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从红楼梦贾府看到的勋贵与世家 -- 达萨

共:💬16 🌺20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从红楼梦贾府看到的勋贵与世家

读红楼梦,相信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个疑惑。荣国府的掌门人是贾赦,他是嫡长子,继承了爵位。但是这个掌门人的存在感却远不如其弟弟贾政高。我们的印象里,这哥们除了干坏事,似乎就没做过别的。

这的确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原因可以分析出很多。最明显的原因在于家政是国丈,女儿贵为皇妃。但是,即使扣除这个因素,还是可以分析出更多的东西。

首先说贾府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贾府是公爵,但是不是一般意义的公爵,是开过元勋。所谓的四王八公,与皇帝是一起流过血的。这是妥妥的勋贵,其地位不是一般的贵族可以相比。金庸的鹿鼎记里对贵族有过相对精准的而描述。即一般的爵位,只有品级而无实权。在上层的存在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但是如果一个贵族是勋贵,抑或是占据实权部门的位置,那就完全不一样了。韦小宝和郑克爽都是公爵。但是前者是皇帝红人,且任抚远大将军,八旗副都统,领侍卫副总管。后者不过是一个降将。权重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这里我们稍微展开说说爵位。众所周知,中国在上古时期就建立了完整的爵位制度,分为五级。公爵之上的王爵不是严格意义的爵位。因为一般情况下,王爵是血统带来的自然结果,很少有异姓王。春秋时期根本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之外的第二个王爵。汉唐时期,异性王也几乎不存在(特殊时期忽略,如吕后时期)。所以真正的所谓贵族就是从公爵开始。

即使是公爵,数量也很稀少。在汉代,公爵除了享受一般的贵族的封地和采邑之外,还具备开府的权利。这就意味着公爵对自己领地还享有治权,治权的存在几乎就等于独立王国了。所以公爵和侯爵仅仅差一级,却出现了质的分化。中国古代的贵族制度,很早就出现了一个制衡的内生制度,即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爵位可以世袭,但是是降级世袭。所以最多五代,贵族的爵位就没了。这也是中国与欧洲很大的一个区别。中国其实没有严格意义的贵族,因为最终都会成为平民。欧洲的贵族却可以在理论上一直传承下去。

在红楼梦里,出现了一个小小的bug。即贾府的爵位混乱。按照辈分,贾赦是第三代,应该是伯爵。但是书中却给了个很奇怪的头衔,三品**将军。为啥这样写,我是不得而知。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料正题。为什么贾府老大老二地位不同。

贾赦是贾府勋贵路线的延续,享受着世袭爵位,除了正经事,啥也不干。与之交往的也都是同样货色。一个字形容就是不学无术。同样的,作为贾府嫡长子一脉的贾琏也是同样货色。勋贵在失去了实权后,不学无术是普遍现象,也是帝王比较愿意看到的存在。着意味着这些开过元勋对帝国政权不再是威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一个明睿的君主看到这样的勋贵,内心多多少少是失望的。因为这些人本可以分担责任,却选择了单纯的享受。

所以,在勋贵中演化出了第二条进化路线,世家。

中国真正具有传承意义的就是世家。由于血统传承的不可持续,勋贵必须找到更具有可靠传承的而路径。诗书传家的世家无疑是最优选择。中国的世家文化如果展开说,可以写一部专著。这里只能蜻蜓点水。

世家也是在演变过程中。一开始世家等同于变种的贵族制度,强调血统,门第。但是进入隋唐,科举制度兴起。唐末大动荡又彻底物理清洗了传统的世家。进入宋代以后,真正意义的世家就只有靠功名维系了。一个世家,如果连续几代都不能出有功名的人物,基本上就要北开除了。

贾府中贾政的路线恰恰是读书,求取功名的世家路线。贾政自己貌似没有功名,但是读书人之名却远播在外。贾政的长子贾珠则彻底的按照世家路线,走向科举功名之路。14岁就考取秀才,又娶了当时最高学府负责人的女儿。其诗书传家的意图非常明确。这条路线不仅更具有克持续性,而且在和平时期无疑更加收到统治者的器重。

相信贾府的开创者在很早就具备了这种居安思危的考虑,有意识的安排家族中具有读书潜质的孩子走科举之路。到了贾珠时期,终于结果了。可惜的是,贾珠很早夭折,好在又出了一个衔玉出生的天才儿童,这条路的希望又开始了。着也是为什么贾宝玉在贾府中地位如此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他这一代,有可能求得功名的只有他了,其他人都不足论。贾宝玉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家族传承的希望。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最终贾宝玉和自己的小侄子两个人都考中了举人(他们似乎没参加院试,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勋贵的原因)。贾宝玉还以第七名的优秀成绩给家族添彩增光。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金玉良缘实属无聊,而木石前盟却高度复合贾府先贤的初衷。贾府中最优秀的子侄应该与最好的书香门第联姻。皇商出身的薛家和诗书传家的林家完全不可相比。

通宝推:empire2007,大道至简,唐家山,铁手,苏仙岭,ccceee,广阔天地,普鲁托,回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