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二十四史之探秘系列迷你版 -- 丽华天下

共:💬174 🌺1072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退休领导人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祸首是谁?|二十四史探秘018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一位了不起的君主,三十年时间里,他把赵国打造成了北方霸主,他“胡服骑射”改变了中国军事理论和技战术,他促进了民族融和及生产发展,但在他正当年富力强之时,却活活饿死于宫墙之内,害死他的,正是他亲手打造的权力二元体制……

笔者前面说过春秋五霸中首霸齐桓公姜小白的故事,一代英主姜小白晚年宠信三个奸臣,六个儿子争夺继承人资格,将小白困于宫中,病饿而死。

历史总是会惊人地重复。今天说的赵武灵王赵雍,也是因为儿子争权,他被困于宫中,活活饿死。

与姜小白不同的是,小白当时病重,饿了几天也就死了,惨在死后无人收尸;而正值壮年身心健康的赵雍被饿了三个月,饿急了还生吃过雏鸟,如此饿死,惨在生前的种种绝望。

赵武灵王创造惊世奇迹

赵武灵王赵雍,是战国时有名的英主,也就是前面说过的晋国权臣赵盾的后代,三家分晋而有赵、魏、韩三国,赵国传了若干代后到赵雍。

赵雍十五岁登基坐殿时,中原一片混乱,他的老子赵肃侯虽然留下了不错的基础,但由于赵国处于四战之地,西有强秦、东有燕齐、南有韩魏、北有胡人,再加上还有一个中山国深入赵国腹地,赵国连年征战不得安宁,国力明显弱于楚魏秦齐。

赵雍在国内贤臣的辅助下,更由于他自身的精明强干,他用了三十年时间,把赵国由一个贫弱之国变成了雄踞北疆比肩秦楚的强国。下面先简要介绍他的主要事迹,对正史不感兴趣的,可以将下面的一二三四略过:

一是在外交上纵横捭阖,联韩扶燕拒齐压秦,获得了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赵国本来就与韩国关系不错,但与魏国关系不太好。在过去的一百年里,赵国的历史可以形容为:昨天魏国打我了,今天我打魏国,明天秦国和魏国一起打我,后天我与秦国一起打魏国……

赵武灵王四年,赵雍与韩王会盟,次年迎娶韩王之女为妻,两国成为铁哥们,魏国从此不敢随便打赵国的主意。在稳住南方后,赵武灵王十一年,燕国国君让位于国相子之,引发燕国内乱,赵雍插手燕国内政,派人去找到正在韩国做人质的燕公子职,把他送回燕国去做了新的燕王即燕昭王(这个燕昭王到底是谁,史记中前后矛盾。《燕世家》中说是太子平,《赵世家》中又说是公子职,史学界也争论不休),由此赵燕两家和平共处多年,赵国东北方也稳定了。燕国本已被齐国控制,齐国见赵国插手燕国的事情,心中不满,发兵攻燕赵,赵雍自称实力不济,收兵避战,让燕王找他的外公秦惠王求救,秦国发兵打败了齐,齐秦实力都受损,于是赵国的东面和西面也暂时平静。几年后,先是秦国秦武王意外死亡,为争夺王位秦国内乱,赵国扶持秦昭襄王登位,以此作为利益交换,西渡黄河夺取了秦国北境的榆中地区;此后第一大国楚国灭掉了第二大国越国,楚齐成了接壤的邻居,齐国为了应付楚国的入侵不得不放弃与赵国为敌。于是赵国东西边境彻底安宁。

二是在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极大地提升军事实力,稳定了北方。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史家评价很高,具体过程也不再详述。总之通过胡服骑射,赵国军队丢掉宽袍大袖穿上紧身衣,战斗力迅猛提升。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胡服骑射融合了国内的宗室贵族和有戎狄背景的外族大臣两大派系,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各个地方的掌控,同时更新了赵国的经济结构,使之更利于发展生产。还有一个外在的影响就是,由于赵武灵王的这种新式骑兵待遇优厚,吸引了北方戎狄入伍,使原本经常骚扰赵国的敌对力量成了赵国的战斗主力,北方于是也安定下来。

三是开疆拓土,去掉中山国这个心腹之患,同时向西北扩张,设雁门云中两郡。

赵国一直视嵌入其领土内的中山国为眼中钉肉中刺。因为,每当赵国想要对外征伐时,中山国便趁机捣乱,让赵国无法全力对外。但中山国之前得到其他国的扶持,用以牵制赵国,所以赵国一时之间也无法灭掉它。在赵国摆平四邻后,终于可以一出胸中恶气了。经过几次征伐,在胡服骑射改革显露效果后,前296年,赵国一举灭了中山国,使得赵国的南北终于畅通连为一体。在灭中山国的前两年,赵国已击溃中山国的帮手——北边的楼烦和林胡,占领了北边大片土地,设雁门云中两郡。

