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铁索连环进行中?浅谈一下李强的经济操作 -- 拜吨

共:💬830 🌺4305 🌵4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在想,这个村子以前干嘛去了?呵呵

温州日报讯(记者 张睿 通讯员 杜青)在鹿城区七都街道前沙村的绿野家庭农场,作物不是种在地里,而是种在塑料袋里——

农田上铺一层黑色薄膜,薄膜上放着一排排白色袋子,袋子里装着人工泥土、种上网纹甜瓜,水分和营养从袋子外的皮管输入。农场主项鑫说,两个月后这季甜瓜就要上市,秋天还能收成一季,冬天再种上小番茄。

而在去年,这片农田还是一块间杂着零散种植的半抛荒地。靠着街道开展美丽田园创建,不仅整治田间环境,更引入新型农业项目激发土地活力,使得一年大部分时间里都有产出。

街道办事处主任朱海滨介绍,七都共有农田7100亩。虽然近年来持续推进整治,但仍有不少特殊地情影响着美丽田园创建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当地在外华侨众多,不少留下的农田无人打理,时间最长的已抛荒30多年。这些抛荒地杂草长到和人齐高,成为岛内外各类垃圾的堆场,影响了田园景观。

为此,街道联系在外华侨,开展土地确权工作。通过政策宣讲让他们明白,创建工作可能会改变现有土地分界和地貌,但并不改变它们的准确面积和具体位置。然后,发动各村对抛荒地进行垃圾清理、拆除违建和土地平整。目前,大部分田间垃圾清理完毕,脏乱差面貌得到初步改善。

土地耕种过于分散,也影响了七都美丽田园创建。朱海滨解释,不少外来户在岛上种果蔬,他们今年租东家明年换西家,留在土地上的生活垃圾、农膜等也不收拾,不仅种植品种没有规划破坏景观,还造成土地污染。

街道以深化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引导村民将土地集中流转给村集体,再吸引规模经营主体落户,通过连片开发达到创建整体效果。

绿野家庭农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引入的。与此相同,温州倪洪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前沙村流转来五六百亩土地,作为企业核心基地,走水果采摘、农旅融合的经营道路。该公司在域外长期从事农业开发,并由省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持。爱她园艺则通过统一流转经营,主打月季、绣球、铁线莲等花卉品种的展示、销售和花友交流等活动。

整治举措整合原先的抛荒地和分散种植,重新规划杂乱分布的田埂,为美丽田园创建搭好框架。通过规模经营和单一品种连片大量种植,从局部营造了规整的田园风光。而经营主体之间相互比看,并在各自区块内谋划布局特色品种,体现自身竞争优势。这也使得当地田园在整体空间上,展现出不同景观。

不仅是景观效益,得益于美丽田园创建,七都农田的流转价值得到了提升。原先的抛荒地零散租种地,如今吸引更多规模经营主体有意向落户。每亩1000元流转租金,村集体和农户三七分成。尤其前沙村,农业项目周边农房租金,从前几年每栋每年三五万元,上涨到如今的10万元左右。

总面积为12.7平方公里,全岛江岸线长17.78公里,20年一遇标准堤塘已全线闭合,已建成50年一遇标准堤塘3公里。全镇常住人口8506人,现有12000多华侨分布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浙南著名的侨乡,下辖6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1.7亿元,人均收入4336元。农业以种值水稻为主,有粮田9000多亩;工业主要产品有软包装、标准件、计时器等,现有企业40家,其中县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明星企业3家。

文化艺术 岛上居民喜欢文娱活动,近年来,每年都举办各种庆祝晚会和歌舞比赛。2000年度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文艺调演中,自创舞蹈节目《盼归》荣获永嘉县三等奖;2002年,器乐合奏《春游》又荣获鹿城区第八届音舞节创作金奖和表演银奖。

教育 七都现有镇中学1所,教职工32人,学生140人;小学2所,教职工36人,学生480人;幼儿园2所。

医疗卫生 街道现有镇卫生院1所,村医疗站6个。 广播电视 街道现有有线电视、广播站1个。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户,人数5人,支出31440元,月收入524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8户,人数79人,支出269960,月收入315元。国家抚恤、补助事业支出285535元。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便民服务点4个。

首先去参观七都街道吟州村种粮大户黄小克的农场。黄小克从事水稻种植已有20多年,近年来,他陆续扩大了在吟州村的种植面积,今年就新增了300亩,如今,他的水稻田已有500多亩。

不远处,白鹭成群结队的在田间穿梭飞行,一辆犁地机正轰轰作响来回松土,绘就一幅自然生态与现代农业和谐交融的唯美风景画。

犁地机的操作者正是黄小克的儿子——黄瑞孟,他指着旁边田地里的育秧大棚告诉记者,当前,水稻正处于育秧阶段,过不了几天就能进行插秧了,由于今年稻田面积增加了不少,到时要请一批工人一起帮忙插秧。

