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这件事情上,貌似“忠厚”的杜聿明给老蒋扣了口大黑锅 -- 忘情
作者:忘情
说起老蒋的微操,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在这一点上,就连他的黄埔学生、嫡系将领们也没少吐槽。在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中,就有这么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桥段:杜聿明率3个兵团仓皇撤离徐州,向位于徐州西南方向的永城逃命,途中却收到老蒋空投的亲笔信。在信中,身为校长的老蒋不惜屈尊降贵,和自己的学生称兄道弟,但却严令杜聿明立即率部折向东南方向,前去救援被围的黄维兵团。片中,杜聿明一脸无奈地长叹:“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每到重要关节总是直接干预指挥!完了,完了,照这个手令执行,3个兵团,数十万将士眼睁睁的……”
这个情节历来被人当作“老蒋朝令夕改”的典型案例。其出处来自杜聿明在功德林里撰写的《淮海战役始末》。前些年,类似这样的“亲历记”和“口述历史”很是火过一阵,一些人将这类东西奉若圭臬。殊不知因为主客观原因,其史料价值在所有类型的历史资料里是最低的。就拿这事来说,杜聿明在其回忆里选择性地回避了一些事情,从而成功地将失败的黑锅甩到了老蒋身上。
黄伯韬兵团行将覆没时,中央军委于11月18日指示总前委:对由蒙城向宿县前进的黄维兵团,以一部兵力正面阻击,以一部兵力打击其后尾。华野歼击黄伯韬兵团的5个纵队迅速南移至徐州、宿县之间,作为南线预备队。总前委也于19日提出,华野以7、8个纵队箝制杜聿明集团,以6、7个纵队南下先打黄维、李延年兵团为上策。21日,华野决心以7个纵队在徐州南面阻击杜聿明集团南援,保障中野及南线我军侧背安全。具体部署是:华野1纵、3纵、12纵和鲁中南纵队为第一线,4纵、8纵、9纵为第二线。
11月24日,老蒋将刘峙、杜聿明等人召至南京开会,决定以徐州“剿总”主力沿津浦铁路两侧向南进攻,以李延年兵团和进至南平集地区的黄维兵团向宿县进攻,南北对进打通津浦铁路徐蚌段,以利今后作战。杜聿明对此并未提出异议。他于24日下午飞返徐州后,即着手将将12军、72军编入邱清泉兵团,令其在津浦铁路东侧向南实施主攻。同时还令孙元良兵团在津浦铁路西侧向南进攻,李弥兵团守徐州。
邱清泉兵团无论是兵力、装备还是战斗力,都是徐州尚存的3个兵团中最强的。杜聿明让该兵团打头阵,充分说明他并非敷衍老蒋,而是打心眼里认同这一决策。不过,在花了1天时间调整部署,邱、孙两兵团于11月26日一早开始向南攻击时,却一脚踢在了铁板上。邱清泉亲自督战,全兵团拼命攻了一天,付出极大代价后,仅仅前进了2500米。孙元良兵团下属的2个军属于川军系统,战斗力远不及邱清泉兵团,因此进展更慢。
这个时候,黄维兵团已被中野合围在双堆集地区。着急上火的老蒋于26日晚在电报里申斥徐州“剿总”,严令徐州方面迅速南援黄维兵团,“不得延误为要”。刘峙、杜聿明挨了骂后,也严厉督导邱、孙兵团加强进攻。但经过27、28日两天激战,邱清泉兵团几乎仍在原地徘徊,而孙元良兵团则在华野北线阻援兵力的强力反击下溃退了下去。与此同时,南面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也在华野南线阻援部队的狙击下寸步难行。
