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大学新生日常记录:到底何为民主集中制? -- 给我打钱87405

共:💬903 🌺2628 🌵2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小结性作文(3)

我以为,若要将队伍团结起来,须注意两点:(一)、得形成梯队。(二)、首尾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这是民主集中制的一大原则。

关于梯队建设问题,我在这里只讲一句,因为这个问题实际上非常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我只想说,人与人有差距这是一定会存在的,平均主义是肯定不成立的。

此番我的重点是首尾悬殊这几个字。

“这事我已经知道了,你就天天说这样的废话,我都不想往下看。”

“真的是这样吗?”

差距过于悬殊有非常多的具体表现。比如一支队伍只排成一行,那么就很容易出现掉队的情况。所以我们一般来讲要排成两行、三行。可是如果条件不允许,比如要钻过一段狭长的甬道,那就必须要增加辅助手段,比如隔一段时间就要报数,从头报到尾,再从尾报到头。尽管如此,仍然有潜在的风险。红军在长征途中因作战而产生的伤亡,其实比例不大,多数是逃跑了或者掉队了。反过来讲,要打败敌人,就得善于利用这一点。为什么要打运动战?为什么说打运动战就能创造出机会?打运动战就是拖着敌人跟着你跑,一跑起来他就变成了一字长蛇阵,首尾不能相顾,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反过身来突然袭击他。

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其它的形式,就比较隐蔽了。比如我反复提到的失智,实际上也是因为首尾悬殊过大。你获得了一个新知,这个新知相对于你已有的旧知,是颠覆性的,你就不淡定了。颠覆性又有很多的内涵。比如说,你认为某某事特别难,特别复杂,结果人家给你一演示,你傻了,“真的这么简单吗?难以置信。”明明都看见了,却一再表示难以置信,这就是失智的表现。也有倒过来的,你觉得特别简单,实际上特别难。比如我们时常能看到这样一种场面:房子里起火了,人不是往外冲,他反而往房里钻。地震来了,有人跑去坐电梯。可是N多人都接受过相关的教育啊,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某些教育是看花似教育,没有实战,且误导了看花的人自认为会绣花。再有就是自己曾经经历过某类事件,自认为再遇到,不会慌。其实不然,类似的事件,如果场面非常大,规模非常大,保不齐又慌了。就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来说,有人他不相信红军会慌。红军是经受过锻炼的,怎么会慌呢?老蒋前四次“围剿”规模都比较小,且有些“心不在焉”,他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对付各路军阀上面。第五次“围剿”很不一样,是大兵压境,步步进逼。绝大部分红军指战员,都没有见过这种场面。再有一个例子,某美国歌星受邀到中国来开演唱场。人家在美国开演唱会就跟吃饭似的,三天两头来就有一场,所谓的依理说,见惯了,相当淡定。其实不然,美国一个演唱会才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结果一上台,腿直抖,声音打颤,跑调了。要不然为啥中国一些村支书,去欧美转了一圈,自觉当个总统其实也没有问题呢?什么叫大场面?中国人才知道。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N多外国人直接看傻了。这么多人集体表演,这是怎么做到的?他们很纳闷。集体表演大家都有经验,可是100人的小场面,跟1万人的大场面,那能一样吗?地上有钱,大家都有经验。1分钱,你连眼都不眨一下,1块钱呢?1块钱你就看见了,10块钱你肯定能看见。那要100块呢?那就不是看见的问题了,直接装兜里了。

首尾悬殊过大,也可以表述为反差强烈。

有一部香港的老电影叫《监狱风云》。一共90分钟的电影,前面80分钟男主都在受虐,最后10分钟爆发、反击。观众看得热血沸腾,影院上空仿佛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气浪,能把房顶掀开。再有就是很多人看过的《英雄本色》。一开始小马哥多威风啊,后来多落魄?所以小马哥的那句台词,“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人家,我是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大家能倒背如流。

北京城,先去CBD转一圈,再去城中村转一圈,你一定感到很魔幻。在CBD,人们是如何行走的,是如何交谈的,是穿的什么衣服,吃的什么饭,谈的什么话题;再去城中村,人们是如何行走的,如何交谈的,穿的什么衣服,吃的什么饭,谈的什么话题。反差强烈。

作为个体来讲,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讲,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没有别的诀窍,一个字,练。但是作为一个群体,这就太难了。怎么练?难道整个国家变成一个军营?人人都成为士兵?

