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申请认证新年要守纪律,俺要认证 -- 史文恭

共:💬15 🌺154 新:
  • 投票申请 认证信息

    单选,参与共: 72 / 95

    赞成 认证申请 1 级,1 小级
    72/95
    反对 认证申请 1 级,1 小级
    0/0
    已结束申请 通过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讨论】呃,彭总自述这本书来源比较复杂。

这个自传写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四十岁以上的同志都知道,伯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在他被关押的日子里,专案组反复要他写交代材料,为了回答专案组提出的许多荒诞无稽的问题,他亲手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材料,有的写在笔记本上,有的写在纸上。有好几个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为他平反,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会后,我跟他原来的秘书王焰和伯母浦安修商量,应该把伯伯的一生搞清楚,而光靠几篇回忆文章是不够的。他们说这个主意好。浦安修以彭德怀夫人的名义给有关部门写了一封信,经批准,1979年就成立了彭德怀传记编写组。分头到各地查阅材料,当时分工我写青少年时期。我到了湖南、江西、山西等地收集材料。1980年我到总后工作,离开了编写组。这部自传,是以伯伯在1970年写的材料为主,同时参考了他在庐山会议后所写的“八万言书”等一些材料。由浦安修和当时的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李琦整理,编写组对一些需要加以注释的地方进行了注释。李琦在战争年代给伯伯当过秘书,对他很有感情。在他们的努力下,1981年整理出来,并以《彭德怀自述》的名字发表。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问:关于这本书有很多传说,有人说,当年彭老总为了把这个东西保留下来,送回了老家埋在地里。是这样的吗?

彭:他对我说,1961年,他回了一次老家。有一天晚上,他把一些材料拿出来,交给我母亲龙国英,说是要埋起来。伯伯和我妈一起,把稿子埋在了灶炉下头,南方天潮,埋在炉灶底下不会潮。伯伯特别信任我妈。我爸结婚早,我妈到彭家来比较早。伯伯也曾经对我说过:你妈家很穷的,到我们彭家以后受了不少的苦,是很不容易的。

伯伯把这个东西送回老家,是作了最坏的打算,但他还是相信历史是会公正的。

应该说明的是,那次送回去的东西,也还不能说就是这本书,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写的材料。如八万言书等(中央档案馆就有),也只是这本书中的一部分。

贴些材料给您参考。

就我个人的意见,党史的细节部分还是要慎重,比如彭总的百团大战这事儿评价,尤其在关家垴这战(俺算学习了一部分资料的),都有需要深入考虑的地方,总的来说,彭总的优点非常鲜明,但比较起十大元帅的其他同僚,他性格上的急躁(甚至有时候是暴躁)也同样突出,这一点间接也体现了他军事指挥上。

我之所以提到这个,是因为《彭德怀自述》在文革后普遍反思的年代是一个重量级作品,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面之词”,因为对历史的真实理解也产生了很多不好的影响,比如庐山会议,固然大部分责任在毛主席(因为毕竟他是一号位),但没有彭总这个配角,没有那批好心办坏事的秀才,其实这个著名的党史转折点是不会走到那么深,那么痛烈的,甚至把庐山会议单方面形容成彭总因为提正确意见被冤屈,被打压,这都是非常不严肃的。

彭总在文革中遭受了非常残酷的打击,迫害是事实,也非常值得同情,但因此把他人为的树为高大上的海瑞形象也是被尊重事实的 。这就是为什么俺对于西行漫记里彭总的自述印象特别深刻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记忆也给俺后来写庐山会议时对老革命家们对把握角度埋下了伏笔。。哈哈🙂

通宝推: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