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张其昀《思想领导与精神动员》讨论之一 -- 包子1971

共:💬95 🌺353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牛姥姥”漫画风波讨论之一

“牛姥姥”漫画风波讨论之一:日本主流文化的“圣物禁忌”、“通三统”缝合怪有多大生命力?(一组对话)

A:

最近日本一个知名漫画作者(读者对她的爱称是“牛姥姥”)闹出风波,在作品里把20世纪亚洲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领袖画成僵尸,借口是“我的作品总被盗版,好烦啊!我画成这样,没法盗版了吧?!老娘就是这么任性!” 国内也确实有读者为她辩护,说“人家日本有创作自由”“画家的创意与政治无关”“姥姥也很无奈,为什么不能理解她的心情呢?”之类的。

日本动漫业极为发达,这么多年来,以前有过类似事件吗?展开来说,对有强烈大众影响的社会政治人物“开涮”或“亵渎”的文化现象,在日本发生过吗?

B:

看多了日本动画,可以察觉到它的创作是按照一定的主流规则进行的。比如说,把一个人物画成僵尸,就总会有另一个类似的人物是“伟光正”。比如说《次元舰队》里,什政信被表现为一个只会鼓吹皇国必胜的蠢货,但石原莞尔就是忧国忧民眼光明亮的。一旦话题上升到总体秩序的话,这个规则就更明显了。比如说《绝望先生》的主角大大的抨击了日本社会的不平等,然后说我要投奔共产主义国家(疑似朝鲜),结果就是各种阴暗面大曝光,借人物之口得出结论“原来共产主义国家也不平等”。而对于军国主义时代的抨击,主要集中于不可理喻的那一面,二战末期日本本土的竹枪训练,就以“竹竿捅轰炸机”的讽刺形式,在很多漫画出现过。

牛姥姥在那部作品里,画了一个革命僵尸,有没有同时展现了另一个光明的革命形象?没有吧?!这至少说明她对20世纪的共产主义革命缺乏最起码的尊重。

C:

我见过把日王昭和画成猫耳妹子的日漫~

B:

对于明治维新的文化展示,《浪客剑心》就很典型。作品承认明治维新的不彻底、贪赃枉法的官僚、变成流氓的旧时代武士,男二号就是被维新政府出卖掉的农民军残余,但是最后他们的自我解救方法,就是围绕着明治政府的秩序进行修补,反对任何激进的行为,历史人物板垣退助的激进民权运动被丑化了,而大久保利通、山县有朋之类的高级官僚、贪腐巨魁,反而是极为正面的形象。

《浪客剑心》属于“小骂大帮忙”的典型主流作品,但是因为貌似“反战”、反对欺压弱小,被不少人说成“进步作品”。这样的“进步作品”,其实潜移默化地传递了统治者的政治说教。

D:

日本动漫乃至整个商业文化领域,对明治、昭和等人“调侃”还有可能,比如性转的形象,而且如今的大众娱乐观念里,成功的“性转形象”对历史原型是有正面加分的。但肯定不允许“亵渎”,比如画成僵尸或更恐怖的形象。因为“王室禁忌”这个民族意识还是根深蒂固的,本质上是统治阶级设立的文化管理高压线,你要吃流行娱乐这口饭,得守规矩,越界者下场是很惨的。

E:

我感觉在任何秩序稳定的资产阶级国家里, “牛姥姥”这样的职业漫画人是不会去碰真正的禁忌的,饭碗要紧。至于她把亚洲革命领袖画成僵尸,我觉得她的态度就是“日本的高压线不保护这个人,我就可以画几笔出出气,哈哈!”。她的粉丝辩护说“作者的创意与政治无关”,这句话说出了一部分事实,即日本的“政治”不会限制作者是否“开涮”或“亵渎”无产阶级革命以及领袖,你可以绝对自由地拿革命者“开涮”,同时绝对不允许亵渎明治大老爷……

A:

牛姥姥事件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值得说说。资本主义全胜地区的某些主流网宣员借题发挥,试图把牛姥姥的中文粉丝打成“左派青年”。某主流网宣阵地在评论这起风波时,声称“当毛选作者被侮辱的时候,‘左翼进步青年’们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能团结的左派’,接下来就要指责国人‘不与日本人互相理解了’”。最近几年的主流网宣,一面重新捡起革命史的某些元素,一面试图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做仪式性的切割。牛姥姥这破事跟“左派”八里地都扯不着,但主流网宣员却硬要攀扯,看来是酝酿反共情绪的耐心操作。类似的操作,已经持续数年了。

C:

过去几十年的资本主义全胜地区,反共产主义是主流反对派的专属口号,与“权力更迭”高度绑定。今天的主流秩序正在尝试把资本主义市场的现实,与中国革命史的文化遗产缝合起来,建设一个“百年秩序”。同时,主流秩序又必须满足社会中坚力量对反共产主义的强烈需求,得给反共意识形态找到一个能跟现有秩序自洽的解释角度……

可以看到一种苗头,即以保卫革命遗产为旗帜的反共精神建设,正在试水……

F:

真的能够缝合起来吗?

D:

无论怎么用“民族复兴”手法涂抹1949革命,那场革命仍然是一场颠覆资本主义的、阶级对阶级的革命,越深入地了解它,越能发现它的颠覆性质。

没有革命危机时,怎样忽悠都行,现在很多人鹦鹉学舌重复着“先烈……救国……感恩……”的三段式。问题是群众斗争再临时,怎样让这种缝合话术不被冲垮?我觉得很难。斗争再临时,当无数的产线工人投入了集体行动、当无数程序员到处打听当年的省港罢工是怎么回事,这套说辞有没有继续起作用的可能?

B:

反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登堂入室,这是广大有产者的共同心愿,势不可当。而且在革命遗产重新捧起来的背景下,反共精神更容易漫天过海?问题是,这个“反共精神”到底如何落地?

尝试阐述一下它的逻辑:旧日的革命遗产是内生的,服务于工业化的,接地气的,是好的;今天的极左精日带路党是亲西方的,不接地气的,是坏的。这样?

不得不承认,与其说这是“堂堂正正的反共产主义”,不如说是“顺应现实的保守主义”,即资本主义市场的统治是现实,革命遗产作为殿堂符号,也是一种现实,于是大家一起来服从现实,现实就是美的……

C:

近年来的主流阐述中,新文化运动是救亡图存的里程碑,而对救亡图存的解释完全抽干了阶级斗争的内核。进一步说,主流文化抢夺陈独秀的“遗产”,是为了抢“救亡图存”的话语权,因为陈独秀可以把今天的主流秩序与救亡图存联结起来……

当然,这样的联结不可深究,深究就全碎了。

E:

我觉得所谓“缝合怪”会维持在一个点到为止的四不像状态,像走钢丝一样玩平衡。我对于“通三统”的理解一直都是这样,不可能一通到底,但是通表面的,浅层的东西完全可以。不挖到阶级权力的内涵就行……

F:

我感觉尽管近几年的宣传有些反转,真让普罗大众票选,肯定还是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占上风。以上来自家庭观察~

D:

我有一种强烈的倒退感,而且很无力,但这也是一个好事情。马列主义的思想,终于不再是小市民饱食终日之余的智力游戏了,终于可以有人不再沾沾自喜“我初中就读《资本论》了”“我高中就办过读书会”“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又搞活动了”,而可能更严肃地考虑什么是工人阶级的斗争,颠覆资本秩序到底意味着什么?

未完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