至此,蒋介石企图南北对进、“三军会师”,一举打通津浦线徐蚌段交通的图谋破产了。鉴于28日早上发现华野南线部队有围歼李延年兵团的企图,他一面令该兵团撤回蚌埠,一面用飞机将杜聿明接来南京,面商下一步作战计划。在国民党“国防部”召开的会议上,各种主张莫衷一是,杜聿明在会上一言不发,却在和老蒋小范围密谈时提出:放弃徐州,自己率3个兵团出徐州西南,经永城到达蒙城、涡阳、阜阳间地区,以淮河作依托。若情况许可,则攻击中野侧背,以解黄维兵团之围。就算救不了黄维,也可以保全邱、李、孙这3个兵团。
杜聿明在回忆史料里说老蒋同意了他的计划,但实际上,蒋介石只是同意了他放弃徐州,但却要求杜聿明率3个兵团走西南方向,从津浦路以西绕过山区南下,避开华野设防坚固的徐州南面,迂回到解放军侧后再直趋双堆集,救援黄维兵团。
杜聿明和老蒋的分岐在于对救援黄维兵团的态度。杜聿明的计划是能救则救,若是救援风险太大的话就拉倒,其根本出发点是保全自己的实力。而老蒋的态度则是一贯的:你手握3个兵团重兵,救援黄维义不容辞。只不过因为正面进攻进展甚慢,我允许你兜个大圈子抄中野后路。因为要求你们心无旁骛地全力救援黄维,我才同意你们放弃徐州这个包袱。也就是说,双方只是在放弃徐州这个问题上才达成了共识。
正因为如此,老蒋才在与杜聿明密谈后,下令将徐州“剿总”南迁蚌埠,令刘峙前往坐镇,督促李延年、刘汝明2个兵团再次北犯,再来一次“南北对进”,以解黄维兵团之围。他决定将刚由葫芦岛南撤的54军调往蚌埠,归李延年兵团建制,也是这种决心的体现。
杜聿明集团于11月30日逃离徐州。12月2日,老蒋获悉该闻已到达瓦子口附近,而淝河方面李延年兵团正面的华野部队已大举北移,于是他认为可趁华野往来调动兵力之机,再次发起旨在解救黄维兵团的“南北对进”。蒋介石一面令李延年兵团向北推进,一面令胡琏飞赴双堆集,协助黄维固守待援。与此同时,他于2日中午给杜聿明空投了封亲笔信,要求他趁华野往来调动兵力之机,以积极的进攻姿态对华野“各个击破”。
不过,此后空军的侦察报告显示,庞大的杜聿明集团仍在乱哄哄地向西南方向逃跑,看不出要止步折向东南方向驰援黄维兵团的迹象,老蒋遂于2日21时许给杜聿明发电报,要求他率部由濉溪口南下,攻击中野侧背,以解黄维兵团之围。他在电报里指出,目前濉溪口、马庄一带的华野部队不足4万人,是为各个击破华野的唯一良机,弟部应于2日内击破这部分华野,否则3天后华野各部又将围上来,全军又将陷于被动中。
不过,到12月3日上午,空军回报,杜聿明集团仍在向永城前进,蒋介石火冒三丈,遂于上午11时给杜聿明发了封措辞异常严厉的电报,杜聿明在回忆史料里所写电报内容是“据空军报告,濉溪口之敌大部向永城流窜,弟部本日仍向永城前进,如此行动,坐视黄兵团消灭,我们将要亡国灭种。望弟迅速令各兵团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协同由蚌埠北进之李延年兵团南北夹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在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中,将这封电报加工成了老蒋的亲笔信,是一种艺术化处理,但大体意思是不变的。
事情到了这一步,杜聿明再也没办法继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了,只好召集各兵团司令官开会研究。到当天17时,他复电老蒋,在声称没收到2日中午空投的委座亲笔信的同时,称“今日已正式向来敌攻击,尔后决遵钧谕行动”。
第2天,也就是12月4日,杜聿明连续给老蒋发了4封电报,除要求空投粮食接济外,还再三向老蒋解释“职决心始终未变”、“职遵照钧座决策,采取积极攻势,决无避战迂回之意”、“因山地隘路,东西南三面均有敌情,为避免被敌截击,故采现行路线”。非但如此,杜聿明还一个劲地在电报里表态“职不问情况如何严重,决采逐次跃进战法,三面掩护,一面攻击,向东南作楔形突进,以与黄维会师。请加强李延年兵团向北采积极行动,并饬黄维不断转取攻势,并饬空军积极协助作战,并空投粮弹。”
