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另一个角度看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国庆节快乐 -- 真离

共:💬83 🌺482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另一个角度看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国庆节快乐

    国庆节一般电视台总是放大决战和开国大典,可以一定程度的了解今天视角下的三大战役。

    而三大战役归根结底只有一点,夹生饭,毛主席说淮海战役是夹生饭,其实都是夹生饭,当然平津确实要更加成熟一些,进而是渡长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

    在这里,一个群体,有着一定的想法,就是战略决战,这里包括毛主席,林彪,粟裕等等毛主席的战士,也包括饶漱石和高岗、罗荣桓等。

    前几天,某河友说东北局不同意战略决战,这点我个人感觉不大可能,也不知道呆头河友哪里的资料,就是资料,也未必就是准确,这也符合我一贯的思路,就是挑今天的主流思路的毛病。

    因为,毛主席强行发起大决战,这点并不符合当时的党内组织原则,这样的话,反对派太多了,这也是太可怕了,从战争进程来看,林彪已经给毛主席带来了足够的困扰了,不能想象反对的东北局会有多大的阻碍力度,所以我个人感觉东北局集体强烈或者一般性反对的可能性不大。

    在这里,罗荣桓的忠诚就极其可贵了,也许他感觉不到毛主席的深厚思想和判断,否则林彪也知道了,但是林彪确实也只是猜测,但是,罗荣桓就绝对相信毛主席,林彪则是试图推行自己的思路,赶东北国民党军南下,蒋介石也是这个思路。

    但是毛主席和林彪的不同是,毛主席断定卫立煌不会南下。卫立煌将军是蒋介石集团中的非嫡系,战争高手,从红军时期就和我们有来有往,或者说,打击周派,亲苏派,卫立煌可算头功,当然,回报也大,作为非嫡系力量,卫立煌获得立煌县荣誉称号,这在国民党也没有几个人了。但是,在抗战中,他作为中国人,积极和共产党合作,并且送了大量武器给我军,这个人和普通蒋系军官不一样,是诸侯军阀似的的人才。他倾向于美国可能要搞三次世界大战。这个在1948年是确实有迹象的,因为那时是柏林危机,傅作义和美国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卫立煌可能也有一定的联系,包括对我军。导致的结果就是他想做东北的傅作义,仅仅依靠沈阳重兵集团。

    当然了,卫立煌的能力比傅作义还是差一个档次,主要是廖耀湘其实根本不服他,这个重兵集团的消失对于卫立煌的构想打击太大了,他们的思路都是固守等待三战,这个确实还是有点远,但是万一要成功了呢?

    凭借毛主席对蒋介石的精准了解,呵呵呵,廖耀湘第九兵团不得不离开了沈阳踏上了不归路,哈哈哈,也是有趣。

    总之,可以初步断定,毛主席在事前的辽沈战役或者说三大战役构想中,精确的考虑到了这一点。当然,原来也有调廖兵团到长春的意图,这也算是林彪构想中的一块,这就是顶级军事家的能力之所在,甚至粟裕也有可能预估到这点,因为粟裕叶子啊一直关注着东北战场,东北战场的胜利基本就是淮海战役的起始点,而且互相配合,这点,三个人都是互相知道的。

    而林彪对于粟裕的关注则要在豫东战役,作为顶级军事家的林彪不可能不理解豫东战役的意义和需要的配合,这真是神仙仗的时代。

    因为,当时的绝大部分人还在跃进大别山的艰难感觉之中,还在挫折教育,虽然说毛主席说豫东战役是天王山,是过了上坡了,其实绝大部分军政领导干部都不太理解这点,尤其是周总,因为,他真不懂军事,拥有独立思想的彭老总也不行,因为他一辈子都不太认可毛主席的军事能力,总要自己搞一点东西,他还在西北种田,西北对于他来说,也确实是困难,因为对比也确实太大了,毛主席集团和彭老总集团互相不干涉就是极好的了。这才是当年的根本现状,非常微妙。

    城南庄会议其实是有里程意义的,但是《淮海战役》里把他作为了淮海战役的一部分,忽略了豫东战役,是不对的,这当然是造假。是城南庄粟裕和毛主席敲定了淮海战役构思,立下了豫东战役的军令状,甚至济南战役也在他俩的考虑之内了。

