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宗教聚会与环渤海防疫隐患 -- 迷途笨狼

共:💬11 🌺4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太长主贴遗漏的——天地门教抉原-续 -- 补充帖

天地门教抉原

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5656

发布时间: 2015/3/20日 【字体:大 中 小】

作者:濮文起

天地门教抉原

…… …… ……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古佛古母、末耶老母、元始老母、圣始老母、燃灯古佛、释迦文佛、未来弥勒尊佛、哼哈宿佛、无量尊佛、一切诸佛,闻香赴会,率领八大金刚、五百罗汉、三千揭谛,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元始天尊、无极老祖、太上老君,闻香赴会,率领八万四千真人、十万八千散仙、名山洞府一切贤真,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大成至圣孔子先师,闻香赴会,率领三千徒众、七十二贤、盘古至今一切圣贤,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天盘督天教主、玉皇大帝,闻香赴会,率领三元大帝、五斗真君、二十八宿、九曜星官、森罗万象、风云雷电、一切神明,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云盘元通教主、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药王菩萨、药圣菩萨、一切众菩萨,闻香赴会,率领金童玉女,杨柳洒开,圣水降下,普润乾坤,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地盘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闻香赴会,率领东岳天齐、十殿阎佛、十八狱主、七十五师、土公土母、一切地祇,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人天教主、当今皇帝,闻香赴会,率领忠臣良将,治国安邦。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圣盘都会教主、收圆菩萨,闻香赴会,率领五盘圣中一切主尊,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南山当家老师,闻香赴会,率领过去一切仙佛,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五洲感应,韦陀护法,率领监坛、巡坛、十二循环,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东海龙王,闻香赴会,率领五湖四海一切龙神,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本县城隍、当方土地,闻香赴会,率领家宅灶王、一切路神,临坛赴会。

真香一炷,诚心叩请:

阖会三代宗亲,闻香赴会,率领过去一切先人,临坛赴会[43]。

《请圣经》念毕,化纸鸣炮,然后在鼓乐声中,由当家师傅率领信众请圣步入佛堂,在大坛前跪下,当家师傅手捧真香一炷插入香炉,带领信众吟唱《请圣偈》:

持祖道德妙真经,香焚炉中,执符三界叩请神灵,请玉帝万圣下了天宫。

无名老祖率领师尊,今良辰赴圣会拥护门生,善男信女普沾恩情,增福寿保平安福寿康宁。

持祖道德妙经文,来请孤魂,焚香化纸咒语经文,来召请三代亲一切亡魂。

地藏菩萨即闻五恩,放回那众灵魂好将法闻,接引菩萨方便路神,接引王头引路转家门。

吟唱完毕,便由当家师傅带领道爷唱念经文,间或向进香的善男信女布道。道爷唱念经文称作功课,又分早功课、晚功课。早功课前,要请“执符神”护持办会,晚功课后坛时,要在大坛前送“执符神”,即将神牌烧掉,第一天仪式结束。

第二天,即正月十五,圣会进入高潮。早功课开坛之后,本村和邻村的男女老幼,甚至远至几十里之外的男女信徒,都带上供品、香蜡纸锞,来此烧香、化纸,上供:或求来年风调雨顺、人口平安,或为疾病许愿、还愿。笔者曾多次目睹了这种场面,只见佛堂内香烟缭绕,人头攒动,伴以震耳欲聋的鼓乐声和诚惶诚恐的祈祷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副副虔诚的面孔。其中,既有满脸皱纹的老人,也有稚气未退的少年,既有留着新潮发式、穿着时髦服装的青年男女,也有身着国家制服、血气方刚的职工,而佛堂外更是信徒云集,敬候进堂上香。威慑心魄的宗教力量,在这里充分表现出来。