瞧瞧,事实真相已经很清楚了。老蒋坚持要杜聿明集团向南攻击解救黄维兵团的决心从未改变。反倒是以一副“忠厚”相示人的杜长官,先是企图“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保全自己要紧。被老蒋揭穿后又不敢再继续坚持自己的主张,为自己的行为负全责,反倒是一推二赖,一个劲地对蒋表忠心。所以说,真正朝令夕改、五心不定的并非老蒋,而是杜聿明。
不过,老蒋和自己的学生打了20余年交道,啥样的没见过?所以尽管杜聿明再三表态将服从老蒋命令往东南打,但老蒋担心这只是杜聿明为骗取空投粮弹而采用的“权宜之计”。为防杜聿明一旦粮弹到手又变卦,蒋在12月4日的回电中一口回绝了杜聿明的要求:“弟部粮弹无法空投,切不可存此希望,应勇敢迅速突破当面之敌,南下与黄兵团会师,勿延为要。”
实际上,12月上旬的黄淮地区气象条件并不对空投造成任何妨碍。从后面的情况看,当时从各处调集来的弹粮物资在南京大校场机场堆积如山。国民党方面不仅有驻南京的2个空运大队可用,而且随时可以征用中国、中央、陈纳德这3个航空公司的运输机。老蒋在杜聿明的反复请求下,直到通过空中侦察确信杜聿明集团已转向东南攻击前进后,才于12月6日松了口,答应给该集团空投粮弹。
杜聿明在回忆史料里虽未明言,但字里行间无不暗示:如果老蒋不加干预,自己就能成功撤退保全3个兵团。如此看来,“忠厚”的杜长官在国民党这口腐臭的大染缸里待久了,这揽功诿过、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本事比任何人都不諻多让。其实只要复盘便不难得出结论,当年淮海战场上国民党大势已去,处处被动,徐州3个兵团无论是按老蒋的计划行事,还是完全听从杜聿明指挥,都不可能逃脱覆没的命运。而且真按杜聿明的主张,徐州这3个兵团可能早在12月中旬就不复存在了,断然撑不到1949年1月10日。换句话说,杜聿明后来被迫按蒋的意思办,反倒是让徐州重兵集团多存在了近一个月这久。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国民党军一贯的尿性,是被围时一无二想,还能抱团守上一阵。可要是作敌前撤退,那些被抓来的壮丁,已对前途丧失信心的中下级军官不作鸟兽散才怪!
就拿徐州撤退来说,擅长参谋作业的杜聿明在返回徐州的当晚,即11月28日晚上,就赶出了一份详尽而不失周密的撤退计划,交予邱、李、孙兵团执行。这个计划规定,29日对徐州以南华野阻击阵地发起全线猛攻,以迷惑粟裕。撤退行动从30日晚开始,各兵团掩护部队要迟至12月1日黄昏才允许撤离。撤退途中各兵团要以“滚筒战术”逐次掩护前进。该计划还细致到规定每日行程及各兵团司令部每日驻地,预计12月3日抵达永城。
这计划不可谓不周详,但实际执行起来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一听说要放弃徐州,国民党各部队均如蒙大赦,兵无战心,官无斗志,所有人都想着尽快溜,逃得越远越快越好。因此早在29日,就有部队开始西撤了。负责断后掩护的各部队大部分于30日上午就跑光了。为了逃命,许多单位压根顾不得集合队伍。徐州“剿总”军官教训团有13个大队,只集中起5个就仓皇逃跑。不少军官准备了便衣,随时准备开溜。李弥兵团第9个有个团长公开下令,让所部各级军官每人准备1套士兵服,以防“不测”。
