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求助】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 -- 三分

共:💬112 🌺296 🌵1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关于您所想不明白让彭德怀去三线问题的基本答案

太祖对刘卫黄的架空和自行其是深恶痛绝,与刘路线分歧严重,但刘久居接班人之位,占据一线后、大权在握,上下呼应,气焰嚣张。太祖因大炼钢铁放卫星造成的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威望受影响,被迫实际退居二线。为推翻刘重新掌握大局,太祖精心谋划准备了数年时间,1965年已通过联合林彪进一步掌控军队,计划分步行动,发表《评海瑞罢官》,继而发动WG。

彭庐山会议之后一直不服气,62年还写了八万言书,为彭翻案是太祖发起倒刘运动的借口,太祖为预防刘将来找彭合作共同反击,遂行调虎离山之计,于65年9月上旬要傅懋恭找彭谈话,要彭去三线,彭拒绝后,又于9月23日亲自与彭在中南海颐年堂见面安抚。

注:为防止资源丢失,本篇采用既链接又全文摘录的方式。

1965年毛主席亲自请彭德怀出山:“也许真理在你那边”

1965年毛主席亲自请彭德怀出山:“也许真理在你那边”

1965年9月22日,毛泽东约彭德怀到颐年堂谈谈,准备让彭老总出来工作。六年前,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彭老总感到会议的前期对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总结不够、问题没有摆够,如果这样何以纠正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于是他在1959年7月14日向主席写了一封信,陈述自己的看法。毛泽东看了这封信后,批道:印发各同志参考。其后,毛泽东积极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后,中央立即召开了八届八中全会,全会对彭德怀进行了组织处理。

六年了,彭德怀与毛泽东一直就没有联系。可在1965年(?),彭德怀又一次给毛主席写了信,这一次是八万字。毛泽东的心里很不平静,加之要搞三线建设了,彭德怀是一个强有力的指挥者,可以让他去领导三线建设。9月23日早晨7点多钟,毛泽东提前来到颐年堂等候彭德怀同志。彭老总是8时来到颐年堂,他大步走了进来,主席这时笑容可掬地站了起来,热情地同彭德怀握手。

主席拉着彭德怀坐了下来。主席说:“早在等着你,还没有睡觉,昨天下午收到你的信,也高兴得睡不着,你这个人有个犟脾气,几年不写信,要写就写八万字。今天还有少奇、小平、彭真同志,等一会儿就会来参加,周总理因去接西哈努克亲王,不能来,我们一起谈谈吧。”

这时,彭德怀同志对我说:“这位同志不认识。”

徐业夫秘书说:“他是张耀祠同志。”

过了一会儿,少奇、小平、彭真同志到了。

毛主席说:“现在要建设大小三线,准备战争。按比例,西南投资最多,战略后方也特别重要。”他对着彭德怀说:“你去西南是适当的。”

主席沉吟片刻,说:“你说的三条保证,我还记得后面两条。也许真理在你那边,让历史去作结论吧!”

毛主席向少奇、小平、彭真同志说:“彭德怀同志去西南,这是党的政策,是中央的决定。我过去反对彭德怀同志是积极的,到三线是我提议的,现在要支持他也是诚心诚意的。”主席说:“由少奇、小平同志召集西南区的有关同志开一次会,把问题讲清楚,如果有人不同意要他来找我谈。”

当天的谈话,我和徐业夫秘书、吴旭君护士长均在场。当时我心里很不平静,主席的心胸是多么的宽阔,“也许真理在你那边”,这说明主席也在反省自己的问题。而再一次请彭德怀出来工作,又反映了主席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是为了大局出发,着眼于中国革命和建设。

——摘编自《张耀祠回忆毛泽东》,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当真如张耀祠所言吗——“太祖的心胸是多么的宽阔,“也许真理在你那边”,这说明太祖也在反省自己的问题。而再一次请彭德怀出来工作,又反映了太祖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是为了大局出发,着眼于中国革命和建设。”

凤凰网的《庐山会议后,毛泽东为何派彭德怀去三线》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庐山会议后,毛泽东为何派彭德怀去三线

