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国共在抗战中做出的贡献,能用一个比例来表达么? -- 红茶

共:💬68 🌺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百团大战和抗战态度不能简单画等号

对彭德怀的批评不过是“过早暴露实力,导致根据地遭到日军扫荡极端困难”。单纯就抗日而言,这是个方法问题而不是态度问题。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不过三个师,有报道说蒋介石看到八路军上报的实力情况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就这么点人。但是1940年底可以组织百团大战,可见这几年扩军积极,但是相应的训练装备都没跟上,百团大战也暴露了这个问题。把好不容易征召的新兵不经充分训练就送上前线,某种意义上是送死。毛泽东当然难免小发雷霆。

抗战态度要看双方在抗战中发表的声明和打算达到的目的。918以后日本对华北步步紧逼,国民党一直退让。卢沟桥后也没有本质改变。1938年3月27日,国民政府外交部亚洲司日本科科长董道宁,前亚洲司司长高宗武在香港和日本代表举行秘密会谈后返回汉口。四月,高董(已辞去科长职务)二人重返香港,和日本代表谈判时声称以蒋介石的意图,提出下列原则,

1,对苏关系及安全;

2,确保双方经济发展和相互依存.

具体措施,二人提出东北四省,内蒙以后协商,日本交还河北,察哈尔,尊重长城以南的中国领土完整.日本如果能同意这个方案,则双方可以停战进行谈判.这个方案虽然不算太离谱,毕竟对日本已经有所让步,把内蒙半出卖掉了。蒋介石自己说过中国不怕鲸吞怕蚕食,可他的政策却是在步步被蚕食。共产党对抗日的一系列声明可从来没有软弱过。

可能有人说,共产党当时不是执政党,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不否认有这个因素。但是还要看到除去对日本强硬,为了抗日共产党政策上是做了相当让步的。1936年7月沈钧儒,章乃器,陶知行和邹韬奋联名通电国共两党,要求国民党中止“攘外必先安内”,要求共产党对地主富农商人等采取宽大政策,促成两党合作抗日。8月10日毛泽东就公开回复,苏区内已经停止没收富农土地,资本家商人等财产。蒋介石对此的反应,发表了一些隔靴搔痒式的演说,10月调集20个师进攻边区,11月以“勾结奸党”等罪名逮捕七君子。卢沟桥事变前,共产党已经做出了实质性的退让,而国民党还看不到具体步骤。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一直到卢沟桥事变以后的7月31日,国民党才释放七君子。

抗战中为了团结抗日力量,1940年前后共产党在边区制订并实行了“三三制”,多余的共产党员(1937年11月边区政府选举,18岁以上均有选举权被选举权,投票率90%以上的情况下几乎全部是共产党员当选)立刻就退出了边区政府。日军标有“绝密”字样的《关于新四军的实体调查报告书》中也提到,即使是皖南事变后,抗日战争中被新四军没收的地主土地实际都是日军进攻时逃亡地主的土地,没有逃亡的地主个人财产都没有收到损害。国民党的作为,1938年制定《异党活动限制办法》;39年12月动员20万中央军包围陕甘宁边区,称共产党为“奸党”,八路军为“匪军”。哪个党派主观上抗日更积极我无意评论,哪个党派的政策客观上更利于团结抗日也不必评论了。

顺便说一句日本人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评价,他只看到内部不和不能抗战,却看不到坚决抗战能够吸引人们团结在他的领导下。后半句倒是被毛泽东实现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