正月十六,即第三天,早功课开坛之后,主要有两项活动,一是邀请本村信众赴会,中午会餐。因故未能赴会的信徒,由圣会派人将食物送到他家。再有余食余款,余食再平分一次,余款留作翌年使用。笔者也曾多次与他们在一起会餐,饮酒啖肉,谈笑风生,一派知足常乐的祥和气氛。二是烧花送圣,“收圆结果”,“扫愿结坛”。所谓“花”,乃是一纸糊楼阁,内有一纸糊神仙,掌管阴间亡灵钱库。纸糊楼阁柱上写有疏文,俗称“疏瓤子”,其疏文如下:

南赡部洲××省××县××村信士×××暨领阖庄人等虔诚敬祝

皇天大帝

诸佛菩萨众位神圣之座前

是日谨设清茶五碗素筵一席明香三炉阄香叩愿

国泰民安永免刀兵之苦

风调雨顺不被旱涝之灾

共产党普延全世界[44]

是日笙歌万国普天同庆

天朗气清万民同欢

如有丢笔错字请誊录仙师更正改清

具疏人

具疏时年月日

这个仪式在午前举行,由当家师傅带领信众,将“花”由佛堂抬出,伴以鼓乐与诵经声,缓缓抬到十字路口,即请圣地点,将“花”烧掉,称作“上表挂号”。同时,信众也大量化纸,为祖宗亡灵送钱,并鸣放鞭炮。然后,便是送圣,由当家师傅吟诵《送圣经》:

圣会收圆结果,钱财无量功德,奉送佛祖转回程,临走多留祥瑞。

拥护善男信女,出于无是无非,吃穿二字上天给,天降荣华富贵。

阖会人,众信士,义秉心虔;焚明香,香烟起,投于天盘。

趁此时,众佛祖,圣驾未退;阖会人,降心事,重复一言。

居南赡,部洲内,人民中国;河北省,住沧县,方向西南。

×××,可称为,佛经之地;善男女,众信士,不怕花钱。

皆因为,这一年,平安吉庆;无是非,无灾害,四季安然。

才许下,办一道,灯节圣会;酬天地,谢佛祖,师傅恩典。

有信士,真弟子,操办灯会;×××,×××,比辞忙闲。

×××,×××,不辞辛苦;率领着,众阖会,信女善男。

灯节会,规定于,十四开起;十四五,到十六,立会摆坛。

上香茶,供美酒,坛前献意;酬地母,谢龙天,一切圣贤。

阖会人,将心意,表于天地;焚明香,化纸钱,送圣回还。

有一段,瑞祥光,起在云雾;乘着风,跨着凤,转回天盘。

送古佛,与古母,无生老母;老君爷,无极祖,率领回还。

送孔子,七十二,大贤归位;送天盘,玉皇帝,五帝三元。

送云盘,观音母,圆通教主;送地盘,天齐爷,阎佛回还。

送人盘,当今主,忠臣良将;送圣盘,收元祖,三教五盘。

送南山,老师傅,众位师祖;韦陀爷,率领着,监坛巡坛。

送龙王,四海内,龙神归位;送城隍,土地爷,灶君回还。

送阖会,三代亲,高升仙界;佛榜上,标名号,永不临凡。

第一报,上天恩,极其广大;第二报,地母恩,养育良贤。

第三报,当今主,人天教主;第四报,父母恩,理之当然。

第五报,老师傅,真香一炷;保佑着,阖会人,四季安然。

众师祖,临行走,多留祥瑞;保阖会,佑黎民,过太平年。

再求下,老和少,消灾去苦;逢凶事,变吉利,万事周全。

老师傅,降忏悔,放灯化彩;度残灵,三代亲,入圣超凡。

做生意,和买卖,一本万利;生一本,增万利,多赚银钱。

有出门,在外边,求财望喜;参军人,得高升,喜报三元。

年少者,多增福,老年添寿;一辈辈,接续着,子孝孙贤。

万事吉,百事顺,平安吉庆;从今后,一年里,强似一年[45]。

《送圣经》吟诵完毕,即往佛堂向师祖叩拜,圣会全部结束。

在三天圣会期间,每天夜晚均放灯,十四称鬼灯、十五称神灯、十六称人灯。灯是由绵纸包裹棉籽浸油而成。十四夜间,由当家师傅带领信众,由佛堂向大田走去,一路将灯放在路边、田埂、坟头,点点灯火如天上繁星撒满大地,远远望去,煞为好看。十五夜间,仍由当家师傅带领信众,从佛堂走出,绕村一周,将灯火撒遍全村,象征着迎神驱鬼。十六夜间,放灯进入高潮,男女老幼倾村出动,跟着放灯队伍一路竞相燃放烟花、鞭炮。银花火树,划破天空,欢声笑语,笼罩全村,辛勤劳作一年的农民借此欢乐一番,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46]。

