
????“你”是外物,包括一切非我之人和物;“我”是内在;“心”是逻辑化的思想,“意”则是非逻辑的情感。以上四种,从内到外,从我到他,从物质到意识,全了。然而这些,只是由一衍生出来的万象,必须到了被抽象之后,才能得出那个一来,也就是所谓的立足境。最后两句是黛玉给加上的,我倒觉得有点画蛇添足。“一”在则都在,“一”无则都无。只要能坐实了那个一,有和无又有什么关系?
????当然这个肯定不是曹雪芹的本意,是我借他这个偈子说事。曹老先生要是知道我这么解他的玩艺,估计会吐血吧。好在我没有吃死人饭的习惯,何况让他吐血的事情多着呢,也不差我这一口。
????
????之五十七、变与不变
????
????人是不能够被说服的,这一点很久以前就知道,但没想过为什么,现在总算明白了。对事情的看法可能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看待事情的方式对每个人来说则根深蒂固。打个比方,今天说某事好的人,明天说某事坏,从表面上看,观念发生180度的大转变;但那根子其实一点没变。
????改朝换代了,先前揎拳捋袖痛骂叛贼的书生笔锋一转,开始“我主万岁万万岁”起来,看似突兀,其实何尝有一丝差别?从头到尾,都是讨好强者的念头,一以贯之。只是强者的身份变了,说的话也就变了。有下台官员,痛斥手下对自己跟从前判若两人,责怪自己瞎了眼,看错了人,便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的缘故。――人本没有错,其趋炎附势的态度,固然是台上如此,台下亦如此,未曾变过。
????以文而言,杂谈这一类人也不少,往往紧扣时事,发表言论。清一色的慷慨激昂,耸人听闻,各式各样的帽子满天飞。忽而卫道,忽而愤青,忽而中日关系,忽而地域之争。同一个人,今日所言和昨日所言,居然就自相矛盾。这一类人何尝有观点?说白了只是迎合大众口味这一个中心。这才是他们看待事情的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文/革的情况,也是如此。刚刚还是耀武扬威的革/命小将,转眼便成了万夫所指的反革/命分子,走马灯一般变换着身份,而旁观者对他们的态度,也好比川剧的变脸。昔日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要么划清界限,避之唯恐不及,要么落井下石,揭发批判。究其根本,也不是观点之争,两个字:盲从。思想跟着上头走,而不是跟着事实,当然,也是只好盲从,无法选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现在看没什么,当时却是石破天惊,正是因为它指出了认知方式的根本错误,而不仅仅是针对观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看事情的眼光转变,才是真正的转变。说来简单,但授鱼容易授渔难,何况给了鱼还能要回去,一旦都知道了渔的方式,说不定便无法控制。
????
????之五十八、露水的世
????
????翻知堂小品,里面提到小林一茶悼念亡女的短诗,只三句:
????露水的世
????虽然是露水的世
????虽然如此
????以露水为喻,透彻明白。然而即使这样的露水之世,亦无法摆脱生之哀乐与留恋,奈何。
????生与死,说得旷达,但正当关头,却也不能免俗。庄子鼓盆而歌,形迹似仙而不似人,无怪后世好事者杜撰剧情,言庄子妻不贞,民间所谓扇坟是也。盖不能相信,人对于至亲之人的生死,竟可如此从容。
????年少夭亡,总能赚取更多的热泪;即使是不相识的人,也能从中感受到人世无常的悲凉,从而加倍怜恤。如苏小小,一钱塘青楼女子,直被人牵记了千余年。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这首咏苏小小的诗是李贺写的,他本人也只活了二十六岁。弥留之际倚在母亲怀中,突然睁眼,说道:“阿母莫悲伤,天上白玉楼成,召我为之记。”
????现在想来,当时这一句,应该是给了生者一些渺茫安慰的吧?虽然如此,虽然如此――
????毕竟是,露水的世。
????
????之五十九、记梦
????