    这才和大决战的既时间紧凑,又连贯丝滑是匹配的。如果没有准备、构想,那就是神话了。当然,能够在城南庄甚至之间计算到这些,毛主席也同样是天才,神仙。

    如果粟裕考虑到了这些,那么粟裕理所应当要承担这么大的压力,这点,林彪肯定深有体会,不仅仅粟裕是以前的极限作战的特点,如果大家认真考虑三大战役就会发现,林彪在辽沈战役是不断作战,没有休整,这其实也是极限作战了,大家都知道,在锦州战役之后,紧接着就是围歼廖耀湘兵团,之后继续进攻了沈阳,最重要的是,没有用三个月的时间休整,直接下北京。傅作义根据以往的判断是认为林彪需要三个月到半年休整,最少也要三个月,但是不到一个月,东野就到北京天津了。这说明,这个时间的短促。

    这里面当然有毛主席的谋划和判断,美国也的的确确根本没有也无法反应过来。但是这种抓紧时间,确实是毛主席操作的成果。

    所以电影里描述毛主席看地图,那是真看,而且显然不止一次,其实是毛主席更神,林彪记地图,粟裕也爱看地图。他们的构思都在整个中国东部甚至更多。

    而且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细化到了张家口、傅作义35军的来往问题。杨罗耿兵团的失误完全在毛主席考虑之内,因为东北军程黄兵团本来也是时间很充裕的,结果打了密云。最后阴差阳错,郭景云35军迷迷糊糊的停在了新保安,天佑我党我军了,呵呵,河北12旅打得好,等来了杨罗耿。这这是细化到家了,看似突兀产生的调动郭景云傅作义嫡系,其实里面是对各方深深的计算和谋划。

    这才是真正的毛主席,三大战役电影把这些都描述为毛主席的偶然灵感,其实看起来并不符合逻辑。

    在这里是中原军区(晋冀鲁豫刘邓部)从战争核心点转移到林彪粟裕身上的过程,因为刘邓打的太差了。这是从大别山挫折,经过豫东战役,迅速进入到快节奏解放战争,迅速的改变了战争态势的过程。这种节奏的快速转换,绝大部分我军领导人还没有转过弯来,包括毛主席的好徒弟林彪,他就是要坚持平推东北国民党军下南方。

    在这里,我估计啊,个人看法啊,高岗是认可毛主席方案的,因为他要搞后勤的,同时,他经过建设、管理东北地区。自然更加希望保留东北的工业和各种设施,如果是平推,那么破坏各种物质的风险显然大于打锦州。高岗对于毛主席也应该是相对比较信服的,甚至盲信的。类似有少一些独立性的林彪。

    这是我最新理解的三大战役,或者说解放战争,希望大家共同研究讨论。

    总的来说,大家没有这个思想准备,自然就是要仓促一些,也是没办法,但是,不管怎么样,凭借共产党高超的组织和毛主席的再次的胜利的威望,大家就此坚持了,我估计还是罗荣桓这类的高级将领多一些,饶漱石也应该是其中一员,这里面确实有一个毛主席派系的人的问题。

    周总当然也很嗨皮,虽然不是太懂,但是看起来好厉害的感觉,就此安排了刘陈邓总前委书记的无耻操作,刘陈邓也没干什么玩意就把最高的名声拿到手了。

    尤其是渡江战役,左边是三野粟裕,右边居然是林彪四野再次没有休整来配合二野渡江,也是醉了。然后总前委书记还是邓小平,真是可笑。

    居然还从中原局调动到华东局,让华东局书记饶漱石让位于邓小平,这操作也是离奇,不得不说这事真的很恶心。

    邓小平理解毛主席啥了?有吗?连配合华野作战都做不到,打了黄伯韬好几天,才攻占宿县,这叫啥配合?实在是糟糕的操作!!!

