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另一个角度看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国庆节快乐 -- 真离

共:💬94 🌺513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从另一个角度看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国庆节快乐

国庆节一般电视台总是放大决战和开国大典,可以一定程度的了解今天视角下的三大战役。

而三大战役归根结底只有一点,夹生饭,毛主席说淮海战役是夹生饭,其实都是夹生饭,当然平津确实要更加成熟一些,进而是渡长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

在这里,一个群体,有着一定的想法,就是战略决战,这里包括毛主席,林彪,粟裕等等毛主席的战士,也包括饶漱石和高岗、罗荣桓等。

前几天,某河友说东北局不同意战略决战,这点我个人感觉不大可能,也不知道呆头河友哪里的资料,就是资料,也未必就是准确,这也符合我一贯的思路,就是挑今天的主流思路的毛病。

因为,毛主席强行发起大决战,这点并不符合当时的党内组织原则,这样的话,反对派太多了,这也是太可怕了,从战争进程来看,林彪已经给毛主席带来了足够的困扰了,不能想象反对的东北局会有多大的阻碍力度,所以我个人感觉东北局集体强烈或者一般性反对的可能性不大。

在这里,罗荣桓的忠诚就极其可贵了,也许他感觉不到毛主席的深厚思想和判断,否则林彪也知道了,但是林彪确实也只是猜测,但是,罗荣桓就绝对相信毛主席,林彪则是试图推行自己的思路,赶东北国民党军南下,蒋介石也是这个思路。

但是毛主席和林彪的不同是,毛主席断定卫立煌不会南下。卫立煌将军是蒋介石集团中的非嫡系,战争高手,从红军时期就和我们有来有往,或者说,打击周派,亲苏派,卫立煌可算头功,当然,回报也大,作为非嫡系力量,卫立煌获得立煌县荣誉称号,这在国民党也没有几个人了。但是,在抗战中,他作为中国人,积极和共产党合作,并且送了大量武器给我军,这个人和普通蒋系军官不一样,是诸侯军阀似的的人才。他倾向于美国可能要搞三次世界大战。这个在1948年是确实有迹象的,因为那时是柏林危机,傅作义和美国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卫立煌可能也有一定的联系,包括对我军。导致的结果就是他想做东北的傅作义,仅仅依靠沈阳重兵集团。

当然了,卫立煌的能力比傅作义还是差一个档次,主要是廖耀湘其实根本不服他,这个重兵集团的消失对于卫立煌的构想打击太大了,他们的思路都是固守等待三战,这个确实还是有点远,但是万一要成功了呢?

凭借毛主席对蒋介石的精准了解,呵呵呵,廖耀湘第九兵团不得不离开了沈阳踏上了不归路,哈哈哈,也是有趣。

总之,可以初步断定,毛主席在事前的辽沈战役或者说三大战役构想中,精确的考虑到了这一点。当然,原来也有调廖兵团到长春的意图,这也算是林彪构想中的一块,这就是顶级军事家的能力之所在,甚至粟裕也有可能预估到这点,因为粟裕叶子啊一直关注着东北战场,东北战场的胜利基本就是淮海战役的起始点,而且互相配合,这点,三个人都是互相知道的。

而林彪对于粟裕的关注则要在豫东战役,作为顶级军事家的林彪不可能不理解豫东战役的意义和需要的配合,这真是神仙仗的时代。

因为,当时的绝大部分人还在跃进大别山的艰难感觉之中,还在挫折教育,虽然说毛主席说豫东战役是天王山,是过了上坡了,其实绝大部分军政领导干部都不太理解这点,尤其是周总,因为,他真不懂军事,拥有独立思想的彭老总也不行,因为他一辈子都不太认可毛主席的军事能力,总要自己搞一点东西,他还在西北种田,西北对于他来说,也确实是困难,因为对比也确实太大了,毛主席集团和彭老总集团互相不干涉就是极好的了。这才是当年的根本现状,非常微妙。

