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整理】艰难困苦,玉汝成之(一) -- 史文恭
(史按:个人命运的转折一般都来自两点,一是个人内心强大的奋斗精神,二是把自己和外部结合起来。陷入绝境的胡继成老将军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历史上多少伟人都必须要走出困境的必然道路-----)
望见邱家畈烈火熊熊,我们知道出大事了,早先上山的伤病员赶紧互相搀扶着向大山深处转移,三五成群地寻找藏身之处。
几天后,我在密林深处找到了院长吴子南和女护士余国清以及那个管理员。
吴子南院长说,接到群众报告有敌人来袭击的消息后,他们就赶紧组织伤病员往山上转移,可惜,伤病员太多,有的伤情又太重,费了很大的劲,才转移出来一半的人。
敌人撤走后,我和吴子南等几个同志悄悄地摸出树林,又回到邱家畈察看。这时,整个村子全被敌人烧光,变成了一片废墟。夏季,尸体腐烂得快,没掩埋的红军战士遗体屋内屋外、田头地角、树上树下,到处都是。我们找群众挖坑埋了两三天才埋完。
眼看这种情况,邱家畈是不能再返回去了,敌人既然血洗过这儿,肯定还会不时派兵前来袭击的。再说,回到这儿仍然解决不了粮食和药品的问题,那反而不如藏在深山老林里安全些。这一带深山老林经过敌我双方反复交战,早已变成无人区了,伤病员藏在山上,一时半时敌人是无法跟踪追杀的。于是,我和吴子南院长又带领下山的伤病员回到了山上。
经过这次大难,上山后的伤病员们思想大都很沉闷,不知道部队在哪里,不知道省委在哪里,只知道山外有敌人,谁也不敢出去。
邱家畈被敌人袭击后,外面的同志并不知道,我们上山后,陆陆续续还有些同志从山外找了进来。不久,山上的伤病员很快又增加到了近两千人。
两千人每天都要吃饭啊,一人一天吃一斤粮,也得要2000斤。可山上哪有粮,一颗也没有。没办法,大家只好在密林深处先搭窝棚住下,继续挖野菜、摘树叶、挖葛根、捡蘑菇充饥。不到一月,许多伤病员缺乏营养,开始出现浮肿,连挖野菜的力气都没有了。
为了躲避敌人追杀,为了寻找食物,伤病员在深山老林里藏得很分散,很快就在人自为战的落后环境下生存了。一旦敌人发现我们的行踪,不用派一个团,派—个营摸上山来,我们恐怕也难逃出山林了。
替换 情况万分危急!
你可能会埋怨我们的主力部队,可能会埋怨苏区的党组织。但你不能埋怨他们,因为,这时候国民党军正追着新二十五军剩余的部队进攻呢,他们也在和敌人作殊死斗争。当时的鄂豫皖省委领导一直跟着新二十五军转战,根本不知道邱家畈一带大山里还有这么多伤病员。说实话,在那种条件下,即便知道了又怎么样?能打回来带着这两千伤病员和敌人作战吗?当然不行,要是那样的话,红二十五军恐怕就没办法保存革命力量和敌人战斗了。所以,在那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只有伤病员们自救!
那一年,我刚满18岁,看到情况危急,忙去找吴院长商量自救办法。
在一个野草茂密的山坡上,我找到了吴子南院长。这时候,他只有靠草药救护伤病员了。他上山后,每天都上山采药,自制自配草药救护伤病员,身体已枯瘦如柴。
我说,吴院长,我们不能这么像一群无头鸟似的躲在这里,我们得组织起来,一边坚持斗争,一边寻找部队和地方党组织,和群众取得密切联系,不时出击打击敌人,补充粮、药,才能生存下去。
听了我的话,吴院长十分高兴,连连点头,但片刻之间又皱紧眉头说,哎,谁来组织指挥呢?我们医院3个人没法挑起这副担子啊!
我说,我是共产党员,受伤来医院前是二一九团三营七连连长。现在,我们这里一两千伤病员和部队及地方党组织失去了联系,面临众多困难,生存环境条件十分艰苦,但是,我们绝不能悲观绝望。我们这些人都是很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了,只要能设法活下来,等到能出山时,就是革命的宝贵力量。现在,我们这些共产党员和干部应当勇敢地站出来,挑起组织指挥的重担,把山上所有的伤病员团结起来,坚持斗争!