(四)修持

1、 修炼内丹

天地门教为其信徒规定的第一项修持是修炼内丹。

近年,笔者在一位当家师傅手中访获一部名叫《杓峪问答》的天地门教经卷。经笔者初步考证,这是一部董计升留下的专门讲述修炼内丹理论与方法的经卷[47]。

《杓峪问答》共36页,10章,约1万字。在该部经卷中,董计升从洞晓何为“金丹大道”开始,然后,从修炼的“炉鼎”——“玄关”,修炼的“药物”——“先天祖气”,修炼的“火候”——“调和神息”,修炼的“真宰”——“一心清静”,修炼的“妙用”——“身心不动”,一步一步地向其信徒铺陈阐述。他还通过阐述修炼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谆谆告诫信徒,只要照此步骤,一步一步地刻苦修炼,就可达到修炼的最高境界——“忘神合虚”,成为一位“入圣超凡,逍遥自在”的“大丈夫”。董计升阐述的这套内丹修炼理论与方法,经过他与其弟子传授,便成为一项重要修持,在天地门教信徒中流传起来。

据文献记载,清末传到北京的一支天地门教,“规矩极严,以敬佛为宗旨,不杀生,不言命,吃长斋、焚香,日日坐功运气,其终向望死后脱下皮囊,往西天成佛作祖”[48]。这是清末基督教人士留下的北京天地门教修炼内丹的记录。

又据笔者调查,自清初以来就流传在天津地区的天地门教,特别重视修炼内丹。为笔者提供《杓峪问答》的那位当家师傅说,清朝初年,董计升传道时,途中曾遭遇一位响马劫持,这位响马被董计升用道法降服,遂拜董计升为师,从此结束响马生涯,跟随董计升传道,这位响马就是天地门教“林传八支”第八支传人马开山。因马开山身材高大,且会武功,董计升就将修炼内丹的理论与方法传授与他。马开山在杓峪山领授师命,北上直隶沧州、天津一带传道收徒。其中,沧州长支孙泰和从其师马开山那里学会了修炼内丹的理论与方法后,又将此传与天津弟子。此后,代代相传,至今已历十五世(自马开山始)。为笔者提供《杓峪问答》的那位当家师傅,就是第15代传人。

那位当家师傅每天都在夜间修炼内丹,并将自己的感悟传与其弟子。他曾对笔者说,自从修炼内丹以后,不但心清气正,而且身体健康。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他确实在当地群众中有较高威望,尤其是当地天地门教信徒遇有心理障碍或生理疾病,都向他询问、讨教、治疗,且往往有奇效。其影响所及,就连外乡外县的天地门教信徒也慕名前来求教。对此,他的原则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因此,颇受当地天地门教信徒拥戴。

2、 派功叩首

天地门教为其信徒规定的第二项修持是派功叩首。

在清代民间宗教发展史上,天地门教修持,除修炼内丹外,还以“派功叩首”著称于世。但是,当家师傅如何“派功”?信徒又如何“叩首”?长期以来,由于史料缺乏,再加上天地门教对此视为内中秘密,轻不示人,因此,外界犹如雾里看花,一直将其视为玄妙之阈。

2008年春,笔者从一位青年当家师傅手中获得一部名叫《圣意叩首之数》的经卷,且有两个抄本,笔者将其称为甲本、乙本。经过认真、反复研读,笔者认定这是一部专门讲述天地门教“派功叩首”内中理数的经卷。

