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宗教聚会与环渤海防疫隐患 -- 迷途笨狼
宗教聚会与环渤海防疫隐患
多年来,几乎每年阴历三月三、九月九(听附近村民说还有六月六)前后,都有不少天地门教信徒到本区中部某街道北部梭庄东上方井雪山寺和孙家庄北杓峪庵拜祭创始人董计升,似乎是先到雪山寺,第二天再到杓峪庵。有的来自天津、河北(车牌号和口音判断),多年前爬山时遇到过好几次。平时问题不大,疫情威胁严重时最好未雨绸缪,协调宗教和统战部门,及时劝阻尽量不要来,一定要来最好指派少量代表,并严格遵守防疫规定。另,至少本区本地天地门教徒脉络,政府应该及早摸清楚,否则外出参加相关宗教活动,同样是防疫隐患。天地门教早年18个支系(现在应该没那么多),不管整体怎样松散,支系核心肯定非常严密,如果有哪些活动可能不利于防疫,也应及早加以劝阻。
天地门教网上资料不少,十几年前四月初四董计升忌辰前后,去其老家董家林(商河、惠民、济阳交界处,归惠民姜楼管辖)拜祭的数以万计。部分支系正月十五(沧县)和十月十五也有活动。董计升一个徒孙妻子去世两百多年,其信徒花了七八年集资四十多万,于1992年修了一座30*10*5米的殿堂和青砖坟,每年三月十三至三月十七有活动,已形成庙会(沧州、黄骅之间腾庄子)。在疫情解除前,如果本区教徒涉及,肯定增加防疫难度,防患于未燃胜过亡羊补牢。当然,对天地门教整体策略,需要跨区、跨市、跨省才能确定。
几周前提醒过本地政府部门,未见回应。因为上海疫情,之前严防死守自然聚集不起来,但之后尤其二十大前如果环渤海地区某地麻痹大意,导致疫情扩散就是大麻烦,但愿有恰当预案吧。。
天地门教抉原
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5656
发布时间: 2015/3/20日 【字体:大 中 小】
作者:濮文起
内容提示:天地门教是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史上的重要教派。自清初问世以后,三百多年来,一直在民间社会流传,对下层民众的信仰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史籍缺乏记载,人们对它的来龙去脉和内中秘密很少了解。本文依据田野调查所得资料,从组织传承,经卷与教义、仪式、修持,历史作用与现实影响三个方面,对天地门教进行抉原梳理,旨在将这支被历史尘封已久的民间宗教教派昭示于世。
关键词: 天地门教
引言
在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史上,产生于清初鲁西北的天地门教[1],是一支对下层民众的信仰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的重要教派。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官修正史,还是文献档案,乃至文人笔记,都对天地门教活动少有记载,这对中国民间宗教史研究、特别是对中国下层民众信仰史研究,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桩历史悬案,笔者自1980年代末叶始,便采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不断深入到至今仍有天地门教活动的河北、山东等地的乡村社会,与该教派当家与信众广交朋友,并直接参与他们举办的各种活动,因而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不仅发掘了许多记录该教派内部情况的珍本秘籍,为恢复这支尘封已久的民间宗教教派的历史面目,奠定了翔实的资料基础,而且观察了该教派现实活动的诸种表现,为探索该教派现实活动的特点与规律,积累了具体、生动的实证资料。
现据笔者20年的田野调查资料,从组织传承,经卷与教义、仪式、修持,历史作用与现实影响三个方面,对天地门教进行抉原梳理。不当之处,静候时贤、同道哂正。
一、天地门教的组织传承
(一) 天地门教创立者董计升及其宗教生涯
1、董计升世系年甲
1991年春,笔者在董计升故里山东省惠民县董家林村(清代属山东武定府商河县)调查时[2],于董计升后人猪圈旁发现一通埋藏多年的墓碑,用清水洗掉泥垢后,碑阳字迹立即显露,碑额镌刻四个大字“百代流芳”,碑文从右至左如下:
万历四十七年正月初一日子时生
皇清处士讳计升字四海四世祖行四董公之墓
康熙二十九年四月初四日寅时卒
天启三年九月初九日□□[3]生
皇清待赠孺人王老太君之墓
康熙二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申时卒
九世孙邑庠生毓春奉祀
光绪二十八年岁次壬寅花时中浣穀旦立
《百代流芳》墓碑可以说是记载董计升生卒年月的实物资料。
另据天地门教经卷《心经》在叙述董计升的生卒年月时说,“大明己未,元旦新正,子时半夜,认母降生”;“康熙庚午,圣朝大清,四月初四,……涅槃归空”[4]。这里所说的董计升生卒时间,与《百代流芳》墓碑上的记载正相一致。由此可以确定,董计升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正月初一,卒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四月初四,享年七十有一。
碑文说董计升为“四世祖”,那么,从董计升往上推,其曾祖、祖父、父亲,即前三世是谁?在此后的调查中,笔者访获一部《董氏家谱》,遂使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据该部家谱记载,一世祖董随,明代北直[5]枣强县(今河北省枣强县)人。二世祖董进增,始从北直迁至山东。董进增生有三子,长子董奇、次子董伟成年以后,分别定居章丘县张家林和商河县长目林,三子董尚文则随其母定居商河县常王庄,以上三兄弟为三世祖。董尚文只生一子,即董计升,是为四世祖。至于碑文说董计升“行四”,是指董计升在董氏家族叔伯兄弟大排行中排行第四。
2、董计升宗教生涯
董氏家族世代务农。董计升的童年与少年时代,正值社会极其动荡不安的明朝末年,同时又是民间宗教活动十分活跃的历史时期。当时的山东境内,胶东一带盛行无为教,而鲁西北则流传东大乘教,苦难的生活和民间宗教活动的影响,使董计升这位不甘沉沦的青年农民萌生了出家修炼的念头。于是,他在20岁左右东渡黄河,来到章邱县境内的韵峪庵出家学道。在此期间,他可能读到民间宗教某些教派的宝卷[6],从中受到启发,经过十余年的刻苦修炼,即所谓“自参自解,自悟自明”,终于“练就大法,豁然贯通”[7],于“明末清初,得道离山”[8]。在他31岁时,即清顺治七年(1650)创立了天地门教,即《天地经》中所说的“清时立教,天地法门”[9]。
董计升创教“未满一载”[10],便开始传道收徒。他先在商河县一带收了李修真等8人为徒,天地门教内部称为“林传八支”。此后,董计升便偕李秀真等弟子在山东境内传道[11]。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到顺治十七年(1660),天地门教已在山东境内流传。康熙四年(1665),董计升选定章丘县境内杓峪山[12]作为传道基地,又先后收了徐明扬等八人为徒,天地门教内部称为“山传八支”。在此期间,还有一名法号通山的尼姑拜董计升为师,天地门教内部称为“九股”,此人便是天地门教分支如意门的创始人。
天地门教的迅速流传,必然引起官府的注意。因杓峪山上,“朝日聚伙成群,来往不断”,“章丘县衙役借端生事”,诬告董计升“招兵买马,蓄谋造反”,章丘县当局得报后,立即将董计升锁拿,关进监内。后经天地门教“九股”传人谭西堂多方营救,董计升得以获释[13]。
这场官司过后,董计升在谭西堂陪同下,来到上方井雪山寺[14],在三教堂重立道房,讲经说法,直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四月初四日逝世。
董计升的葬礼是非常隆重的。谭西堂早已为他准备好了棺木,董计升之子董悦悟也从故里赶来守灵。九月初九日,是董计升灵柩下葬的日子,对此,天地门教经卷《如意宝卷》[15]作了具体描述:
众人们,等日期,发葬已定;九月九,合会人,各尽孝诚。
日期到,各处里,统有信到;定烟火,写下戏,同来接灵。
山高大,路不平,行灵难走;共同议,凑人桥,递手擎灵。
人倚人,将立棺,擎到山下;合会人,哭声震,同来接迎。
少师傅,手执幡,头前引路;众师徒,统哭的,感叹伤情。
