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清雍正帝的《大义觉迷录》 -- 燕人

共:💬14 🌺2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清雍正帝的《大义觉迷录》 -- 有补充

满清入关夺取政权名义后,依靠汉族地主阶级为主力,先后平定了明朝皇室建立的几个小朝廷。到康熙时期的1683年台湾归顺后,公开有组织的反清军事力量不复存在。清政府基本上实现了天下一统。康熙皇帝本人政治开明,采取措施安抚知识分子,并对中国社会基础的农民阶级轻徭薄赋。中国社会从新走上恢复生机的道路。

尽管如此,在中国南方各种地下反清组织如洪门,天地会等层出不穷。这些地下组织虽然不能影响大局,如果和知识分子结合起来那就有可能成为满清政府的心腹大患。因此政府的施政重点从军事压迫转移到文化压制上。从康熙朝起,针对知识分子思想的“文字狱”开始施行,在乾隆朝达到高潮,以御制《四库全书》的编撰过程对中华文化的阉割为最高峰。文字狱的特点是政府利用暴力剥夺对方的话语权。但是雍正亲笔的《大义觉迷录》却反其道而行之,是这个文化战争中的一大亮点。

我最先在民国晚期的学人记者黄裳先生的《笔祸史丛谈》上看到这段历史。黄先生对于雍正此文许多观点是认可的。最近我又参考其他文章,重新理解雍正的观点。雍正这篇文字对我们理解清朝在中国的历史地位有重要意义。

关于《大义觉迷录》的来历,百度词条写的简明清楚

【曾静应试靖州时,得读吕留良所评点时文,中有论“夷夏之防”等语。派门人衡阳张熙专程去浙江吕家访求书籍。时留良早死,其子毅中将乃父遗书全交张熙。曾静见留良书中多反清复明之意,愈加倾信。因与留良弟子严鸿逵及鸿逵弟子沈在宽等往来投契,每赋诗相赠答。曾静所著《知新录》中谓“中原陆沉,夷狄乘虚,窃据神器,乾坤翻复”;“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华之与夷,乃人与物之分界”。

时雍正帝即位不久,软禁其弟胤禩,并将其同党发遣广西。诸人路过湖南时,传播雍正阴谋夺位事。曾殂闻悉,以清朝末运已至,遂筹划推翻清廷。闻川陕总督岳钟琪拥有重兵,不为朝廷信任,深自危疑,因派张熙投书钟琪,并列举雍正帝罪状,力劝钟琪反清。钟琪即具折上奏。雍正帝派人拘讯曾静,供认不讳,被解京师,张熙也同时解到。雍正帝始觉吕留良等宣扬华夷思想,具有广泛基础,而胤禩等人流言,实属为患非小。至于曾静,属于乡曲“迂妄之辈”,不足为大患。七年九月,雍正帝将与曾静问答之词,编为《大义觉迷录》,派大员带领曾静到江宁、杭州、苏州等地,进行宣讲,对留良、胤禩辈言论,进行批驳。同时,大兴文字狱,将吕留良全部遗著焚毁,留良与其子葆中及鸿逵虽死,俱戮尸枭示,毅中、在宽皆斩决,族人俱诛,孙辈发往宁古塔为奴。黄补庵常自称吕留良私淑弟子,车鼎丰、鼎贲曾刊刻吕氏书籍,孙用克、敬舆等私人藏吕氏书,都遭株连坐罪,死者甚众。雍正十三年冬(1735),乾隆即位,终以“泄臣民公愤”为由,将曾静、张熙处死。】

雍正对于曾静,也就是以大儒吕留良为代表的一大批以思想对抗清政府的知识分子的批驳,是符合儒家原则的。

吕留良提出反抗清政府的根本原因,在于华夷之别。中国是华,满洲为夷。夷狄入主中华,是一切罪恶的根本原因。对此雍正驳斥道:

【不知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诗》言“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者,以其僭王猾夏,不知君臣之大义,故声其罪而惩艾之,非以其为戎狄而外之也。若以戎狄而言,则孔子周游,不当至楚应昭王之聘。而秦穆之霸西戎,孔子删定之时,不应以其誓列于周书之后矣。】

【且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荆楚、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至于汉、唐、宋全盛之时,北狄、西戎世为边患,从未能臣服而有其地。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在雍正看来,中国与满洲的地理分割不是华夷之别的根本。否则楚国与秦国也在周文化中心之外,何以孔子不以楚秦为蛮夷?