1965年9月,中央决定分配彭德怀到三线建设总指挥部担任副总指挥。据说,毛泽东当时曾亲自召见彭德怀,谈话中还说了一句:“也许真理在你那边”。这句话,自1978年中央为彭德怀举行追悼会进行平反以后,就陆续流传开来。不少谈到毛泽东和彭德怀关系的著述,都引用了这句话。曾经负责毛泽东警卫工作的张耀祠在回忆毛泽东的书中,甚至说这句话“说明主席也在反省自己的问题,而再一次请彭德怀出来工作,又反映了主席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是为了大局出发,着眼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但是,如果我们注意到相关的事实经过和当时的历史背景,这种说法似乎值得讨论。

问题还得从中央何以为彭德怀分配工作说起。

有著者说,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六年了,彭德怀与毛泽东一直没有联系。可在1965年,彭德怀又一次给毛泽东写了信,这一次是八万字。毛泽东的心里很不平静,加之要搞三线建设了,彭德怀是一个强有力的指挥者,可以让他去领导三线建设”。

事实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彭德怀的“八万言书”是写于1962年七千人大会之后。而当年9月举行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就将彭德怀的上书判定为“翻案风”的代表作,说它是当前阶级斗争的重要表现,决定成立审查彭德怀的中央专案委员会。可见,“八万言书”既不是写于1965年,更不可能是触动毛泽东要重新起用彭德怀的动因,相反的,“八万言书”倒使彭的冤案进一步升级了。

三线建设起因于1965年美国侵越战争升级。中共中央于当年4月12日发出关于加强战备的指示,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准备应付最严重的局面。9月,中央工作会议同意第三个五年计划“以国防建设第一,加速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的方针。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考虑到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认为彭德怀、黄克诚、习仲勋等人不宜留在首都,遂提议把他们挂职下放,分配到外地去。

这么做,是不是与中央专案审查一事相矛盾呢?为了不致引起专案人员的误解,9月7日,康生在彭德怀、习仲勋专案委员会常委开会时特别讲道:“中央最近分配这些人(彭、黄、习)的工作,我们了解有两方面:一方面更便于我们审查他们的活动,所以我们不要松气(有人插话:他们一出去,就会叫);二方面还表示希望他们转过来,转不转过来,全看他们自己。”

所以,中央安排彭德怀工作的同时,专案审查委员会的工作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加紧了,很快就搞出了《彭德怀反党问题审查报告》第五稿,认定“彭德怀和黄克诚这些人是反革命、阶级敌人”。

黄克诚当时就感觉到这件事有些不对头。他后来记述这件事时写道:“1965年9月,杨尚昆代表毛主席来看我,安子文则代表中央组织部找我谈话,说是毛主席决定派我到山西省去当副省长。同时听说彭德怀也被派到四川,去当三线建设副总指挥。我长期无所事事,渴望工作,只要允许工作,干什么都是高兴的。他们要我快走,尽快离开北京。因国庆节将到,我问:可以过了节走么?答:不行,节前就得去山西。这样急使得我略感奇怪。”

在党内稍有工作经历的人都会了解,只有战争时期或遇有特殊紧急情况,组织上才会要求被分配工作的对象立即报到。在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像黄克诚这样的老同志,根本不会如此要求。无怪乎黄克诚会“略感奇怪”,因为这根本就不像是一种正常的分配工作。

既然不是一种正常的分配工作,而是有着特殊的原因和背景,那么毛泽东亲自接见彭德怀,并对他说“也许真理在你那边”,就很难让人理解。

其实,毛泽东接见彭德怀,也是有特殊原因的。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毛泽东发话让彭、黄、习去外地之后,负责彭德怀日常学习的中央党校副校长贾震于9月11日上午来到彭的住地吴家花园,通知他去人民大会堂,说中央有人要和他谈话。

他们随即乘车来到人民大会堂。步入江苏厅时,中央书记处书记彭真、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乔明甫已等在那里。互相问好,漫谈数语后,彭真说明主旨:“今天我们代表党中央和你谈话,中央决定派你去大三线任副总指挥。”