????之一,去嵩山少林寺旅游,路上导游就一直跟我们郑重推荐,少林寺的特产啥啥的,说是既然来了一定要带点特产走,但一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快到山门了,导游突然向上一指,非常自豪地说,看,这就是少林寺特产。仔细一打量,是一幅巨大宣传照,上有一满面油光的黑胖和尚,戴着一顶白色厨师帽,旁边一行大字道:香喷喷,好吃看得见!再一瞅和尚面前,摆着的是一笼热气腾腾硕大无比的肉包子。
????之二、某段时间在搞办公自动化,于是做梦,到阴曹地府去了。发现那儿除了光线暗点,跟我们办公室没啥区别。但是非常奇怪,找不到生死簿。问身边的一小鬼,那小鬼非常不屑地答道,早就办公自动化,上电脑了,又省时间又好改。巨汗。
????最后一个,这回梦见的是奶奶,在厨房里。长相好像跟记忆中的奶奶有点不一样,但非常肯定她就是。我跑过去抱了抱她,她也亲了亲我,满是皱纹的皮肤,触感很粗糙,眼神却很焦虑的样子。后来她说,你舅爷死了,你们都不告诉我,说的时候很伤心。
????这事是真的,但不是奶奶,是太婆,我外婆的妈妈。她最疼爱的小儿子――东山小舅爷急病过世,大人就瞒了她。我那时候小,不懂事,漏了口风,这件事才戳穿的。但不知怎么搞的这回变成了奶奶,而且好像小舅爷是她的儿子。
????奶奶去世到现在,好多好多年了,一直都没梦见过她。这次却见到了,连细微的表情也非常清楚。在梦里,一点都没有“这个人已经不在了”这样的想法,那最初的怀抱很自然,很熟悉,也很暖。心里喜欢。
????很少记得做了什么梦,前两个是因为做完了就写下来,所以到现在都还很清晰。后面这个,是在梦里自己跟自己说不要忘掉,结果就真记住了。
????
????之六十、儿童节新闻
????
????天气:晴,万里无云。
????记者(声情并茂地):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全国各地的少年儿童们来到了北京,庆祝自己的节日。某某某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向中外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
????(背景画面:天安门前,小朋友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过,红旗飘飘,锣鼓阵阵。)
????儿童甲(流畅地):感谢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关怀,今天是我们自己的节日,我非常高兴能够来到伟大祖国的首都,参加这个活动。
????儿童乙(抒情地):我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是党和人民,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儿童丙(激昂地):来到这里,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多做贡献!
????……………………
????连爷爷,您,您,您,,,,您还没走哪??
????
????之六十一春笋烧排骨
????
????相比而言,更喜欢冬笋,冬笋好在肥美,春笋好在脆嫩。要是拿来烧排骨,肯定是冬笋更胜一筹。最喜欢就是这没滋没味没颜色的东西,李渔在品评蔬菜时把笋列为蔬品第一,深得鱼心。
????笋的烧法,随园食单里有记载:素宜白水,荤用肥猪。前者是春笋的吃法,白水加盐煮出来,什么也不放,吃的就是那一口清鲜脆嫩;后者适合冬笋,佐以五花肉红烧,烧完之后取出肉,只以笋上桌,则独得甘美滋味。
????春笋生长起来相当快,因此只能当作时令菜,过期不候。以前看济颠传,济公和尚说起当时的民谣:一寸二寸官员得吃,一尺二尺百姓有分,若要和尚得吃,直待织壁(指老到可以做竹篾子的程度),则这玩艺,越短越嫩越妙。七侠五义里,白玉堂拿了颜查散的银子乱花,要点“春笋尖上尖”这道菜。这小子,真会挑食呐。
????拿来晒干了就是笋干。苏南说的扁尖,是腌制过的,跟笋干还不相同,笋干泡出来煲老鸭,别有风味,扁尖呢,用的就是那“尖上尖”,强调其鲜味。居家的做法是用它跟冬瓜、火腿烧汤,简单方便又好吃。
????排骨是昨天剩下的,笋是早上冒雨出去买的。先加了红烧排骨的油煸熟,然后再放进去一起烧。烧春笋,要多加些糖、油,可化涩味为甘醇。只可惜汤少了些,不中看,好在味道已经进了笋子。在老家,大人惩罚不听话的孩子,就说“让你吃笋烧肉”,其实是竹板子打屁股的意思。不过,多半是口头恫吓,真正下手的话,哪里舍得啊。
????撑着伞,提着春笋走过家门口的小路,突然闻到悠然的淡淡花香,抬起头四处去找,却又什么也没发现。
????不经意间,春深如许。
????