走三里,灵已到,点上香火;行五里,开了戏,也是接灵。
常王庄,有贼匪,成群结伙;要想偷,道中财,秩序不宁。
王学礼[16],手提棍,挡住贼寇;台上站,喊一声,好似雷鸣。
贼害怕,不敢动,各自散去;合会人,心放下,一路上平。
将灵棺,抬到了,兴隆宝地;修活坟,棺葬在,宝穴之中。
修群墙,盖山门,七星北斗;一个人,一块砖,圈住坟茔。
制稻田,四十亩,道房盖上;立伙房,定条例,来往人行。
众人尊,悦悟师,当家正道;合会人,传香火,道教兴隆。
从此,董计升故里常王庄改称董家林,其坟茔和杓峪山等董计升传道收徒之处,均被天地门信徒视为圣地。经天地门教信徒修建的董氏墓地,苍松翠柏,碑石林立,每年朝拜者络绎不绝,特别是每年四月初四董计升忌日,更是徒众麋集,到董氏墓地烧香膜拜。
(二)董氏家族总坛与九宫八卦的组织体系
1、 董氏家族总坛
董计升生有一子,名悦悟,字天亮。董计升去世后,董悦悟子承父业,继续在董家林传习天地门教,因而形成被天地门教内部称为“总坛”的董氏家族当家师傅传承世系。
在《根源记》、《董氏家谱》、《董祖立道根源》、《圣意叩首之数》[17]等天地门教经卷中,都有董氏家族当家师傅传承世系的记载,现整理如下:
第一代,董计升,名吉生(计升),字四海,号名扬;
第二代,董天亮,字悦悟;
第三代,董兴孔,字仲尼;
第四代,董谦,字禄吉;
第五代,董志宁,字福山;
第六代,董国太,字少统;
第七代,董坦,字心平;
第八代,董化龙,字玉清;
第九代,董希圣,字如防;
第十代,董太兴。
董计升生当明末清初,按一代30年计算,到第十代传人,已至民国时期。
在天地门教信众心目中,因“总坛”的历代当家师傅均是董计升的嫡传子孙,故对他们非常尊重,向董氏当家师傅请教董计升宗教思想,是各地天地门教信众信仰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总坛”没有号令各地天地门教信众的权利,只是在向各地天地门教信众传授董计升宗教思想方面发挥作用,真正掌握天地门教教权的则是董计升的异姓传人,即“九宫教首”、“林传八支”、“山传八支”和“九股”。
2、九宫八卦的组织体系
为了使天地门教迅速流传,董计升在杓峪山期间,曾采取了一项重大决策,即按九宫八卦建立组织,派遣弟子按照八卦方位到各地传道。在笔者访获的《心经》、《如意宝卷》、《天地宝卷》[18]、《根源记》、《董祖立道根源》、《圣意叩首之数》等天地门教经卷中,对董计升的这个重大决策均有程度不同的记载,现介绍如下:
董计升建立九宫八卦的组织体系后,自任九宫教首,其后继人已内定为顾明心,“林传八支”——李修真、刘绪武、张锡玉、杨念斋、石龙池、黄绍业、马魁元、马开山,“山传八支”——徐明扬、董成所、邱慧斗、郝金声、于庆真、蔡九冈、邢振邦、杨超凡和“九股”——通山,则分别按照八卦方位被授予教权,分赴各地传道。在董计升各支传人的努力下,天地门教首先在山东流传起来;接着,迅速传入直隶,成为燕赵大地下层民众竞相景从的民间宗教教派之一。清中叶以后,随着山东人大规模闯关东,天地门教又进入东北地区,在垦荒民众中传播。
康熙二十九年(1690),董计升逝世后,顾明心继为九宫教首。顾明心执掌天地门教35年,于清雍正三年(1725)三月初六日去世。顾明心死后,九宫教首之位虚悬。从此,天地门教各支传人自成系统,各自在所属地区活动;各支传人之间,只靠教义维系,没有直接统属关系。因此,天地门教始终是一个庞大却松散的民间宗教组织。
与明中叶以来大多数民间宗教教派创立者不同,董计升是一位主张教内平等,反对教权世袭的宗教家。他生前与死后的称号——董老师或董老师傅,较少偶像崇拜的色彩,更多的是乡土社会的温情。在他的影响下,各支传人均称当家师傅,信徒之间则互称师傅或道友、道亲,因而教内没有形成森严的等级制。他还规定天地门教“传贤不传子”,并身体力行,于弥留之际,将教权传与异姓弟子顾明心。顾明心死后,天地门教没有再设九宫教首,各支传人虽互不统属,各自在所属地区发展,但他们始终恪守祖训,传贤不传子,此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19]。
此外,因董计升主张夫妻双修,共同传教,故天地门教内有不少女信徒。为此,董计升设立了女当家,称“金传二支”,俗称“二当家”、“二师傅”,董计升妻王氏是金传二支之首。各地“二师傅”,与男“当家”地位平等,共同传教,成为天地门教迅速发展的主要助力。
笔者20年的田野调查发现,在董计升的各支传人中,“林传八支”第八支马开山、“九股”通山的传道业绩最为显赫。
康熙初年,马开山从其师董计升那里领授的是坎卦,于是自山东出发,北上直隶沧州、天津一带传教。此后,马开山一支在直隶沧州、天津一带道脉源长,日益兴盛。天津一带的天地门教历代传人自称“北林”,而将山东一带的天地门教组织称为“南林”。对此,天地门教经卷《圣意叩首之数》中有明确记载。
该部经卷有两种抄本,笔者将其称为甲本、乙本。
甲本记载:“四小枝,显吾赵师,盐山县赵码头;太和孙师,海峰县;平猴刘师,沧州巨官庄;龙江李师,盐山县城;旺山宋师,沧州王□□[20];会吉师傅;立凡师傅;桂林师傅;董荣师傅”[21]。乙本则记载:“八小枝圣师:泰和孙师傅,盐山县白家庄;龙江李师傅,海峰县城子内;海山李师傅,海峰县;平侯刘师傅,沧州聚官庄;显武赵师傅,盐山县赵码头;海山刘师傅;名云刘师傅;学如赵师傅;当家明心顾师傅;金声贺师尊。”[22]这里所说的“四小枝”或“八小枝”,乃是马开山在直隶沧州一带传授的弟子,即孙泰和、李龙江、李海山、刘平侯、赵显武、刘海山、刘名云、赵学如、贺金声,顾明心则被众位传人奉为当家师傅。
乙本又记载:“北林:桂林王师傅、永平刘师傅、泰山孙师傅、和达王师傅、存意张师傅、耀林孙师傅、俊儒尚师傅、魁如尹师傅、秀玉阎师傅、念山刘师傅、胜伯王师傅、玉山侯师傅、显武赵师傅。”[23]这里所说的是马开山在天津一带传授的自称“北林”的弟子,即王桂林、刘永平、孙泰山、王和达、张存意、孙耀林、尚俊儒、尹魁如、阎秀玉、刘念山、王胜伯、侯玉山、赵显武。其中,赵显武既是“八小枝”传人,也是“北林”传人;王桂林既是“四小枝”传人,也是“北林”传人。
对于“南林”,甲本则记载:“南林,天成谢师、玉还苏师、平义屠师、旺全曹师、道安张师、成亮王师、道行石师。”[24]这里所说的是“南林”的历代传人,即谢天成、苏玉还、屠平义、曹旺全、张道安、王成亮、石道行。
乙本还记载:“天地如意八枝九股:头世祖郝老先师,二世祖清环老先师,三世祖胜云老先师,四世祖道远老先师,五世祖继文老先师,六世祖兆兴老先师,七世祖平意老先师,八世祖平心老先师。”[25]
据《如意宝卷》记载,董计升在山东章丘杓峪山传道时,曾有一位法名通山的尼姑上山拜师求道。这位尼姑俗姓高,离城县冯连村人,及长,出家朝阳庵为尼。后仰慕董四海的人格魅力和宗教思想,遂拜董四海为师,也传习天地门教。此时,因董计升已按八卦派遣弟子到各地传教,遂将尼姑通山这一支定为“九股”。这里记载的就是“九股”的历代传人,即第一代郝姓,第二代清环,第三代胜云,第四代道远,第五代继文,第六代兆兴,第七代平意,第八代平心。笔者认为,第一代“郝”姓,疑为“高”姓,即《如意宝卷》记载中的高姓尼姑。从“九股”八代传人有名无姓的记载来看,可以说明如意门始终是以出家尼姑掌教。
二、天地门教的经卷与教义、仪式、修持
(一)经卷
天地门教自问世至今,一直没有自己的印本经卷。该教派自称“无咒无经”[26],“少经无卷”[27],“原人持诵”的是“无字真经”[28]。所谓“无字真经”,乃是天地门教创立者董计升与其历代传人创作的口头经卷,一部分靠当家师傅口传心授,代代相传,一部分则由当家师傅整理成卷,传抄留世。在笔者搜集的天地门教经卷中,既有口头经卷,也有抄本经卷,前者是笔者从当家师傅口述中获得,后者则是当家师傅为笔者提供,这些经卷是探寻天地门教教义、仪式、修持的第一手资料。
天地门教经卷在名称上有“经”、“赞”、“偈”、“咒”、“词”以及“宝卷”等。“经”有《心经》、《大经》、《天地经》、《根本经》、《了愿经》、《太阳经》等,“赞”有《大赞》、《小赞》、《坐坛赞》、《跪坛赞》、《震坛赞》、《老君赞》、《观音赞》等,“偈”有《佛偈》、《道偈》、《根本偈》、《功课偈》、《坐坛偈》、《跪坛偈》,“咒”有《往生咒》、《觅魂咒》、《护身咒》、《北斗咒》、《点法咒》、《练法咒》、《行针咒》、《天意福咒》等,“词”有《佛词》、《唱词》、《坐坛词》、《八德词》等,“宝卷”则有《如意宝卷》、《天地宝卷》、《临凡宝卷》等。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名称的经卷,如《根源记》、《杓峪问答》、《董祖立道根源》、《圣意叩首之数》等。其中,“经”、“偈”的内容偏重于宣讲组织传承、教义思想,供当家师傅传道时吟诵;“赞”、“咒”主要用于仪式、修持;“词”是当家师傅劝化世人为善除恶时念唱。这些经卷分别采用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十言的句式,长者二三千字,短者只有几百字,不分品,一气呵成,既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很适于缺少文化的下层民众接受与掌握。“宝卷”和其他名称的经卷,有分卷分品的,如《如意宝卷》一卷、四十六品;一般是“经”、“赞”、“偈”、“咒”、“词”的汇编,篇幅较长,大多在一万字左右,如《天地宝卷》等,有的经卷,如《圣意叩首之数》竟有八万字之多。