四是大会天下诸侯,确立“强国”地位。

赵国经过一系列努力,内政外交军事力量都大大提高,赵武灵王在信都的信宫大会天下诸侯,各国纷纷捧场。这次会盟已不同于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式的会盟,春秋时的会盟还是要捧着周天子的令箭来号令天下,如今各路诸侯已纷纷称王,连宋国这种二流小国的国君也加入到称王的行列,周天子早已不被诸侯放在眼里,这种会盟称霸的仪式,其尊贵的意味更为明显。三十年时间,赵国从一个弱国迅速崛起为一个强国。

一二三四说到这里,我们“史归正传”,来说说这一代英主是如何窝囊地死去的。

吴娃的遗愿埋下了祸端

赵武灵王的生卒年份为前340年至前295年,也就是说,他死的时候,才45岁,这正是人一生中最为年富力强的时候。其实,在他死之前四年,也就是前299年,他已经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小儿子赵何,也就是赵惠文王,赵雍是以太上王的身份死掉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前面说过,在赵雍即位四年的时候,他娶了韩国的公主为妻,生了一个儿子叫赵章,后来被立为太子。韩国公主去世后,赵雍在即位十六年时因为一个梦娶了臣子的女儿孟姚,人们称孟姚为吴娃,吴娃生的儿子就是赵何。吴娃在短暂的一生里为赵雍带来了很多快乐,但从没有求过他任何事,死前,她提了惟一的一个要求:立赵何为太子。

吴娃在世时,赵雍也很喜欢赵何,于是赵雍就废了太子赵章,改立赵何为太子,并于前299年就将王位传给了赵何,另将赵章封于代地,称为安阳君。

当初赵雍把王位提前传给赵何,本意是想让赵何在臣子的辅佐下主抓国内的政事和经济,他自己可以以军委主席的身份一心一意地带兵对外征讨。这样,可以让赵何提前锻炼,更早地和更好地治理国家,不致将来突然接班引起赵国混乱。另外一个考虑就是,因为他经常亲自带兵打仗,随时可能战死疆场,如果他真的死于战场,到时候政权可以平稳交接。

平心而论,这个想法从理论上讲还真是不错。但在现实中,碰到了两个无法克服的障碍。

第一个障碍是:赵武灵王赵雍,他太优秀了,他的光芒掩盖了一切,包括他的儿子赵何。

赵雍让位后,三年过去了,这三年里赵雍东征西讨,南争北战,拓地千里,虎狼之国秦国也被他玩弄于股掌,赵国与巨无霸楚国分庭抗礼,其他国家更不在话下。这个时候,赵雍有了统一天下的野心。但现在,国政在他儿子赵何手里,军事权力于他也不完全,有些时候也得令从王出。

44岁正当壮年的赵雍开始后悔了,后悔把权力移交得太早。但交出去的权是收得回来的么?

第二个障碍是,赵雍并非只有一个儿子。

赵雍当年废了大儿子赵章的太子之位,将赵章安置在北部的代地。赵章的存在,对赵何的权力本身是一个威胁。而赵章,也不甘心蜗居在荒凉之隅,他想夺回本属于他的权力。在代相田不礼的策划下,赵章开始联络赵国都城邯郸的势力,伺机造反。

赵雍是个聪明人,他当然也看出了大儿子想从小儿子手中夺权,这时候他做的不是去弥合两个儿子的矛盾。被“一统天下”的念头冲昏头脑的他想出了一个损招:以儿制儿——让两个儿子相互争斗,落个两败俱伤,他再趁机复位。

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赵雍打算把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也在代郡称王。这个分裂赵国的愚蠢提议,遭到了赵国重臣肥义的反对。肥义当年是赵雍的臣子,忠于赵雍,赵雍当政时期,也是靠肥义的辅佐,赵国才一步步强大起来的。

但是现在,肥义是赵何的臣子兼老师,他认为他理所应当地要忠于赵何,坚决不允许有损害赵何利益的事情发生。

觉察到赵雍意图复辟的野心后,肥义向赵何进行了汇报。赵何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便召集他信任的几个大臣一起商量对策,并逐渐控制兵权。

而在另一边,公子赵章在赵雍的默许下,准备开始夺权,但赵何这边防守严密,赵章无法下手。

看到赵章太不争气,赵雍决定亲自出马,亲手拉开兄弟相残的帷幕。

沙丘惊变葬送一世英名

沙丘是一个地名,位于现在的河北平乡、广宗一带,离赵国的都城邯郸也不太远。这里地势平坦,沙丘连绵,水泊纵横,林草繁茂,赵雍觉得是个搞胡服骑射军事训练的好场所,很是喜欢,便在这里修了不少宫殿,作为度假之用。

