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也谈《九月》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前两天看到有河友谈海子的《九月》。解读感觉未搔到痒处,正好手头有些事,没回帖,今天已经找不到原贴了,索性再发主题贴吧。
海子的这首《九月》啊,其实不难理解。
首先看题目:《九月》,这个题目啊,意蕴丰富,内涵深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非亲身经历者,难以深刻体会把握,一旦亲身经历,那种绵绵不绝的悲怆凄凉,男默女泪。这个题目说的是啊,嗯,等等,我们先不说题目,这一点放在最后说,总得留点悬念不是?
好吧,先看诗的正文:
第一句: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这句诗不复杂,去掉修饰成分,这句诗就是:草原上野花一片。
加上修饰成分之后,这句诗怎么理解呢?诗意大概相当于: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诗“海子化”一下,就是:目击多少豪杰的江山如画。
目击——“众神死亡”的是谁?不是诗人,是草原。是野花一片的草原。草原野花一片,多少众神死亡。
江山自在,豪杰已逝;草原依旧,众神死亡。
好,说到这里,再继续看“众神死亡”。
众神和豪杰有什么区别。
如果海子的诗这么写:目击群英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感觉有什么区别?
区别很简单:群英是人,众神不是人。
相对于人来说,英雄豪杰是出色的人,但不具备超越性。神就不一样了,神对于人具有超越性。
超越性有什么用?给人以信仰,而信仰又给人的生命生活带来一种确定性,一种价值,一种意义。
现在呢?众神死亡……神是怎么死的?因为没有人信它了。
好了,说到这里,就该说诗人了,海子是个很真诚的诗人,我曾在西西河聊过海子,这里不多说,海子一直在追求“某种意义”,这里也不展开说了。
海子的问题在于什么呢?他不仅真诚,而且聪明。真诚呢,是他希望能找到“这种意义”,聪明呢,又让他对世间的说词保持怀疑。聪明和真诚呢,让他不愿意和这个世界妥协。
正如他的名篇:《以梦为马》: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回到《九月》这首诗,《九月》呢,是海子穷极四海,西藏蒙古青海大漠,追寻“意义”的足迹。这首诗呢,就是写在这一时期。
他来到了大草原,找到了“意义”吗?并没有,因为“众神死亡”。这个“众”字,很有意味,神是唯一的,众神皆伪。海子最后带的书中有一本《圣经》,他相信基督吗?没有资料和证据显示这一点,但这是他接受了一元观念的证明。
第一句说完了,我得说快一点。
第二句: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上引海子的《以梦为马》,远方在海子的诗中,大概相当于“圣地”,远方是圣地,现在所处的就不是了。
在北京的时候,草原是远方,
到了草原,草原就不是远方。
远方永远在远方,海子在《远方》这首诗里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我要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海子的“一无所有”和崔健的“一无所有”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通嘛,就是所谓的“物质的短暂情人”,不同嘛,海子的“一无所有”就是彻底的虚无。
风是什么?追求,追寻,追索。
追索到远方,远方一无所有,但是我追求的心并没有停止,风将带我去比远方更远的地方。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第3、4、5、6。这四句是一段: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这四句就好理解了,诗人来到草原只见野花一片,只寻得“众神死亡”。到了草原,草原就不是远方,其实和诗人出发的环境并无本质的不同,除了它很远,现在我到了草原,草原对于我来说,就不是远方。所以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难受啊,真难受啊。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知音少,所以诗人说,一个是木头,一个是马尾,一把琴尚能两分,相依相伴,而成琴声。
自己呢?孤独啊,难受啊。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第七句: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这句最复杂,如果想理解透彻,多少要说到玄的东西。
简单理解一下吧,我想想看,怎么简单点说呢。
这里的“野花一片”,意蕴比开始的野花一片,要丰富,开始的野花是简单的景色。这里的野花象征着生命。
而这个生命的存在呢,是“向死而生”,海子呢,是搞存在哲学,这里和海德格尔的话是一脉相承。不过,也可以不这么复杂。
还是简单一点,简单的说,现在的野花是众神的死亡凝聚而成。远方呢?远方什么都没有,只有野花一片,意义随风飘逝。
我们能看到的永恒是什么呢?是死亡,也是生命。但首先是死亡。这里的野花和众神呢,形成一种虚实相生的关系,野花之生是众神死亡凝聚,众神之死是野花凋零。
既然提到死亡了,一股巨大的悲怆涌上心头。
好了,下文就很简单了。
最后三句: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明月一句最简单,诗意嘛,千年吟诵不绝。时空的广袤无垠,与自身的渺小短暂。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然后就是难受,真难受啊,太难受了。
难受完了怎么办?
