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有关元清非中国的说法,补点明朝的看法,这个观点早就有了 -- 阴霾信仰

共:💬158 🌺825 🌵1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其实和历史无关

问题在于经验结构没有变化。或者说沿用的经验和事件实际上都是经过限定的理论化经验,而不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生搬硬套。

  先秦思想的普世性问题学者们对于先秦思想是否具有普世性看法不同。多数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先秦时期的政治思想具有普世性,例如多尔蒂(James E. Dougherty)和普法尔茨格拉夫(Robert L.Pfaltzgraff, Jr.)认为:“将国家间关系理论化的努力是非常古老的。我们可以从有巨大影响的中国古代思想中发现这一点,例如在墨翟、孟子、孔子和商鞅的著作中。”

  事实上,不仅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间关系与现代国际关系有所不同,欧洲古代的国家间关系与现代国际关系也有很大区别。然而,学界却从不质疑从修昔底德(Thucydides)在公元前400年前写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汲取历史经验来理解现代国际关系的做法。该书中的“强者做其所能,弱者接受其不得不”已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理论著述中最经常引用的名言之一。

(以上出自 阎学通:《世界权力的转移:政治领导与战略竞争》)

龙眼兄的说法其实就是「水舟无关论」,直到现代还能看到类似的观点,并且拿抗日或者内战时期大部分生活区相对平稳作为例证。不讨论后来的三光,理论上生活平稳的确可以得到充分实证,只要不涉及价值层面的秩序的话。

但是历代农民战争、中共胜利的法宝,难道不会让这个预设失效吗?不在乎王朝统治者的阶级,恰恰是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后的产物。也就是宋明以后的地主阶级,由于政权结构的改变,自治权力的增加,作为地区行政的主导力量,已经「皇权不下县」了。他们自然可以不在乎中央如何。可是之前社会,不管是贵族、门阀,中央、地区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在当时的政经社会背景之下,是不可能不在意的。就算你自证无意政治,人家也不信。如果自己有力量保护,族群也不可能不要求你谋求更多。

然后,不在乎谁来当皇帝,恰好只有在换代的时候出现,因为新兴政治实体的力量不足,需要和地方权力妥协,才能完成统治。也就是说,反而是换代让这种不在乎谁来当皇帝成立,只要脱离这个背景,比如力量强大、区域自治,这种现象根本无法成立。

这还是不讨论本位主义、阶级利益还有古代天下观的崩溃。唐宋西域知识的冲击,明清西方势力的入侵,看看明朝的万国舆图是什么样的,一般人的认识是什么样的?

结果就是,龙眼兄的的预设无法成立,那就是所谓「古人的眼光看」和「谁来当皇帝」并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反而会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说法。虽然这是明遗老的说法,但作为一种理论,先秦已经完成。也就是之前说的文明——人心秩序。政治秩序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问题反而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管控,使得这种思想被蒙蔽。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实际上那些出卖国家换取保障的集团,最后都没好下场。也许某种意义上延续了族群,维持了族群对地域权力的长久,可已经不再有之前的权力地位了。乌衣巷不姓王。当然,愿意当奴才的除外。

因此,我觉得龙眼兄的论证称不上合理,尽管大部分表述是对的,对最后一段也基本认可。但总的来说,不像胡辣汤兄说的那样,出了大毛病。

要知道,绝大多数人其实没有天下的概念。直到现在也是如此。所谓天下,是指人心的天下——是指承载人类社会的疆域,是指照亮这个疆域的人心。

不是地理。勉强可以说是某种「普世」的思维。在这种思想主导之下,现有的所有政治实体,都只是「武霸任力」而已。只是国家,不是天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