《圣意叩首之数》中的“圣意”,顾名思义,是指“神圣旨意”;“叩首之数”,即叩首的数量。该部经卷经名明确告诉人们,这是一部在神圣旨意启示下,由当家师傅根据信徒不同需求,向信徒“派功叩首”的经卷。

所谓“派功”,即派遣功夫,由当家师傅执掌。《圣意叩首之数》记载的功夫有十余种,其中,“悔过功”、“疗病功”、“驱邪功”、“真言功”、“戒尺功”、“五盘功”,常被当家师傅派遣。当然,当家师傅所派功夫不同,叩首的数量也不同,有的功夫,还要“跪香”。

现以“疗病功”为例,介绍天地门教“派功叩首”的具体内容。

生老病死乃人生之常态,特别是在因贫穷而缺医少药的乡村,广大农民常因无钱治病而死亡。扎根于乡土社会的天地门教,深知广大农民饱受各种疾病的折磨与煎熬。因此,在它规定的“派功叩首”修持中,便有一种“疗病功”。

生儿育女是一个家族中的大事,尤其在封建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已经成为上自朝廷王室贵族,下至民间平民百姓的共识。天地门教的“疗病功”,首先关注的就是妇女生产过程和生产以后的病状。如婴儿横生,《圣意叩首之数》甲本规定当家师傅派遣四天功,每天叩首600或6000个,跪香60炷,然后再叩首600或6000个[49];《圣意叩首之数》乙本则规定当家师傅派遣四天功,每天叩首66个,跪香60炷,然后再叩首66个交功[50]。婴儿倒生,《圣意叩首之数》甲本规定当家师傅派遣四天功,每天叩首810或8100个,跪香80炷,然后再叩首810或8100个交功[51];《圣意叩首之数》乙本则规定当家师傅派遣四天功,每天叩首81个,跪香80炷,然后再叩首81个交功[52]。婴儿斜生,《圣意叩首之数》甲本规定当家师傅派遣四天功,每天叩首600或6000个,跪香60炷,然后再叩首600或6000个交功[53];《圣意叩首之数》乙本则规定当家师傅派遣四天功,每天叩首66个,跪香60炷,然后再叩首66个交功[54]。如婴儿产下无奶,《圣意叩首之数》甲本规定当家师傅派遣四天功,每天叩首600或6000个,跪香10炷,然后再600或6000个交功[55];《圣意叩首之数》乙本则规定当家师傅派遣四天功,每天叩首66个,跪香10炷,然后再叩首66个交功[56]。当然,以今天的科学眼光来看,天地门教的这种“疗病功”根本无助于产妇的顺利生产,也根本解决不了婴儿产下无奶,但是,对于缺医少药的乡村农民来说,通过修持这种“疗病功”,至少在精神上有所慰藉,在极力否定自己的过程中,祈求神灵庇护,使母子转危为安。

此外,在河北沧州一带,还流传着“天地功”、“老师傅功”、“八大圣师功”、“三代宗亲功”,分别叩首360、660、810、1800个。

1990年代中叶,笔者在河北沧州一带调查天地门教时,曾目睹当家师傅“派功”,信徒“叩首”的情景。点燃香烛后,便按照天地功叩首360个、老师傅功叩首660个、八大圣师功叩首810个、三代宗亲功叩首1800个的顺序叩拜下去,总共叩首3630个,以一秒钟一叩首计算,一个小时才全部叩完。时值隆冬,且屋内没有取暖设备,一场“功夫”下来,他们已是大汗淋漓,满面红光,浑身充满了活力,毫无疲劳之态。笔者问他们感觉如何?他们均回答:舒服极了!天地门教正是通过这种修持活动,既使自己的心灵与天地沟通,又使自己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收到了精神升华与强身健体的功效[57]。

三、天地门教的历史作用与现实影响

(一)历史作用

与明末清初出现的龙天道、八卦教等民间宗教教派所具有的那种愤世、抗争的性格不同,天地门教自创立时起,便是一支具有安善性格的民间宗教教派。该教派除了在教义中极力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外,还以宗教戒律形式,规范信众的日常行为。