走呗,继续上路,继续追寻,继续探索。
只身打马过草原。
所以这首诗呢,虽然看上去说孤独,说凄凉,说悲怆,说泪水全无,说死亡。
但是,诗人还是保持一颗积极追寻的心。
什么时候最危险了,当诗人准备放弃了,准备和红尘俗世妥协了。准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
社会和人一样,一个社会开始改革,准备转型的时候是最危险,最容易出问题的。
人呢,思想转变的时候也很容易出问题。
终于有一天,诗人累了,追寻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干嘛呢?唯心主义害死人啊,我不做物质的短暂情人了,我要: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要给房地产公司写软文。
但是诗人喝了两杯酒,转念一想,干嘛啊,干嘛啊,我干嘛要和他们苟合,我干嘛要妥协,我干嘛要给房地产公司写软文,老子不活了。
哦豁……
九月确实悲伤……
海子的《九月》,诗题有两层意思,浅表一层就好理解。
九月,草原逐渐枯萎,象征着众神死去,而在这一片绝望荒芜的中,又绽放野花一片。
绝望中凝聚的野花,在九月,又能坚持多久?
绵绵不绝的空间,仿佛预示永恒时间的绝望,而在无垠的时空,又有着短暂的希望,正是这一点希望支持诗人只身打马过草原去远方追寻。
好,浅显的一层说完了,咱们说点深层次的,更加直指人心,更加和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相关的。
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悲伤和绝望,每个人。
别急着反驳,等我分析完了,你想想,你有没有经历这样的悲伤和绝望。
读诗要讲究知人论世,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把诗和作者的生平,以及生活环境结合起来。
好,这首诗写在1986年,这时候海子已经上班了,他在干嘛?
重点来了,他是中国政法大学的老师。
注意下,谜底即将揭晓,真相只有一个。
九月,老师。
当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指向是什么?
当然是每个人都经历过那段悲伤绝望的经历:
开学
九月,开学了,同学们。
所以,当海子写下九月这两个字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悲伤,这一点好理解,因为不能在外边浪了。
绝望,九月了,学校都开学了,还没回学校,这下死定了: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此情此景,真是欲哭无泪,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现在怎么办?
赶紧回去啊。
明月高悬,只身打马过草原。
诗人连夜赶路,回学校去了。
这种忧伤,当你亲身经历之后,感触更深。
不说了,我去准备开学的事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也谈《九月》
🙂诗有《七月》 1 赵美成 字376 2020-08-27 05:01:00
🙂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 哪一个重要 5 听松 字300 2020-08-27 10:01:30
🙂我也满是感慨啊,回君一首东坡的满庭芳吧 2 赵美成 字627 2020-08-27 10:58:27
🙂九月的悲伤 33 烤面包的胖大叔 字1767 2020-08-25 21:23:25
🙂这样一解诗,连我家孩子都容易理解和共鸣 8 听松 字169 2020-08-27 00:28:09
🙂呵呵,你这个解读,本来以为自己的解读 7 gzdcl 字472 2020-08-25 23:46:31
🙂自嘲而已 7 烤面包的胖大叔 字384 2020-08-26 03: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