天地门教经卷全能配上曲牌吟唱,常用的曲牌达20余个,即大韵、娃子曲、桂枝香、吹千秋、上小楼、靠三音、老君词、三换头、四换头、皂罗袍、晃影、红衲袄、金字经、红罗苑、慢娃、驻云飞、朝天子、落金锁、挂金锁、山坡羊、黄莺儿、浪淘沙等。伴奏的乐器,早期只有渔鼓与简板,清末民初,才逐渐被龙头琴、铙、钹、鼓、铛釵、笙、管、笛、箫等乐器所取代。
(二)教义
在天地门教诸多经卷中,都明确昭示董计升的宗教思想源于道教。
如《如意宝卷》中说:“如意圣祖,自万历四十七年三月,以凭丹书,投胎认母,降生于山东省济南府商河县董家长王庄村,姓董名四海。”“当时是,顺治七年;梦神人,来献丹书,受指引,明亮心田;见本性,修心立教,传大道,盖地普天。”经文所说的“丹书”是道教术语,“以凭”即理论根据,由此可以推测董计升在32岁创教之前,曾阅读了一些道教经典,并以悟道所得,创立了天地门教。
又如《天地宝卷》,先是说董计升的大彻大悟来自《道德经》——“天赐真如意,悟自道德经;左童右金女,陪伴奉差公;辞别无生母,红尘救众生;性落商河县,董家一林中”;接着说董计升修炼内丹,依据的是《道德经》——“耳目紧封闭,悬炉来用功;展开花栏卷,原是道德经”;最后说董计升经过修炼,达到功果圆满,回到真空家乡,与无生老母团聚,归功于《道德经》——“修行功果满,回家见无生;久住龙华会,献上道德经”[29]。由此可见道教的根本经典《道德经》对董计升宗教思想形成的重大影响。
上述说法,足以说明董计升在创立天地门教之前,确实曾从道教中汲取思想营养,并用于创立与传播天地门教的实践中,因而使天地门教蒙上了浓重的道教色彩,特别是道教的内丹术,始终是天地门教告诫其信众必须践行的修持原则,再加上天地门教自己的对外宣传[30],因此有些学者便把天地门教视为“世俗化道教教派”[31]。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如果从本质上看,天地门教教义并没有什么创造,而是沿袭清初以来流行于下层社会的民间宗教思想理论。
与主流宗教佛教、道教相比,成熟的民间宗教思想理论形成较晚。它发轫于明中叶的民间宗教教派无为教,中经黄天道、东大乘教、西大乘教、弘阳教等教派的丰富与发展,最后由明末崛起的大乘天真圆顿教集其大成,于清初构建起一套独具特色的宗教思想体系,这就以无生老母为最高崇拜,以真空家乡为理想境界,以弥勒佛与龙华三会为信仰核心,以入教避劫为劝道手段,以内丹方术为修持功夫等[32]。通观天地门教经卷,其中演述的都是民间宗教的这种思想理论,由此证明董计升在创立天地门教的过程中,曾汲取了清初以来流行于世的民间宗教思想理论,并因此构建了天地门教的教义体系。如《天地宝卷》说:
击木鱼,正金身,先将意安;西来意,悟佛性,经卷一篇。
讲讲今,论论古,今古一路;言言凡,论论圣,凡圣一般。
说当初,混沌时,无有日月;有伏羲,和女娲,炼石补天。
三皇祖,来传法,治掌世界;有五帝,来为君,立下人烟。
西域佛,传留下,三皈五戒;说太上,效老君,炼成金丹。
孔圣人,传留下,仁义礼智;讲道德,说人伦,义礼为先。
……
西域佛,分法下,婴儿姹女;临东土,来投胎,落在海圈。
含英王,出富贵,争名夺利;每日里,用心机,名利都贪。
全不想,造下孽,招架不起;既知道,得罪了,十帝阎君。
生了死,死了生,反来复去;只落的,荒郊外,白骨朝天。
西域寺,叹怀下,无生圣母;想婴儿,合姹女,泪道不干。
信香盒,忙拿着,揭去盒盖;申酉卯,三时火,焚起香烟。
无名祖,在古洞,正然打坐;猛抬头,观见了,一股香烟。
让香头,一伸手,拦住香尾;早知道,皮囊里,肺腑之间。
无名祖,离了坛,不敢打坐;出了洞,驾祥云,到母灵山。
叫童儿,进古洞,启禀圣教;你就说,我贫道,前来相参。
有童儿,进古洞,双膝跪下;无名祖,在洞外,前来相参。
无生母,听见说,发香一炷;无名祖,尊法旨,趋到里边。
无名祖,参圣母,忙打稽首;圣性娘,传贫道,使用哪边。
无生母,闻听说,满眼垂泪;都只为,临东土,那些枝干。
我有心,差你去,下去寻找;找婴儿,和姹女,好回灵山。
无名祖,听见说,忙打稽首;圣性母,听贫道,诉说一番。
红尘内,出妖魔,精灵最广;有山灵,和水怪,多年狐仙。
行动了,附着人,胡言乱语;不是男,就是女,真假难辨。
无生母,听见说,圣面带笑;尊道人,只管去,将心放宽。
我有道,镇洞宝,明香一炷;带下去,将心用,披在身边。
有了灾,有了难,烧香一炷;望空中,多保佑,顺你心间。
无名祖,接法宝,辞拜圣母;出古洞,驾祥光,下了天宫。
有修真,和养性,忙打前站;有正直,和公道,跟随前走。
有真心,和实意,不离方寸;众徒弟,来相助,忙将经担。
师徒们,驾祥光,来的好快;来到了,红尘内,花花世间。
改了头,换了面,董字为姓;武定府,商河县,立下标杆。
一炷香,传出去,了灾去苦;斩的妖,除的邪,立刻见痊。
了好了,三灾苦,除去八难;并不图,人来谢,半文铜钱。
要真心,和实意,烧香一炷;敬天地,敬父母,孝顺为先。
有一辈,传一辈,传流接续;明朝末,清朝初,立到这咱[33]。
该篇经文从伏羲、女娲开天辟地说起,接着是三皇、五帝“治掌世界”,“立下人烟”,佛、道、儒相继出世,教化众生。但是,人们仍争名夺利,轮回生死之中。无生老母不忍婴儿、姹女——众生在尘世受苦受难,决定传授“无名祖”明香一炷,临凡降世,普度众生。该篇经文演述的宗教思想,可以说与民间宗教思想理论如出一辙,或者说是民间宗教思想理论的天地门教简明版,只不过是将领授无生老母圣命临凡拯世的“弥勒佛”改换为“无名祖”。这位“无名祖”托化董姓,是为董计升,他秉承无生老母旨意,创立了天地门教,传教收徒,以一炷香为众生了灾除难,然后“各找出身路,安养得团圆,同到安养处,陪母见收源”[34],即回归真空家乡,陪伴无生老母,永享幸福快乐。
与清初以来其他民间宗教教派在各自教义思想中,或凸显佛教的成佛作祖,或强调道教的羽化飞仙不同,天地门教更为推崇儒家的伦理道德。
如《如意宝卷》说:“老天差我来立教”,“替天推行孔子道”。“吾立得,孔子之道;不能讲,怪力乱神”。“师立教,明明的,孔子之道;除三灾,了五苦,普结善缘。以理批,改行为,不言神鬼;富和贫,一例看,永不择嫌。分不受,毫不取,替天行道;一身法,并无有,狂语非言。”从这些经文中,可以充分说明天地门教的宗旨是极力宣扬儒家思想,它要以儒家伦理教化信众:“诚敬天地将香烧,父母堂前当行孝,尊兄弟和睦务勤学,谨尊王法圣谕六条[35],守本分先立德行后立道,那才得自在逍遥。”“先立美德后学道,诵经休昧谕六条。父母大恩最为高,和睦乡里才为妙。无理不行与人交,心内藏舌气暗消。以理待人有老少,再不触犯王法条。”从中可以看出,天地门教教义思想的旨趣,是要为封建专制统治教化顺民,表现出它鲜明的拥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倾向。因此,连清朝统治当局都认为:“此教实止图免灾难,其唱念歌词系劝人为善行好,委无煽惑敛钱不法别情”[36],对天地门教信众从未从严处置,“凡能具结改悔,赴官投首,准其免罪”[37]。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出,天地门教以无生老母为最高崇拜,以无名祖即董计升为信仰核心,以宗教化的儒家伦理劝导信众,以“安养”即真空家乡为理想境界,以为清朝“教化民心”[38]为政治依归,由此便构成了天地门教简明通俗的教义体系。
(三)仪式
天地门教经卷中记录了大量举行仪式的经文,如《圣会偈》、《请圣经》、《请圣偈》、《坐坛经》、《坐坛赞》、《坐坛偈》、《坐坛词》、《跪坛偈》、《送圣经》等,均为举行仪式而作。
据笔者调查,天地门教的主要仪式是举办圣会,分为两种,一是报恩圣会,于四月初四董计升忌日举办,规模较小,举办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缅怀董计升立教恩德;二是阖会大众圣会,于正月十五元宵节举办。其中,元宵节圣会场面大、人员多,红火而热烈,最能体现天地门教的信仰追求。现以河北省沧县天地门教元宵节仪式为例,介绍如下:
元宵节圣会共举办3天,自正月十四晨始,至正月十六夜止。
正月十四晨7时左右,当家师傅带领信众开始布置佛堂。其布局如下:
佛堂坐南朝北,走进佛堂,正中摆设屏桌一面,俗称前坛。上供两块牌位,左为“中国共产党万岁万万岁”,右为“上祖吾皇万岁万万岁”,两边左设日值、时值,右设年值、月值各两块牌位。屏桌背面,自左至右,供有巡坛、韦陀、监坛三块牌位。屏桌右前方设小供桌一条,上摆“三代宗亲之灵位”,左前方亦设小供桌一条,上摆“革命烈士之灵位”[39]。
佛堂东西墙壁上,分别悬挂《十王图》和《老子八十三化画传》彩绘,俗称吊挂。
屏桌后约3米,设一大条案,俗称后坛,又称大坛,约长2米,上摆香炉、木鱼、罄、蜡台、供品[40]和一佛牌木架。
牌架共分三层,上层神牌自左至右为:太上道德老君、南无释迦文佛、南无燃灯古佛、南无弥勒尊佛、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五位;中层自左至右为:南无地藏菩萨、南无药王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药圣菩萨、南无收圆菩萨七位;下层自左至右为:本境城隍土地、五方五帝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中元中品赦罪天尊、上元上品赐福天尊、下元下品解厄天尊、敕封大帝伏魔天尊、五湖四海龙神、家宅六神福德九位,总共21块神牌。
牌架右边悬挂一大型靠壁,长约6尺,宽约2尺,上书“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之座”,即无生老母神牌;牌架左边亦悬挂一大型靠壁,长宽相同,上书一对老年夫妇,老年夫妇两侧左马右猿,意为锁住心猿意马,上书“南无道德师祖之座”,即董计升与其妻王氏神牌。
大坛左侧悬挂两幅稍小靠壁,上记该地天地门教建设情况及捐资者姓名。
大坛右侧备有凳子,上放天地门教法器(乐器),念经时由道爷[41]使用。
上午10时左右,圣会仪式开始。当家师傅带领信众跪在佛堂大坛前焚香诵经,请圣赴会。然后,由会头[42]双手捧持请圣神牌在前,当家师傅率领信众尾随其后,走出佛堂。刹时,鼓乐喧天,鞭炮齐鸣,众人徐徐来到十字路口,一齐向西方跪下,鼓乐暂息。当家师傅手捧真香,念诵《请圣经》:
…… …… ……
天地门教抉原
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5656
发布时间: 2015/3/20日 【字体:大 中 小】
作者:濮文起
…… …… ……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古佛古母、末耶老母、元始老母、圣始老母、燃灯古佛、释迦文佛、未来弥勒尊佛、哼哈宿佛、无量尊佛、一切诸佛,闻香赴会,率领八大金刚、五百罗汉、三千揭谛,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元始天尊、无极老祖、太上老君,闻香赴会,率领八万四千真人、十万八千散仙、名山洞府一切贤真,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大成至圣孔子先师,闻香赴会,率领三千徒众、七十二贤、盘古至今一切圣贤,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天盘督天教主、玉皇大帝,闻香赴会,率领三元大帝、五斗真君、二十八宿、九曜星官、森罗万象、风云雷电、一切神明,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云盘元通教主、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药王菩萨、药圣菩萨、一切众菩萨,闻香赴会,率领金童玉女,杨柳洒开,圣水降下,普润乾坤,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地盘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闻香赴会,率领东岳天齐、十殿阎佛、十八狱主、七十五师、土公土母、一切地祇,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人天教主、当今皇帝,闻香赴会,率领忠臣良将,治国安邦。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圣盘都会教主、收圆菩萨,闻香赴会,率领五盘圣中一切主尊,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南山当家老师,闻香赴会,率领过去一切仙佛,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五洲感应,韦陀护法,率领监坛、巡坛、十二循环,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东海龙王,闻香赴会,率领五湖四海一切龙神,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本县城隍、当方土地,闻香赴会,率领家宅灶王、一切路神,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阖会三代宗亲,闻香赴会,率领过去一切先人,临坛赴会[43]。
《请圣经》念毕,化纸鸣炮,然后在鼓乐声中,由当家师傅率领信众请圣步入佛堂,在大坛前跪下,当家师傅手捧真香一炷插入香炉,带领信众吟唱《请圣偈》:
持祖道德妙真经,香焚炉中,执符三界叩请神灵,请玉帝万圣下了天宫。
无名老祖率领师尊,今良辰赴圣会拥护门生,善男信女普沾恩情,增福寿保平安福寿康宁。
持祖道德妙经文,来请孤魂,焚香化纸咒语经文,来召请三代亲一切亡魂。
地藏菩萨即闻五恩,放回那众灵魂好将法闻,接引菩萨方便路神,接引王头引路转家门。
吟唱完毕,便由当家师傅带领道爷唱念经文,间或向进香的善男信女布道。道爷唱念经文称作功课,又分早功课、晚功课。早功课前,要请“执符神”护持办会,晚功课后坛时,要在大坛前送“执符神”,即将神牌烧掉,第一天仪式结束。
第二天,即正月十五,圣会进入高潮。早功课开坛之后,本村和邻村的男女老幼,甚至远至几十里之外的男女信徒,都带上供品、香蜡纸锞,来此烧香、化纸,上供:或求来年风调雨顺、人口平安,或为疾病许愿、还愿。笔者曾多次目睹了这种场面,只见佛堂内香烟缭绕,人头攒动,伴以震耳欲聋的鼓乐声和诚惶诚恐的祈祷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副副虔诚的面孔。其中,既有满脸皱纹的老人,也有稚气未退的少年,既有留着新潮发式、穿着时髦服装的青年男女,也有身着国家制服、血气方刚的职工,而佛堂外更是信徒云集,敬候进堂上香。威慑心魄的宗教力量,在这里充分表现出来。
正月十六,即第三天,早功课开坛之后,主要有两项活动,一是邀请本村信众赴会,中午会餐。因故未能赴会的信徒,由圣会派人将食物送到他家。再有余食余款,余食再平分一次,余款留作翌年使用。笔者也曾多次与他们在一起会餐,饮酒啖肉,谈笑风生,一派知足常乐的祥和气氛。二是烧花送圣,“收圆结果”,“扫愿结坛”。所谓“花”,乃是一纸糊楼阁,内有一纸糊神仙,掌管阴间亡灵钱库。纸糊楼阁柱上写有疏文,俗称“疏瓤子”,其疏文如下:
疏
南赡部洲××省××县××村信士×××暨领阖庄人等虔诚敬祝
皇天大帝
诸佛菩萨众位神圣之座前
是日谨设清茶五碗素筵一席明香三炉阄香叩愿
国泰民安永免刀兵之苦
风调雨顺不被旱涝之灾
共产党普延全世界[44]
是日笙歌万国普天同庆
天朗气清万民同欢
如有丢笔错字请誊录仙师更正改清
具疏人
具疏时年月日
这个仪式在午前举行,由当家师傅带领信众,将“花”由佛堂抬出,伴以鼓乐与诵经声,缓缓抬到十字路口,即请圣地点,将“花”烧掉,称作“上表挂号”。同时,信众也大量化纸,为祖宗亡灵送钱,并鸣放鞭炮。然后,便是送圣,由当家师傅吟诵《送圣经》:
圣会收圆结果,钱财无量功德,奉送佛祖转回程,临走多留祥瑞。
拥护善男信女,出于无是无非,吃穿二字上天给,天降荣华富贵。
阖会人,众信士,义秉心虔;焚明香,香烟起,投于天盘。
趁此时,众佛祖,圣驾未退;阖会人,降心事,重复一言。
居南赡,部洲内,人民中国;河北省,住沧县,方向西南。
×××,可称为,佛经之地;善男女,众信士,不怕花钱。
皆因为,这一年,平安吉庆;无是非,无灾害,四季安然。
才许下,办一道,灯节圣会;酬天地,谢佛祖,师傅恩典。
