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一堂中文课聊起(0) -- 奔波儿

共:💬40 🌺27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3)苏武 vs. 李陵

乘飞机回国或者去国,都要经过贝加尔湖。这座狭长的湖泊,号称是世界上淡水容量最大的水体,在中国的史书上,贝加尔湖一直被称为“北海”,而“北海”则与苏武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因为一起“外交事故”,苏武被匈奴单于羁押,在北海边牧羊近二十年,却誓死不降,忠心不改,最终回到自己的祖国。去时,一条年富力强的中年汉子,归来,已是满头白发的苍髯老翁,陪伴他的还有那条已经磨秃的节杖。苏武的忠贞与坚忍,不可不谓伟大。在《汉书·李广苏建传》中,对于苏武的事迹,班固借用《论语·子贡》中孔子关于“何如斯可谓之士”的一句话——“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而同样在这部传记中,班固着墨最多的人却不是苏武及其父亲苏建,而是李广和他的孙子李陵。李广是一位悲剧英雄,在与匈奴的征战中,他屡建奇功,威震敌胆,但却因时运不济,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千古遗憾,而他也最终因为不愿面对刀笔吏的刁难,而扶剑自刎。而李广的孙子李陵,虽然继承了家族英勇善战的基因,但同样以悲剧收场。他率领五千步兵,深入漠北匈奴腹地,在十余万匈奴骑兵的围攻下,转战千里,杀敌逾万,最终因身陷重围、弹尽粮绝,全军尽墨。在最后的时刻,李陵没有选择自杀殉国,而是投降了单于。在与苏武的一次谈话中,李陵提到他曾想重演“曹柯之盟”的故事,为国立功。可惜,因为阴差阳错,汉武帝听信谣言斩杀了他的全家老少,断了他的归路。即便如此,李陵毕竟是“降”了,这和抗日战争时期,那些打着“曲线救国”招牌投降日寇的军人政客们,并无实质差别。

李陵自己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呢?在劝降苏武失败后,他长叹一声,道“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在送别苏武归汉的时候,李陵和自己的这位好友,举杯痛饮一番,席间,他起身长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歌罢,与苏武洒泪而别,永不复见。班固对李陵的评价同样来自《论语》——“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西汉之后的数百年间,一部分匈奴人西迁,没入历史的长河,另一部分匈奴人逐渐融入中华大地,成为汉民族的一份子。大唐贞观年间,西域的黠戛斯部归顺大唐,自称李陵后人。

通宝推:月之回忆,广宽,大眼,很高兴,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