之六十二
看李叔同谈佛,提到了一个观点:佛法是积极的,而绝不是消极厌世。原文如下:
“学佛法者,固不应迷恋尘世以贪求荣华富贵,但亦决非是冷淡之厌世者。因学佛法之人皆须发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乐为苦乐,抱热心救世之弘愿,不惟非消极,乃是积极中之积极者。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耳。与世俗青年学子在学校读书为将来任事之准备者,甚相似。由是可知谓佛法为消极厌世者,实属误会。”
这个和一般人心目中的佛法似乎相距甚远。然而佛经中有释迦亲手为病比丘涤秽的故事,则可知佛法并非虚妄。菩提树下七日七夜,只是顿悟的桥梁,如果以为什么都不做,坐在那里冥思苦想便能悟道,则是被表象骗了。打打机锋,逞逞舌辩,就以为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殊不知禅机误人,流毒不浅。倘若一切皆为虚无,则达摩何必东来,三藏何必西去?不能解救苦难,一味玄机高妙,这样的佛菩萨,统统扯下来砸个稀烂。
禅并非玄学,玄学最盛要数魏晋,所谓魏晋风流,其实就是一帮人磨嘴皮子,和现在的论坛口水也差不了多少。那些高深玄妙之作,到现在流传下来的有几部?玩弄聪明的小小机锋,似是而非的反复论证,貌似博大精深实则苍白狭隘。以当时的政治环境,产生不了真旷达、真性情,多的是惺惺作态的假隐逸、假潇洒。一部世说新语,所谓的精英文化,到头来只剩了吃喝拉撒。
真正的潇洒是平常心,随性而为,不做标榜。亲人死去,自然悲伤,那就流泪,不需要大笑作歌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自己要死,也是常态,立好遗嘱买点保险,不需要喝酒的时候还专门找个人扛铁锹跟着。玄学的末路是清谈,禅宗的末路是公案,把活生生的思想、鲜灵灵的世界硬搞成文字游戏,还自以为得道开悟,则这个“道”,悟得未免也太容易。
????
之六十三、蝴蝶
????
????一路狂奔,挡风玻璃上斑斑点点,全是尸体――蝴蝶的尸体。
????今年入夏之后,蝴蝶特别多,清一色的白粉蝶,满山遍野,城市里的大街小巷也到处充斥着它们的影子。据说是天气反常,虫害太甚的缘故,新闻里也播过。本来是个美丽的东西,太多之后便不觉得,反而有点可怕了。
????小时候常捉它们来玩,手掌一扑,晕了,便乖乖躺在手心里。偶尔有不慎拍死的,也不觉得可惜。那时候的蝴蝶大多就是这种,白底色,带一点黑色花纹。飞入菜花无处寻的黄蝶已很少,最希奇的是一种花纹红黑相间大蝴蝶,样子非常美丽,我们叫它“梁山伯和祝英台”。
????这奇怪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某天问二婶,她只含糊地说是因为颜色,红的是祝英台,黑的是梁山伯。搞不清楚,便一直疑惑,直到有一次看了越剧梁祝,两人最后见面的那一幕,弥留的山伯对英台最后要求道,请到我的坟上看我。于是那命中注定将化身为蝶的女子平静地唱道:
????立坟碑,立坟碑,
????红黑二字刻两块。
????黑的刻着梁山伯,
????红的刻着祝英台。
????原来如此。那时还小,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却在听到这一句的时候,突然掉下泪来。
????