有信士,真弟子,操办灯会;×××,×××,比辞忙闲。
×××,×××,不辞辛苦;率领着,众阖会,信女善男。
灯节会,规定于,十四开起;十四五,到十六,立会摆坛。
上香茶,供美酒,坛前献意;酬地母,谢龙天,一切圣贤。
阖会人,将心意,表于天地;焚明香,化纸钱,送圣回还。
有一段,瑞祥光,起在云雾;乘着风,跨着凤,转回天盘。
送古佛,与古母,无生老母;老君爷,无极祖,率领回还。
送孔子,七十二,大贤归位;送天盘,玉皇帝,五帝三元。
送云盘,观音母,圆通教主;送地盘,天齐爷,阎佛回还。
送人盘,当今主,忠臣良将;送圣盘,收元祖,三教五盘。
送南山,老师傅,众位师祖;韦陀爷,率领着,监坛巡坛。
送龙王,四海内,龙神归位;送城隍,土地爷,灶君回还。
送阖会,三代亲,高升仙界;佛榜上,标名号,永不临凡。
第一报,上天恩,极其广大;第二报,地母恩,养育良贤。
第三报,当今主,人天教主;第四报,父母恩,理之当然。
第五报,老师傅,真香一炷;保佑着,阖会人,四季安然。
众师祖,临行走,多留祥瑞;保阖会,佑黎民,过太平年。
再求下,老和少,消灾去苦;逢凶事,变吉利,万事周全。
老师傅,降忏悔,放灯化彩;度残灵,三代亲,入圣超凡。
做生意,和买卖,一本万利;生一本,增万利,多赚银钱。
有出门,在外边,求财望喜;参军人,得高升,喜报三元。
年少者,多增福,老年添寿;一辈辈,接续着,子孝孙贤。
万事吉,百事顺,平安吉庆;从今后,一年里,强似一年[45]。
《送圣经》吟诵完毕,即往佛堂向师祖叩拜,圣会全部结束。
在三天圣会期间,每天夜晚均放灯,十四称鬼灯、十五称神灯、十六称人灯。灯是由绵纸包裹棉籽浸油而成。十四夜间,由当家师傅带领信众,由佛堂向大田走去,一路将灯放在路边、田埂、坟头,点点灯火如天上繁星撒满大地,远远望去,煞为好看。十五夜间,仍由当家师傅带领信众,从佛堂走出,绕村一周,将灯火撒遍全村,象征着迎神驱鬼。十六夜间,放灯进入高潮,男女老幼倾村出动,跟着放灯队伍一路竞相燃放烟花、鞭炮。银花火树,划破天空,欢声笑语,笼罩全村,辛勤劳作一年的农民借此欢乐一番,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46]。
(四)修持
1、 修炼内丹
天地门教为其信徒规定的第一项修持是修炼内丹。
近年,笔者在一位当家师傅手中访获一部名叫《杓峪问答》的天地门教经卷。经笔者初步考证,这是一部董计升留下的专门讲述修炼内丹理论与方法的经卷[47]。
《杓峪问答》共36页,10章,约1万字。在该部经卷中,董计升从洞晓何为“金丹大道”开始,然后,从修炼的“炉鼎”——“玄关”,修炼的“药物”——“先天祖气”,修炼的“火候”——“调和神息”,修炼的“真宰”——“一心清静”,修炼的“妙用”——“身心不动”,一步一步地向其信徒铺陈阐述。他还通过阐述修炼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谆谆告诫信徒,只要照此步骤,一步一步地刻苦修炼,就可达到修炼的最高境界——“忘神合虚”,成为一位“入圣超凡,逍遥自在”的“大丈夫”。董计升阐述的这套内丹修炼理论与方法,经过他与其弟子传授,便成为一项重要修持,在天地门教信徒中流传起来。
据文献记载,清末传到北京的一支天地门教,“规矩极严,以敬佛为宗旨,不杀生,不言命,吃长斋、焚香,日日坐功运气,其终向望死后脱下皮囊,往西天成佛作祖”[48]。这是清末基督教人士留下的北京天地门教修炼内丹的记录。
又据笔者调查,自清初以来就流传在天津地区的天地门教,特别重视修炼内丹。为笔者提供《杓峪问答》的那位当家师傅说,清朝初年,董计升传道时,途中曾遭遇一位响马劫持,这位响马被董计升用道法降服,遂拜董计升为师,从此结束响马生涯,跟随董计升传道,这位响马就是天地门教“林传八支”第八支传人马开山。因马开山身材高大,且会武功,董计升就将修炼内丹的理论与方法传授与他。马开山在杓峪山领授师命,北上直隶沧州、天津一带传道收徒。其中,沧州长支孙泰和从其师马开山那里学会了修炼内丹的理论与方法后,又将此传与天津弟子。此后,代代相传,至今已历十五世(自马开山始)。为笔者提供《杓峪问答》的那位当家师傅,就是第15代传人。
那位当家师傅每天都在夜间修炼内丹,并将自己的感悟传与其弟子。他曾对笔者说,自从修炼内丹以后,不但心清气正,而且身体健康。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他确实在当地群众中有较高威望,尤其是当地天地门教信徒遇有心理障碍或生理疾病,都向他询问、讨教、治疗,且往往有奇效。其影响所及,就连外乡外县的天地门教信徒也慕名前来求教。对此,他的原则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因此,颇受当地天地门教信徒拥戴。
2、 派功叩首
天地门教为其信徒规定的第二项修持是派功叩首。
在清代民间宗教发展史上,天地门教修持,除修炼内丹外,还以“派功叩首”著称于世。但是,当家师傅如何“派功”?信徒又如何“叩首”?长期以来,由于史料缺乏,再加上天地门教对此视为内中秘密,轻不示人,因此,外界犹如雾里看花,一直将其视为玄妙之阈。
2008年春,笔者从一位青年当家师傅手中获得一部名叫《圣意叩首之数》的经卷,且有两个抄本,笔者将其称为甲本、乙本。经过认真、反复研读,笔者认定这是一部专门讲述天地门教“派功叩首”内中理数的经卷。
《圣意叩首之数》中的“圣意”,顾名思义,是指“神圣旨意”;“叩首之数”,即叩首的数量。该部经卷经名明确告诉人们,这是一部在神圣旨意启示下,由当家师傅根据信徒不同需求,向信徒“派功叩首”的经卷。
所谓“派功”,即派遣功夫,由当家师傅执掌。《圣意叩首之数》记载的功夫有十余种,其中,“悔过功”、“疗病功”、“驱邪功”、“真言功”、“戒尺功”、“五盘功”,常被当家师傅派遣。当然,当家师傅所派功夫不同,叩首的数量也不同,有的功夫,还要“跪香”。
现以“疗病功”为例,介绍天地门教“派功叩首”的具体内容。
生老病死乃人生之常态,特别是在因贫穷而缺医少药的乡村,广大农民常因无钱治病而死亡。扎根于乡土社会的天地门教,深知广大农民饱受各种疾病的折磨与煎熬。因此,在它规定的“派功叩首”修持中,便有一种“疗病功”。
生儿育女是一个家族中的大事,尤其在封建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已经成为上自朝廷王室贵族,下至民间平民百姓的共识。天地门教的“疗病功”,首先关注的就是妇女生产过程和生产以后的病状。如婴儿横生,《圣意叩首之数》甲本规定当家师傅派遣四天功,每天叩首600或6000个,跪香60炷,然后再叩首600或6000个[49];《圣意叩首之数》乙本则规定当家师傅派遣四天功,每天叩首66个,跪香60炷,然后再叩首66个交功[50]。婴儿倒生,《圣意叩首之数》甲本规定当家师傅派遣四天功,每天叩首810或8100个,跪香80炷,然后再叩首810或8100个交功[51];《圣意叩首之数》乙本则规定当家师傅派遣四天功,每天叩首81个,跪香80炷,然后再叩首81个交功[52]。婴儿斜生,《圣意叩首之数》甲本规定当家师傅派遣四天功,每天叩首600或6000个,跪香60炷,然后再叩首600或6000个交功[53];《圣意叩首之数》乙本则规定当家师傅派遣四天功,每天叩首66个,跪香60炷,然后再叩首66个交功[54]。如婴儿产下无奶,《圣意叩首之数》甲本规定当家师傅派遣四天功,每天叩首600或6000个,跪香10炷,然后再600或6000个交功[55];《圣意叩首之数》乙本则规定当家师傅派遣四天功,每天叩首66个,跪香10炷,然后再叩首66个交功[56]。当然,以今天的科学眼光来看,天地门教的这种“疗病功”根本无助于产妇的顺利生产,也根本解决不了婴儿产下无奶,但是,对于缺医少药的乡村农民来说,通过修持这种“疗病功”,至少在精神上有所慰藉,在极力否定自己的过程中,祈求神灵庇护,使母子转危为安。
此外,在河北沧州一带,还流传着“天地功”、“老师傅功”、“八大圣师功”、“三代宗亲功”,分别叩首360、660、810、1800个。
1990年代中叶,笔者在河北沧州一带调查天地门教时,曾目睹当家师傅“派功”,信徒“叩首”的情景。点燃香烛后,便按照天地功叩首360个、老师傅功叩首660个、八大圣师功叩首810个、三代宗亲功叩首1800个的顺序叩拜下去,总共叩首3630个,以一秒钟一叩首计算,一个小时才全部叩完。时值隆冬,且屋内没有取暖设备,一场“功夫”下来,他们已是大汗淋漓,满面红光,浑身充满了活力,毫无疲劳之态。笔者问他们感觉如何?他们均回答:舒服极了!天地门教正是通过这种修持活动,既使自己的心灵与天地沟通,又使自己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收到了精神升华与强身健体的功效[57]。
