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台湾纪行之四;忠烈祠和周围 -- 冰冷雨天
post by: 鳄鱼 [ 2003-09-23 12:10 ]
题记:
风萧萧,夜沉沉,一轮明月照征人。尽我军人责,信步阵后巡。曾日月之有几何?世事浮云,弱肉强争!
火融融,炮隆隆,黄浦江岸一片红!大厦成瓦砾,市镇作战场,昔日繁华今何在?公理沉沦,人面狼心!
月愈浓,星愈稀,四周妇哭与儿啼。男儿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人生上寿只百年,无须留连,听其自然!
为自由,争生存,沪上麾兵抗强权。踏尽河边草,洒遍英雄泪,又何必气短情长?宁碎头颅,还我河山!
――第五军营长朱耀章作于1932年3月1日蕴藻浜河边
……
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六十师:陈德功、艾质彬、李福岭、梁安贵、齐初义……
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六十一师:杨明修、陈拔雄、梁桂才、彭建和、寥云……
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七十八师:赵金声、林玉、宋德洪、华中兴、钟国强……
……
一个又一个名字在我眼前缓缓地走过。他们按照自己的部队序号整齐地排列着,仿佛他们尚未血染大地、为国捐躯,依然在接受一次普通的检阅。他们精神饱满、身手矫健,展现着中国军人的风采、构筑着二十世纪的万里长城。嵌于墙壁上的一块块黑色大理石碑成了供他们昂首阔步的广场大道,威武的步伐和雄壮的口号隐隐地回响在祖国广袤无边的大地之上。
这是一支永恒地驻留在了墙壁上的军队。我所长久注目的这一小部分,仅仅是1932年淞沪抗战中阵亡的第十九路军的部分将士。在这个无梁殿内,包括他们在内,一共有33224个阵亡将士的名字,排列在110块黑色的大理石碑上。有些残缺、有些模糊,这一个又一个倔强地经受着时间磨砺的名字,包括了1926年至1930年北伐期间各省战场上阵亡的北伐军将士、1932年淞沪抗战中阵亡的第十九路军将士和1931年至1933年华北抗战中阵亡的各部将士的名单。每个人的军阶、所属的部队和牺牲的战场让他们准确地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地在天边响起,一片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将我包围了起来。我所身处的,不再是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东侧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这个由弧形的屋顶和垂直的四壁所压抑得阴深深的国民革命烈士祭堂,而是1932年淞沪战场上的那一个个血色黄昏――
闸北保卫战中的七十八师一五六旅第五团第一营三连,班长华中兴、钟国强带领两班战士,从宝兴路反击敌人,一直追赶敌人至四川北路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附近,震惊了日军司令部人员。最后,他们全部牺牲……
血战北站,第六团第一营士兵宋德洪在虬江路与强敌对抗,一连击毙十几名敌人。敌人纷纷溃散时,他一跃而起,去缴敌军枪械,冷不防被敌人袭击。负伤后,他仍将敌人击毙,缴回一批枪支……
藻浜车站,一五六旅四团八连连长赵金声率残部从背后绕过车站前端一带商店,用机枪向敌猛射,将敌截为前后两部。敌误以为中我伏兵,一时惊恐万状,死伤甚众,后段之敌闻声纷纷后退,我军乘胜推进,伤毙敌兵五六百人,以三四十人竟然打退以铁甲车开道的日军2000人的进攻……
如果没有这一个一个具体的名字的存在,一二八事变后的淞沪会战对我而言是苍白无力的。就象我刚刚走过的灵谷塔――阵亡将士纪念塔一样,除了知道塔外壁四周刻着的“精忠报国”四个字是蒋介石所题写的以外,匆匆的游览没有给我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无梁殿中这一个一个具体的名字,让71年前的那一场大战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那些在各个阵地上倒下的民族精英,以一种坚强而清晰的方式,无可置辩地证明了他们的存在和他们的价值。一个又一个英雄的形象鲜明了起来,一段曾经令整个中华民族热血沸腾的记忆复活了!