就孔子本人而言,《论语》记载他有次说要去九夷之地居住。弟子问,“陋,如之和”,孔子回答:“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显然孔子对于夷夏区别的意见不在于地理,而在于文化。

“中国”的地理定义也是变化的。舜和周文王,一个在东鄙,一个在西陲,都成为中国文化中的国君和圣人。明朝时的中国,入清后地理界限外推许多。以前在“中国”界限之外的,现在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哪怕按照地理区分夷夏,则以前的夷人也成为夏人。

雍正提出满清政权在儒家语境中的合法性:

【且以天地之气数言之,明代自嘉靖以后,君臣失德,盗贼四起,生民涂炭,疆圉靡宁,其时之天地,可不谓之闭塞乎?本朝定鼎以来,扫除群寇,寰宇安,政教兴修,文明日盛,万民乐业,中外恬熙,黄童白叟,一生不见兵革,今日之天地清宁,万姓沾恩,超越明代者,三尺之童亦皆洞晓,而尚可谓之昏暗乎?】

【夫天地以仁爱为心,以覆载无私为量。是为德在内近者,则大统集于内近,德在外远者,则大统集于外远。孔子曰:“故大德者必受命。。。。】

明朝皇帝失德,所以失天下。清朝不过逐鹿中原得天下,与历史上各朝政府没有根本区别。

【夫人之所以为人,而异于禽兽者,以有此伦常之理也。故五伦谓之人伦,是缺一则不可谓之人矣。君臣居五伦之首,天下有无君之人,而尚可谓之人乎?人而怀无君之心,而尚不谓之禽兽乎?尽人伦则谓人,灭天理则谓禽兽,非可因华夷而区别人禽也。且天命之以为君,而乃怀逆天之意,焉有不遭天之诛殛者乎?朕思秉彝好德,人心所同,天下亿万臣民,共具天良,自切尊君亲上之念,无庸再为剖示宣谕。但险邪昏乱之小人,如吕留良等,胸怀悖逆者,普天之下不可言止此数贼也。用颁此旨特加训谕,若平日稍有存此心者,当问天扪心,各发天良,详细自思之。朕之详悉剖示者,非好辩也。】

雍正用儒家的伦常来论证反清者的罪恶。这个可算是循环论证。因为反清者的根本论点就不以清君为中国之君,所以反清者不自认为清臣,则君臣大义并不存在。

《大义觉迷录》还包括雍正对曾静关于即皇帝位猜测的反驳,以及审讯问答,是有趣的阅读。链接在本文最后。

总而言之,雍正对满清统治中国做出了合乎儒学原则的解释。这个解释对安抚知识分子应该起到相当作用。当太平天国义军再次利用“夷夏之别”这个主张号召群众的时候,湘军名将李元度写信劝降翼王石达开:

【尔等伪示,每以夷夏界之。毋论舜生东夷,文王西夷,古有明训。】

在地主阶级的湘军看来,夷夏之别是不存在的。可见雍正的说法被广泛接受。

对满清政府的“夷夏之别”的看法再度兴起,是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知识分子和爱国者深受国耻,重新审视历史,坚信中国之进步必须去除满清这个落后的“蛮夷”政权。这是雍正无论如何也不能逆料的。

关键词(Tags): #历史回顾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3)
家园 参考文章

黄裳《笔祸史丛谈》中”雍正与吕留良“一文

新加坡大学邵东方 清世宗《大义觉迷录》重要观念之探讨

家园 《大义觉迷录》原文链接在此

国学导航-大义觉迷录

黄裳先生的文字若干年前网上到处都可下载,如今很难找到免费的。如有需要的,可以私信电子邮箱给我。

家园 李元度致石达开书

豆瓣链接在此

从此文可见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