在对信众的规戒方面,天地门教反对戒食荤酒,正如该教派经卷《三教》中所说:“吃酒肉,不忌口,门是方便门。”[58]那么,天地门教的戒律是什么呢?《佛偈》中说:

吾师传法,也有戒律;吃斋巧会,吃斋不同。

眼要吃斋,非礼勿视;非礼不听,两耳装聋。

开口不说,非言非语;鼻孔吃斋,嗅气不成。

手要吃斋,钱财不取;足要吃斋,粪地不行。

身要吃斋,王法不犯;心要吃斋,意马上绳。

吾师传法,浑身戒律;只怕世中,男女不能。

心好何在,持荤用素;天堂地狱,原是两层。

积善之家,天降吉庆;积恶之家,天理不容。

学好走的,祖家大道;逢凶化吉,福寿康宁[59]。

由此可见,天地门教的戒律,是以儒家伦理为蓝本,把儒家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道德说教,作为自己信众的戒律,并辅以佛教的因果报应,从精神上引导广大信众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去视、听、言、动,做到“王法不犯”,甘当封建统治下的顺民。

此外,天地门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还对其信众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道德要求。

如天地门教经常告诫信众:旁花不纳、邪财不取、邻里和睦、家庭美满、与人为善、奉公守法等等。这些道德要求,都被其信众视为美德而奉行不渝。这对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不能不说是一种调整人际关系,达到团结互助,为求生存而采用的必要手段,因而发挥了某些道德约束作用。

又如天地门教在举办仪式时,对参加人员规定:衣冠整齐,以朴素为尚。进屋上炕,不许脱鞋。低头走路,不许东瞧西看。精神集中,不许闲言碎语。进门,当家师傅在前;出门,当家师傅在后。吃饭、喝酒时,须先由当家师傅敬奉佛祖。遇事,先禀告佛祖;事后,须汇报交旨。不到一定时间,不许随便解手。接香,要接下半截等等。天地门教以诸如此类的规定,显示自己的庄重与礼貌,因而博得了民众的尊敬和信任。

正因为如此,天地门教才能在清朝统治者严厉查禁和残酷镇压民间宗教活动的恶劣形势下,获得了长足发展。据清代档案记载,天地门教自清初倡教始,至道光十六年(1836),已“世愆七代”[60]。至少在清末,天地门教已传到北京,而东北地区“自吉林至山海关内外,以迄张家口一带”,其信徒“实繁有徒”[61]。步入民国时期,天地门教继续在山东、直隶和东北地区民间社会大行其道,下层民众对其倡导的理想境界和信仰追求仍然趋之若鹜。

(二)现实影响

天地门教自清初问世以后,除有过一段短暂的沉寂外[62],三百多年来,一直在乡村社会流传。特别是步入19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策的强劲推行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巨大变化,天地门教也在乡村社会日益活跃起来,并表现出某些特点与规律。

天地门教现实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开建造殿堂、道房。如河北省黄骅市某乡天地门教建造的“慈善堂”、沧县某乡建造的“圣会堂”和天津市静海县某乡建造的“道房”等。这些宗教活动场所,均由天地门教信众自愿捐款修建,有的殿堂,如黄骅市某乡的“慈善堂”巍峨宏丽,成为当地一处引人入胜的宗教景观。每届农历三月十五“天地圣会”期间,“慈善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天地门教信众前往进香朝拜[63]。2009年春,天地门教信众还将董计升墓地修葺一新,并于是年农历四月初四举行了“天地门教重修董老师墓法会”[64]。

二是整理、印制经卷。各地天地门教当家师傅,有的请书法较好的信徒,将整理好的经卷誊写清楚,然后复印装订成册;有的则请懂得电脑的信徒或家中孩子,将整理好的经卷输入电脑,打印装订成书。经卷的整理、印制和流传,使天地门教在乡村社会乃至城镇社会更大范围内流传起来。