城南庄会议其实是有里程意义的,但是《淮海战役》里把他作为了淮海战役的一部分,忽略了豫东战役,是不对的,这当然是造假。是城南庄粟裕和毛主席敲定了淮海战役构思,立下了豫东战役的军令状,甚至济南战役也在他俩的考虑之内了。

这才和大决战的既时间紧凑,又连贯丝滑是匹配的。如果没有准备、构想,那就是神话了。当然,能够在城南庄甚至之间计算到这些,毛主席也同样是天才,神仙。

如果粟裕考虑到了这些,那么粟裕理所应当要承担这么大的压力,这点,林彪肯定深有体会,不仅仅粟裕是以前的极限作战的特点,如果大家认真考虑三大战役就会发现,林彪在辽沈战役是不断作战,没有休整,这其实也是极限作战了,大家都知道,在锦州战役之后,紧接着就是围歼廖耀湘兵团,之后继续进攻了沈阳,最重要的是,没有用三个月的时间休整,直接下北京。傅作义根据以往的判断是认为林彪需要三个月到半年休整,最少也要三个月,但是不到一个月,东野就到北京天津了。这说明,这个时间的短促。

这里面当然有毛主席的谋划和判断,美国也的的确确根本没有也无法反应过来。但是这种抓紧时间,确实是毛主席操作的成果。

所以电影里描述毛主席看地图,那是真看,而且显然不止一次,其实是毛主席更神,林彪记地图,粟裕也爱看地图。他们的构思都在整个中国东部甚至更多。

而且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细化到了张家口、傅作义35军的来往问题。杨罗耿兵团的失误完全在毛主席考虑之内,因为东北军程黄兵团本来也是时间很充裕的,结果打了密云。最后阴差阳错,郭景云35军迷迷糊糊的停在了新保安,天佑我党我军了,呵呵,河北12旅打得好,等来了杨罗耿。这这是细化到家了,看似突兀产生的调动郭景云傅作义嫡系,其实里面是对各方深深的计算和谋划。

这才是真正的毛主席,三大战役电影把这些都描述为毛主席的偶然灵感,其实看起来并不符合逻辑。

在这里是中原军区(晋冀鲁豫刘邓部)从战争核心点转移到林彪粟裕身上的过程,因为刘邓打的太差了。这是从大别山挫折,经过豫东战役,迅速进入到快节奏解放战争,迅速的改变了战争态势的过程。这种节奏的快速转换,绝大部分我军领导人还没有转过弯来,包括毛主席的好徒弟林彪,他就是要坚持平推东北国民党军下南方。

在这里,我估计啊,个人看法啊,高岗是认可毛主席方案的,因为他要搞后勤的,同时,他经过建设、管理东北地区。自然更加希望保留东北的工业和各种设施,如果是平推,那么破坏各种物质的风险显然大于打锦州。高岗对于毛主席也应该是相对比较信服的,甚至盲信的。类似有少一些独立性的林彪。

这是我最新理解的三大战役,或者说解放战争,希望大家共同研究讨论。

总的来说,大家没有这个思想准备,自然就是要仓促一些,也是没办法,但是,不管怎么样,凭借共产党高超的组织和毛主席的再次的胜利的威望,大家就此坚持了,我估计还是罗荣桓这类的高级将领多一些,饶漱石也应该是其中一员,这里面确实有一个毛主席派系的人的问题。

周总当然也很嗨皮,虽然不是太懂,但是看起来好厉害的感觉,就此安排了刘陈邓总前委书记的无耻操作,刘陈邓也没干什么玩意就把最高的名声拿到手了。

尤其是渡江战役,左边是三野粟裕,右边居然是林彪四野再次没有休整来配合二野渡江,也是醉了。然后总前委书记还是邓小平,真是可笑。

居然还从中原局调动到华东局,让华东局书记饶漱石让位于邓小平,这操作也是离奇,不得不说这事真的很恶心。

邓小平理解毛主席啥了?有吗?连配合华野作战都做不到,打了黄伯韬好几天,才攻占宿县,这叫啥配合?实在是糟糕的操作!!!

通宝推:别看我矮,燕人,桥上,南门桥,区块碳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