    通宝推:别看我矮,燕人,桥上,南门桥,区块碳链,
    • 家园 913要到了,聊聊林彪,什么叫毛主席的好学生?大家都说林彪是

      毛主席的好学生,在文革中江青甚至照了那张著名的照片意图显示毛主席的意图。

      江青是谁,毛主席的夫人,好学生,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眼里从来不揉沙子的纯洁战士。

      但是她也支持毛主席的这个想法,深度的参加了树立林彪的过程。

      在中国共产党九届二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上的讲话(节录)

      林彪

      1970年8月23日

        昨天下午,主席召集了常委会,对这次会议作了重要指示。我完全拥护主席的指示。这几个月来,主席对于这个宪法的问题和人代会的问题都是很关心的。这个宪法的修改、人代会的召开问题,都是主席提出的。我认为这很必要,很合时宜。在这次国内外大好的形势下开这个人代会和提出修改宪法,对于巩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对反帝反修斗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这次全会的三个题目,即宪法问题,计划问题,战备问题,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间的三件大事。我同意恩来同志刚才所讲的关于这次会议的议程的安排。

        这次宪法修改草案,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就是突出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在全国的领导地位。肯定毛主席的伟大领袖、无产阶级专政元首、最高统帅的这种地位;肯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是全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用宪法的形式把这些固定下来非常好,非常好!可以说是宪法的灵魂。是三十条中间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一条。这条反映出我国革命经验中间最根本的经验。毛主席,大家所知道的,是我们党、军队、国家的缔造者和领导者。毛主席的领导可以说是我们胜利的各种因素中间的决定因素。因素总是多种的,不会是平均的,必然有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客观的条件当然很重要,但是很多国家也有很好的革命形势,但无很好的领导,就不能成功。我们是既有这种客观条件,又有这种正确的领导。这种正确领导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使得我们成为胜利的国家,成为胜利以后继续前进的国家,继续革命的国家,而不是中途停顿的国家。没有被世界上修正主义的逆流所同流合污,成为中流砥柱,这是很不容易的。挡住这一个逆流,很不容易。毛主席的这种领导地位是斗争中间形成的,是几十年的斗争中间形成的,是在党内两条路线的较量中间比较出来的。

        所以,这个领导地位,在国内、国外除少数极端反动分子以外也都承认。中国革命半个世纪的历史都证明,只有毛主席代表了最正确的方向,代表历史发展的要求,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什么陈独秀哪,什么李立三哪,瞿秋白哪,王明哪,刘少奇哪,中间还有个张国焘,还有什么张闻天这些,照着他们的领导走下去就只会把革命引向失败,就会要造成革命的重大损失。我们是很幸运的,在各个严重的历史关头,靠着毛主席扭转了这种形势,使它转危为安,转弱为强,转败为胜。这是大量的、长时期的、重大的、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的。差不多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工作是前进还是后退,是胜利还是失败,都取决于毛主席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巩固还是不巩固。在过去,有的时候是巩固的,但有的时候是不巩固的,有些时候很不巩固,而有些时候是被排斥的。凡是碰到毛主席的思想不能贯彻的时候,就使革命受到挫折、失败;得到贯彻的时候,就蓬勃地发展。可以说,这已是我们看惯了的事情,例子是不胜列举的。而这些经验,我们同志们必须记住,必须把关于这方面的迷迷糊糊的思想变成自觉的思想。特别是年老同志,必须把这些思想向下传播,传下去,讲清楚。使年青的同志们知道来之不易。就是:胜利绝非偶然。不是那么简单的、自流的,就可以成功的;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革命也可以失败的。很多国家,象欧洲那些国家,都进行过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但没有成功,损失很大。力量很大的,都失败了嘛,有很好的客观形势,也都失败了。很好的形势没有搞起来,或者搞起来失败了。