????之六十四、新闻两则
????
????一则来自电视。南京一大学生,网上聊天认识了一个女孩,谈了没半小时对方就要求见面。地方是女孩选的,一个茶馆,进去以后女孩啥话没有,就开始大点特点。结账时一看,居然有五百多块钱,男方这才醒过神来,敢情女孩是这家茶馆的网托。
????有意思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后采访。记者追问那个大学生的感想,那人说:不能相信网络。于是记者也重复了一遍,作为这事件留下的警示。
????如果和女孩是在路上结识的呢?按照这个逻辑,似乎应该说,不能相信马路;当然如果电话短信接触,那就不能相信电信;假如是写信交上的朋友,那么连邮政局都要连带受到怀疑。这世上,还真没有能相信的东西啊。
????很多时候,荒谬的逻辑被当作常识普遍接受,只是因为我们懒惰,不愿去思考。
????
????另一则,报纸上的。厉以宁教授答记者关于基尼系数的问题,说道目前对中国的系数估计过高了,因为中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经济,应当把农村和城市分别计算,再加权平均。
????不愧是著名经济学家,这法子果然令人叹服。不过还不彻底,索性在里面再分层,把城乡居民按照收入高低划分个三六九等,分别计算,再加权。这样一来,基尼系数就更符合现状了。和谐社会,大同世界,天下太平。
????厉教授是国内的学术巨擘,水平自然高屋建瓴,非我等所及。至于学术良心,可以担保决不会是在狗肚子里,以发言中显示的造诣来看,必定早就毫无保留地化作了狗屎,滋润中国这一片肥沃的热土了。
之六十五、功夫
10套的第十放映厅(是叫这个名字吗?)今天放功夫片回顾,看了以后才知道,敢情功夫里踩脚那一招是李小龙发明的,这正是他拍的最后一部电影《死亡游戏》中,跟当时NBA球星贾巴尔对打时的一个镜头。这么看来,星爷确实是李小龙的铁杆fans,而李小龙这香港功夫片开山鼻祖之称,也当之无愧。截拳道没学过,看了看招数,比较简单,套路不多,注重实效。此外就是拳脚结合,片中提到了著名的“李三脚”。从画面来看,这三脚应该是腰部发力,借用了惯性原理,这样才能一脚快过一脚,否则的话就会越来越慢,难以为继了。
成龙的功夫则花哨许多,在打斗里糅合了诙谐元素,奇思妙想层出不穷,非常有趣。这一点和他的科班底子密不可分,有些东西根本就是戏曲里的身段,被吸纳了进来。非常佩服成龙的下盘功夫,以前老师教的时候,曾经说练功就要站桩,桩站不好其他什么都别练,因下盘不稳,便使不上力。成龙在《醉拳》里走的那几步,一眼就能看出,至少得十年的桩。
相比而言,李连杰主要还是套路。少林寺里的棍法最明显,几乎就是武术比赛里的规定动作。后来跟徐克合作了,一板一眼的套路才逐渐消失,转变得更加随心所欲,圆熟自然。印象深刻的几场,有方世玉里蒙眼厮杀的场景,有狮王争霸里束湿成棍的表演,但我最偏爱、每次都会认真看一遍的,则是太极张三丰里悟出太极拳的一幕。没有过多的特技干扰,纯粹以武术真正的魅力引人入胜,动作舒展、飘逸,看起来心旷神怡,甚至有一种悟道的感觉。
私心里还非常喜欢另一位:赵文卓。他的动作比起李连杰来更加秀逸,某些转折的地方还有种“脆”的味道,利落潇洒。他拍的黄飞鸿我很喜欢,甚至超过李连杰的几部,也许是因为气质中有些书卷味道,更符合我心中儒者之侠的定义。只可惜好端端的武术冠军被一堆烂片毁了,最近几年拍的那些东西,垃圾。
合肥大伯是当医生的,一辈子谨小慎微,不抽烟不喝酒,上公车都不愿手握着拉杆,怕传染病。就这么一个人,最喜欢看的却是拳击节目。有时候想想,“尚武”这种东西,说不定也是遗传的。
之六十六、干枣
书话里有两位都在写关于fb(不是腐败,是方便)的文章,挺好玩的。然后就看到了这个:
