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2013年电影《中国合伙人》 -- 燕人

共:💬86 🌺37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话不是我说的

是陈可辛自己说的。

先说一段往事,2009年,我还在做电影杂志,采访了一位导演,他评价自己最知名作品时吓了我一大跳。这个导演叫陈可辛,这部电影叫做《甜蜜蜜》。当时他在为他监制的《十月围城》做宣传,在内地还没有享受到《中国合伙人》《亲爱的》给他带来的丰厚名利,之前拍摄的两部作品《如果·爱》和《投名状》,都投入了他极大的心力以及真情,却并未得到应有的市场回报。

他主动提起《甜蜜蜜》,愤愤不平地说,这就是一部“完全是主动讨好观众到不顾廉耻的一部戏”。我能理解他的愤怒,因为《如果·爱》中男女对于爱情与现实的选择,才是陈可辛真实的内心,也是他认为的现实。而《投名状》的极端灰暗与绝望,也是他真实的对兄弟情的理解,对权力的理解。当他试图对观众掏心掏肺时,收获的却是一盆盆冷水。反而自己相当驾轻就熟的一部电影, 却依然能在若干年后赢得大家不变的掌声。这种落差显然会令他生气,所以他故意贬低自己的代表作。

但这也只能当成一种痛恨观众有眼无珠的气话,作不得真。所以他后面又补充到:“我没有不喜欢那部戏,但我觉得大家把那部戏看得太高了,其实它就是最通俗的好莱坞电影,通俗到你要什么给你什么,要障碍有障碍,好人好事全是好人。《如果·爱》才是生活,才是人性,我拍《如果·爱》就是我个人对《甜蜜蜜》的反思。”

这个态度其实不难理解,陈可辛定位自己是“知识分子导演”,而不仅仅是一个拍商业片的(香港大量盛产这种导演)。所以他必然要在个人表达和服务观众的情感需求间取得一个平衡。往这一极去一点,观众感到隔阂,往那一极,背叛了自己的内心,而陈可辛一直在这两者之间摇摆,所以纠结是正常的。而许鞍华就更偏个人一点,所以她的片子基本票房一般,但却是奖项的常客。

至于服务观众的情感需求跟个人表达之间有没有高低,这也没有高下之分,其实看的是观众“当季”的需求。《甜蜜蜜》在我看来,就是“平民史诗”,这在电影史上其实是比较讨巧的题材,既能服务观众,也容易获得奖项青睐,评价高是正常的。

而有的时候则要看时势,比如今年的《健听女孩》获得奥斯卡,从技术上,从题材上,这是一个完全不新鲜的电影,但胜在情感真挚,而在俄乌战争的背景下评奖者倾向于人世间最质朴的真善美,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周黎明评点今年奥斯卡就说,如果今年评奖早一点或晚一点,都不会是《健听女孩》,但它偏偏就出现在最合适的点上,这就是时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