        我们革命胜利以后的二十年,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个时期以来,继续和更加证明毛主席思想的伟大作用。我的看法是这样子,老实讲,不管什么地方,不管什么部门,什么单位,毛主席的威信高的地方,对毛主席著作肯学、肯用的地方,人的精神面貌就改变。跟之而来的,就是物质的这种力量发生巨大的变化。不是小小的变化,而是一种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原来认为做不到的事情,能做到了。这就是毛主席的革命的精神和实际的精神,毛主席的路线、方针,毛主席的具体政策,具体指示,具体做法,一旦深入群众的时候,一旦群众领会的时候,那就是以排山倒海的力量,发生变化。主观世界的变化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各个地方,各个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是可能不太一样的,这也是很自然的,一切事物总是不平衡的,总是有差别的。敌人当然是反对了,不消说的了,就是党内也是不平还衡的。我虽然不能经常到基层去跑,但是我也有我的办法,就是派些人下去问,下去调查研究。所碰见都是这么一种情况,凡是工作搞得好的,不是别的原因,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教育群众,运用毛主席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斗私批修,提高阶级觉悟和路线觉悟。同时开展阶级斗争,狠批资产阶级思想,走资派的思想,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思想,坚决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和他在各个领域里面的思想,以及各种具体政策,这一切对动员群众,都起极其重要的作用。我觉得“老三篇”还是很起作用的。

        毛主席领导我们革命几十年了,他对各种问题都接触了,都做了深刻的调查研究,都有重要指示。我们说毛主席是天才,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毛主席几十年前写的东西,我们都觉得是比我们现在的水平高。世界上是有创造的,不但是社会科学的发展方面,是有创造的,自然科学万面,你看那个时期没有创造?毛主席的学说就是科学,解放人类的科学,解放无产阶级的科学。毛主席对马列主义是有创造的。他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然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有新的发展。怎么能够说没有发展?

        没有发展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说事物是不发展的,思想也是不发展的,只要旧的就行了,这是过去古老的思想,是不正确的思想。在历史上有很多人常常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看法,想把思想的发展停下来,认为是已经完成。在自然研究方面,社会历史研究方面,都有这种人不承认发展。可是事物总是在发展。这个地球原来就是一团火,然后慢慢地又有空气又有水,然后慢慢地有低级的生物,然后慢慢地有动物和高级动物,进入人类社会有低级的社会,高级的社会。现在我们是处在无产阶级的世界革命的时代,帝国主义全面崩溃的时代。同一百年前的马克思时代相比,我们这个时代是前进了很多。比列宁所处的时代也前进很多了。我们所遇到的重大事变跟当时他们所遇到的重大事变相比也多得多,大得多,快得多。如何能说是没有发展呢?毛主席不是都是回答了这些问题吗?不是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回答了这些问题吗?毛主席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现在的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相合。毛主席的天才,他的学问,他的实际经验,不断地发展出新的东西来。毛主席的著作中间所发挥的,所具体化的,所增加的新的东西,你们翻开马克思、列宁的著作,他们没有,而且是不可能有的。这也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那时候没有那个客观条件,不能对于现在的新问题做出预先的答复和解决。所以,不能说毛主席对马列主义没有发展。

        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事物是凝固的,僵死的,而不是活生生的,可变化的,随着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这种观念不符合马列主义的起码原则,是反马列主义的。这点值得我们同志们深思的。尤其是在中央的同志需要慎重。因为我们这个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共产党当权的国家。上层一些同志的一股风吹下去,就可能把下面的事情改变面貌。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值得把脑筋静下来想一想。是不是这回事情。

        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敢于这样勇敢地向敌人进攻,发动革命,狠狠地打击那些叛徒、反革命分子、走资派和各种阶级敌人,很广泛地动员工农兵群众,同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和革命魄力,他的马列主义的最高水平,历史的广阔眼界,是分不开的。

        我们不要忘记:我们这个党、国家、军队,今天能够在国内取得这种地位,在国际上取得这样崇高的威望,同毛主席领导几十年来的斗争,是分不开的。这次宪法里面规定毛主席的领导地位,规定毛泽东思想是领导思想。我最感兴趣的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

        第二点,就是宪法里面突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和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也是体现了毛主席对马列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

      说林彪是毛主席的好学生,为什么是,这里面就是一个关键,比如以前说毛主席管理中央苏区的时候,林彪就是毛主席的好学生,为什么是,因为毛主席充分强烈的指导了林彪打仗。

      这个事情从林彪方面,从毛主席方面都有涉及,只不过并不深。只是说林彪进步快,当上的红一军团的军事指挥员,而且大家还说不出啥来。

      只是说,如果伍中豪不牺牲,伍中豪会和林彪并驾齐驱。

      然后抗战林彪受伤,去苏联学习,重点不在这里,是因为东北,林彪再次掌握军队,这当然是因为罗荣桓和黄克诚全力支持毛主席的占领东北预想,更重要的是他回来了打了几场败仗也败得有理。