《世说新语》录: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干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
文字不难理解,也就是穷措大搞不清富贵人家的生涯,把茅房里的枣子吃了。问题在于那个干枣塞鼻,比较奇怪。枣子再小,总比鼻孔大,塞在里面肯定不舒服,这是其一;其二,把鼻子堵起来,气味是闻不到了,呼吸起来肯定也不通畅。总之如果照字面理解,这实在是一个笨到不能再笨的法子。
都说唐人爱夸张,其实这夸张是从晋人那儿来的。《世说新语》就是一部非常狗血兼八卦的书,放到今天,整个是名人隐私录,连人家上厕所、喝醉酒、说梦话都记下来,这狗仔队当的,够敬业,够水平。按说这么高明的狗仔不该写错,所以我怀疑,这里的塞鼻另有解释,不是堵塞,而是吸味,类似于现在的空气清新剂。用香料渍出来的干果,如厕的时候放在鼻边闻着,以驱散异味,这么个“塞鼻”才有点门道。(注:后来得搬兄指教,知道是用焦枣子掩盖气味,“塞”通“掩”,终于明白了)
大户人家的规矩有时候确实挺难为人。林黛玉进贾府,吃完饭后上的第一道茶不是喝的,是漱口用的。你要是喝了,得,第二个王敦就出笼了。好在林妹妹是绝顶聪明的人物,时刻留心看着贾母,别人怎么做她也怎么做,这才把进府的第一天圆过去。再怎么说,寄人篱下的生涯,原是一步也错不得的。
之六十七、此生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写这首词的人那年三十三岁,修眉广额,丰神如玉。刚刚得知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于是提笔,一气呵成,然后像个孩子一样,掷笔大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抛洒颅中热血,而是静静地、静静地躺在一?g净土之中了。今年的大年初六,我上清源山,去找他的坟。很奇怪,明明有路牌指着、游人问着,最终还是没找到。夕阳照着,山外还是山。这样想来,毕竟无缘。
和他有缘分的是另一个女子,一个日 本女子。那时候他在门里,她在门外,就这么一道门,隔断了恩爱。敲啊敲啊,敲到红颜白发,也没能等到他回头。门里头,青灯黄卷,那人独自坐着,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其实很想听他写的歌。采莲复采莲,莲花莲叶何蹁跹,露华如珠月如水,十五十六清光圆。这样清新舒缓的歌词,这样风雅倜傥的男子。长亭外,古道边,没了送别的笛声,却依然有连天的碧草。
暮年,他给自己取名“二一老人”。名字来源于两句诗:“一事无成人渐老”,以及吴梅村的绝命词:“一钱不值何消说”。两句诗的开头都是“一”。读到这里,突然之间想起了那一句:悲欣交集。
结得真好。
之六十八、记忆
《往事》刚出来的时候,全是夸赞的声音;过了没多久,又被批得体无完肤。这一招原本是书商和批评家惯用的伎俩,不足为奇。但反对的理由有一条却是说,臆断、主观,不是史笔;同时对作者的身份和态度加以质疑,这一点,不敢苟同。
平稳、客观、公正,这是美丽的词语。但是倘若以此为由,动辄以不客观否定他人,恰恰可能导致违背这一原则的后果。对历史来说,哪怕只是属于一个人的私人记忆都是有价值的。不同的人因为所处的环境、想法不一样,就算是相同的经历,都有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表述。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永远都无法还原,这也正是历史的最终结局。
寻秦记最后,说秦始皇为了掩盖项少龙这个人的存在,不惜焚书坑儒,消除了关于他的所有记载。尽管为黄易的想象力拍案叫绝,却还是不以为然,因为觉得真相不可能说没就没。但现在看来,想要一个人、一件事完完全全消失,其实一点不难。可以找到证人,也可以找到证物,然而只要不曾留下记录,一切都归于零。