彭德怀对此毫无准备,沉默片刻后回答说:“我是共产党员,服从分配。但我犯了错误,说话没有人听,说错了人家怀疑,说对了人家也怀疑。”他还表示自己对工业生产也没有经验,不愿去三线,仍希望去农村作调查。

谈话进行了两个小时,但没有解决问题。

事后,彭真打电话向中央报告了谈话情况,贾震、乔明甫二人还整理了谈话纪要上报中央。9月21日,彭德怀也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请求允许他回到农村去。当天下午,彭德怀的信送到了毛的案头。毛看后决定23日亲自同彭谈话,并请刘少奇、邓小平、彭真参加。

可见,是由于彭德怀坚持己见,才引出了毛泽东亲自召见的情节,而这并非毛的本意。注意到毛泽东要彭德怀离京的初衷,和这次见面的背景,我们很难想象毛会说出“也许真理在你那边”这种“反省”的话来。实际上,当时的谈话是否真像《彭德怀传》所绘声绘色地描写的那样,都有点让人怀疑。《彭德怀传》描述说,那天毛约彭8点半到,彭提前15分钟到达颐年堂,毛已站在门口等候,“和颜悦色”,“似生伤感”;彭德怀谈到庐山会议上自己提出的三条保证,毛泽东说:“后面两条我还记得,也许真理在你那边。”书中还有“毛泽东大海般的气度使彭德怀敬服”等语。这样细腻生动的描写,是否真的反映了毛泽东和彭德怀当时对话的情况和心态,恐怕还要等更多的档案资料公布出来之后,读者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我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怀疑,除了毛泽东原本在彭德怀的问题上并无“反省”之意以外,除了有关的著作对毛、彭见面的情节描写太过文学化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毛泽东决定让彭德怀离京去三线的同时,正在酝酿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而这场“革命”的第一炮,恰恰就是以彭德怀为靶子的。

据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记载,从1965年初开始,江青就在毛泽东的授意下,在上海与张春桥共同策划《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由姚文元执笔的这篇大批判文章,整个写作过程,都是除了毛泽东以外,中央政治局也无人知道的秘密状态下进行的。而批《海瑞罢官》的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毛泽东断定有人想借这出历史剧替彭德怀翻案。

1965年11月10日,也就是在彭德怀离京“赴任”前一周左右的时间,毛泽东正式批准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并示意全国报刊转载。紧接着,12月21日,在全国范围内已熊熊燃起批“海瑞”烈火的情况下,毛泽东公开出面讲话,进一步点透了他发动这场大批判的关键意义。他说姚文元的文章很好,但是还没有打中要害:《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

如此这般,有关毛泽东当年曾经“反省”过自己的问题,并因此向彭德怀表示过“也许真理在你那边”的说法,不是太值得怀疑了吗?

综上,太祖让彭去西南是未雨绸缪、调虎离山,以集中精力对付打着红旗反红旗死有余辜的刘卫黄,那么,是否如太祖所料,刘后来派人找彭谈过合作对付太祖呢?

答案在此:

网易版本

[URL=https://www.163.com/dy/article/HU3TE84D05239D51.html][1966年,彭德怀担任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为何拒绝和彭真合影?/URL]

1966年,作为中央领导人之一的彭真到西南参加三线建设工作会议。当时彭德怀也在西南三线任职。会后,彭真和大家一起合影,彭德怀却拒绝参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彭德怀是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二,赫赫有名的彭大将军,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委,他的名气肯定是在彭真之上的。不过,论党内地位,彭德怀真的不如彭真。

1945年,彭真和彭德怀都当选为七届政治局委员,但是彭德怀排名最末,而彭真排名比较靠前。1956年,八大之后,彭真是中央书记处书记,是中央的领导人之一,而彭德怀是国防部长。

彭真和彭德怀的关系怎样呢?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受到了错误批判,被免去了职务,从此门可罗雀。后来,彭真奉命来看望彭德怀,对他说,庐山会议对你的批判过分了一些。