      说四平不该打,林彪和毛主席分歧,但是仅仅是分歧而已,就是林彪珍惜战士生命,毛主席则是考虑大局。

      然后就是林彪快速党政军一体,迅速成长,然后是冬季攻势导致全国局面大改变。

      这里面就是林彪的优秀军事素质,能力,大家都知道,四野狂放而厉害。

      当然,林彪不是没有错误和失误,但是肯定不是913叛国等等等。

      林彪在文革中的确不够支持四人,但是真是很支持毛主席了。

      就是这样,纪念林总逝世多年!!

       有人说,毛泽东于1971年8月15日至9月12日在南方巡视期间,想推动林彪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所犯错误的解决,以加强党内的团结。毛泽东多次指出:对林彪还是要保。不管谁犯了错误,不讲团结,不讲路线,总是不好吧。回北京以后,或者一个一个地,或者三个四个地,还要再找他们谈谈。他们不找我,我去找他们。从毛泽东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江青给林彪拍摄这幅照片并刊登在两本画报上,是毛泽东有意吩咐江青做的,其目的是为了安抚林彪,暗示毛泽东还没有抛弃他,希望他改正错误,做个检讨了事。

        还有人说,那次林彪主动到钓鱼台,是想请江青搭桥求见毛泽东,谈谈话,做个检讨,以请毛泽东原谅他,并没有照相的思想准备,所以连胡子都没有刮就去了。

      江青为林彪照相,既不是林彪叫她从中搭桥,也不是毛泽东授意

        江青爱好摄影和照相,并有一定的技术。在“批陈整风汇报会议”期间,她精气神儿特足,大小会议都积极参加,显得十分活跃。会前会后,邀请了不少高层领导人到她的住地钓鱼台10号楼、17号楼照相,然后放大成16寸的彩照送给他们,以显示她的摄影技术。从那时起,她照相的兴趣一发而不可收。有人说:“那个时候她照相都照疯了!”

        1971年6月8日下午,叶群带着她从北京市文物管理处窃取的鸡血石等宝物到钓鱼台10号楼给江青看。江青则拿出她拍摄的得意之作请叶群欣赏。当叶群大捧江青的摄影水平之后,江青对叶群说:“你回去代我问候林副主席。明天如果林副主席身体好、精神好,请林副主席到我这里来,我想给林副主席也照一张相。”叶群听了以后,满面笑容地说:“我先替林彪同志谢谢江青同志。林彪同志知道江青同志要给他照相以后,一定会很高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一定动员林彪同志来这里照相。”江青高兴地说:“那好,我热情欢迎林副主席来这里照相。”

        6月9日下午,林彪、叶群践约来到了江青住地钓鱼台10号楼。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0/05/21/004706135.shtml

      林彪《孜孜不倦》照片背后的故事

      点看全图

    • 家园 东北野战军的成功来自于政治正确性,来自于适当的矫枉过正

      一场鲜为人知的肃反 解放战争我党绝对优势的确立 #

      https://v.douyin.com/iroWS9qN/

      这个视频里说了那些传统的错误官僚群体的延续性和我军对其的克服性。

      有一些人被我军吸收是迫不得已,但是需要改造。

      由于今天的主流舆论,这个视频批评了当年的矫枉过正,其实应该说,不算是。

      因为我军在东北基础确实不是很强,抗联的基础主要都在山区,而且地下党或者谍报工作,和内地开展影子政府还不同,主要是受到苏联影响太大了,能力不行。

    • 家园 另一个帖子自以为是河友说豫东战役突变,也就是毛主席说的

      过了山坳了,意思是从低谷中走出来了。

      在之前,除了休整,华野战役大部分是失败的,或者说不那么成功的,那么什么就突然改变了态势了呢?

      这个态势是怎么出现的,突然就势不可挡了呢?

