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一个侧面写真 -- 燕人

共:💬4 🌺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一个侧面写真

这首楹联是为湖南岳麓书院的大门而写的。作者是清朝嘉庆年间的儒士。一般意见解释此处的“惟”字是虚词,否则该作者对于湖湘文化未免自大。我认为这个解释对于楹联的规范来说是不合理的。岳麓书院从宋代开始成为著名的学术中心,论学于此的儒生们为湖湘文化而自豪并不过格。

在晚清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更是一幅时代画面的写真。下面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湖广地区产生的领袖级革命人物。

谭嗣同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省长沙府浏阳县(今湖南省浏阳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百度

通常谭嗣同被归类于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人士。实际上他的思想比康有为进步得多。他可以看作是反对封建专制,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的推广者。如果他不死,必然会与康有为的改良主义分道扬镳。他的父亲是当时的湖北巡抚,因他去职,劝他的亡妻不要悲伤,说“要知道将来复生的声望,必将在我之上。”

唐才常

【唐才常(1867—1900),字伯平,号佛尘,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领袖,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贡生,与谭嗣同时称长沙时务学堂教习中的“浏阳二杰”,戊戌政变后,去日本、南洋集资,回沪后创“自立会”,旋于汉口谋发动自立军起义,事泄被捕就义。】- 百度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唐才常与譚嗣同基于义愤,即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组织「算学社」。1897年,唐才常与谭嗣同等接受湖南巡抚陈宝箴(陈寅恪大师的祖父)邀请,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筑铁路等新政。1898年,创建南学会、时务学堂、武备学堂。4月谭嗣同和唐才常等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戊戌政变发生后,唐才常游历香港日本等地,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联系,意图武装勤王,恢复光绪的地位。1899年冬,唐才常回到上海,组织“正气会”(不久改名“自立会”)。1900年7月26日因义和团事件导致八国联军入侵,唐才常等在上海组织“中国议会”,在国内首次提出“決定不認滿洲政府有統治清國之權”。会议决定8月9日自立军(由自立会变名而来)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同时起义,北上勤王,尊光绪帝,实行君主立宪。总起义因康有为的海外汇款迟迟不到而决定拖延到22日。8月21日,老于世故的湖广总督张之洞见外国势力无意颠覆满清政府,随一改宽容态度,授命镇压自立会。唐才常 于武昌被捕就义,时年33岁。自立军失败。

唐才常所组建领导的“自立军”起义失败,是满清末期中国从改良(君主立宪)转向革命(共和)的重要节点。

秦力山

【秦力山(1877—1906) ,祖籍江苏吴县,出生于湖南善化,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897年入长沙时务学堂,1898年加入南学会。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任《清议报》主笔。1900年赴武汉与唐才常组织自立军,任前军统领。事败再次流亡日本。1901年创办《国民报》,为留日学界第一份宣传革命的报纸。1902年与章太炎等发起支那亡国纪念会,同年又在上海创办作新社,旋创刊《大陆》月刊,竭力驳斥康梁保皇言论。1905年入云南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积劳成疾,1906年病逝。】-百度

秦力山是谭嗣同和唐才常的晚辈,受湖南维新运动和梁启超影响,去日本求学,回国后支持唐才常的自立会运动,在安徽大通率先领导了自立军起义。因缺乏援助不幸失败,遭清政府通缉。他再次流亡海外时,与康有为的保皇派别坚决斗争,转而支持孙中山的反满革命。1902年3月,秦力山和章太炎等共十人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号召反满革命。之后他辗转于日本,南洋,缅甸等地宣传反满革命。最后在云南德宏地方不幸染病身亡,年仅29岁。