这是中央领导人第一次对彭德怀说这样暖心而又公道的话,这个话是彭真说的,让彭德怀非常感动。1965年,毛主席亲自提议,彭德怀复出工作,到西南担任三线建委副主任。

最开始,也是彭真先和彭德怀谈话的。然后,毛主席约彭德怀谈话,彭真也来了。彭真从头到尾参与了这件事情,他完全支持彭德怀复出工作。

1966年2月,彭真乘坐飞机到四川,视察三线建设工程,先后视察了德阳重型机械厂、攀枝花铁矿以及金沙江铁路公路架桥工程等。2月28日,彭真在成都参加三线建设问题座谈会。

当时西南三线建委的主任李井泉,第一副主任程子华,第二主任阎秀峰,以及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等领导,都参加了座谈会。彭真心细,发现少了一个人,那就是彭德怀。

彭德怀是西南三线建委的第三副主任,这种会议他应该参加,而且彭真很想见见彭老总,他对彭老总是比较尊重的。彭德怀被通知参加会议。

看到彭德怀来了,彭真主动走过去和他握手,问候。彭德怀的态度却始终十分冷淡,没有说太多的话,没有和彭真进行太多交流,只是点头说,好好好。

会上,彭德怀也保持沉默,若是没人问,他基本不发言。被问到分管工作的时候,他才偶尔说几句。会议结束了,彭真要和与会成员一起合影留念,大家都到外面集合,准备拍照。

彭真和李井泉程子华等人也步出会场,坐到已经安排好的位置上去。摄影师正准备拍照的时候,有人说,彭老总没有来。彭真叫停,让人去请彭德怀。

原来,彭德怀发现要拍照,故意回到会议室,他不想参加合影。工作人员来请彭德怀,彭德怀非常难过地摇摇头,说道,不要等我了,让大家赶紧拍照吧。

过了一会,一位领导又亲自过来请彭德怀,彭德怀仍然坚持拒绝。彭真等人都在耐心等待彭德怀,多次派人去请。彭德怀执意不肯出来。无奈,摄影师只好按下快门,拍下了一张没有彭德怀的合影。

第二天中午,彭真就坐飞机离开了成都,回到北京。彭德怀为何坚决不和彭真合影呢?是他们的关系不好,彭德怀不屑于和彭真等人为伍吗?

也不是。前面说了,彭德怀和彭真的关系基本上还可以。

彭德怀不愿意合影,有他的苦衷。从1959年庐山会议,到1966年,彭德怀因为自己的问题,连累了太多的人,邓华,洪学智,钟伟,万毅等等,都因为彭德怀而倒霉。

彭德怀深感内疚和自责。他自己已经是臭名远扬了。如果这个时候去和彭真等人合影,有可能会连累彭真,和更多无辜的人。他拒绝合影,其实是为了彭真好。

遗憾的是,很快彭真也倒霉了。

凤凰网版本

摘自人民网,原标题《彭德怀为何拒绝与彭真等人合影:预感政治风暴即将来临》,作者沈国凡,凤凰网版本时间有出入,彭是1966年2月28日被要求参加三线建设问题座谈会,不知是何原因写作3月,会议是2月28日开始,3月1日结束。

1966年初彭德怀参加三线工作会议为何拒与彭真合影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沈国凡,原题:彭德怀为何拒绝与彭真等人合影:预感政治风暴即将来临

1966年3月,芙蓉花开遍成都。

一天,彭德怀接到通知,让他到锦江宾馆参加西南三线建委的一个工作会议。

彭德怀赶到锦江宾馆,推开会议室的门一看,坐在正中的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彭真。

彭德怀停住了脚步。

彭真忙站起来,走过去与他握手,并询问他来到成都后的身体情况。

“好,好。”彭德怀点点头,只简短地回答了两个字。

在这次会议上,彭德怀一直沉默,很少发言,只有当问到他分管的工作时,才偶尔说上几句。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了当时自己的心情:“只要今后不再犯1958年至1960年那样大的主观主义的错误,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那就可以肯定会做出伟大的成绩来,这应为我国经济建设前途庆幸。”

