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几个判断——大秦出关是美好幻想 -- 贼不走空

共:💬84 🌺319 🌵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应和一篇

中国有部分降水充沛的山地,适度开发,建设“东方的奥地利”,确实是可行的。但这只是“生态力倍增计划”中的一个配套。

建设“东方的奥地利”,需要几个条件:

一,国家级政策,就是在中部省份,推行“更社会主义”。

二,基建铺底,路通电通光纤通。

三,有当地的建设带头人。

四,山区人口密度还要有序降低

(一)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山区与平原比,劣势很多。但山区也有优势,就是“生态涵养能力”,是平原的好几倍。

世界上很多大都市,由于市内绿化面积匮乏,曾经风行过“立体绿化”,就是在楼房外立面爬藤,在阳台种树。最后结果不佳:爬藤会毁坏墙面;阳台大缸种树,会引来飞虫和蚂蚁。

但是“立体绿化”的初心是对的,同样的占地面积,一个小山丘的绿肺功能是一个平地公园的数倍。所以未来在东部沿海地区,大中城市的郊区,可能会规划堆建“人造山”,首先从海岸线滩涂和(河流)入海口深挖疏浚,挖上来的泥沙,运到市郊堆山。河道疏浚之外,在原先水深条件不足以建设小型渔港的渔村,有意识开挖建设一批小港,对于发展“不占用国内资源”的渔业和养殖业,以及统一大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人造山”,山顶是蓄能水库(天荒坪模式),山腰是该市的救灾物资洞库,全山封闭管理,还可以开辟为梯田化的人造湿地,供候鸟迁徙驻脚。

所以,一座城市有座山(山丘),是这个城市的一宝,如果没有,创造条件建设一个,既解决就业,也造福子孙。

(二)

同样的,一个国家有片山,也是这个国家的一宝。但如何适度开发,就很关键。

在疫情当道,国际环境普遍不友好,前期一带一路投资不可能马上回笼效益等等因素影响下,目前中国推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之类,可能不是好时机。但推行“全国生态涵养能力倍增计划”,精准施力于人烟稀少/湿润气候带的山区,是可行的。

而满足上述四个条件,主要抓手是两个:一,“更社会主义”。二,建立“新工程兵”这个兵种。

“新工程兵”,就是“厢军”,每个师有两个营是全训营,随时可以配属到野战部队。其余部队,主要精力用于基建/救灾/轮训。轮训包括:步枪兵的基本战术科目,文化学习,技能学习,以及一些“普及/经济型新战法新兵器”的试训试练,实践后觉得有成效,再推广到野战部队(禁军),避免大量的试错干扰一线部队。

这些“普及/经济型新战法新兵器”,包括:无人机,战场小飞机,无人战车,机器战马(组建新式骑兵)等等。这些新兵器的特色是:单件并不复杂昂贵,但聚集使用形成数量优势,针对敌现有装备和守旧战法的漏洞,以无厚入有间,迎刃而解,破掉敌方昂贵堆砌的战力。

而“新工程兵”的基建,并非进入现在已经成熟的商品经济市场与民争利,而是针对“新山区开发”,承接国家专项,在荒凉地域完成一些关键道路/桥梁/隧道,余下的一般道路,交给地方自行配套。打通“进山一条线”。除此之外,一些新思维的民生项目,比如“地级市自营铁路(三铁)”,山区爬山小火车等等,也可以先由国家投资做一批样板项目,试错。如果好使,地方上自然愿意跟上;如果不好使,国家赔点钱,反正由“新工程兵”承建,费用不大。

“新工程兵”的兵源,优先招收这些山区的高中毕业生,退伍回乡,就是家乡建设的带头人。

其实中国大学扩招,有一个深远的好处。由于中国的大学普遍在大中城市(这跟美国大学落户在小城镇很不同),实际上是落后地区的子弟向上流动的一个性价比很高的跳板。但是,没有考上外地高校的,贫困地区一般学力的高中生,出路就不多了(因为民工潮已经退潮),当兵要吃点苦,但实际是比读大学更宽的跳板(我们要承认,有一部分孩子,不管是小地方的还是大城市的,就是讨厌读太多书,但心思也很巧,动手能力强,鬼马得很)。

单纯搞“新工程兵”(为解决就业养几百万“厢军”),或者单纯搞“全国生态涵养能力倍增计划”,都不容易成功。但如果互相配套,军民融合,1+1>2,那就容易走通了。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小型可控的“上山下乡”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