      这种浑厚的厚积薄发是怎么个过程,在啥时候形成的呢?这是一个好问题。

      https://www.cchere.net/article/5007821

      在这里刘邓大别山表现突出吗,积累厚吗?并没有,只有某些河友说的为其他地区做出了牺牲。

      那么其他地区的成绩怎么理解,和刘邓到底多大的关系呢?我个人认为根本不大。

      当时国民党是绥区制度,即一定的地区部队驻扎当地,主管一个地区,并不是刘邓吸引了东北的敌人。

      也是有一些机动部队,但是距离并不远。

      所以,可以说东北的成绩,主要大部分是东北局一举完成的,和刘邓关系不大。

      是东北的冬季攻势导致了全国的态势大好,但是就此说北方局面就立刻转好,恐怕还是很难说的,因为粟裕当时在华野中原打的也不好。

      这是大中原的安排刘邓领导的失败,这是毛主席的安排吗,呵呵。刘邓出晋冀鲁豫就是刘邓自己(恐怕也是周总理)的选择,同时,粟裕帮助解决刘邓侧后翼也没解决啥问题。

      因为刘邓还是离开了,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刘邓承担不起大中原的战事,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因为陈毅坚决支持辅助刘邓。

      一旦毛主席完成了干部的协调,战场立刻就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如此,豫东战役我军损失也不小,但是确实外界态势好了很多,也对敌人产生了震慑,这就是拼硬仗的效果。我军可以忍受,敌人则不能忍,对了,甚至我军还遗留了近一万我军(大部分是伤员)被邱清泉俘虏。

      这是战争中必然的牺牲,也是值得的。

      对比一下,刘邓部就不那么美好了。所以他们承担不了决战中原的任务,只有精挑细选的粟裕可以,这是需要一个艰难的调整过程,还没有完善,但是胜利使得大家不得不认可粟裕的指挥,不服也不行,比如叶飞。