会议开始,各部门分别汇报三线建设的进展情况,彭真对前几天在攀枝花钢铁基地的视察情况也向与会的同志们作了通报,并传达了中央对三线建设的一些具体指示和要求。

第二天上午,根据昨天召开会议的内容,参加三线工作会议的同志分组进行讨论。

彭德怀被分配在川东组,他根据自己在各地考察、了解的情况,谈了自己对加快三线建设步伐的一些设想和措施,讲得十分透彻,也很结合实际。川东组在他的带动下,发言都很积极,大家的情绪也很高。

正在这时,有人通知各组讨论会暂时停止,大家一起到外面去与彭真同志合影。

参加会议的人员都一起往外走,在锦江宾馆外面集合、整队。

一会儿,彭真从大会堂里面走了出来,在他的身后跟着李井泉(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三线建委主任)、程子华(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西南三线建委第一副主任)、阎秀峰(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廖志高(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参加会议的人员热烈鼓掌。

彭真等人按照已留好的位子入座。

摄影师调好了镜头,准备按下快门。

突然,有人发现合影的人员中少了彭德怀。

原来,彭德怀听说彭真等人要接见参加三线建委会议的全体人员,并与大家合影,于是,就在大家集合排队的时候,独自悄悄地离开,回到了会议室。

为什么彭要拒绝开会与傅懋恭合影呢?原来傅2月中旬到3月6日去西南及三线视察,刚到成都就悄悄前往彭的住处找彭勾兑,被彭拒绝。2月28日傅要彭参会是想再次找机会与彭谈,这才是傅到西南三线视察的真正目的。

彭德怀婉拒彭真

彭德怀婉拒彭真

https://news.sina.com.cn/c/2004-10-19/06003962406s.shtml

彭德怀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激动地说:“彭书记,我是准备忍辱负重的,也准备委曲求全。但我这个人你知道的,宁可让别人把我打倒,自己绝不倒下……”

  1966年2月中旬,彭真出现在成都永兴巷7号,已被“罢官”的彭德怀就住在这里。

  见到彭真,彭德怀激动地连声说:“你们到底来了!你们到底来了!”

  还未等彭真坐稳,彭德怀就问:“党中央下一步要干什么?我实在是被弄糊涂了。批判《海瑞罢官》,怎么把我给联系起来了?”

  “你沉住气,我们五人小组搞了个《二月提纲》,中央已批准并转发全党,你看看。”

  彭德怀一口气看完并连连说:“好!好!就应该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充分让人讲话,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呢。姚文元的文章只许他放火,不许别人点灯,太霸道了!”

  彭真向他介绍了吴晗的情况,然后郑重其事地对彭德怀说:“现在不是吴晗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牵扯到一大批人。所以我这次来是想请你配合一下。”

  “我?我能配合你什么?”彭德怀瞪大了眼睛。

  彭真盯着彭德怀说:“第一、建议你辞去三线副总指挥的职务,从此埋头一些研究工作,不再出头露面,这样可以减小目标,少引起别人的注意;第二、我劝你向毛主席再写封信,收回你的申诉书,把自己的功过是非留待后人去说,你服从党的决议就是了;第三、你向中央写个报告,实事求是地说清楚你和吴晗的关系,帮助我们解脱你和他的关系。”

  听完彭真的建议,彭德怀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激动地说:“彭书记,我是准备忍辱负重的,也准备委曲求全。但我这个人你知道的,宁可让别人把我打倒,自己绝不倒下。第三条我可以照办,我不能让吴晗同志无辜受牵连。第一、第二条我坚持立场!”高继民(摘自《党史文苑》)

再看看这篇被删减过、能大体看出些眉目的《彭真的生平往事 》

彭真的生平往事

1967年4月12日,已大获全胜的江青在一次讲话中得意洋洋地透露了她在上海组织批判《海瑞罢官》的内幕:

批判《海瑞罢官》也是柯庆施同志支持的。张春桥同志、姚文元同志为了这个担了很大的风险啊,还搞了保密。当时彭真拼命保护吴晗,主席心里是很清楚的,但就是不说明。因为主席允许,我才敢于去组织这篇文章,对外保密了七、八个月。春桥同志每次来北京,就有人探听,有个反革命分子判断说,一定和批判吴晗有关。那是有点关系,但也是搞戏,听录音带,修改音乐。但是却也在暗中藏着评《海瑞罢官》这篇文章。因为一叫他们知道,他们就要扼杀这篇文章了。

那几天,彭真坐卧不安,每当电话响起,便急忙亲自去接。秘书看到他心急火燎的样子,不由得劝说道:“彭书记,小心急出病来,大不了就是一个吴晗的问题,他能把北京怎么样?”

“什么?”彭真瞪起了眼珠子,“你怎么能说出这么不负责任的话来?你以为是吴晗一个人的问题吗?不!他身后有一大批跟着党走的知识分子,我作为一名党的负责干部,要对广大干部的政治生命负责,就是豁出去不干这个市委书记,我也要站出来说公道话,绝对不能让这些人肆无忌惮!”他连续召开座谈会,征询各方面对姚文的看法,通过摸底,彭真得出结论:《评》不得人心。彭真心里有底了,他下令:

“北京各报一律不准转载姚文元的文章!”

“姚文元的书一本也不要订!”

彭真凭着正义和良知,一面拒《评》于京门之外,一面安慰已被巨大压力搞得神情恍惚的吴晗。

北京各报顽强对抗至第十八天,彭真突然接到周恩来的电话,要求北京各大报刊立即转载姚文元的文章!原来,毛泽东见《评》文公开发表后北京各报毫无动静,十分震怒,便下令出单行本,全国发行。彭真听说后心里“格登”一下,怪不得江青这么有恃无恐。

次日下午,彭真在人民大会堂参加由周恩来召集的有关转载姚文事宜的会议时,与江青不期而遇,短兵相接。

“你从上海回来了?”

“想回就回,想去就去,还要经过你批准吗?”

“你也来参加会议?”

“我哪敢参加您市长大人的会呀?你开会从来是不通知我的,看来我们真不该在此相遇啊!”

“话不能这样说,你对我有什么意见,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提,用不着拐弯抹角。”

江青冷笑一声:“原来你还挺谦虚,会听别人的意见啊!我倒听别人说北京几乎是你一手遮天,都快成独立王国了。不过我还没这么说。我劝你还是收敛一些,别走得太远了吧!”

“江青同志!”彭真强忍着怒火,严肃地说:“我不知道你今天是以什么身份和我说话的。是同志,还是领导?是同志,你就把态度放平等些。如果是领导,我倒劝你先认识一下自己。北京是人民的天下,只要我当一天市长,就不容许任何人肆意欺凌我们的同志!”

“好,你说得好,我以什么身份和你说话,你将来会知道的。”江青气得脸色苍白。

1965年11月29日、30日,北京各大报纸先后转载了姚文元的文章。27日,在巨大的压力和彭真的劝说下,吴晗违心地写了《关于<海瑞罢官>的自我批评》,刊登在《北京日报》显著位置上。江青发射的“重磅炸弹”终于在北京“全面开花”。

随后,在江青进一步的鼓动下,全国各地的“批判家”们纷纷跟进,一场超越学术争论的政治大批判在文化战线上迅速展开,搞得彭真穷于招架。不仅如此,毛泽东还要求彭真向上海的同志学习,把批判《海瑞罢官》的斗争引深一步。

还要往哪里引?

(二)

1965年12月22日,毛泽东向前来杭州汇报工作的彭真揭了“密”:“姚文元的文章,好处是点了名,但是没有打中要害。要害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

彭真感到事态越来越严重,他郑重地对毛泽东说,根据调查,吴晗同彭德怀没有联系,《海瑞罢官》同庐山会议没有联系。毛泽东说,吴晗的问题两个月以后再作结论。

1966年2月中旬,彭真出现在成都永兴巷7号。这里住着已被“罢官”的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彭德怀,当代“海瑞”。

去年的9月23日,彭真陪同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在中南海毛泽东住地约见了闲居六年的彭德怀。那天,毛泽东与彭德怀坦诚相见,畅谈了五个多小时,并决定启用彭德怀出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

毛泽东对在场的刘小奇等说:“彭德怀同志去西南,这是党的政策,我过去反对彭德怀同志是积极的,现在要支持他也是诚心诚意的。少奇、小平同志要召集西南区有关同志开一次会,把问题讲清楚,如果有人不同意,要他来找我谈。”

毛泽东还对彭德怀说了一句这样的话:“也许真理在你那边,让历史去做结论吧!”