“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不算太高,主要是今年政策好,双季稻每亩政府补贴300元,所以就多种了一些。”黄小克说,除了补贴外,属地街道还开展了美丽田园建设,也进一步激发了他扩大种植面积的动力。今年新增的300余亩水田原来都是抛荒地,这些土地全部由村两委清理改造后统一流转,他集中连片租了下来,这不仅省下了一笔清理的费用,也给种植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据吟州村书记黄建林介绍,吟州村耕地约有1700余亩,当前人口约800余户。“平均下来一户只有两亩多地,体量太小,不好租。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喜欢务农,劳动力往城市或者国外转移,许多农田就这样荒废了。”黄建林说,这种困境不仅存在于七都,全国不少地方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不论是种植户还是当地村民,都对土地成片流转有着迫切的需求,于是,就由村里牵头统一流转给种植大户。

近一个月来,借着“美丽田园”创建的东风,吟州村加大整治力度,通过“清”“理”“拆”“改”“建”“种”等综合措施,全面清理丢弃于田间地头的各类积存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和影响美观的简易竹棚、简易围栏、瓜棚架等,彻底改变田园“脏乱差”现象,一下子清理出农田300多亩,一并被种粮大户黄小克租种了。

“种植户有想法、有技术,但缺土地,土地成片流转能让土地物尽其用,既能让村民的土地‘活’起来,又能为村民增加收入,同时还能一定程度上带动旅游观光,实现乡村振兴,可谓一举多得。”黄建林说。

9H9A1567.JPG

稳固发展之基 加速土地流转

与吟州村相比,前沙村曾经的状况似乎要更糟糕一些,前沙村人口804户2900多人,房屋约500余栋,村民大多在上世纪80-90年代出国,房子就此闲置,90年代时,一批专门从事垃圾回收的人员来到了前沙村,并租下了这些闲置的房子。于是,前沙村就成为废品回收集中地。

“整个村都很脏,简直就是个大型垃圾场,全村有15座废品回收站,有回收价值的都被他们拿去卖掉了,剩下的没人清理,都堆放在村子里,足足有四五千吨垃圾……”村委会主任陈金权说起这段不堪的记忆,他告诉记者,当时村两委下决心要整治时,村民的意见也很不统一,有的村民觉得自己的房子反正也是闲置着,租个三五千也是钱,要是把这批废品商都赶走,那么他们的租金收入从此也就断了。

“那时街道领导包括我们村两委,都通过远洋电话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我跟他们说等环境慢慢变好,就能把好的项目引进来,把你的老房子重新打扮一番,租金更高。”陈金权说,这个过程很艰难也很漫长,原来很多村民不相信,渐渐地也都被他们说动了,经过一番整治,不少文创产业、民宿产业都纷纷入驻前沙村,原本三五千的租金一下涨到三五万,足足涨了十倍,他们的工作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支持。

环境变好了,发展便有了底气。2017年,前沙村开始土地确权,2018年启动土地流转,2019年前沙村迎来了他的“大户”——浙江荣鑫旅游有限公司,全村600多亩的土地被流转于“七彩侨都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期,随后,又陆续流转给田园综合体二期的土地1172亩。

当前正值油菜花季,蓝天白云之下,春风拂过之时,在田园综合体中,随时可见那金色波浪映着阳光狂热涌动的盛景,一抹黄花一抹绿叶,色调分明。期间不时又有蜂蝶伴舞、游人嬉戏之身姿,颇具诗情画意,宛若世外桃源。

陈金权告诉记者,这些土地原先80%都是抛荒地,如今已经变成了温州市民的近郊旅游胜地,今后还将种植土豆、玉米等时令作物,开发农副产品一条街,吸引更多旅客来采摘。

由于泥沙冲积而成,地势平坦,海拔低,没有山;温州是多台风地区,每年一般都有数个台风登陆;过去房屋都是砖瓦房,台风大雨一来,瓯江水位猛涨,淹没田地,特别大时就淹没房屋,甚至毁坏房屋;岛民生活无着,只得外出谋生。

1993年夏天,我们随时任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薛振安,一行专程采访台风灾后的七都岛。那时还没通桥梁,我们坐了半个多小时的轮船,绕道永嘉乌牛码头登上七都岛,现场所见,轮船被台风掀上房顶,灾情惨重。而今如铜墙铁壁的环岛路,既是旅游健身绿道,更具备堤坝功能,令七都岛再无水灾之患。

鹿城区在大力推行乡村振兴计划,一眼就相中了品貌清奇的樟里村,经过一番又一番讨论研究,终于落实下来。领导很重视这项工作,拨下了一笔经费,建设现代新农村。这股风一吹过来,如果不跟牢,不带头,村里失去这个机会以后就没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千头万绪,千根线一根针,事事需要村里有人牵头做起来。包爱通是个头脑灵活的人,决定带头去做。他们定下设想,怎么去打造栏杆,疏通河道,安装路灯,投入精力搞新农村建设,几年来一直没有停顿,脚不停,手不歇,陆续搞到现在。

包爱通和村两委干部统一了思想,觉得不能坐而论道,要想方设法排阵想措施,商量来商量去,动了不少脑筋,先把村级经济搞上去。在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以建设文创基地为宗旨,着力打造樟里文创村品牌。

如今村里吸收文创、金融、珠宝企业40来家,老百姓收入一年400万,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

“听了二十大报告心里很振奋!”2013年,包爱通当起了樟里村“领头雁”,他和记者感慨地说,“十年村书记没白当,我有信心带头继续把未来乡村搞好!”

