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这一大群默默无闻的人,是上甘岭取胜的关键 -- 忘情
作者:忘情
“打仗就是打后勤”这句话,我军直至抗美援朝爆发后才深刻领会到了其中蕴含的真谛。就拿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来说,在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我军能笑到最后,不仅仅是因为15军和12军指战员,以及配属作战的炮兵部队英勇顽强,还因为后勤战线上的战士们突破美军地空火力联合封锁,拼尽全力将弹药、器材、粮食、药品送上去,将伤员和烈士遗体抢运下来。胜利的军功章上,至少有他们一半功劳。
有一组统计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上甘岭战役期间,我军后勤战线共前运物资16178吨,部队耗各种物资11074吨。其中消耗弹药5077吨,油料886吨,主副食、被装4658吨。弹药消耗包括步枪弹87,544发,冲锋枪弹2,360,585发,轻机枪弹1,152,512发,重机枪弹1,266,068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弹177,049发。60毫米迫击炮弹68182发,60毫米迫击炮长弹1521发,82毫米迫击炮弹184,861发,57毫米无后座力炮弹9770发,90毫米火箭筒弹1987发,化学迫击炮弹2971发,75毫米山炮炮弹9276发,75毫米野炮炮弹19,248发,76.2毫米野炮炮弹8126发,105毫米榴弹炮弹38,687发,122毫米榴弹炮弹31,114发,150毫米榴弹炮弹9899发,155毫米榴弹炮弹2866发,105毫米加农炮弹597发,火箭炮炮弹5604发,37毫米高炮弹56,835发,85毫米高炮弹2224发。木柄手榴弹235,297发,加重手榴弹50,846发,反坦克手榴弹15187发,坦克地雷512发,爆破筒5984根,炸药2917公斤。
那么,在上甘岭战役打响前,15军共储存了多少物资呢?就弹药而言,战前15军储备了步枪弹3个基数,机枪弹5个基数,冲锋枪弹8个基数,60毫米迫击炮弹、82毫米迫击炮弹、山炮弹均为11个基数,野炮弹9个基数,手榴弹(含反坦克手榴弹)114000枚。各型枪弹除15军军部掌握0.25至0.5个基数外,一线团每团存2至4个基数。各型炮弹除15军军部掌握0.4至1个基数外,一线团每团存2至4个基数。全军20个一线连队,每连配备步枪弹3个基数,轻机枪弹13个基数,重机枪弹11个基数,冲锋枪弹20个基数,60毫米迫击炮弹22个基数,82毫米迫击炮弹18个基数,各种手榴弹及爆破筒8000个,61个二线连每连配备步机弹2个基数、60毫米迫击炮弹4个基数,82毫米迫击炮弹4个基数,各种手榴弹及爆破筒800个。
看上去,战前志愿军在五圣山方向物资储备充足。但上甘岭战役于1952年10月14日打响后,其激烈程度远超预期,我军各种物资的损耗速度远超预期。战役第一天,驻守597.9和537.7两个高地的志愿军就将战前储备的弹药消耗殆尽,共计发射了近40万发子弹,投掷手榴弹、手雷近万枚,打坏10挺苏式转盘机枪、62支冲锋枪、90支步枪。战斗中因弹药供应不上,志愿军战士利用收集阵地上的弹药继续战斗。当敌一度攻占597.9和537.7北山表面阵地后,退守坑道的部队弹药供应被切断,只得依靠夜间爬出坑道,收集阵地上敌我双方遗弃的弹药继续坚持战斗。
除了轻武器弹药,支援上甘岭方向的志愿军炮兵在14日消耗了4.1个基数的炮弹。秦基伟于14日晚作出决定:原定反击注字洞南山的134团由主攻团变为预备队。为反击注字洞南山而准备的弹药、给养、器材,全部转用于上甘岭方向。军组成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快速机动到上甘岭方向的炮群,由45师副师长唐万成和师炮兵副主任靳钟统一指挥,全力支援步兵战斗。除第3兵站、第1医疗所、第2汽车队1个排及军械库仍保障44师外,其余力量全部保障45师上甘岭作战
