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清零、反腐、打黑、外交、扶贫 --- 是节奏吗? -- 方平

共:💬399 🌺2752 🌵5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三个都是付出了代价,这说明很严峻了

不是看好他们的战斗能力。

那么为什么这么安排呢?

那时还不是总结时期,仅仅是开始。

这个情况形成我以前说过,是保不住晋冀鲁豫的脱离过程,面对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打不下去了。

在这里,毛主席曾经要求他们坚持住,在黄河北打大仗,但是刘邓没有这个信心,想回延安。

延安条件不好,只好继续在这里打,然后让华野的陈唐部到中原帮助刘邓摆脱追杀,但是效果还是不好,只好继续往南。

由于刘邓准备不足,又要求华野粟裕部来到中原帮助刘邓,还包括陈谢部,都是为了消灭追刘邓的尾巴。

战略由在当地歼敌变成了掩护刘邓南走。直到进入大别山。

在这期间,陈唐、粟裕战绩都有了问题,仓促、效果也不好,华东也很困难。

这个邓讲话就在越过黄河不久,显示毛主席对他们的军事能力有很大的疑虑,所以要求不高。打了救心丸,付了代价大,也无所谓。这点在中原突围表现也很充分了,大家也接受。

情况稳定后,粟裕开始运作豫东战役,然后就开始转好了。

回到问题,刘邓军事能力是不太够的,这点毛主席是知道的,邓的根据地建设也是不太好,到了最后还不如红四当年的成就。实际上,我们知道邓并无经营根据地的经验。所依刘伯承先行离开了,在这个时候,粟裕确实一直呼唤刘邓部出来配合华野。但是刘邓一直不出来,直到大别山越来越糟。这些都是说明领导工作不够的。

不够,就不好吹军事好,政治好了。大别山根据地的经营,是相当不成功的。只不过毛主席还在鼓励他们吧。唉。

大别山的跃进是毛主席从军事上为错误的战略想的办法。这个事确实复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