樟里村受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制约,该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

包爱通告诉记者,村里五、六家咖啡馆都是从国外回来的年轻人开的,“这些年,越来越多乡贤返乡,参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建设”。

2023-11-02 20:39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暴佳然

走进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七都街道樟里村,鸟声啾啾,水声潺潺,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温馨别致的美丽庭院,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亮丽的风景吸引游人不时驻足拍照留念。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村美、民富、人和的全国文明村,20年前还是一个无环境、无产业、无发展的“三无村”。

十多年来,樟里村党支部书记包爱通与乡亲们一起整治村容村貌、培育乡风文明、发展乡村旅游,收获了“浙江省3A级景区村”等诸多荣誉称号。他说,现在越来越多侨胞带着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发展理念返乡,帮助村民在家门口致富。这些年来,樟里村成功流转农房约200幢,招引文创、餐饮、民宿等业态40余个(家),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00万元,人均增收超8万元。

今年开竣工村级集体经济项目44个、总投资45.6亿元,预计每个村集体年平均增收200万元,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超50万元。

新改建“四好农村路”93公里,构建形成“三纵两横、两环一连”基本框架,创成全省首批美丽经济交通走廊达标县。

累计建成老年食堂78家、智慧健康站40个、村级养老服务中心46个,打造儿童友好试点单元52个,公办义务教育“教共体”、500人以上行政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农村15分钟公共服务圈,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累计建成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获评“全国十大最美乡村”1个,创成省级美丽乡村达标村71个、示范乡镇3个、3A级景区村18个,特色精品村10个、未来乡村4个,展现了“千村千面”新景象。

樟里村是浙南著名侨乡的村庄样板,也是离温州主城区最近的美丽乡村。近年来,樟里村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不断探索共同富裕机制,成功创成全国文明村、省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省休闲旅游示范村、省级民主法治村和省级3A景区村。2021年全年,樟里村共迎接游客20万人次,接待各级参观调研活动15场。

2016年,在“以环境提升推动村庄发展”的理念指引下,樟里村启动大力推进环境治理工作。

 为配合建筑形态,樟里开始整村打造水墨之乡风格墙绘。

  水墨风格的墙绘或妙趣横生,或诗意淡雅,从村头至村尾,如同一幅画卷徐徐展开,加上小桥流水的环境,让樟里村愈发显现江南水乡的闲适安逸。

  水墨画卷只是樟里蜕变的第一步,此后,村两委更以“未来乡村”创建为抓手,投入3千万进行小城镇综合整治,实行水岸同治,建设“水乡樟里”党建品牌,深入开展田园、道路、河道整治工作,率先配合街道完成截污纳管工程,全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建设,实现樟里“一月一个样,半年大变样”。

  此外,基于村内庭院多、面积大的天然优势,樟里村还发动引导全体村民开展美丽庭院创建,重点引导文创企业打造精品庭院。

  2019年以来至今,已成功打造美丽庭院80余家,村庄主路两侧农房庭院争奇斗艳,提升了环境颜值,实现了乡村的美丽蜕变,成功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樟里农业以水稻、瓯柑、蔬菜种植为主,但由于村民大部分长期在国外,村内农田处于闲置抛荒或零星种植的状态,农田缺乏统一高效的打理。

  为此,近年来,樟里村通过多部门政策驱动,改善经营环境,招引岛外优质农业主打造现代农业,以现代农业带动旅游产业,提升村庄活力。

  依靠水稻连片种植的自然景观,樟里引进“找稻田”等特色餐饮,让游客享受美味餐饮的同时更能欣赏原汁原味的农耕景色,打造独一无二的餐饮体验;成功引进台商打造现代高科技立体无土栽培种植基地,在产出优质果蔬的同时兼具有农业观光效果,吸引学青少年儿童前来开展研学活动。近两年,给村集体带来150多万元经营收入。

文化旅游发展带动了闲置的240亩土地及空置房屋出租,曾经一幢民房年租金只有一两万,现在已翻了两三倍。

  通过对特色文创企业不断的引进和培育,樟里乡村文创产业日渐突出,特色商铺、餐饮、民宿等业态发展较为成熟。

  村民工作相较与以前的以小规模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渐渐转化为依靠农房盘活获取租金、参与现代农业以及旅游服务业等增收,村内房屋租金近五年里实现翻番,今年以来返乡创业13人,本村劳动力再就业达57%,村民收入同比增收30%,集体经济同比增收3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