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说说陈永贵,应该为这种探索自豪吧 -- 真离

共:💬197 🌺964 🌵5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政策允许,跟是否宣传是两回事

大寨是否宣传,跟政府经营副业的政策是否广泛宣传又是两回事。

我之前就说过了:两件事情不要混为一谈

作为杠精,为了能够继续杠,我不妨让一步,就当政策允许好了,但是,为啥要立一个这样的典型呢?

要知道,立典型,正是要全国其他公社复制大寨模式,别人学大寨,你在这里宣传光靠种粮就能大发展,其他公社岂不全都学错了!

在他那个年代,吴敬琏应该不至于像我这样误解以为副业是个人搞的。他质疑的做了而不宣传,那就是误导了。

至于你的质疑,百科这里讲得清楚:

而学大寨能否有成效、有多大成效,主要取决于“学什么”和“怎么学”。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中,不乏教条主义者和形式主义者,有的看见大寨粮食产量高,回乡后就片面强调粮食增产,而置经济作物于不顾;有的见大寨开山垦田,回乡后不顾实际条件刻板模仿,结果严重破坏了林业资源;甚至有来自平原地带的参观者觉得大寨的梯田很壮观,回乡后想号召乡亲们模仿。

就这样,“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以利弊交错的态势,在长达十四年的日子里影响着几乎每一个中国村庄。1973年,年仅26岁的郭凤莲当选为大寨党支部书记,从此走上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峰。

1975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会上发出“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号召。当时的意图很明显,欲想造成一个由大寨村到大寨县,再到大寨省、大寨国的滚雪球效应,以彻底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

这里并没有讲说要鼓励大家搞副业经营,中央的目标是要解决农业问题。当年是计划经济,不像今天,大家一起搞副业,谁去种田,谁来做计划?一个合理的推断是,虽然政策允许,但也是严格管控的,不一定会大肆宣传。

所以,你要驳倒我,或者吴敬琏,最有效的办法,是找到大寨的直接宣传资料,譬如说人民日报,是怎么宣传大寨的,有没有说大寨搞副业挣了多少钱,像华西村这些转了一手的,终归缺了点说服力,更何况,全国有多少个像华西村这样发展起来的公社呢?

最后,改开是话术让你震惊,但陈永贵做的事情,倒是让我很震惊:

陈永贵担任昔阳县主要领导人期间,在昔阳县普遍推广大寨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做法。1970年,全县集市贸易曾被强行关闭,以打击黑市为名严厉限制集市贸易,连传统的用麦秸草编草帽等农民家庭手工业活动都被明文禁止,还基本取消了农民的家庭副业。

你看,那时的农民想挣点外快都被不允许,改开好歹还让农民自己去挣钱啊!这就难怪:

1977年开始的农业文件起草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新“六十条”被中央全会通过并出台的时候,“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已成风气,基层对于这样一个文件已经无人搭理。这个文件很快就与人民公社一起成为历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