非但如此,徐州城各军政机关、家属、流亡地主恶霸等也纷纷加入逃亡队伍。各路人马争相抢道,互不相让,杜聿明那份漂亮的撤退计划顿时成了一张废纸,庞大的逃难队伍还没出徐州城便已乱成一团。出城后,啥行军路线、行军序列呀都没了。哪条路近,哪条路好走,大家就从哪条路夺路而行。徐州至永城的公路被挤得水泄不通,如蜗牛般爬行。
在这种情况下,从徐州最后撤出的“剿总”直属汽车团100余辆汽车及所载物资,被华野徒步追上,不到20分钟即全部为我缴获。孙元良兵团41军炮兵营的12门炮,出徐州才1天就跑丢了9门。同属该兵团的41军军部直接掌握的4门野炮,也在1天之内全部丢光。李弥兵团第8军170师特务连的士兵全部跑光,只剩下1个连长和连副。有时候走着,前面1辆弹药车失火爆炸,立即引发后面队伍混乱,各种传言满天飞,如惊弓之鸟般的官兵大批逃亡。
再看华野方面,11月30日就向全军发布了《为全歼当面敌人,争取淮海战役全胜的政治动员令》。9纵侦察营当天上午就发现李弥兵团先头部队的西撤行动,下午即在肖县阻击,该纵主力则赶往逃敌前头阻截。12月1日,12纵和1纵侦察营进占徐州后,粟裕调动11个纵队,采取多层多路尾追、平行追击和迂回拦击相结合的战法,展开猛追。与此同时,粟裕还电告中野及豫皖苏军区,要求动员一切力量迅即控制商丘至砀山公路、陇海线和永城、毫县、太和以及沿沙河、周家口、界首各渡口布防阻击。12月2日,粟裕再次调整追击部署,令几个纵队在敌军行军队列里猛插,设法迅速分割对手。
在这种情况下,战场上出现了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复杂局面,有不少国民党军单位在野战中轻易被我击溃、打散。到12月4日杜聿明集团被合围时,5天时间只跑出了不足50公里。照这个速度,即便不计算横渡几条河流的额外耗时,杜聿明要想带着这个乱哄哄的队伍逃到离陈官庄还有120余公里远的阜阳,最快也得12天。
撤出徐州时,杜聿明曾规定各部队携带7天给养和够汽车行驶500公里的汽油。但由于行动仓卒,各部队携粮并不够此数,加之随军撤退的各色非战斗人员太多,因此到12月4日,杜聿明集团携行的粮食已经基本耗尽,各部队已经在靠抢劫为生了。据史料记载,仅邱清泉兵团第5军,就在肖县大吴集以北的1个村庄里抢走了近200头牛和驴,在李家店抢走牛、驴40多头,鸡500余只,粮食2000余斤。
不过,这种抢劫只在撤退之初在徐州近郊方有可能。之后杜聿明集团就将进入豫皖苏地区,沿途军民只要坚壁清野,这支近30万人的饿殍大军怕是不劳华野动手就该作鸟兽散了。更何况华野追击部队就算是爬,每天也不止爬10公里,杜聿明集团还能跑到哪去?让一群食不果腹,士气低落的惊弓之鸟和华野打野战?怕是杜聿明再有迷之自信,也不敢作此奢望。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这件事情上,貌似“忠厚”的杜聿明给老蒋扣了口大黑锅
🙂老蒋的指挥部早就被TG渗透了 7 龙眼 字786 2023-09-06 11:33:29
🙂杜聿明从锦西葫芦岛撤退还是安排得很妥当的 8 袁大头 字679 2023-09-05 09:36:00
🙂肯定是果粉导演当年在现场及听到了杜的内心独白 6 雄阔天 字0 2023-09-06 04:17:14
🙂高希希算不上什么果粉吧 5 袁大头 字324 2023-09-06 11:15:47
🙂说决战道决战,在这里要歌颂一下东北民主联合政府 15 真离 字4762 2023-09-05 21:57:13
🙂这倒不是甩锅给凯申公 15 金银鑫 字937 2023-09-05 02:51:11
🙂中间还有一个干扰的问题,徐州传出来的情报是杜聿明要东出 7 真离 字166 2023-09-05 07: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