吴院长听了我的建议,非常高兴,说,我知道,这山上除了你我,还有几个党员干部,我们马上找他们一起开会商量自救办法吧。
次日,我们在山上找到5名党员干部,在密林深处一块空地上,召开了第一次自救会。会议决定成立一个临时党支部和一个掩护连,由吴子南同志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由我担任掩护连连长。
会后,我们几个人分别找人谈话,组织队伍。经过几天的努力,100多人报名参加了掩护连。我把掩护连分成3个组:一个组负责驻藏地四面山上的警戒,一旦发现敌人进山“清剿”,立刻燃烧烟火报警,通知伤病员向密林深处转移;一个组负责出山侦察,打听我主力行动方向和敌人活动情报,掌握敌人行动方向;一个组晚上出去活动,到白区搞粮食。
成立掩护连后,我每天晚上都带人下山搞粮。开初,不敢走得很远,因为既摸不清山下敌人情况,我们体力又都很差,走远了,一旦被敌人发现,恐怕就很难返回山上了。我们只好去找群众借粮、借盐,说等部队打回来后再还他们。
这时候,山下靠近敌人的群众,许多人家都被敌人盯得很紧。敌人威胁老百姓说,谁窝藏红军或为红军送粮、送盐,就立刻处死。敌人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去找老百姓,有些胆小的群众就给我们跪下,求我们离他家远些,以免遭杀身之祸。原来和红军关系好的群众,也没法拿出粮食给我们,只是冒着生命危险给我们弄些酸菜,并叫我们到他们地里去“刨青”,弄些尚未成熟的红苕、玉米和菜什么的。我们知道,这种代价是很沉重的,“刨青”弄走了群众地里尚未成熟的粮食,就等于断了群众的生活口粮了,不忍心去弄。可好些群众焦急地说,先把山上伤病员的命保下再说吧,只要有人在,将来什么事情都好办,还怕没饭吃?几十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我一想起这些话,心里都还热乎乎的,一碗米养恩人啦,当年要不是老区人民给我们出主意,给我们饭吃,我们这些人怎么能活到现在?更别说当什么官了。
就这样,在群众的指点下,我们每晚都避开敌人,到老百姓地里去“刨青”,弄些红苕、玉米、豇豆上山救命。
可是,这样的日子不长,便被敌人发现了,发现地里有大面积“刨青”的痕迹,就知道山上还有伤病员。于是,敌人立刻出动一个营的兵力上山“清剿”,在山上追杀了好几天。他们捣毁了我们的窝棚,冲散了我们的队伍,杀死了我们好几百跑不动的重伤病员。还好,由于我们的侦察兵和警戒哨提前发现了敌人的行动,我们将大部分伤病员都撤进了深山老林,在这次打击中才没受到灭顶之灾。
敌人撤退后,我们清点人数,还有1300多人。大家幸免大难不死,正聚在老林深处欢跳,突然吴子南院长慌慌张张跑来叫我:小胡,胡连长,小余,余国清不见了!
众人一听,大惊失色,惶恐不安,都急着要去找。
当时,这位只有十七八岁的小余,是山上一两千伤病员中唯一的一个女性,所有的伤病员对她都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她个头不高,身体结实,充满着青春的活力,活泼、善良,走到哪里,就给哪里的伤病员带来银铃般的笑声,鼓舞着伤病员们浑身充满战胜千难万险渴求生存的强烈愿望。眼下,大家都逃出来了,她却不见了,同志们怎么不着急呢?更重要的是,没有她,这逃出虎口的一千多伤病员的护理问题怎么办啊!