还是在前295年这一年,赵雍把两个儿子都叫到跟前,对他们说,这些日子国家太平,没什么重要的军政大事,加上天气炎热,你们陪我一起去沙丘离宫住几天,散散心透透气吧。

赵章欣然答应。赵何虽不乐意,但赵雍是他爹,他爹的命令他不敢不答应,只得在肥义和信期的陪同下前往。到沙丘后,赵何住在一处宫室里,赵雍和赵章住在另一处宫室里。

鉴于下面的故事比较复杂,笔者为了能够尽可能简洁地把事情说清楚,有必要把后面要出场的三方势力的几个人物先点出来,至于他们担任什么职务,也就不细说了。

第一方:赵武灵王赵雍,他是孤家寡人。

第二方:赵何,赵国名义上的君王。赵何的手下有:第一重臣肥义、第二重臣信期,以及掌握兵权的李兑、赵成。

第三方:赵章。赵章的手下主要就是田不礼。

当天晚上,赵章派人找到赵何,说,老爹叫我们去他那里坐坐,一起谈谈理想谈谈人生。赵何虽然老大不情愿,但这孩子比较单纯,便换了衣服鞋子,准备过去。老辣的肥义感觉不对,赶紧阻止。

肥义不愧是在政坛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政客,他的应对从容不迫有条不紊而且大义凛然。在短短五分钟时间里,冷静作出如下安排。

第一,赵何是君主,不管发生什么事,不管面临什么情况,不能以身涉险。老老实实呆在自己的宫里,不踏出一步。

第二,赵武灵王相邀,不应邀于理不容,既然赵何不能动,那我肥义以身相代,我去一探究竟,看看赵章到底想干什么。

第三,我不在期间,由信期加强对赵何的武装保护,防止对手劫杀赵何。

第四,如果我不能回来,就证明发生了政变,马上启动红色应急响应。

第五,马上派人紧急赶赴都城邯郸,通知李兑和赵成。一旦红色应急响应启动,赵成与李兑要立即发兵勤王。

作完这些安排后,肥义代替赵何,到了赵雍和赵章的行宫。他没有见到赵雍,只见到了赵章和田不礼。赵章与田不礼见赵何没来,只来了个肥义,知道政变计划已经暴露,便杀了肥义。然后,再派人去召赵何,如果赵何不来,就立即派武士刺杀。

赵何看到肥义没有回来,而又有使者来召他,知道发生变乱。信期逼问使者,得知肥义果然被杀,马上率军包围了赵雍和赵章住的宫室,与赵章和田不礼的党徒展开激战。与此同时,接到通知的李兑与赵成,很快也率军赶到沙丘,参与平叛。

赵何的军队很快就控制了局面,赵章与田不礼战败,退守到宫内。信期、李兑、赵成将宫室团团包围。但下一步该怎么做,这三个大臣却犯了难。

他们围困的两个人,一个是他们主公的亲爹,赵国的前任国王,现在的太上王;另一个是他们主公的哥哥。如果不杀赵雍与赵章,一旦脱困翻身,赵雍与赵章便会对他们痛下杀手。而如果杀了赵雍与赵章,他们的主公赵何可能会追究他们的犯上之罪,将弑亲的罪名都推到他们三人身上。

怎么办呢?李兑说,不如我们去请示一下赵王吧。作为下属,多请示多汇报总没有错。

赵成赶紧制止了:使不得使不得,不请示还好,我们还有一定主动权。一旦请示了,我们就完全被动了,最后会被逼到绝路上去。

李兑糊涂了,向赵成请教何出此言。

赵成说,以当前之势,如果请示赵何,赵何作为赵雍的儿子,赵章的弟弟,一定不会亲自下达赶尽杀绝的命令。但赵雍和赵章必须得死,不死赵何自身难保。这样一来,诛杀赵雍和赵章的罪名,就会落在他们三个人的头上,最后他们三个人会成为替罪羊,难逃一死。

而如果不请示呢?赵成接着分析:如果不等赵何的命令,我们三人自己处置,把赵雍和赵章杀掉,造成既成事实。这是赵何希望的结果,也一定会欣然接受,而杀人的议题从来就没有人提起过,所以谁也不会去追究责任了。

李兑与信期觉得赵成说的很有道理,于是派兵攻入宫室,先杀了赵章、田不礼及其党羽。在对待赵雍的上,赵成耍了个手腕,毕竟赵雍曾是赵国之君,如果亲手杀了赵雍,于自己的名声不好。

赵成把赵雍宫里的人全部赶出来,但不许赵雍出宫,把他围困在里面,但也不杀他。赵雍被困内宫,里面本无存粮,一些日常的瓜果点心没过几天就被吃光了。赵雍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捉那些刚出生的雏鸟生吃。在遭受断粮断水三个月之久后,赵雍被活活饿死。赵成在确定赵雍必死之后,才打开内宫,为赵雍收尸。

赵成等人围困太上王赵雍时,赵何对他父亲的生死之事一直不闻不问,直到最后赵成来报告说赵雍饿死了,赵何才痛哭一场,命令厚葬,全国举哀。

一代英主赵武灵王,最终以如此不堪的局面收场,可以一叹……唉~~~~~~

元宝推荐:普鲁托, 通宝推:起于青萍之末,strain2,南宫长万,心有戚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