我不由得联想到最近一段时期,日本政要一次一次地参拜靖国神社,让周边国度警惕其军国主义的复活。有人在网上呼吁,说中国也应该建立起自己的“靖国神社”。中国人需要祭拜自己的民族英雄,需要复苏我们民族的尚武精神和报国意识。但是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自从1936年无梁殿改为国民革命军阵亡战士祭堂,“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竖立起来并接受第一柱香火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有了自己的“靖国神社”。中国不是没有自己的“靖国神社”,中国缺少的是对抗战历史的记忆和对民族英烈的崇敬!
1937年,日本攻占南京后,将钟山上的第十九军和第五军各立的一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给毁坏了,却将无梁殿保留了下来。日本人是在意于保存这座明代的建筑奇迹(无梁殿的殿身是砖石拱券结构,不施寸木,故称“无梁”,是国内同类结构的建筑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还是震摄于三万多个英魂的浩然正气?我不得而知。我所知道的是,并没有多少游客对这座劫后余生的建筑表示出多少额外的敬重。对他们来说,无梁殿仅仅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景点,一个适合观光的场所。荒唐的是,在无梁殿内还建起了辛亥革命名人腊像馆。在景区的管理人员看来,这些惟妙惟肖的腊像,显然要比那一个个枯躁的名字更能吸引游客的目光。他们没有意识到,名人的张扬与凸显与这座殿堂内在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绝对是格格不入的!
阵亡战士名录碑刻这一事物本身,就是一种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由于意识形态的关系,中国历史一直忽视了对民国史的研究。很少有人认识到,从1911年民国建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这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其外延可拓展到上起清末、下讫国内战争爆发这半个世纪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变革时期,其意义类似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可以与之相比。在那个时期,许多人文科学的成就、人文精神的建设和人性意识的复苏,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仍然无法望其项背。阵亡战士名录碑刻蕴含着对个人价值的承认和尊重,这是在当时中国处于资产阶级革命上升时期的时代背景下才会具有的意识。众所周知,中国的历史一直都是帝王将相的历史,浩瀚的历史典籍中从来就没有小人物的位置。再多的战士战死沙场,也只会被“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感慨给轻轻带过。让一个个普通的人物通过名录碑刻而名垂青史,在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而无梁殿的110块碑刻足足列上了33224个名字,这就越发弥足珍贵了。因为这些碑刻,我们知道,北伐战争、淞沪会战和华北抗战并不仅仅是孙中山、蒋介石、蒋光鼐、蔡廷锴和张治中等人的历史,还是这33224个普普通通的战士的历史!
即使在国外,将阵亡将士名录大规模地刻碑纪念的也不多见。美国有一座越战墙,两面互相垂直的墙体上刻着56132名越战阵亡将士的姓名。越战墙的意义远远不能和无梁殿的大理石碑刻相比,但是知名度和影响力却远较后者为高,这不能不让人深深地感到遗憾。
无梁殿祭堂中央奉有“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我走到灵位的前面,恭恭敬敬地鞠了三次躬,然后转过身,悄然离去。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倒履相迎,热烈欢迎老兄。 宏寺 字0 2005-08-01 12:49:54
大陆也有忠烈祠。我去过南京的灵谷塔,可惜宣传的不够。 1 天下第一银杏树 字0 2005-08-01 10:57:12
灵谷塔前的无梁殿的墙上,刻了北伐牺牲将士的姓名 1 南京老萝卜 字204 2005-08-01 16:06:12
不光是北伐--【文摘】钟山记二:墙壁上的军队
悲叹! 天下第一银杏树 字130 2005-08-01 18:40:37
谢银杏树。本萝卜去了多回,还真不知道呢。 1 南京老萝卜 字0 2005-08-01 16:29:14
好地方,在中山陵旁边。。去过,挺多人的 小愚 字0 2005-08-01 11:12:32
算是沾了中山陵的光吧,呵呵 天下第一银杏树 字0 2005-08-01 11: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