三、天地门教的历史作用与现实影响
(一)历史作用
与明末清初出现的龙天道、八卦教等民间宗教教派所具有的那种愤世、抗争的性格不同,天地门教自创立时起,便是一支具有安善性格的民间宗教教派。该教派除了在教义中极力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外,还以宗教戒律形式,规范信众的日常行为。
在对信众的规戒方面,天地门教反对戒食荤酒,正如该教派经卷《三教》中所说:“吃酒肉,不忌口,门是方便门。”[58]那么,天地门教的戒律是什么呢?《佛偈》中说:
吾师传法,也有戒律;吃斋巧会,吃斋不同。
眼要吃斋,非礼勿视;非礼不听,两耳装聋。
开口不说,非言非语;鼻孔吃斋,嗅气不成。
手要吃斋,钱财不取;足要吃斋,粪地不行。
身要吃斋,王法不犯;心要吃斋,意马上绳。
吾师传法,浑身戒律;只怕世中,男女不能。
心好何在,持荤用素;天堂地狱,原是两层。
积善之家,天降吉庆;积恶之家,天理不容。
学好走的,祖家大道;逢凶化吉,福寿康宁[59]。
由此可见,天地门教的戒律,是以儒家伦理为蓝本,把儒家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道德说教,作为自己信众的戒律,并辅以佛教的因果报应,从精神上引导广大信众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去视、听、言、动,做到“王法不犯”,甘当封建统治下的顺民。
此外,天地门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还对其信众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道德要求。
如天地门教经常告诫信众:旁花不纳、邪财不取、邻里和睦、家庭美满、与人为善、奉公守法等等。这些道德要求,都被其信众视为美德而奉行不渝。这对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不能不说是一种调整人际关系,达到团结互助,为求生存而采用的必要手段,因而发挥了某些道德约束作用。
又如天地门教在举办仪式时,对参加人员规定:衣冠整齐,以朴素为尚。进屋上炕,不许脱鞋。低头走路,不许东瞧西看。精神集中,不许闲言碎语。进门,当家师傅在前;出门,当家师傅在后。吃饭、喝酒时,须先由当家师傅敬奉佛祖。遇事,先禀告佛祖;事后,须汇报交旨。不到一定时间,不许随便解手。接香,要接下半截等等。天地门教以诸如此类的规定,显示自己的庄重与礼貌,因而博得了民众的尊敬和信任。
正因为如此,天地门教才能在清朝统治者严厉查禁和残酷镇压民间宗教活动的恶劣形势下,获得了长足发展。据清代档案记载,天地门教自清初倡教始,至道光十六年(1836),已“世愆七代”[60]。至少在清末,天地门教已传到北京,而东北地区“自吉林至山海关内外,以迄张家口一带”,其信徒“实繁有徒”[61]。步入民国时期,天地门教继续在山东、直隶和东北地区民间社会大行其道,下层民众对其倡导的理想境界和信仰追求仍然趋之若鹜。
(二)现实影响
天地门教自清初问世以后,除有过一段短暂的沉寂外[62],三百多年来,一直在乡村社会流传。特别是步入19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策的强劲推行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巨大变化,天地门教也在乡村社会日益活跃起来,并表现出某些特点与规律。
天地门教现实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开建造殿堂、道房。如河北省黄骅市某乡天地门教建造的“慈善堂”、沧县某乡建造的“圣会堂”和天津市静海县某乡建造的“道房”等。这些宗教活动场所,均由天地门教信众自愿捐款修建,有的殿堂,如黄骅市某乡的“慈善堂”巍峨宏丽,成为当地一处引人入胜的宗教景观。每届农历三月十五“天地圣会”期间,“慈善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天地门教信众前往进香朝拜[63]。2009年春,天地门教信众还将董计升墓地修葺一新,并于是年农历四月初四举行了“天地门教重修董老师墓法会”[64]。
二是整理、印制经卷。各地天地门教当家师傅,有的请书法较好的信徒,将整理好的经卷誊写清楚,然后复印装订成册;有的则请懂得电脑的信徒或家中孩子,将整理好的经卷输入电脑,打印装订成书。经卷的整理、印制和流传,使天地门教在乡村社会乃至城镇社会更大范围内流传起来。
三是民营企业家或当地领导人跻身天地门教,并大多成为当家师傅。天地门教在流传的过程中,有些民营企业家或当地领导人积极皈依天地门教,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或社会影响,当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天地门教素养,所以便很快被当地天地门教信众推为新的当家师傅,成为当地天地门教的领袖人物。在这些当家师傅的领导下,当地天地门教得到迅速发展。
四是“信而不仰”与“信仰而不归属”。所谓“信而不仰”,是指某些天地门教信徒只是崇信该教派所宣扬的伦理道德,但对该教派所崇拜的各路神灵却不仰视膜拜;所谓“信仰而不归属”,是指某些乡民只是信仰天地门教所宣扬的教义思想,但并不加入该教派组织。笔者曾询问那些“信而不仰”者,他们均说:“我们崇信的是天地门教宣扬的伦理道德,遵照这些传统伦理道德修为,可以做个好人。”笔者也曾询问那些“信仰而不归属”者,他们则说:“关键是在心灵上信仰天地门教,至于是否加入这个教派组织,并不重要。”
既严守传统,又与时俱进,是天地门教现实活动的规律。
所谓严守传统,是指现实中的天地门教仍然严格遵守自董计升以来就确定的“劝人为善行好”,不能“煽惑敛钱”[65]的修为原则,并始终以拥护现实政权与其制度作为它的政治诉求。所谓与时俱进,是指现实中的天地门教能够跟上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形势,在其教义、仪式中,增添进新的内容,如笔者在上述天地门教仪式中所介绍的对中国共产党的尊崇和对革命烈士的祭祀。又如笔者在调查天地门教过程中,常听到当家师傅和一般信徒说,他们衷心拥护共产党领导,衷心拥护改革开放,衷心拥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他们还说,正是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才使他们这些祖祖辈辈从土里刨食的农民大众过上了温饱生活,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达成,也正是他们这些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大众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
天地门教的当代表现虽然有诸多特点,但和其历史表现亦有一脉相承之处。人生的价值选择笼罩在对神灵的崇拜之下,行善的信念与对幸福的诉求纠结在一起,通过认同官方价值体系而为自己赢得生存的空间,天地门教的这些性状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
民间宗教的生存境遇是艰难的,然而民众对道德、伦理和幸福的强烈信念,使得它们一脉不息。天地门教的教义不免芜杂,对庞杂的诸神的信仰亦不妨视为一种“错觉”。然而,信众却在这种信仰中安顿着自己的心灵,一辈又一辈地过着不乏意义的生活。
注释:
[1]天地门教,又称一炷香教、金丹如意道、老师道等。
[2]董计升故里,在其生前,名叫常王庄;在其死后,改称董家林。
[3]碑文中有两字残缺,无法辨认,用□表示。
[4][7][9][26]《心经》,濮文起主编:《民间宝卷》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
