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下半场开踢 -- 方平

共:💬5008 🌺38313 🌵37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是否认为王金友的建设上旺村不是高级技能?

但是使用的方式,还是缺乏客观性的硬指标,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效果恐怕也不是很理想。

如何从陈永贵王金友们的上位理解你这个标准?

在绍兴南部山区

连绵起伏的山峦间

有一个看似普通却不平凡的小山村

它是当年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曾有86个国家的元首和领导人踏足过这片土地

它就是“江南大寨”——红山公社上旺大队

正是如今的越城区富盛镇上旺村

1958年

当时还是贫困村的上旺村村民们

在老支书王金友的带领下

创造了“八把山锄创大业”的奇迹:

在人均只有2分2厘水田的穷山沟里

兴水利,造粮田,开荒坡

建茶园,育山林,办工厂

把荒山丘陵改造成“层层梯茶绕山转”的优质茶园

逐步走上

以茶叶生产为主,农、林、牧、工

全面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成为当时全省农业战线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

享誉大江南北

在亿万农民还在为温饱困扰的岁月里

上旺大队实现了

户户住上集体新楼房、免费使用自来水、免费入学

集体存款达到72万元

这些成绩的背后,正是那段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

如今,在绍兴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上旺精神”

仍然激励着一代代人

https://travel.sohu.com/a/462609960_100188361有视频

今天上旺村怎么样不好说,但是上旺村肯定是毛时代的新农村,而且是今天的宣传不得不承认的新农村榜样。

上旺,以前叫上王。曾有:“四周环山一条溪,荒山秃林无粮地,十户人家九户穷,挑脚抬轿做长工”的打油诗形容上旺。封建社会被当地称为过路凉亭苦上王。新中国成立的五十年代后期,在当地村民王金友带领下,以“八把山锄创大业”的精神,勤劳致富,终于把穷山恶水改造成“青山绿水好地方,山上是银行,平川是粮仓”的新农村,当时村民想把这个兴旺的事业长留,就把“王”字改成了“旺”,寓意兴旺!

五十年代后期,上旺村民在王金友的带领下,以“八把山锄创大业”的精神,治理穷山恶水,改溪造田,开荒种茶,改造环境,村庄发生巨变,经济有了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改善,那时人们在“王”字边加了个“日”字,意使其更加兴旺。六七十年代,上旺人拆旧建新,移房造田,植树造林,成为以茶叶生产为主,粮、农、林、牧业全面发展的新上旺,多次受省委、省政府表彰。七十年代末,创办了上旺丝织厂、茶叶精制厂等企业,开始从农业逐渐向工业之路发展,受到国务院嘉奖,称之为“青山绿水好地方,山上是银行,平川是粮仓”的时代新农村。王金友,这个传奇性的人物只是上旺村的一个普通农民,曾以村(当年叫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先后出席中共第九、第十、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第十一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他前后担任了省、地、县的不少职务。

虽然官做大了,但他参加劳动的传统却始终不丢。

当年在参加完“中共九大”回来,下车后,走了20多里路,没有休息,就同社员们一起干活,边劳动边宣传“九大”精神。

这真是工作开会,开会工作,两不耽误。

据说到现在白发苍苍了,还在田间山头转。他不但勤劳还节俭,他总是戴着乌毡帽,身穿对襟袄,一副农民相。

在1969年要去参加“九大”,还是这副打扮。有人曾提醒他说:“你是去北京开会,怎么还是这副农民打扮?”他却笑笑说:“我是个农民,就得像个农民嘛!”后来村里条件好了,有些人想摆阔气,讲排场,曾对他说:“现在上旺名气大了,参观的人多啦,大队得造个漂亮的大礼堂、招待所才行!” 而他却说:“日子越过越好的时候,还得勤俭节约,否则就会败家!”

他在这些虚面上不舍得花钱,但是在为人们的生活上却又无比的慷慨。在1968年到1970年的三年中,上旺大队统一规划,集体出资,先后共建二层楼房13幢,每幢10间,按人口多少分配给社员免费居住。

至1972年,新建社员住房达到200多间,有80户社员率先住进新楼房。

1979年,上旺村率先实行老年社员退休制度,对60岁以上男社员每月发养老金12元,55岁以上女社员每月发10元,并随集体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养老金数额。那个年代那是不得了的事。

1981年6月,红山公社上旺大队建成全县农村第一座电视转播台。

当年王金友带着15个人,而且这15个人中,最老有72岁,最小只有13岁,还有8把破锄头,让一个穷山村变成了当时富有美丽的模范村!让村民在当时都住上排屋!让近百万名省内外干部群众到上旺参观学习,让86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莅临上旺考察访问!这样的事迹与国与民都是有贡献的,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尤其是当年开始的时候,无所作为的懦夫懒汉思想牢牢在当地村民的心里扎根,觉得上旺自古这样,穷了几百几千年了,怎么可能改变,于是没有多少人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王金友一马当先,立誓一定要改改这个陈旧顽固的思想!在现在有多少人其实还是这样,话说得超前,事办得落后,懦夫懒汉思想还是存在!有句话说的好:苦不苦,想想革命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位老前辈的带领上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真的让人钦佩!想想当年15个人只要8把锄头开始,后来带领村民,用三年时间硬生生的开出荒地560亩。这样的意志与决心,真是个传奇了!《愚公移山》只是神话,南泥湾是当时革命需要,可以说是屯田制的延续,说白了,就是命令式的执行。而王金友却基本上是一人之力,说服村民,以小成大,慢慢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以实际行动完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事业!这对我们现在创业人士是一种鞭策与鼓舞。

现在在绍兴只要上了年纪的老一辈,尤其是当年的知识青年,基本都知道上旺。想想当年,上旺是何等的辉煌,何等的荣耀。时过境迁的今天,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知道“上旺”这个名字。这是谁的问题?难道不应该深思吗?

1958年,在贯彻总路线的同时,毛主席又作出了“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指示。全国人民奋起响应,也为上旺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1958年至1963年,是上旺艰苦创业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创业的主题是开荒种茶。

勤劳勇敢的上旺人,用“八把山锄闹革命”的精神,用了整整五年时间,征服了11座山头,把原来岩石裸露、乱石成堆、荆棘丛生的荒山野岭变成了一片片绿色茶园

人们把这一阶段上旺的可喜变化概述为“八把山锄创大业”。

上旺人的艰苦创业“癞头山上摘新茶,苦上旺变了样”的事迹,一下子轰动了当时整个绍兴县,人们奔走相告,小山村顿时热闹非凡。后来上旺村,又走出了绍兴县,在全国也有了很大的影响,还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扬。从此,“农业学大寨,江南学上旺”的口号也响彻了整个中国。华国锋、陈永贵都来上旺参观考察。陈永贵称赞它是“山上是银行,山下是粮仓”。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如今上旺的代表性景点是梯田、“十三排”和地下水库等。梯田是当年上旺人战天斗地的产物,村中有一块碑记,写着:上旺原属贫困山村,从1958年起,上旺大队党支部书记王金友带领群众用“八把锄头创大业”的艰苦奋斗和集体主义精神,将穷山恶水、贫荒之地发展成为“山上是银行,山下是粮仓”的富裕之地,彻底改变了落后面貌,“八把山锄”是上旺人艰苦创业的精神象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