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宿命难逃,命运玩笑 -- xx28

共:💬830 🌺2764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71章 全力以赴

不务正业的事太多,所以,我去深山11天,回到学校就被数学辅导老师骂了。

“你这孩子怎么不自觉呢?老师给你这个机会多不容易,压力有多大,晨旭你知道么?”

“老师,对不起,我也不愿耽误学习,也怕跟不上小组其他同学的进度,我、我……”我说不下去,都快掉眼泪了。

老师见我这样,心软了,不再废话训我,耽误宝贵时间,厉声道:“赶紧进教室上课!”

我如大赦般哧溜一下就进到教室,坐到了自己的位子上,那个快!老师眼前一花,学生就不见了,他心说:“怪不得体育那么好,全用在了躲避挨训上了,你到是解数学题也这么快啊,那样看我还说你不?”

那天特训课我听得格外用心,全神贯注于老师的讲解,让在讲台上授课的老师看到,心里又说:“看样晨旭这位同学知道错了,有错必改善莫大焉!嗯,他不是善于改正错误,他是明白道理,讲究行动的。”

下课后,老师又把我叫住,“晨旭,今天的课,你上的不错,很专心,听懂了么?”

“耽误了些课,听起来有些费劲,所以才能那么专心。不过,老师,我会坚持的。”

“这样就好,有不懂的,来办公室找我答疑吧,我不能在课上照顾你的。”老师说得很实在,也是有心提携我。

我自然是很用心地连续一个星期嘛事不管,一心扑在了奥数上……

参加奥数比赛,必然得有高出高中生,甚至大学生的数学解题本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的学生掌握了很多高出于课本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尽管我做了许多与数学无关的事,占用不少业余时间,但仍没落下奥数小组的进度。当然这样的学习不是专听老师讲课能行的,必须能自学,能自己琢磨出那些艰深数学题的解法,每当深夜窗外都能看到我寝室的灯还亮着,就是在用功解题。自小我都是在苦学抽象知识中度过,到数学兴趣小组只不过是又一次新的苦读,但有不错的老师指导,比幼时容易多了。

当数学学会承办奥数竞赛、市区两级选拔赛时间通知下来,各校都很重视,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督导。取得好名次的学生固然有冲击全国比赛的机会,他们所在的学校亦受瞩目,彰显实力,以后是吸引优秀学生的招牌。校长亲自出面,给我们训示,然后请吃饭以示鼓励和重视,让我们学生有荣焉!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要我说正是为高中学生举办的,机会就是给我们的,而高二的学生适逢其会,是参赛主力。

通过几次仿奥数的选拔,老师见我心算很快,适合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把我确定为学校代表队的队员。我不是学校数学科最出类拔萃的学生,有同学不服,识我的且主持该项目的沈老师说:“晨旭同学肯定不是最出色的,但他心态好,抗得住压力,这是参加大赛最可贵的品质,能保证参赛时发挥稳定,是合适的选手。”虽然我的同学也是在各种比赛中拼杀出来的,见人多了的学校老师还是能慧眼识珠,从众多优秀学生中选拔最适合的选手。这个“适合”太让我心仪了,也是给我的最高鼓励!

奥数比赛小组组成时,带队的沈老师给我们介绍中国向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提供的第一道题:“在平面上给定的点P0和△A1A2A3,且约定S≥4时,As=A s-3,构造点列P0,P1,P2,……,使得P k+1为点Pk绕中心A k+1顺时针旋转120°所到达的位置,k=0,1,2,……。求证:如果P1986=P0,则△A1A2A3为等边三角形。”

题在黑板写出后,沈指导说:“这道题由中国科技大学常庚哲和吉林大学齐东旭两位老师共同命制,你们下去可以自己试着解出。解出有奖喔!”

沈老师特别指出:“参加奥数竞赛,你们应该是有热情的,勤奋的;可更应该是有抱负的,不畏艰难枯燥的;所以你们不能搞抱佛脚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们应该有长期奋战的思想准备,利用一切时间不停地读书、学习、训练。”

老师离开后,他特别指出的话并没引起什么反响,我们几个同学到凑在一起研究起那道“中国第一题”来……

通常而言,对一个能够在奥数比赛中出成绩的学生来说,要在高一开学之前的那个暑假里把整个高中的数学内容全部学完,并在高一上学期应该完成像高三一样的两轮复习,基础太重要了,不可小视。幸好,我在高一前的暑假已经将高一的数学内容全部自学了,并在进兴趣班后,也在老师的要求和辅导下,学完了高二年级的数学课程。那时到了高三基本没有新的知识了,就是准备高考,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所以到了竞赛班,我已能把精力集中于灌注那些高深的数学知识,如学校和老师给我们准备的那些必读书目:《组合几何》、《函数方程》、《怎样证明三角恒等式》、《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抽屉原则与涂色问题》、《覆盖》、《初等数论》(三册)、《数论妙趣》、《几何不等式》、《数学竞赛中的图论方法》、《计数》、《组合数学理论与题解》、《集合及其子集》、《几何变换与几何证题》这些大部头的专著。看这些书目,会不会吓着你呢?