      淮海战役是一个过程,其实是大家逐渐信服粟裕的过程,这里面当然有毛主席的悉心指点,但是也确实是中共军队的命令性使得大家认可了战役的需求。

      这个军队领导人的变化才是关键,陈毅一定是不支持毛主席的决战中原的计划的,否则毛主席没必要调走他(这里面可能有饶漱石和陈毅的分歧)。

      毛主席和粟裕的计划,在电报里都可以看到,是要决战中原。粟裕的不南下的说法也是以决战江北为基础的。

      至于时间是抗战后还是晋冀鲁豫南下,大家可以思考。

      抗战后,我军是否可以依托粟裕七战七捷决战中原,大家也可以思考。

      可以观察国军在那个时期的主要位置。

      恐怕中原地区大部分都是伪军、忠义救国军吧。

      原来在河南的汤恩伯被日本鬼子赶跑了。

      https://www.cchere.net/article/5007821

      这样看来,恐怕让他们前出的决策也有问题

      2024-08-24 09:07:45 1 收1

      杰瑞 从一品🐥20

      🙂决策的问题、执行的问题

    • 家园 挺进中原到底是哪里,边界在哪里,当年刘帅有几个说法,第一

      所谓国军张开两手,一个山东,一个陕北(所谓重点进攻),我军打中原,现在看,这个中原应该是河南地区平汉路黄河两岸。

      另一个说法是张开怀抱,我军突进大别山。

      这里的中原似乎是大别山,长江南京附近,那么好,打仗的主体是谁了呢,显然不能是刘邓,刘邓到大别山了啊。

      所谓调动敌军啊。

      很显然,得中原者得天下,自然指的就是平汉路一带了,这样才符合战略需求。

      不可能刘邓晋冀鲁豫主打,然后晋冀鲁豫远离中原,这样不科学,不逻辑啊。

      因为一开始,大家都知道刘邓兵力多啊,华野是组装的势力,需要整合,初期打仗,刘邓也还可以,可以说连胜连捷,结果到了鲁西南,突然就是跑向大别山了,着肯定不合理啊。

      我的猜测是周总理也要贯彻北方战胜论,战法当然是毛主席建议的战斗在中原,但是周刘邓一开始以为自己又行了,刘邓也以为自己也行了,结果还真不行。

      说啥延安困难,所以需要刘邓引兵到大别山,其实那时除了重点进攻之外,国民党是战区负责制,一个军队负责一块区域的,所谓刘邓引兵根本不存在的。

      最后应对他的也是桂军,而不是国军啊。

      那么刘邓怎么就从连胜连捷到突然逃跑了呢,也不用想。就是说这个时期已经过去了,不去想了。

      但是战争主动权就从刘邓手里逐渐交到了慢慢成长,也曾经分兵的华野身上了,只有粟裕合适。

      第一次曲阜会议整大家,第二次整许世友,基本处理完毕。完成了华野在淮海战役的目的。

      说是淮海战役,其实是大中原战役,可算三大战役中重要一个部分,蒋介石确实帮忙不少,应该点个赞。

      如果没有他强力邱李兵团援助黄百韬兵团就没有徐州集团的逃跑,没有他的电令和不甘心,徐州集团还能跑出一半。

      毛主席也曾经是支持北方中国化的,暂时的,毛主席显然不只有这个目标,一切都是为了解放全中国。

      恰巧是周总理的北方化(支持刘邓),哈哈,帮助毛主席进一步了成功,统一了全中国,几乎是中国历史统一最快的统一

      • 家园 挺进中原其实也是在打政治仗 -- 有补充

        功高莫过救主。

        胡宗南打下延安后,毛发电刘邓表示陕北极为困难。

        不光是军事上,也是政治上。不光是对蒋、美,对苏、党内军内也是。

        延安被拿下,余则成同志都惊慌动摇,党内军内就没人动摇?战况不明时,转移战斗中因保密需要联络不畅时,有没有人考虑毛被打死被抓了之后呢?

        苏联人就没有人打算借机重振莫斯科派,干预中共内政?

        几大解放区各自为战下,客观上已形成的山头们都能不能指挥得动?大家还听不听一声令下?

        刘邓至少邓小平是懂政治的,抛开所有服从指挥立刻过河。

        这时候但凡有犹豫推脱讲困难,最后都会被记一笔帐。

        毛记邓的功劳,邓毛谢古四人帮是第一笔,这里也是一笔。总前委书记落到邓头上,这笔功劳很重,酬了一次功。

        功高莫过救主,有过救主之功的,叶剑英陈伯达邓小平,都是常委。聂荣臻是十帅中最安稳的一帅。

        林粟打得再好,都是锦上添花,也都还有各种小帐没秋后再算。

        彭总在毛身边最久,资历够老救火应急时常用大将军,但他基本没有救主之功反倒还老是捅大篓子。

        井冈山、长征、抗战、延安,多次搞得毛没法安睡。朝鲜更是得了个"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就没有后"的直接关联人。

        通宝推:呆头呆脑,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毛眼中邓几件功劳 -- 补充帖

        "…(一)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三)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除此之外,进城以后,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没有做的,例如率领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他没有屈服于苏修。这些事我过去讲过多次,现在再说一遍…"。

        其实就三件,邓毛谢古四人帮,千里跃进大别山,莫斯科谈判顶住。最后一件还是附加。苏联人要搞废立,对毛有威胁但风险不大。毛评邓战功讲过几次别的,但这次落到纸上时,用的定语是协助刘。

      • 见前补充 5008153
        • 家园 救个啥,后来更困难,都没事,毛主席需要他们救?扯淡了 -- 有补充

          这是你的臆想,官方欺骗的话术罢了。

          至于彭德怀贺龙王震就在旁边,不比刘邓强?刘邓咋个救主了?调了谁?

          完全没有军事常识。

          粟裕救刘邓还差不多,他们离开了中原,就靠陈唐、粟裕,救个毛主扯淡。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从整理刘邓不去隔断蚌埠看刘邓的犹豫 -- 补充帖

          https://www.cchere.net/article/4983422-2240

          太明显了。

          • 家园 你蠢得有些让人可怜

            毛这封一生中也许是唯一的一次"诉苦″电报,性质是什么?