三是民营企业家或当地领导人跻身天地门教,并大多成为当家师傅。天地门教在流传的过程中,有些民营企业家或当地领导人积极皈依天地门教,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或社会影响,当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天地门教素养,所以便很快被当地天地门教信众推为新的当家师傅,成为当地天地门教的领袖人物。在这些当家师傅的领导下,当地天地门教得到迅速发展。

四是“信而不仰”与“信仰而不归属”。所谓“信而不仰”,是指某些天地门教信徒只是崇信该教派所宣扬的伦理道德,但对该教派所崇拜的各路神灵却不仰视膜拜;所谓“信仰而不归属”,是指某些乡民只是信仰天地门教所宣扬的教义思想,但并不加入该教派组织。笔者曾询问那些“信而不仰”者,他们均说:“我们崇信的是天地门教宣扬的伦理道德,遵照这些传统伦理道德修为,可以做个好人。”笔者也曾询问那些“信仰而不归属”者,他们则说:“关键是在心灵上信仰天地门教,至于是否加入这个教派组织,并不重要。”

既严守传统,又与时俱进,是天地门教现实活动的规律。

所谓严守传统,是指现实中的天地门教仍然严格遵守自董计升以来就确定的“劝人为善行好”,不能“煽惑敛钱”[65]的修为原则,并始终以拥护现实政权与其制度作为它的政治诉求。所谓与时俱进,是指现实中的天地门教能够跟上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形势,在其教义、仪式中,增添进新的内容,如笔者在上述天地门教仪式中所介绍的对中国共产党的尊崇和对革命烈士的祭祀。又如笔者在调查天地门教过程中,常听到当家师傅和一般信徒说,他们衷心拥护共产党领导,衷心拥护改革开放,衷心拥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他们还说,正是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才使他们这些祖祖辈辈从土里刨食的农民大众过上了温饱生活,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达成,也正是他们这些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大众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

天地门教的当代表现虽然有诸多特点,但和其历史表现亦有一脉相承之处。人生的价值选择笼罩在对神灵的崇拜之下,行善的信念与对幸福的诉求纠结在一起,通过认同官方价值体系而为自己赢得生存的空间,天地门教的这些性状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

民间宗教的生存境遇是艰难的,然而民众对道德、伦理和幸福的强烈信念,使得它们一脉不息。天地门教的教义不免芜杂,对庞杂的诸神的信仰亦不妨视为一种“错觉”。然而,信众却在这种信仰中安顿着自己的心灵,一辈又一辈地过着不乏意义的生活。

注释:

[1]天地门教,又称一炷香教、金丹如意道、老师道等。

[2]董计升故里,在其生前,名叫常王庄;在其死后,改称董家林。

[3]碑文中有两字残缺,无法辨认,用□表示。

[4][7][9][26]《心经》,濮文起主编:《民间宝卷》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

[5]明朝称直接隶属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洪武初年,朱元璋建都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以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上海地区为直隶。永乐初年,朱棣移都北京(今北京市)后,将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东小部地区为直隶。于是,自永乐初年起,便将直隶于北京的地区称为北直隶,简称北直;直隶于南京的地区称为南直隶,简称南直。

[6]笔者的这种推测,主要源于天地门教的教义思想,详后。

[8]《根本经》,濮文起主编:《民间宝卷》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

[10][11][13]《如意宝卷》,笔者收藏。

[12]杓峪山,坐落山东省章丘市绣惠镇境内,属山东省长白山脉,距董计升故里董家林60公里。

[14]上方井雪山寺坐落杓峪山,为北宋名臣范仲淹所建。宋元时期,山东章丘杓峪山的雪山寺与江苏镇江的金山寺、浙江杭州虎丘的灵隐寺齐名。

[15]2001年夏季,笔者在河北省保定地区调查天地门教时,从当家师傅手中访获一部名叫《如意宝卷》的天地门教经卷,经过几年时断时续的披阅研究,写成《〈如意宝卷〉解析——清代天地门教经卷的重要发现》一文,发表在《文史哲》2006年第1期。