我听老院长一说,立即通知掩护连集合,下令全连分成3人一小组,立刻分头到周围的山上去找。
第一天,回来30多个人,没找着余国清。
第二天,回来几十个人,仍然不见余国清的踪影……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6天6夜没合眼,在营地四周踱来踱去,焦急地等候她的消息。哎,你千万别怀疑我们有什么爱情关系啊!那时候,就是真诚的同志关系,最多潜意识里有种兄妹似的关系。那年月,我们单纯得很啦,不像现在的年轻人那么复杂。
第7天上午,我坐立不安地等待最后几个小组回来,从早上一直等到天黑,才见几位同志满头大汗抬着小余回来。
原来,敌人搜山时,小余一早就上山采药去了,不知道敌人进山了。等到下午返回营地时,忽然听见枪响,才发现营地里到处都是敌人,树林里的窝棚正在燃烧,山谷里到处传出阵阵嘈杂声和叫骂声,同志们一个也不见了,只远远看见一些躺在林子里的血肉模糊的伤员尸体。
她知道出事了,赶紧背起背篓往林子深处跑,可始终未见战友们。没办法,她只好割了几把葛藤,爬上一棵老树,把自己拴在枝叶茂密的树丫上藏了起来。就这样,她躲在森林深处,白天在林子里采野菜、野果充饥,寻找同志们,夜晚,把自己绑在老树丫上睡觉,一直躲藏了6天,饿的奄奄一息,再也走不动了,直到营救小组的同志找到她,才把她抬回来。
经过6天的生死离别,小余激动万分,和大家一见面,就忍不住放声大哭。可就是这么一位好女孩、好同志,在十年“文革”浩劫中,竞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泼了许多污水,含冤离开了人世。我们这些幸存者,一想到此事,就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们移居新的营地住下后,找遍一千多人的身上,都找不到火种了,这可是一件大事,咱们不能像动物一样天天吃生的啊!必须马上到山下弄火种。我们从山下弄回一个装有炭火的瓦罐,终于把火升了起来。有了火,日子就好过多了。不料几天后,老天开始没完没了地下绵雨,把大部分火堆都淋灭了。为了保住最后一堆火种,我特别派了两名战士昼夜值班守候火种。他们怕有闪失,把自己的床单、被面撕成布搓成布绳,点燃备用,火堆被雨水淋湿了,再用床单、被面火绳续火,始终保住了火源。
不久,有一支300来人的游击队来山下活动,我们掩护连便下山跟随他们去白区搞粮。一段时间里,我们每晚能弄回三四百斤粮食,伤病员吃了细粮,身体便开始慢慢好转了。
可惜,好景不长,游击队怕被敌人缠住,没住多久就转移了。
游击队转移后,我们没枪没刀,又不敢去白区搞粮了,日子又开始过得艰难起来。就在我们再次陷入饥饿的严重威胁时,忽然又遇上了生机。有一天,我们的伤病员在森林里救回了一个被狼咬伤的游击队重伤员。
(史注:余国清老前辈,是红25军长征中唯一的7名女兵,实际她们都是护士。其中最有名的是后来成为徐海东大将的夫人,周东屏。7位女兵在长征过程中牺牲了2位。余国清(后改名余光)与李资平结婚。李资平是开国少将,也是我军卫生战线的老领导。广东广州人。2004年9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下图是余国清老前辈建国后照片。值得一提的是,上面说到的红25军7仙女[B]小时候都是缠足的,所以这样的条件下,她们能完成长征实在太不容易了。而这种情况下,支持2000多伤员的余国清,也真的太不容易了。-----我们见过太多电视剧里浓妆艳抹的女红军了,谁能想到,真实的历史里,女红军会碰到这样的经历。---而坦白说,比起后来西路军的女战士,余国清老前辈的经历,毕竟她看到了革命成功。)[/B]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88师是国军头等精锐都这鸟样 12 北纬42度 字784 2021-07-29 17:40:52
🙂评价标准不同 5 自以为是 字122 2023-06-30 23:19:01
🙂【整理】艰难困苦,玉汝成之(三)苦尽甘来 120 史文恭 字10920 2021-07-04 03:33:31
🙂【整理】艰难困苦,玉汝成之(二)
🙂可以跟远征军野人山对比,就知道有什么不同了 3 自以为是 字0 2023-06-30 23:24:46
🙂同样感人的还有小说《朝阳花》的作者 11 袁大头 字194 2021-08-09 19: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