45师后勤部门除及时补充各团消耗的弹药外,还将134团的弹药储备提高到一线团的标准;师的运输力量首先保障弹药的前送。师长崔建功调高炮第35营的5辆汽车,担负师、团之间的运输任务。为了增强火线运输力量,他将1个担架运输连加强给135团,并组织力量抢修德山岘至獐谷的道路,让133团救护所也参与接转阵地上运下来的伤员。
由于美军空地火力对我运输线实施严密封锁,加上通向前沿阵地道路少、路况差,路上往来人员、车辆多,因此上甘岭战役打响的头一周,我军的运输工作异常艰难。在这7天时间里,15军汽车队平均每日前送60汽车的物资,但途中发生翻车、撞车事故20余起,导致物资损失过半。将伤员从火线上抢下来,送至团救护所平均需要70小时,送至师医疗所平均需要96小时,伤员们的致死率因此居高不下。
面对困境,志愿军司令部命令:15军的日常弹药消耗除由后勤第2分部补充外,再调拨给15军2个基数的弹药,并批准15军将计划用于反击注字洞南山的11万发炮弹,悉数转用到上甘岭方向。愿军后勤部还将汽车第7团2个连、1个担架营和9辆救护车调拨给第15军。并指定第9大站为15军经常储备各种炮弹10个基数,随时补充作战需要。
为了加快作战物资的前运和伤员后送速度,秦基伟将44师和29师的担架连分别加强给135团、134团。45师担架营1个连和教导营1个连负责獐谷至宗铁洞间的伤员后送工作。宗铁洞至内松馆地段由军担架连和805人的朝鲜民工担架队负责转运。
10月18日,为反击占领我表面阵地之敌,力争在19日拂晓前完成5万发炮弹的前送任务。45师除出动全部汽车、马车和驮马外,又抽调了高炮第35营的部分汽车,并动员师直属队和机关人员参加突击运输。汽车、马车将弹药全部前送至獐谷和水泰里,缩短人力运输的距离,并且利用晨间大雾的掩护,拼命抢运。为减少人员拥挤造成的伤亡,工兵们开辟了从獐谷经723高地鞍部和五圣山南侧至菊亭岘的运输小道。
15军后勤部在45师救护所附近设立后送伤员联络站,采取逐级前接、分段后送的办法,除利用回程车辆外,还以9辆救护车负责从内松馆至直辅里第3医疗所区段的后送工作,以开战后增援的担架营负责由内松馆至两双岭的伤员后送。军战勤支前队负责由两双岭至洗浦的后送工作,与45师的伤员后送相衔接。经过努力,物资前运和伤员后送情况有了改善,并按时完成了运送反击弹药的任务。
10月19日17时,45师反击成功。师、团后勤伴随反击分队向前沿坑道运送了弹药和给养,组织力量抢救阵地上伤员和收集敌我双方遗弃的弹药,并运回了坑道内的伤员。
从10月21日至29日,为了给大规模反击积蓄力量,15军暂停了对597.9和537.7高地的反击。这两个高地上的我守备部队退守坑道。战前,45师虽在坑道内储存了一部分给养和饮水,但随着战斗时间的延长,坑道内人员不断增多,坑道里的储备粮、弹和饮水变得空前紧张起来。
针对坑道生活出现的问题,15军一方面推广134团8连的先进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在朝鲜境内紧急采购了8万斤苹果,1万斤萝卜。并动员军、师机关和直属分队蒸了5万斤馒头。还将后方的水壶集中起来灌满开水,组织人员向前沿坑道输送。不过,因敌机、敌炮火力严密封锁,志愿军火线运输人员伤亡达50%以上,致使运上去的物资、饮水仍很有限。曾收入中学课本的《一个苹果》,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前沿运输的艰难程度。
15军参与火线运输的战勤人员群策群力,很快便摸索出一整套运输组织改进方案。在任务区分上,采取统一组织,分段接力,定量包干的办法。在人力运输的组织上,采用散、轻、精、尖、硬的原则。散,就是运输分队要小,土多路分散运输;轻,就是着装、运量不要过重,每人以20公斤为宜;精,就是队伍要精干,有战斗力;尖,就是队形越向前越小,特别是向坑道运送物资要以小组为单位;硬,就是运输人员要身强力壮,思想作风过硬。
要求每名运输员都熟记送地段的地形地貌、坑道位置,分队的番号和指挥员的姓名,阵地编号,坑道口的方位、形状等,并要运回伤员和担负通信联络任务。所有8566名运输员执行任务前,都必须进行如何在敌火下运动的战术训练,掌握遇敌照明弹、探照灯时的处置方法和判断方位、辨别敌我火力射击方向等。