[16]王学礼,董计升在杓峪山时所收弟子,因其身材高大,勇武有力,被董计升委派为天地门教杓峪山传教基地的看家护院。

[17]濮文起、莫振良:《〈董祖立道根源(支排记)〉读解——一部记载清代天地门教组织源流的经卷》,《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9期;濮文起:《〈圣意叩首之数〉钩玄——清代天地门教经卷的又一重要发现》,《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3期。

[18]濮文起:《〈天地宝卷〉探颐——清代天地门教经卷的又一重要发现》,《贵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19]濮文起:《秘密教门:中国民间秘密宗教溯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71页。

[20]□为脱字。

[21]《圣意叩首之数》,甲本,第5-6页,笔者收藏。

[22]《圣意叩首之数》,乙本,第3页,笔者收藏。

[23]《圣意叩首之数》,乙本,第69页,笔者收藏。

[24]《圣意叩首之数》,甲本,第6页,笔者收藏。

[25]《圣意叩首之数》,乙本,第72页,笔者收藏。

[27][59]《佛偈》,濮文起主编:《民间宝卷》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

[28]《大经》,濮文起主编:《民间宝卷》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

[29]《天地宝卷·坐坛经》,笔者收藏。

[30]如前引《如意宝卷》的说法:“众人尊,悦悟师,当家正道;合会人,传香火,道教兴隆。”

[31]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第十五章“一炷香教:世俗化道教教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2]濮文起:《一套独具特色的宗教思想体系——中国民间宗教理论探析》,《求索》2005年第2期。

[33]《天地宝卷·根本偈》,笔者收藏。

[34]《天地宝卷·坐坛五字经》,笔者收藏。

[35]这里所说的“圣谕六条”,即明洪武三十一年(1393)户部奉旨颁布的《圣谕六言》:“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36][65]《朱批奏折》,嘉庆二十四年十一月一日直隶总督方受畴奏折。

[37][60]《军机处录副奏折》,道光十九年十月十二日吏部给事中周春祺奏折。

[38]《大清十字佛》,濮文起主编:《民间宝卷》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

[39]自抗日战争到对越反击战牺牲的本村革命烈士。

[40]馒头、素菜、糕点、水果、酒、茶等。

[41]道爷,专门从事奏乐吟诵经文的信徒。

[42]会头,专门从事办会之人,过去常由家道殷实之人担任,一般不在天地门教。

[43]《请圣经》,濮文起主编:《民间宝卷》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

[44]1947年加写进去的。

[45]《送圣经》,濮文起主编:《民间宝卷》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

[46][57]濮文起:《天地门教调查与研究》,《民间宗教》第2辑,台湾南天书局,1996年。

[47]濮文起:《〈杓峪问答〉探析——清代天地门教经卷的又一重要发现》,《南开学报》2009年第2期。

[48]《拳时北京教友致命》卷2。

[49][51][53][55]《圣意叩首之数》甲本,第61页,笔者收藏。

[50][52][54][56]《圣意叩首之数》乙本,第35页,笔者收藏。

[58]《三教》,濮文起主编:《民间宝卷》第6册,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

[61]《朱批奏折》,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十二日增琪奏折。

[62]1950年代初,在全国大规模取缔会道门的运动中,天地门教与全国各种名目的民间宗教教派一样,也被人民政府明令禁止活动。但是,天地门教潜行默运,在部分群众中仍很有市场。对此,公安部门虽曾多次查禁,但直到1960年代初,天地门教也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进入1960年代中叶以后,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形势下,随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展开,天地门教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无法从事活动,因而呈现1960年代中叶至1970年代末叶天地门教活动暂时沉寂的局面,这是当时特殊形势下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