文字没有记忆,历史不会说话,肉体终将灭去,沉默代替回答。
之六十九、做人
老家有句俗话:七世为狗,八世为猫。意思是说,得修七、八世的好人才能转世为猫狗,因为做人太难太苦,不及猫狗逍遥。连人自己都这么想,人生的确是一件悲哀的事了。
然而也有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做人资格的,比如水漫金山的白娘娘,拦路自荐的七仙女。尽管是传说,至少说明在听故事和说故事的人心目中,做人又是值得珍惜和骄傲的。
“人只是一根芦苇,世上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这不必要世间武装起来,才能毁坏他。只须一阵风,一滴水,便足以弄死他了。但即使宇宙害了他,人总比他的加害者还要高贵,因为他知道他是将要死了,知道宇宙的优胜,宇宙却一点不知道这些。”
如果真有来生,且可以选择,七世八世,再苦也要接着做人。是人,并且过着人的生活,只这一点,便幸运万分。
之七十 有所不为,无所不容
这八个字是黄炎培评价蔡元培的。原文为:“盖有所不为,吾师之律己也;无所不容者,吾师之教人也。有所不为,其正也;无所不容,其大也。”读至此,击节。
有人将佛儒道合称为三教,并且得出三教同源的结论。对这种说法相当不以为然,儒学的本身,并不曾生造出一个可以解救一切痛苦的神来。而没了这种对虚无之物的信仰,叫什么宗教?孔子虽然被冠以“大成至圣先贤”等等一长串吓人的名号,却从来没有以神仙佛祖的方式被人崇信过。生了病去药王庙祈福,死了人请和尚放焰口,没听说过上孔庙求子孙、找书生跳大神的吧?儒是学问,也是态度,是看待世界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唯独不是麻醉人心的药物。
一部论语,讲了许多道理,但要想概括出一个中心思想,难度极大,远不是“南无阿弥陀佛”或“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这样简单的口号能够做到的。这里倒不妨借用一个佛经故事:长者向夜叉求偈,夜叉说了上半截,云肚饿,须吃饱才可以说出下半截。长者求佛心切,便将自身布施夜叉,换来了全偈。然而这一偈到底是什么?说法纷纭,有人道,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但是质疑的人也很多,因此成了一桩悬案。刘锷在《老残游记》中,借书中人物之口,道出了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看法。他说,你要那四句,就是那四句,只怕你不要。
好一个只怕你不要。如果能够领悟,得这四句便可以通晓大道;如果不能领悟,说得再多又有什么用?所以说,“只怕你不要”。这个故事,套在蔡元培这八个字上刚刚好。倘若想要知道儒学的奥义,尽可以追本溯源,旁征博引;但事实上,有这八个字,并用一生的时间去实践它,已足够成就一个人。
成就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灵魂的锻造。有所不为,无所不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极难。有所不为是择善而固执,要有择善的眼光,也要有固执的勇气;无所不容是海纳百川的宽容,要有博大的襟怀,也要有调和的手段。否则的话,单是思想内在的冲突,就足以让人烦恼不堪,更别说以此律己待人了。
以前总觉得,宽容是出自本性,后来才发现,其实宽容的背后,必须有眼界作为支撑。所谓少见多怪,见得多了,自然不以为奇,可以容忍的东西才更多。这个发现让我觉得安心,这么一想,这个社会仍然有变得更加宽容的一天。
之七十一、博客问答
问:为什么要当博客?