上面那些书基本上是数学家写的,想取得好成绩就应该学完。虽然有点多,但这些书实在太好了,把很多问题都讲得很透彻。

对于我们这些参加竞赛的队员,指导老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要我们多读、读懂。但要在短时间内学完这么多书,是很苦的任务。代表队的几位同学开始进行填鸭式的灌输,一个星期数次高强度的脑力用功,又从另一个方面促进着我的内力的提升。

老师督促我们读书时,夸下海口说看完了这些书,或者已经基本看完了的同学,在联赛中即使考得不理想,拿个二等奖问题不大;更不必灰心,不必悲观,因为还有高三一次机会,还有足足一年的时间精心准备,等到一年之后,收获之时到矣。

可老师马上就又把这些话给否定了,他要求我们如果要做就到最好,必须付出最大的努力。老师认为智商在整个中学学习中是个次要的因素,而努力、进取、方法才是决定学生成功与否的关键。他很形象地讲述:“往往人们只看到国家集训队的学生遇到难题时的从容不迫,于是把他们定义为天才。事实上他们付出的是比平常的学生或优秀学生成倍多的努力。如果说天赋很重要,我个人认为能够坚持到最后永不放弃的这种恒心才算是天赋。在外人看来优秀学生那遥不可及的能力,在老师看来正是他们日积月累而成的结果。”

这些话对我们这些半懂不懂的学生,看似鼓励,却是引我们吃苦头的“惑语”,一旦扎进没完没了做数学题的海洋,不伤得体无完肤,不形成好的数学思维,不练成有效率的学习方法,是爬不上岸的。谁经历过谁才能知道!

老师讲这些“惑语”的目的,原本并不是讨论天才和勤奋哪个更重要,仅是强调当把勤奋为首旨,因为这是后天的,是我们能把握的。他说:“最好的学生一定是会用功的学生,在勤奋的基础上,由于掌握了好的方法、有效率的方法,才能坚持下来。”

读书不是目的,做题才是最基本最长本事的训练,一道复杂的难题要解得快而正确,那功夫下得太大了,反正是做了不少的题,还是很难的题。

说起解难题,我有过受到残酷打击的经历,是在区集训班,一道题我做了两天时间死活做不出,这是很少见的情况。不得已我找了个班上的大拿,参加过市里奥数选拔赛的高三学生,帮着给看看。她是个女生,看了这道题后,仅想了5分钟,便告诉我该怎么做。在她的讲解中我很快清楚了题的解法,可我没有一点轻松,而是相当地绝望。我没有想到,同样是各校的数学尖子,可为什么差距有这么大!当时真的特别特别地失落,我咬牙没有对别人流露自己的胆怯,但阴影一直都在。

所以,那以后我更加地用心了,不敢耽误一分钟,唯恐被那个女生一样的出色人物落下太多。当然在集训班剩下的时间,我特别有意接近她,一是向她学习,二是摸下她的底;她没有排斥我,和我探讨过许多道国际奥数比赛上的难题,自信且得意地讲着她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然后我们一起解出,她说的每每是对的。

这样的女生,不佩服是不行的,而她最后去美国留学,是我打了多年仗后回海城探亲时得知。一样的学生,可命运咋就那样不同呢?我一直记着她的名字,但我不敢对她有任何亵渎,所以就不说出了。

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被称作是“炼金路”,可这炼金路炼的不是黄金,是金子般耐磨的心啊!

小说应该写得生动和有趣,可写准备数学竞赛的过程,是写不出什么“生动”和“有趣”的,只有:“枯燥和艰难并生,笔尖对数字的磨砺”——同学偶然说出,我们大家一致认可,说这太形象了。

想想吧,所有的课只有数学课不上;所有的作业只有数学作业不交,可是在课余,挤掉了所有其它科目复习的时间,只是作数学题、作数学题,还是作数学题;是读数学书,读数学辅导书,再读数学的专著……和尚的晨诵暮读都比我们作数学题有意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