[63]濮文起:《秘密教门:中国民间秘密宗教溯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85页。

[64]董计升墓地占地4亩,坐落董家林村南,形同庙宇,青砖砌成的围墙环绕一周。门楼坐北朝南,为歇山式屋脊,门高3.2米,宽4.5米。大门两边前方5米处,分别矗立一根盘龙石柱,高4.5米,直径60厘米。大门右侧前方1米处,矗立一方硕大的“功德碑”,其石料采自章丘县长白山上方井,石成锥形,高2.3米,底座宽1.4米,上端宽70厘米,厚70厘米,重达3吨。碑阳为“重修董老师墓碑记”,其文曰:“董老师,讳计升,字四海,生当明末清初。悲天悯人,创教拯世。非僧非道,惟以劝人为善行好;无影无像,励行克己复礼为尚。四十余载,大道弘传,恩润当时;三百多年,道脉源长,泽被后世。时值盛世,感念共产党之英明伟大;构建和谐,颂歌党中央之高瞻远瞩。慎终追远,乃炎黄子孙之美德;感恩怀德,实崇高人生之泉源。弟子发心,重修先师祖墓;众缘和合,祈愿国泰民安。公元二○○九年仲春,林传八支天津弟子敬立。”碑右侧镌刻“捐款芳名”,共有45人捐款,捐款数目少则100元,多则2万多元,总计128300元。步入大门,门洞右侧是一间门房,长12米,宽5.2米,高4米。走过门房,左侧果木泛绿,地表绿草茵茵。墓地正中央是青砖垒砌的董计升坟茔,左侧则是董计升之子董悦悟坟茔,规模稍小,同样是青砖垒砌。坟茔前树立两块“百代流芳”墓碑,一块是2006年河北省邢台地区的天地门教信徒所立,碑文为董计升的世系年甲、“林传八支”各支师傅姓名与“林传八支”三支历代传人姓名;一块是2008年天津市津南区的天地门教信徒所立,碑阳镌刻董计升与其妻的生卒年月日,碑阴则镌刻“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墓碑前置有一尊生铁铸造的硕大香炉,炉腰雕有“国泰民安,和谐永存”八个大字,为“林传八支”天津弟子刘宏喜等3人捐铸。坟后建有一座道房,长18米,宽5.2米,高4米,为青砖仿清建筑。道房共有两间,一间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一间供奉“观世音菩萨”塑像。

2009年4月28日(农历己丑年四月初四)早晨,笔者驱车来到董家林村。当笔者尚未走入墓地时,就已经看到来自河北、天津、辽宁等地的各种款式的旅游汽车整齐有序地停靠在村中的开阔地上,粗略计算,约有上百辆。与此同时,笔者还看到围绕着董计升墓地,俨然是一个大型集贸市场,各种摊点星罗棋布,各种工业产品、农副产品应尽应有,有买有卖,生意兴隆;乡镇歌舞团高搭戏台,男女青年手拿麦克风歌唱流行歌曲,震耳欲聋,响彻云霄,观者如水如云;而那些占卜算卦者则堂而皇之地摆起地摊,生意亦是兴旺。

笔者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穿行,当来到董计升墓地时,只见香烟弥漫,信众如潮。他们跪在董计升坟茔四周,有的焚香化纸,有的摆放糕点、鲜果、水酒等各式供品,人人脸上诚惶诚恐,个个口中念念有词,威慑魂魄的信仰力量,在这里充分显现出来。

上午8时,“天地门教重修董老师墓法会”隆重举行。参加这次法会的有天地门教“林传八支”长支、二支、三支、五支、八支和“山传八枝”长支以及“九股”的当家与信众。法会简单、紧凑,大约30分钟,即告结束。随之,便是信众祭拜活动。整个祭拜活动,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仍有许多信众在墓地祈祷膜拜,一天下来,估计约有两三万人。据董家林村民讲,从农历四月初一起,就开始有来自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天地门教信众陆续前来祭拜,到四月初四达到高潮。此后,各地信众的祭拜活动仍不绝于屡。摆放道房的两个功德箱,半个月开封后,箱中已有面值1元的人民币6700多张。

(本文为2007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民间宗教调查与研究——以河北民间宗教现实活动为例》( 批准号07AZJ001) 阶段成果之一。作者系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载于《宗教学研究》2011年第1期,转自中国宗教学术网,2013年8月14日。

http://iwr.cass.cn/djyjs_19/lw/201308/t20130814_15392.html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