沈荩(1872—1903),湖南长沙人。

现在被资本控制的各路媒体喜于宣传沈荩是“中国第一位殉职的新闻记者。”这就是典型的舆论引导。沈荩就义时的职业是记者,但更是一位革命者。他为反清革命,而不是为职业牺牲。这个要说清楚。他原是维新运动的一员。戊戌政变后去日本求学,政治态度由维新派转变为革命派。回国后支持唐才常组织自立会,主持自立军下属的湖北新堤右軍。自立军失败后他前往京津以记者身份继续活动。他交游广阔,擅长与高层人士周旋,遂获得满清政府欲出卖中国东北利益的中俄密约文本。该密约被天津一家英文报纸公布后导致国内舆论大哗。满清政府迫于公论,不得不放弃签订该约。沈荩被友人出卖逮捕,惨遭杖刑不死后被绞杀,年仅32岁。沈荩之死导致了上海苏报案中西方列强对满清地方政府的姿态改变。

吴禄贞(1880年3月6日-1911年11月7日),字绶卿,湖北雲夢吳家台人。清末军事将领,革命党人。

历史发展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辛亥革命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中真正拥有地方实力的很少。我所知的唯上海一处。所以上海光复有确实的资本主义革命性质。在中国大多数地区,革命后政治权力迅速被封建官僚所转变的军阀们夺走。但是湖北人吴禄贞却有可能成为一个特例。他幼年好学,后入湖北新军,被张之洞选派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在日期间参加孙中山的兴中会。1900年回国参加自立军,任前军统带,在安徽大通与秦力山率先发动起义。失败后潜回日本复学。毕业回到湖北,被张之洞责以大通案,受禁闭处分。然而张之洞爱才心切,仍然安排他军队教习等职务。1903年11月与黄兴筹备成立华兴会。本欲参加华兴会长沙起义,被清政府诏入京就职练兵处。后去东北调查延吉边界,确认延吉为中国领土。在东北期间开展同盟会活动。同盟会会员出巨资贿赂满清权要为吴谋一巡抚职位。被告以巡抚无缺,遂任命为新军第六镇统制,为革命党人最有实力者,驻军保定。武昌革命爆发后,吴积极联络河北山西同盟会党人,与山西阎锡山约定成立燕晋联军,直捣北京。此时袁世凯已经获得清廷授权,遂收买刺客将吴杀死,时年31岁。如果吴对袁世凯,清政府保持足够的警惕,历史或许会被改写。

黄兴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轸,后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曾用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 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后裔。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

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故于上海。1917年移柩长沙,同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百度

黄兴幼年时思想受湖南的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的影响。这是他反满革命理念的基础。他在武昌两湖书院毕业后被张之洞选派到日本留学。在日期间,黄兴学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从传统儒生(他曾考中秀才)转变为革命者。回国后创立华兴会。策划长沙起义事泄后逃亡日本。后结识孙中山,主动支持孙中山为反满革命的最高领袖,将华兴会与孙中山的兴中会合并为同盟会。黄兴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组织了湖南,广西,云南等地多次反清起义。1911年4月亲自指挥广州起义并受伤。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但是激起全国普遍同情。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从而引发了清廷退位的多米诺骨牌。黄兴在辛亥革命前后维护孙中山形象的高风亮节,体现了一个传统中国儒家知识分子的本色。

陈天华

【陈天华(1875年-1905年12月8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省新化县荣华乡栗树凤阳坪人,华兴会创始人之一,中国同盟会会员,清末的革命烈士。1896年入新化资江书院,1898年入新化实学堂。1903年留学日本,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次年回国参与组织“华兴会”,筹备发动长沙起义。

1905年,在东京与宋教仁创办《二十世纪支那》杂志;辅佐孙中山筹组同盟会,起草《革命方略》;《民报》创刊后任编辑,参与对康、梁保皇派的论战。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愤而蹈海殉国,时年30岁。1906年春,其灵柩运回长沙,公葬于岳麓山。

陈天华一生救亡图存、忧国忧民、宣传革命、矢志不移,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鼓动家和宣传家。所著《猛回头》和《警世钟》成为当时宣传革命的号角和警钟。