毛泽东的谈话真挚热烈,随意坦诚,令彭德怀十分感动。

看到此情此景,彭真心里十分欣慰,希望两人之间误会就此烟消云散。

彭德怀将心中的委曲抛至一边,顾全大局,只身赴川,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但风云突变,不到半年,彭德怀又一次被推向了政治斗争的前台。

1962年党中央开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调整经济政策,并对在1959年反右倾以来被错误批判、打击的干部和群众进行了甄别平反工作。但彭德怀不仅没得到平反,反而在1月11日至2月7日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工作会议上(七千人大会)再次受到了批判。

满腹委屈的彭德怀听说后悲愤难平,不得不进行申述,分别于1962年6.月16日和8月22日向毛泽东和党中央交了两封长长的申诉信,再次请求中央对他所犯错误进行全面审查。

彭德怀的信不仅于事无补,反而激怒了毛泽东,加上江青等人危言耸听,推波助澜,毛泽东对彭德怀误会加深了,对吴晗写《海瑞罢官》的动机也产生了怀疑。

深知彭德怀刚烈秉性的彭真,怕他受不了《评》的刺激,又生出事端,使好不容易缓和下来的局面前功尽弃。所以彭真不远千里来到成都。

见到彭真,彭德怀激动地连声说道:“你们到底来了!你们到底来了!”

还未等彭真坐稳,彭德怀就迫不及待地向“党中央下一步要干什么?我实在是被弄糊涂了。批判《海瑞罢官》,怎么把我给联系起来了?

望着眼前饱受屈辱、备尝孤独的“彭大将军”,彭真感慨不已。“你沉住气,我们五人小组搞个《二月提纲》,中央已批准并转发全党,你看看。”彭真边说边将一份《二月提纲》递给他。

彭德怀一口气看完了《二月提纲》。他连连说:“好!好!就应该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充分让人讲话,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呢。姚文元的文竟只许他放火,不许别人点灯,太霸道了!”

彭真向他介绍了吴晗的情况,然后郑重其事地对彭德怀说:“现在不是吴晗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牵扯到一大批人。所以我这次来是想请你配合一下。

“我?我能配合你什么?”彭德怀瞪大了眼睛。

彭真盯着彭德怀说:“第一、建议你辞去三线副总指挥的职务,从此埋头一些室内的研究工作,不再出头露面,这样可以减小目标,少引起别人的注意;第二、我劝你向毛主席再写封信,收回你的申诉书,把自己的功过是非留待后人去说,你服从党的决议就是了;第三、你向中央写个报告,实事求是地说清楚你和吴晗的关系,帮助我们解脱你和他的关系。”

听完彭真的建议,彭德怀厚实的胸膛急剧地起伏着,他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激动地说:“彭书记,我是准备忍辱负重的,也准备委曲求全。但我这个人你知道的,宁可让别人把我打倒,自己绝不倒下。第三条我可以照办,我不能让吴晗同志无辜受牵连。第一、第二条我坚持立场!”

彭真这才明白他和毛泽东之间的历史误会有多深!