[5]明朝称直接隶属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洪武初年,朱元璋建都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以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上海地区为直隶。永乐初年,朱棣移都北京(今北京市)后,将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东小部地区为直隶。于是,自永乐初年起,便将直隶于北京的地区称为北直隶,简称北直;直隶于南京的地区称为南直隶,简称南直。
[6]笔者的这种推测,主要源于天地门教的教义思想,详后。
[8]《根本经》,濮文起主编:《民间宝卷》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
[10][11][13]《如意宝卷》,笔者收藏。
[12]杓峪山,坐落山东省章丘市绣惠镇境内,属山东省长白山脉,距董计升故里董家林60公里。
[14]上方井雪山寺坐落杓峪山,为北宋名臣范仲淹所建。宋元时期,山东章丘杓峪山的雪山寺与江苏镇江的金山寺、浙江杭州虎丘的灵隐寺齐名。
[15]2001年夏季,笔者在河北省保定地区调查天地门教时,从当家师傅手中访获一部名叫《如意宝卷》的天地门教经卷,经过几年时断时续的披阅研究,写成《〈如意宝卷〉解析——清代天地门教经卷的重要发现》一文,发表在《文史哲》2006年第1期。
[16]王学礼,董计升在杓峪山时所收弟子,因其身材高大,勇武有力,被董计升委派为天地门教杓峪山传教基地的看家护院。
[17]濮文起、莫振良:《〈董祖立道根源(支排记)〉读解——一部记载清代天地门教组织源流的经卷》,《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9期;濮文起:《〈圣意叩首之数〉钩玄——清代天地门教经卷的又一重要发现》,《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3期。
[18]濮文起:《〈天地宝卷〉探颐——清代天地门教经卷的又一重要发现》,《贵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19]濮文起:《秘密教门:中国民间秘密宗教溯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71页。
[20]□为脱字。
[21]《圣意叩首之数》,甲本,第5-6页,笔者收藏。
[22]《圣意叩首之数》,乙本,第3页,笔者收藏。
[23]《圣意叩首之数》,乙本,第69页,笔者收藏。
[24]《圣意叩首之数》,甲本,第6页,笔者收藏。
[25]《圣意叩首之数》,乙本,第72页,笔者收藏。
[27][59]《佛偈》,濮文起主编:《民间宝卷》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
[28]《大经》,濮文起主编:《民间宝卷》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
[29]《天地宝卷·坐坛经》,笔者收藏。
[30]如前引《如意宝卷》的说法:“众人尊,悦悟师,当家正道;合会人,传香火,道教兴隆。”
[31]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第十五章“一炷香教:世俗化道教教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2]濮文起:《一套独具特色的宗教思想体系——中国民间宗教理论探析》,《求索》2005年第2期。
[33]《天地宝卷·根本偈》,笔者收藏。
[34]《天地宝卷·坐坛五字经》,笔者收藏。
[35]这里所说的“圣谕六条”,即明洪武三十一年(1393)户部奉旨颁布的《圣谕六言》:“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36][65]《朱批奏折》,嘉庆二十四年十一月一日直隶总督方受畴奏折。
[37][60]《军机处录副奏折》,道光十九年十月十二日吏部给事中周春祺奏折。
[38]《大清十字佛》,濮文起主编:《民间宝卷》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
[39]自抗日战争到对越反击战牺牲的本村革命烈士。
[40]馒头、素菜、糕点、水果、酒、茶等。
[41]道爷,专门从事奏乐吟诵经文的信徒。
[42]会头,专门从事办会之人,过去常由家道殷实之人担任,一般不在天地门教。
[43]《请圣经》,濮文起主编:《民间宝卷》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
[44]1947年加写进去的。
[45]《送圣经》,濮文起主编:《民间宝卷》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
[46][57]濮文起:《天地门教调查与研究》,《民间宗教》第2辑,台湾南天书局,1996年。
[47]濮文起:《〈杓峪问答〉探析——清代天地门教经卷的又一重要发现》,《南开学报》2009年第2期。
[48]《拳时北京教友致命》卷2。
[49][51][53][55]《圣意叩首之数》甲本,第61页,笔者收藏。
[50][52][54][56]《圣意叩首之数》乙本,第35页,笔者收藏。
[58]《三教》,濮文起主编:《民间宝卷》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
[61]《朱批奏折》,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十二日增琪奏折。
[62]1950年代初,在全国大规模取缔会道门的运动中,天地门教与全国各种名目的民间宗教教派一样,也被人民政府明令禁止活动。但是,天地门教潜行默运,在部分群众中仍很有市场。对此,公安部门虽曾多次查禁,但直到1960年代初,天地门教也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进入1960年代中叶以后,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形势下,随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展开,天地门教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无法从事活动,因而呈现1960年代中叶至1970年代末叶天地门教活动暂时沉寂的局面,这是当时特殊形势下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
[63]濮文起:《秘密教门:中国民间秘密宗教溯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85页。
[64]董计升墓地占地4亩,坐落董家林村南,形同庙宇,青砖砌成的围墙环绕一周。门楼坐北朝南,为歇山式屋脊,门高3.2米,宽4.5米。大门两边前方5米处,分别矗立一根盘龙石柱,高4.5米,直径60厘米。大门右侧前方1米处,矗立一方硕大的“功德碑”,其石料采自章丘县长白山上方井,石成锥形,高2.3米,底座宽1.4米,上端宽70厘米,厚70厘米,重达3吨。碑阳为“重修董老师墓碑记”,其文曰:“董老师,讳计升,字四海,生当明末清初。悲天悯人,创教拯世。非僧非道,惟以劝人为善行好;无影无像,励行克己复礼为尚。四十余载,大道弘传,恩润当时;三百多年,道脉源长,泽被后世。时值盛世,感念共产党之英明伟大;构建和谐,颂歌党中央之高瞻远瞩。慎终追远,乃炎黄子孙之美德;感恩怀德,实崇高人生之泉源。弟子发心,重修先师祖墓;众缘和合,祈愿国泰民安。公元二○○九年仲春,林传八支天津弟子敬立。”碑右侧镌刻“捐款芳名”,共有45人捐款,捐款数目少则100元,多则2万多元,总计128300元。步入大门,门洞右侧是一间门房,长12米,宽5.2米,高4米。走过门房,左侧果木泛绿,地表绿草茵茵。墓地正中央是青砖垒砌的董计升坟茔,左侧则是董计升之子董悦悟坟茔,规模稍小,同样是青砖垒砌。坟茔前树立两块“百代流芳”墓碑,一块是2006年河北省邢台地区的天地门教信徒所立,碑文为董计升的世系年甲、“林传八支”各支师傅姓名与“林传八支”三支历代传人姓名;一块是2008年天津市津南区的天地门教信徒所立,碑阳镌刻董计升与其妻的生卒年月日,碑阴则镌刻“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墓碑前置有一尊生铁铸造的硕大香炉,炉腰雕有“国泰民安,和谐永存”八个大字,为“林传八支”天津弟子刘宏喜等3人捐铸。坟后建有一座道房,长18米,宽5.2米,高4米,为青砖仿清建筑。道房共有两间,一间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一间供奉“观世音菩萨”塑像。