所以呢?(请注意,真正精彩的内容在下面)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鼠目寸光”未见得一定是坏事。

像我这样的人,前面看到的是大海,一转身,面对的却是火焰,一会天上,一会地下,来回穿梭,我还没有神经错乱,实属有自吹的资本。我实际上长期处于一种这样的状态:蹲在茅坑上吃鱼翅捞饭。所以我时常会有一种感想,完了,要完蛋了,铁定完蛋了,绝逼完蛋了,人类的末日,就要来了。

不过我现在已经不这么想 了,因为我已经认识到了,我看到的世界,就算是真相,并不是别人眼中的世界。

这可是一个“天大的秘密哦”。

有人他就认识不到这一点。比如张三不明白,在李四看来首尾悬殊并不是很大,他就有一个对应的预期,有一个对应的判断,然后他就有一个对应的言与行。所以总的来讲,李四是比较淡定的。可是在很“睿智”的张三看来,首尾悬殊已然大到了必然崩溃的程度,他没有办法淡定,于是他也有对应的言与行。北京有些教授就是如此。从头到尾,全看了个遍,稍做思考,做出决定:跑!于是变卖所有资产。有个教授就是因为急于逃跑,急于卖房,结果让人家骗 走了1000万。

为什么中国崩溃论、美国崩溃论不绝于耳?就是这个原因。

“睿智”的人搞到了详实的数据,于是大声疾呼:“人民啊,群众啊,百姓啊,大家一定要采取行动啊,再不行动就要出大事啦。”结果一群人扭过头看了他一眼,又转回去继续喝啤酒了。这个“睿智”的人就难过了,然后一跺脚,“哎,算了,我自己跑路吧。”

可是,在所谓的愚蠢的、麻木的正在喝啤酒的人看来,是另一个画面:有个人,戴着一幅眼镜,从三楼跳了下来,把腿摔折了。问他为什么要跳楼?他说地震来了。所谓的愚蠢的、麻木的正在喝啤酒的人就乐了:你疯了吧?

一个国家,从内因来看,只要多数人淡定,那就不会有地震。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可是“睿智”的人他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并没有发生地震,但他自己却会去跳楼,还把腿摔折了,这就叫大愚若智。

让我把事情再捋一遍。

数据党认为,只要有切实的数据支撑,表明这个国家首尾悬殊过大,那么这个国家必然要崩溃。对不对呢?完全正确,在理论层面完全正确。

但跟现实出入很大。客观上,是否悬殊过大,是这一码事,主观上,是否认为悬殊过大,这是另一码事。客观不能决定主观。在这里,主观才是现实。这是其一。客观上悬殊过大,这是一码事。“我”已然知道了这样的客观,但“我”的主观是否因此而产生恐惧感,因人而异。这是其二。

所以最后是什么情况?客观上悬殊很大,“我们”不知道这件事,“我们”认为悬殊不大,于是“我们”很淡定。“他们”知道这件事,“他们”虽然也同意悬殊很大,但“他们”也很淡定。“你们”知道悬殊很大,“你们”不淡定。

“我们”跟“他们”是多数,多数淡定。“你们”是少数,你们不淡定。于是,“我们”跟“他们”在喝啤酒,“你们”自己从三楼跳了下来,还把腿摔折了。

这就是更深层次的脱离了群众。这样一种脱离群众,相当隐蔽。

是不是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还有这样的办法,把自己吓死的?

所以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人都有,这样一个不证自明的存在之内涵,其实是不容易吃透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