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女儿的孩子气笑话 -- 脑袋

共:💬320 🌺5112 🌵1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小朋友很神奇

我当年给我家老大唱红歌当催眠曲,包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慢慢孩子开始学讲话,也跟着唱一两句,1岁4个月的时候,送回广州过了将近半年,开头那两周,好几次,孩子在巴士和茶楼突然站起来就吼,“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震惊四座。孩子回来美国时1岁10个月,竟然还记得那些歌和情景,还点唱,其中一首是芳草碧,“芳草碧,爸爸唱芳草碧”(对,我差点以为孩子在广州学的脏话),这首容易猜,没难度,“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另一首是惯赛浆,“惯赛浆,爸爸唱惯赛浆”,这首就抓狂了,好在就唱过那么几首,来回唱唱很快找到答案,是“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不知如何被孩子的浆糊记忆混成了“惯赛浆”。

送孩子回广州过一段日子的目的,我预先很清楚,孩子将来不大能留下记忆,亲情的意义主要在大人,当然还有他们的心血和压力的付出,不过,爷爷奶奶提个鸟笼,拎个美国孙子逛公园,上茶楼,也是很酷的说,对孩子则纯属是一个经历和考验,老婆在广州逗留了一个月作为过渡,那些天孩子已经闹过小毛病上医院,本来的设计是那几个月的白天送托儿所,上了第一天,很闹腾,当天回家就发烧,托儿所计划只好取消,老婆离开广州后,孩子闹了几天情绪,再闹了几次小毛病,幸好七大姑八大姨人强马壮,其中还有医疗工作者,据说他们直接在家里给孩子打针还是打点滴。对于这段经历,老婆明确表示后悔,所以,轮到老二的时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工作提案,我是理智战胜情感,老婆是情感战胜理智,但老婆永远正确,证明之一,老大回来美国后喊了我几次叔叔,却一次也没把妈喊成阿姨。

老大回美国后很快又投入另一场考验,第一次上幼儿园,周一开始,到了周四周五基本适应,第二周周一上学时再稍微哭了一阵,之后完全适应了。当时其中一项担心是语言,孩子不会英文,办手续时园方领导很专业地科普,别担心,小朋友能猜,这年纪刚开始都一样,懂不懂英文区别不大,都是靠猜的,他们很聪明,很快就能同老师交流。那个幼儿园有视频直播(不是每个幼儿园都有),家长可以随时到办公室观看,老婆开头两周天天去看,无声的,画面上看来我家老大似乎真的明白老师说什么,点头摇头,走来走去,其中第一天和第二天都看见老师抱着我家老大,老师也介绍说开头几天几乎全程抱着,我和老婆也尽量提早接孩子,所以很快过了这一关。该幼儿园有规定,如果过了两周小朋友还不适应的话,有可能拒收该小朋友。但幼儿园是私立,是生意,总是尽最大努力,令小朋友上幼儿园比上麦当劳还开心。另外,该幼儿园也规定如果孩子咳嗽发烧必须请病假,请病假的学费不退,我家孩子经历过5家幼儿园,这一点规定都一样。美国的孩子在美国当然也会生病,尤其在幼儿园时期,同班小朋友轮流请病假。

美国好像没有公立幼儿园(5岁之前),全是私立,如果家庭不符合低收入条件,幼儿园学费全额自掏,这基本上是养娃最大的硬开销。于是,另一个问题是,办幼儿园这生意利润好不好。我家孩子上过的5所都是平民幼儿园,每个班8-12个小朋友,一个老师加一个助理,高低总归是两份工资,不记得政府对幼儿园有没有额外教育经费支助,如果光靠学费,目测幼儿园利润很低。

进入本贴主题。一个幼儿园老师,一天8小时,照顾几个孩子,国内的幼儿园肯定不止几个,才挣一份工钱。各位家长,我们两个人以上照顾一个孩子,实际上连一份工钱都不值,所以,“含辛茹苦,恩重如山”这个观念,实在是有待研究。

从儿女的角度,当然应该无条件感恩父母,但作为父母,不应该以施恩者自居。情感的收获是双向的,一个孩子带给父母的情感上的满足,非常巨大而且独特,从这个角度来说,养育孩子的付出绝对是物超所值,所以,不妨斗胆讲一句,孩子固然应该一辈子感激父母,父母也应该诚心诚意地一辈子感激孩子,养育和引导孩子,交学费,买玩具,是父母天然责任,不能算账,说是付出都不大好意思,父母那些自己以为的呕心沥血谆谆教诲,对孩子来说是有益还是挖坑还说不定呢,孩子考试60分,那是孩子的努力和付出的成果,如果考了61分,父母应该庆幸我娃真牛,如果孩子考学名落孙山,谈恋爱被对方甩,工作被炒鱿鱼,人生所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经历失败,甚至是以失败告终,好比跳高比赛,一个接一个的痛苦,实实在在落到孩子身上,说破了天也是孩子自己承受和消化,孩子的成功,父母很容易享受,但孩子的痛苦,父母很难分担,。。。以下省略2万字。简单来说,作为父母对孩子不妨持一个平等甚至稍为卑微的心态,因为是孩子成全了父母的人生。

说着说着跑题了,借贴主宝地满足一下表达欲。

通宝推:mezhan,废话多多,踢细胞,桥上,脑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