2009年4月28日(农历己丑年四月初四)早晨,笔者驱车来到董家林村。当笔者尚未走入墓地时,就已经看到来自河北、天津、辽宁等地的各种款式的旅游汽车整齐有序地停靠在村中的开阔地上,粗略计算,约有上百辆。与此同时,笔者还看到围绕着董计升墓地,俨然是一个大型集贸市场,各种摊点星罗棋布,各种工业产品、农副产品应尽应有,有买有卖,生意兴隆;乡镇歌舞团高搭戏台,男女青年手拿麦克风歌唱流行歌曲,震耳欲聋,响彻云霄,观者如水如云;而那些占卜算卦者则堂而皇之地摆起地摊,生意亦是兴旺。
笔者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穿行,当来到董计升墓地时,只见香烟弥漫,信众如潮。他们跪在董计升坟茔四周,有的焚香化纸,有的摆放糕点、鲜果、水酒等各式供品,人人脸上诚惶诚恐,个个口中念念有词,威慑魂魄的信仰力量,在这里充分显现出来。
上午8时,“天地门教重修董老师墓法会”隆重举行。参加这次法会的有天地门教“林传八支”长支、二支、三支、五支、八支和“山传八枝”长支以及“九股”的当家与信众。法会简单、紧凑,大约30分钟,即告结束。随之,便是信众祭拜活动。整个祭拜活动,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仍有许多信众在墓地祈祷膜拜,一天下来,估计约有两三万人。据董家林村民讲,从农历四月初一起,就开始有来自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天地门教信众陆续前来祭拜,到四月初四达到高潮。此后,各地信众的祭拜活动仍不绝于屡。摆放道房的两个功德箱,半个月开封后,箱中已有面值1元的人民币6700多张。
(本文为2007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民间宗教调查与研究——以河北民间宗教现实活动为例》( 批准号07AZJ001) 阶段成果之一。作者系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载于《宗教学研究》2011年第1期,转自中国宗教学术网,2013年8月14日。
http://iwr.cass.cn/djyjs_19/lw/201308/t20130814_15392.html
引文中部分注释疏漏——
1、
“[12]杓峪山,坐落山东省章丘市绣惠镇境内,属山东省长白山脉,距董计升故里董家林60公里。
[14]上方井雪山寺坐落杓峪山,为北宋名臣范仲淹所建。宋元时期,山东章丘杓峪山的雪山寺与江苏镇江的金山寺、浙江杭州虎丘的灵隐寺齐名。
”
杓峪庵所在孙家庄属相公,不属于绣惠
梭庄东上方井雪山寺跟杓峪庵不是一个地方,所在也不叫杓峪山
2、
“[64]董计升墓地占地4亩,坐落董家林村南,形同庙宇,青砖砌成的围墙环绕一周。门楼坐北朝南,为歇山式屋脊,门高3.2米,宽4.5米。大门两边前方5米处,分别矗立一根盘龙石柱,高4.5米,直径60厘米。大门右侧前方1米处,矗立一方硕大的“功德碑”,其石料采自章丘县长白山上方井,石成锥形,高2.3米,底座宽1.4米,上端宽70厘米,厚70厘米,重达3吨。碑阳为“重修董老师墓碑记”,其文曰:“董老师,讳计升,字四海,生当明末清初。悲天悯人,创教拯世。非僧非道,惟以劝人为善行好;无影无像,励行克己复礼为尚。四十余载,大道弘传,恩润当时;三百多年,道脉源长,泽被后世。时值盛世,感念共产党之英明伟大;构建和谐,颂歌党中央之高瞻远瞩。慎终追远,乃炎黄子孙之美德;感恩怀德,实崇高人生之泉源。弟子发心,重修先师祖墓;众缘和合,祈愿国泰民安。公元二○○九年仲春,林传八支天津弟子敬立。”碑右侧镌刻“捐款芳名”,共有45人捐款,捐款数目少则100元,多则2万多元,总计128300元。步入大门,门洞右侧是一间门房,长12米,宽5.2米,高4米。走过门房,左侧果木泛绿,地表绿草茵茵。墓地正中央是青砖垒砌的董计升坟茔,左侧则是董计升之子董悦悟坟茔,规模稍小,同样是青砖垒砌。坟茔前树立两块“百代流芳”墓碑,一块是2006年河北省邢台地区的天地门教信徒所立,碑文为董计升的世系年甲、“林传八支”各支师傅姓名与“林传八支”三支历代传人姓名;一块是2008年天津市津南区的天地门教信徒所立,碑阳镌刻董计升与其妻的生卒年月日,碑阴则镌刻“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墓碑前置有一尊生铁铸造的硕大香炉,炉腰雕有“国泰民安,和谐永存”八个大字,为“林传八支”天津弟子刘宏喜等3人捐铸。坟后建有一座道房,长18米,宽5.2米,高4米,为青砖仿清建筑。道房共有两间,一间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一间供奉“观世音菩萨”塑像。
2009年4月28日(农历己丑年四月初四)早晨,笔者驱车来到董家林村。当笔者尚未走入墓地时,就已经看到来自河北、天津、辽宁等地的各种款式的旅游汽车整齐有序地停靠在村中的开阔地上,粗略计算,约有上百辆。与此同时,笔者还看到围绕着董计升墓地,俨然是一个大型集贸市场,各种摊点星罗棋布,各种工业产品、农副产品应尽应有,有买有卖,生意兴隆;乡镇歌舞团高搭戏台,男女青年手拿麦克风歌唱流行歌曲,震耳欲聋,响彻云霄,观者如水如云;而那些占卜算卦者则堂而皇之地摆起地摊,生意亦是兴旺。
笔者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穿行,当来到董计升墓地时,只见香烟弥漫,信众如潮。他们跪在董计升坟茔四周,有的焚香化纸,有的摆放糕点、鲜果、水酒等各式供品,人人脸上诚惶诚恐,个个口中念念有词,威慑魂魄的信仰力量,在这里充分显现出来。
上午8时,“天地门教重修董老师墓法会”隆重举行。参加这次法会的有天地门教“林传八支”长支、二支、三支、五支、八支和“山传八枝”长支以及“九股”的当家与信众。法会简单、紧凑,大约30分钟,即告结束。随之,便是信众祭拜活动。整个祭拜活动,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仍有许多信众在墓地祈祷膜拜,一天下来,估计约有两三万人。据董家林村民讲,从农历四月初一起,就开始有来自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天地门教信众陆续前来祭拜,到四月初四达到高潮。此后,各地信众的祭拜活动仍不绝于屡。摆放道房的两个功德箱,半个月开封后,箱中已有面值1元的人民币6700多张。
(本文为2007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民间宗教调查与研究——以河北民间宗教现实活动为例》( 批准号07AZJ001) 阶段成果之一。作者系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载于《宗教学研究》2011年第1期,转自中国宗教学术网,2013年8月14日。
http://iwr.cass.cn/djyjs_19/lw/201308/t20130814_15392.html
”
上方井与下面相对高差得200多米,3吨重的碑石不知道怎么弄下去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讨论】宗教聚会与环渤海防疫隐患
🙂TG的群众路线法宝残缺了,基层组织涣散。 2 土壤 字93 2022-04-25 23:41:35
🙂背离群众路线和安全部门无能是两码事 1 迷途笨狼 字0 2022-04-26 13:42:37
🙂这不就是造反专业户,大名鼎鼎的白莲教吗? 10 任爱杰 字440 2022-04-24 02:08:10
🙂有相似之处但不是一码事,这个教派红朝以前特别老实 3 迷途笨狼 字130 2022-04-24 13:47:27
🙂太平道也曾经很老实 6 任爱杰 字384 2022-04-25 10:50:58
🙂死灰复燃不插手,发现壮大后就激烈打压是逼着造反 2 迷途笨狼 字224 2022-04-25 12:20:17
🙂引文中部分注释疏漏—— 2 迷途笨狼 字5103 2022-04-23 13: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