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扯几句爱国生意 -- 狂草舞茅

共:💬120 🌺914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国高校的职称的历史 -- 有补充

现在的河友看来不太清楚,过去中国高校的“职称”制度,我也聊聊看吧:

世界上的高校主要是两大类。

1. 过去的旧“英”制,每个系(学院)教授非常少,属于极个别的超级大牛。副教授也很少,都是学术权威级别的。而高级讲师需要是学术带头人;普通讲师则是教学的基本力量。而助教除教正课外,还要兼“辅导”,是最低层。

改革开放前,中国高校是“苏”式化的英制,除了讲师不分外,其它都一样的。因此,过去的教授很少,不是学部委员,也是大专家了。正付教授的位置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走了才能替补的。因为文革的十年停止评职称,数十年的老讲师就非常多了。讲师们才是高校教材的主要编写者。交大,清华等就是如此,大多数高校也都一样。

不过也有特例,像北大和复旦,因为“院系”调整,收罗了太多的旧“教授”,就只能破例了。历史系和中文系的教授数量,超过了讲师。

2. “美制”则是完全不同的,现在的国内的高校就是学美国的,大家都清楚,我就不罗嗦了。目前有些教授的水平,过去连讲师都评不上的。

如果陈平能拿到88年的国内的教授,按我个人的理解,这可真不是一般的人。你们可以去查一下自己大学里读的教材,那些作者们八十年代的职称。

通宝推:审度,月之回忆,桥上,起于青萍之末,箪食瓢饮到中年,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关于“学位”的补充 -- 补充帖

补充说一下,新中国在文革前,是并没有“学位制”的,只有研究生制。

那时的硕士和博士,基本上都是留苏的,或者是解放前就获得的。极少数是“三钱”那样回国的。

恢复高考时,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起招了,任何学历都可以报名。才有了我和其他老河友们,这样的中国自己的第一代“学士”、“硕士”和“博士”,都应该是稀缺物了。

现在的一代“士”们,两极分化严重,优秀地极其优秀,搀水的极其草包,和“教授”们一样。

通宝推:审度,苏仙岭,箪食瓢饮到中年,
家园 严师出高徒和名校出精英 -- 补充帖

再补充一些细节:

那时,各校会有学分制和其它的系统并存,课程除了分主科和副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外;还必须选修足够的其它专业的课程。其它的更包括能力(工科就需要设计、实验和自己开机床等)。读到毕业,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每天自习到深夜,则是家常便饭了。

就是如此,因为考试不及格的主课和副科数量超限了,被肆学和留级的,也都很正常。而因为有过“补考”后,而没有得到“学位”的毕业生也大有人在。

这样的严师出高徒和名校出精英,才会是名副其实的。

通宝推:审度,自由呼吸F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