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贴:国内没有共存派 -- llama

共:💬124 🌺906 🌵6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陈王,市场经济的力量,就在于竞争。

陈王,市场经济的力量,就在于竞争

不要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在企业内部,开发什么,不开发什么,最后也是领导说了算,而领导未必高屋建瓴懂未来趋势,和计划经济的领导没有什么区别。

是,市场经济下领导也未必懂。

可是市场经济下,你这个企业的领导不懂,别的企业领导懂,人家做出来了,最后就把不懂的领导的企业淘汰了。

科学家、工程师也可以跳到其他能够施展才能的企业。

甚至科学家、工程师可以自己创业,自己干,把东西做出来。

开创硅谷的“八叛逆”(Traitorous eight),就是典型的例子:

1940年,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和同事在贝尔实验室共同发明了晶体管。不过肖克利的心中有一个富翁梦,在贝尔实验室又无法实现这个梦想,于是他决定回到老家圣克拉拉谷(即后来的硅谷)创办自己的公司。

接着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聘顶尖的工程师。因为被肖克利“晶体管之父”的光环所吸引,美国电子研究领域精英们的应聘信纷纷涌来。到1956年,他从中聘用了八位优秀人才,这八个人分别是罗伯特·诺依斯(Robert Noyce)、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朱利亚斯·布兰克(Julius Blank)、尤金·克莱尔(Eugene Kleiner)、金·赫尔尼(Jean Hoerni)、杰·拉斯特(Jay Last)、谢尔顿·罗伯茨(Sheldon Roberts)和维克多·格里尼克(Victor Grinich)。

...

同样是在1956年,肖克利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所以大伙异常兴奋,因为有哪家公司是由诺贝尔奖得主领导的呢?

...

然而,当他做出错误决策的时候,他手下的科学家照样迅速跳槽,开创了硅谷:

他的门徒们提议研究集成电路,但肖克利拒绝了他们的建议。到1957年,也就是公司创办的第二年,他的那8位天才员工便受不了他了,也不想跟他干了,11月份他们集体辞职,肖克利为此大发雷霆,称他们为”八叛逆",这也成了硅谷最著名的典故之一。

离开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后的第二天,这8人就得到仙童摄影器材公司的13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开始制造一种双扩散基型晶体管,以便用硅来取代传统的锗材料。

仙童半导体公司被公认为是硅谷第一家具有现代化意味的初创企业。当仙童在60年代末左右分崩离析的时候,八叛逆中的一些人又开始创建其它公司。其中诺伊斯和摩尔、格鲁夫一起创办了 Intel,桑德斯创办了AMD,克莱纳创办了 KPCB 风险投资,瓦伦丁创立了国家半导体公司,之后又成立了红杉资本。在 1970 年前后的半导体浪潮中,可以说大部分半导体公司都起源于仙童半导体公司。这一批半导体公司可以说是奠定了硅谷的科技基础。

斯坦福、风投和仙童八叛逆成就了硅谷的辉煌 - 搜狐

如果说“跳槽”在计划经济下不是不可能的(打报告换单位么!),那么“自己创业”在计划经济下则是不可能的。谁不是从计划经济过来的,计划经济是什么样大家都很清楚,不用哄自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