陈天华在排满革命、建立民主政体、造就近代国民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进步主张在当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是一个对中国民主革命有贡献的革命家。】-百度

如同前辈乡贤谭嗣同,陈天华决定以死号召国人。其时年仅30岁。

陈天华是黄兴发起华兴会的支持人之一。他多次往返中日之间策划长沙起义。1905年7月,孙中山到达日本。陈天华支持同盟会成立,就任秘书,起草同盟会章程。

陈天华蹈海的原因通常认为是日本政府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这个规则虽属歧视,但是没有特别的恶意。另有一种看法是他不忍看到革命党人之间在大敌当前却意见分裂。当时日本政府命令之初,学生们分成两派意见。一种是罢学归国;另一种是忍辱负重完成学业。陈的意见应该是后面这个。但是第一种意见的主张者很多是知名党人如秋瑾和宋教仁。中国学生之间的争吵被日本报纸嘲笑为中国人无团结力。

宋教仁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得尊,号遁初,一作钝初、遯初、敦初,别号渔父,化名犟斋、宋錬、中岛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仙瑞乡上坊村香冲(今漳江镇教仁村香冲组)人。 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百度

宋教仁在武昌读书期间受吴禄贞影响倾向革命。1903年与黄兴结识并成为挚友。参与建立华兴会,策划长沙起义。事败潜赴日本,入读日本法政大学。在学期间精研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学说和制度。同盟会成立时就任司法部检事长。归国后在上海任《民报》主笔,宣传资产阶级革命。1911年7月,与陈其美等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亲任干事。历史证明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成立是辛亥革命胜利的关键一环。中华民国成立后就任法制院院长,起草了宪法草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时当选为理事,并被孙中山委为代理理事长。1913年3月中华民国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大胜。宋教仁以党首身份受邀进京组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年仅31岁。

焦达峰(1886-1911)字鞠荪,湖南浏阳龙伏人。最早在日本学习铁路管理,后加入同盟会。不满同盟会专力于在华南开展革命,遂主持成立共进会,准备在华中策划革命。1909年分别与孙武在湖北湖南设立共进会分支,联络会党准备革命。与孙武约定两湖同时举义互为声援。武昌起义后,22日焦达峰率领湖南新军起义,建立湖南军政府,就任都督,派军支援湖北义军。可惜湖南革命被封建官僚转变的谭延闿窃取。焦达峰被受唆使的叛军杀害,年仅25岁。

武昌首义群雄

【蒋翊武(1884—1913),湖南澧州(今澧县)人。原名保襄,亦作保湘,字伯夔。辛亥革命前夕曾任武汉文学社社长,主办《大江报》等报刊。武昌起义期间主持武汉保卫战。1913年,蒋翊武在广西进行反对袁世凯的活动时,被亲袁的广西军阀逮捕并杀害。时年29岁。】-百度

刘复基(1885-1911),字尧澂,亦作瑶臣,投笔从戎后易名汝夔,自号武陵器生,1885年1月20日出生于湖南武陵县(今常德县)。受宋教仁影响先后在长沙和武昌参加革命。是联系武汉两股革命力量文学社和共进会的中坚人物。在起义前夜为清政府扑杀,年仅27岁。

孙武(1879年—1939年11月10日),湖北夏口人。孙武毕业于武昌武备学堂,曾为营级清军军官。1907年在日本与同盟会会员焦达峰成立共进会。被推举为湖北主盟,回武汉策划革命。他是革命党人中不多的职业军人,所以主张实行“抬营主义”、“借矛夺盾”,由联络会党转而运动士兵。这个行动为辛亥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经验被毛主席总结了,叫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两湖籍的辛亥革命志士不胜枚举。还有几位著名的如谭人凤,蔡锷,限于篇幅就不说了。没有这些志士的努力,就没有辛亥革命的胜利。当彼之时,“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八个字是绝对值得大书特书的。

关键词(Tags): #历史回顾通宝推:acton,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