(三)

就在彭真在四川视察期间,从北京不断传来“坏消息”:吴晗已到京郊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二月提纲》有问题,是大毒草……联想到这些天来报纸上、广播里的大批判语气越来越激烈,不仅公开把吴晗和彭德怀挂起来一起批判,而且将点名批判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气氛越来越不对劲。彭真感觉到了一种不祥之兆。

1966年3月6日,忧心仲仲的彭真回到北京,立即拨通毛泽东在武汉住所的电话,可一接通马上就被掐断,反复多次都是如此,这在以前还从没发生过。彭真仿佛突挨一个闷棍,痛,又说不出话来。

还未等他缓过劲来,“电话事件”又给了他重重地一击。

3月11日,为了搞清北京的动向,张春桥派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杨永直到北京就《二月提纲》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其中所说的“学阀”指的是谁请教了中宣部副部长许立群。许立群当即请示了彭真并作了记录:

许:杨永直问,学阀有没有具体对象,指的是谁?

彭:学阀没有具体指什么,是阿Q,谁头上有疤就是谁。

许:杨永直问,上海要批判一批坏片,包括《女跳水队员》。行不行?因为有大腿。

彭:你去问张春桥、杨永直,他们游过泳没有?

许:杨永直问,重要的学术批判文章要不要送中宣部审查?

彭:过去上海发姚文元的文章,连个招呼都不打,上海市委的党性到哪里去了?

第二天,许立群把彭真的答复用电话告诉了杨永直。正在上海搞“座谈会”的江青得到消息后,心中狂喜,连忙将这个情报弄得及时。她马上将此报告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听说后大怒,3月28日、29日、30日,毛泽东在杭州与康生、江青等人的谈话中严厉批评了北京市委和中宣部,说他们包庇坏人;说《二月提纲》是混淆阶级界限,是非不分,是错误的;说北京市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要解散北京市委;说吴晗是学阀,上面还有包庇他们的大党阀!要求彭真就“电话事件”向中共上海市委道歉!

4月16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了彭真的问题,决定撤消原来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

4月28日、29日,毛泽东再次对彭真和北京市委进行了严厉批评。他说:北京市委一根针也插不进去,一滴水也泼不进去,彭真要按他的世界观来改造党,事物走向反面,他已为自已准备了垮台的条件,对他的错误要彻底进攻!

在1966年天安门的“五一”庆典上,往年主持庆典的彭真消失了。

5月17日,“和彭真一伙的”中共北京市委文教书记邓拓自杀。

5月23日,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被扣上“算改毛主席的指示”(按彭真指示没将“《海瑞罢官》的要害是罢官”等几句毛泽东的话扩散)的罪名横遭围逼,自杀。

发誓“要跟姚文元斗争到底”的吴晗,于1969年10月11日惨死狱中。

当代“海瑞”彭德怀元帅1966年12月24日由江青一声令下,被红卫兵从四川押回北京,受到法西斯式批斗,身心备受摧残,于1974年11月29日含冤去世。

被解职后的彭真身陷囹圄13载,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9年1月才得以恢复人身自由。彭德怀、吴晗、邓拓、田家英等也先后被平反昭雪。

有心抗争,无力回天。当年彭真与江青围绕着学术大批判的斗争最终导致一场祸及中华民族的十年大灾难,这是彭真始料未及的。

痛定思痛。“文革”后出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彭真倾其余生呼吁“加强法制建设,防止文革悲剧重演”,并为此呕心沥血,奔走呼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再整理一些彭被约见调任三线之后的信息:

1965年9月23日,太祖约见彭。

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11月1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被免去在中央的职务,名义上调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

11月11日至28日,北京各报刊未见转载。

11月18日,林彪提出突出政治的五项原则,给毛泽东送去兰州军区《关于五十五师紧急备战中突出政治情况的报告》。

11月28日 彭从北京去成都。

11月29日《解放军报》转载

11月29日《北京日报》转载

11月30日林彪派叶群持亲笔信和材料向太祖当面汇报。

12月2日,毛泽东对林11月18日的信和所附兰州军区的报告作了批示:“那些不相信突出政治,对于突出政治表示阳奉阴违,而自己另外散布一套折中主义(即机会主义)的人们,大家应当有所警惕。

12月8日至16日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开始背对背揭发罗瑞卿问题。

12月10号,杨尚昆离京去广州。

12月11日正在云南检查边防情况的罗瑞卿被紧急召至上海,突然遭到软禁,事先对此一无所知。

通宝推:燕人,青青的蓝,青青的蓝,青青的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