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晚期明军的嗜杀与无能 -- 天空不空

共:💬265 🌺1228 🌵6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推荐一篇文章,非常全面的回顾和分析

传统中国社会的情理与人伦-以京剧《四郎探母》为例

作者吴柳财

链接

原文摘要:

京剧《四郎探母》讲述的是宋辽两国交战,主人公杨四郎身处两个家和两个国的伦理困境中,而铁镜公主、佘太君、萧太后等人对情义的认同和坚守最终成全了杨四郎探母乃至回令的故事。晚清至民国,京剧《四郎探母》在民众当中十分流行,广受欢迎,但1949年之后这部剧却经历了四次大讨论,并屡次被禁演,而在解禁后又长演不衰。对四郎的同情和理解与对四郎“不忠不孝”“叛国投敌”的批评和斥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认为,京剧《四郎探母》所表达的传统中国社会是情理社会,而人们也正是通过以情理为基本取向的社会行动最终铸就了一个以情理为基本精神的社会结构。情理的根本是人伦,人伦精神贯穿于家国社会之中。

本剧情节梗概

本文所讨论的京剧《四郎探母》自清代形成以来便为观众所喜爱。在以杨家将为主题的戏曲中,《四郎探母》显得很特别,因为这出戏并不主要表现杨家将在沙场上的忠义勇猛,而是讲述宋辽交战时期杨门四郎杨延辉回宋营探母的故事。以1947年9月12日上海中国大戏院梅兰芳(饰铁镜公主)、李少春、周信芳、谭富英、马连良(饰杨延辉)等名家上演的《四郎探母》为蓝本,这出戏分坐宫、盗令、交令、过关、巡营、见弟、见娘、见妻、哭堂、过场、擒杨、回令等十二场。故事讲述了宋辽交战失落番邦的杨四郎化名木易,阴差阳错成为辽国附马。十五年后听闻母亲佘太君押解粮草来到北番,杨四郎思母心切意欲前去探母。于是杨四郎对妻子铁镜公主表露身世,求其帮助盗令探母。到宋营之后,四郎见弟、见娘、见妻,最后哭堂而别。回到辽营,因事情败露,辽国萧太后要处斩杨四郎。经过公主等人求情,太后最终赫免了杨四郎。

我觉得这是一部传世精品。没有民族主义的躁动,也没有爱国主义的宣传,只是中国人的人情而已。任何后来强加的意识形态的改编都证明了失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