答:说老实话我也不是很明白。开始是图新鲜,觉着好玩儿。我是个粗枝大叶的人,打小就没有把日子记下来的习惯,所以刚开的时候想,没准也就是几天的兴趣吧。能一直记到今天,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也许是博客给了另一种表达的环境与方式。不是那种正儿八经的写作,非得说个观点讲个故事争个是非,累。想起来就写点,想不起来就搁着,可以是情绪的发泄,可以是一时的感触,甚至胡说八道也没关系。论坛和博客,前者是酒吧茶馆,好歹要衣冠齐楚涂脂抹粉像模像样;后者是自家小院子,裹着大棉袍子晒太阳发呆也没人说你。
问:对于你来说,BLOG是什么?
答:tk和被tk。不用怀疑,这个tk的意思就是偷窥。展示自己的生活,也看到别人的。站在窗口遥望远处的万家灯火,侧耳倾听灯光下的故事;同时也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灯。
文字最初的功能是记录。围着草裙兽皮的原始人扯出一堆绳子来,左打个结右连根线,即所谓结绳记事,其实也就是博客的老祖先。搁今天看,不过一团乱麻;然而这绳结里却有部落战争、亲人逝去、岁月更替这无数隐藏着的情感与故事。千万年过去了,文字也进化到了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传遍世界每个角落的时代,基本的功能还是没有变。
记录,然后传播、交流。在这一点上,博客还原了文字的本来面目。一直认为,在网上写字应该是自由的、非功利的。网络写作是对文字的释放,而博客则使得瞬息万变的意念能够以某种便捷的方式凝固起来。相比严谨整饬的大块文章,更欣赏博客这种随意不拘的江湖文字。不事雕琢,从而更好地保留了思想的原生态。
问:BLOG对你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答:目前为止,没有。勉强说的话,日子过得比以前清楚了。比如说,知道自己一年以前做过什么,想些什么。也许还可以说,了解了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但这了解却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无能为力。除此之外,真的没有。
之七十二、辛苦应怜天上月
一夕如环,夕夕长如?i。
这一句是谐音,环=还,?i=诀。所以细细品起来,还是很有味道的。
说纳兰性德好话的人太多,反而让我疑惑。因为我总觉得他的词骨子里还是小聪明,深情只是小聪明敷衍出来的假象。笃于友情,或有可能;把吴兆骞的生还算在他头上,则过于夸张,实际上吴兆骞回家主要靠顾炎武的外甥,和纳兰本人关系并不大。
这么说好像有点对他不起,同时也粉碎了一段文坛佳话,但我很怀疑,一个锦衣玉食的小资(?)公子是否真能理解“只绝塞、苦寒难受”。两相对照,顾贞观的“季子平安否”,其中感情要真切得多。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即便如此,那根芽也毕竟浮泛。人生忧患,原不是红楼中人可知。纳兰的词,初看惊艳,细读之下,终究过浅,因此易得好句,难寻佳篇。
录吴梅村的《悲歌赠吴季子》,以作对照: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
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诋。
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绝塞千里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蝼蚁,大鱼如山不见尾,张羟为风沫为雨,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
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一路读来,沉郁顿挫,欲说还休。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这两句确实是画龙点睛之笔,揭出了事件的真相:科场案、文字狱,背后有着更加深远黑暗的政治背景;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同是江南士子的吴梅村和顾贞观,才是吴兆骞的生死知己,而纳兰性德只是个抱着同情心的局外人。这样的诗,他是写不出来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好文献花 零四年 字0 2005-07-18 11:00:24
真正老道的文笔_ 履虎尾 字69 2005-07-16 01:44:03
汗说,俺不会加分类词:( 小号鲨鱼 字36 2005-07-16 02:28:28
【原创】浮生杂记(37-72)
妖道唯一的遗憾 水风 字164 2005-07-22 00:30:16
出塞曲最早是蔡琴唱的吧? aokrayd 字32 2005-07-21 14:21:35
板凳坐不到,只能献朵花..... 石之轩 字36 2005-07-20 00:48:47
美 老叶 字47 2005-07-18 1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