在后勤加强火线运输的同时,我军也以积极的战术反击行动掩护火线运输任务的完成。133团于10月23日向537.7高地北山实施反击,掩护后勤分队通过火线到达前沿,从而使该阵地的大部分坑道及时得到物资补给和伤员后送。
为加快伤员后送速度,45师后勤处将几个单位合并组成联合救护所,担负留治伤员和伤员后送任务。为了伤员在后送途中的安全并减轻他们的痛苦,还责成133团卫生队和师警工营、司令部、轮训队的卫生所抽调一定力量,分别在740高地附近山沟、岩回莫峰山下、真菜洞、松馆岘等处设立伤员救护站,为过路的伤员观察伤情,补充包扎,放松止血带等。
在志愿军指战员们的不懈努力下,不止是前沿运输大为改观,为战役反击积蓄物资的运输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志愿军后勤部调集第1、4、5分部弹药1660吨,由该3个分部组织汽车417辆前送第2分部。第2分部第6大站、第28兵站医院和第17大站、第13兵站医院解除其他任务,集中力量保障上甘岭方向 。15军和增援的12军将所属汽车全部投入上甘岭方向运输。
加强给上甘岭方向的志愿军2个高炮团和1个高炮营想尽一切办法,将37毫米高炮拉上了山,增大了射高和射界,并组织了步、机枪参加对空射击。几天内击落击伤敌炮兵校正机多架,打掉了敌炮兵的耳目,使敌机不敢空。加之经过志愿军工兵突击抢修,道路情况也有所改善,志愿军汽车运输由原来每晚2趟猛增到每天10至12趟,并能直达炮兵阵地和各团物资转运站,进一步缩短了人力运输距离,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按时完成了突击运输任务。因此,从10月30日志愿军实施全线反击开始,上甘岭方向志愿军每门火炮每日均能得到超过300发炮弹的供应。
空前强大的火力和志愿军指战员顽强的战斗意志、高超的战术技巧相结合,保障了全线反击一举成功。在10月30日的全线反击战中,志愿军仅82毫米迫击炮弹,就消耗了19000发,等于战前对15军半个月的补给量。
在接下来的拉锯战中,部队反映前沿阵地遭敌我双方的炮火反复摧残,被打成了1米多厚的松土,不仅无法构筑工事,普通手榴弹落地后的爆炸威力也大减。根据这一情况,志愿军后勤部对上甘岭方向爆破筒、加重手榴弹的供应量,原来的3000枚(根)增加到10000枚(根),另增发地雷5000个,以及每天1500条麻袋。各火线运输分队冒着敌猛烈的炮火封锁,夜以继日地将加重手榴弹、麻袋等作战物资送上阵地,保证了战斗的顺利进行。
上甘岭战役后期,12军成了作战主力。为保证运输,第3兵团决定:作战部队换班,原各级后勤机构暂不撤离,继续负责供应;前沿部队换班时,凡作战需要的物资全部移交,不准带下阵地;对新参战部队的各项保障优先安排,以解决接班部队初到阵地对情况不熟等问题。为加快597.9高地方向伤员的后送治疗,除加强火线后送力量外,由91、92、86团卫生队组成联合救护所,统一收转伤员。
在如此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下,战至11月25日,上甘岭597.9高地与537.7高地北山已经恢复战前态势,敌无力再反扑,上甘岭战役胜利结束。在为期43天的反复争夺中,志愿军共消耗弹药5113.393吨。平均每歼灭一名敌人,需消耗弹药176公斤。
可以想像,要是没有那些在火线上舍命运输的志愿军战士,只怕是前沿部队再悍勇,也难以坚持下来。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涌现出大量的舍生取义、有我无敌、闻名天下的战斗英雄,直揍得美伪军为之肝颤。但是,后勤保障战线上成千上万默默无闻的战士,才是撑起这场空前惨烈大胜仗的脊梁。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2
🙂【原创】这一大群默默无闻的人,是上甘岭取胜的关键
🙂战士:我要回去报仇 医生:不用去了,你晕倒前已经把对面打没了 6 dudu8972 字67 2024-05-13 09: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