            它本质上就是另一种特殊的"衣带诏"。

            刘邓拿到这封专门单独发来一直未被公开的"指示"后,也立刻收藏起来自觉地长期秘不示人。不止是因为要保密——衣带诏确实有保密的必附属性,主要还是这玩意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大用。

            邓小平收入文选中的与二野老同志谈话,到退休后才讲出这段密辛。那篇谈话,这个密辛其实就是整篇的亮点、文眼所在。为什么有这个效果?就因为它本质上是毛一生中唯一一次的准"衣带诏"。

            千里跃进大别山,军事政治上有战略作用,但还潜藏着这么一个功劳——奉"衣带诏"救主之功。

            对这个功劳,毛是认的,也是记着的。

            所以邓才在退休前后有些得意的当众显摆宣扬出来。不光是华手里有托付诏书,老子当年也是领过唯一的"衣带诏"的。

            • 家园 第一,说邓有战功,就是大别山吗?第二,毛主席诉苦就是诉苦吗?

              第三,难道不是跃进大别山之后更艰苦吗?你就别太可笑了,你的军事素质导致你根本没资格谈论这个问题。

              别给北大丢脸了。

              秘辛个毛,你的牵强附会和狗屁一样。就和邓小平吹牛波参加遵义会一样,就和邓小平吹牛逼淮海战役他指挥一样,邓小平这一辈子撒了多少谎,你这个鸡蛋里挑骨头的北大学生真不知道咋回事?

              4.61 [email protected] 08/23 CuS:/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第41章 # 伟人的故事 # 党史故事 # 历史 # 故事 # 伟人风采 # 励志 https://v.douyin.com/ihRJRYfR/ 复制此链接,打开Dou音搜索,直接观看视频!

              谁蠢的可怜。搞笑。

              通宝推:翼德,
        • 见前补充 5007878
          • 家园 稻友发明历史辛苦了

            胡宗南集团是二十万对西野两万,当然优势在我。

            最后胡宗南集团全是西野一点点儿的打歼灭战消灭的。

            中野南下也不是一点儿用没有,但调动的是原来中原的国军,跟中野耍龙灯的是小诸葛指挥的华中剿总,跟胡宗南没有半点儿关系。

            稻友现在就敢发明中野消灭胡宗南了?哪个位面的主席是中野救的驾?

            另外中野到大别山后,取得了什么大捷呢?

            后来的城南庄会议,实际就给挺进大别山定了性。

            一是没有实现歼灭五军十一师这种国军主力的目标。

            二是根据地建设也差强人意,中野还得靠华野和聂荣臻补兵。

            所以粟裕提的暂不过江,留在华北打歼灭战的提议才被采纳。

            稻公自己给自己贴金,都不敢说胡宗南集团是他打掉的,稻友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哦。

            • 家园 哈,也不全是,好像调走了几支部队,可还是没解决毛主席的艰难

              胡宗南也没有被西野全部消灭,被消灭了一部分,胡宗南保存军队还是有一手的,哈哈哈。

              严重怀疑胡宗南是我党。

              结果到了西南都归了二野了,哈哈哈。

              说中野解决了毛主席的延安其实就是官方主流话术。

              昨天我还在想,所谓三只大军挺进中原,到底是个啥,应该是三只部队在中原打打仗吧,不可能是深入大别山啊?这不符合逻辑啊。

              你的说法是符合逻辑的。

              现在关键是支持粟裕城南庄计划的到底是谁?

          • 家园 看一下

            赵襄子守晋阳后论功行赏一段

            • 家园 我也有想法,前几天谈蒋介石抗战,我说莫斯科和南京不一样,但是

              有河友说苏联不一样,工业好,但是有个国家工业也不差。

              伟大的法国!!!

              大家都知道,1941年,抗德第一年,苏联就把德军从莫斯科赶了出去,虽然没赶多远,哈哈哈,话说蒋介石敢吹牛不离开南京吗?哈哈哈哈。

              这里面肯定有一些东西是装备改变不了的。

              大概就是勇气、力量和决心吧。

              你这个估计和你的引申关系不大,只是周总理在培育自己的势力罢了。

              决绝大别山,引出敌军,哈哈哈,这不是事实啊。张河友是个文人,不适合谈军事的。靠强靠就是邓小平的特点。

              没意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