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水浒》中鲁智深出家花了多少钱? -- gb2312

共:💬33 🌺27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水浒》中鲁智深出家花了多少钱?

《水浒》中鲁智深能在五台山出家,是得到了赵员外的帮助。

赵员外道:“若如此,最好。离此间三十余里,有座山,唤做五台山。山上有一个文殊院,原是文殊菩萨道场。寺里有五七百僧人。为头智真长老,是我弟兄。我祖上曾舍钱在寺里,是本寺的施主檀越。我曾许下剃度一僧在寺里。已买下一道五花度牒在此。只不曾有个心腹之人,了这条愿心。如是提辖肯时,一应费用,都是赵某备办。委实肯落发做和尚么?”

五台山文殊院的负责人智真长老,是赵员外的弟兄。

仅有这层关系还不够,出家还需要官方承认的证明文件,即度牒。

持有度牒的僧人,可以享受不服兵役以及各种劳役的特权。

宋朝时,祠部主管祠祭、国忌、休假日期,僧尼、道士、女冠、童行名籍,负责颁发度牒。所以度牒又称祠部牒或者祠碟。

从唐朝开始,官府就通过销售度牒,来缓解财政压力。

长期以来,度牒都是一种有价证券。作为一种需要长期销售的有价证券,就需要稳定的销售渠道。

很多知名寺院的高僧大德,就承担这样的销售任务。

比如:安史之乱期间,唐肃宗军费不足,就采纳右仆射裴冕的建议,用度僧出家的方式销售度牒,筹措军费:

时大农空乏,军兴绝资费。右仆射裴冕策,以为凡所在郡府宜置戒坛度僧。而收其施利,以给国用。会由是获主洛阳事,其所输入尤多。

禅宗六祖慧能的弟子神会,在洛阳的菏泽寺中负责度牒的销售工作,业绩非常好。以至于得到了肃宗的嘉奖,“菏泽神会”的称呼也与此有关:

肃宗皇帝诏入内供养,敕将作大匠并功齐力为造禅字于荷泽寺中。

《水浒》中的智真长老。作为五台山文殊院的负责人,应该也负责类似的代销渠道。赵员外的度牒很可能就是从他手中购买的。

赵员外购买度牒的目的,就是以后找个人替他出家,这也是求福的一种方式,所以他的度牒会放在智真长老那里。

有些人购买度牒是为了理财,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这种情况就会自己持有,以便随时出手。

度牒的价格会有波动,苏轼在《乞降度牒修定州禁军营房状》中说:

勘会度牒每道见卖钱二百贯文

我们依照苏学士的报价,度牒成本可以计价为二百贯。

但是,鲁智深出家的总花费远远不止这二百贯,比如:

当时说定了,连夜收拾衣服盘缠,段匹礼物,排担了。次日早起来,叫庄客挑了。

赵员外送鲁智深出家,准备的礼物,以段匹为主。段匹的价格大概每匹五贯(见《宋代物价研究》),既然需要“庄客来挑”,估计十匹到二十匹,不排除还有其他礼物,礼物的总值大概一百贯。

监寺打了单帐。赵员外取出银两,教人买办物料。一面在寺里做僧鞋、僧衣、僧帽、袈裟、拜具。

鲁智深出家需要的各种生活用品,包括“僧鞋、僧衣、僧帽、袈裟、拜具”,计十贯。

长老选了吉日良时,教鸣鸿钟,击动法鼓,就法堂内会集大众。整整齐齐五六百僧人,尽披袈裟,都到法座下合掌作礼,分作两班。赵员外取出银锭表里信香,向法座前礼拜了,表白宣疏已罢,行童引鲁达到法座下。

鲁智深出家仪式,是全寺五六百僧人参加的大型仪式,类似做了个大型法事。至少要一百贯,所以赵员外会取出“银锭表里信香”,这都是在举行大型法事之前就准备好了的。

受记已罢,赵员外请众僧到云堂里坐下,焚香设齐供献,大小职事僧人,各有上贺礼物。都寺引鲁智深参拜了众师兄、师弟。又引去僧堂背后丛林里选佛场坐地。

赵员外又给所有的“大小职事僧人”,各有礼物,这不同于前面给寺院的礼物,这是给僧人的礼物,估计也需要五十到一百贯。

鲁智深出家这个事,赵员外的花费在五百贯左右,不仅如此:

赵员外合掌道:“长老在上,众师父在此,凡事慈悲。小弟智深,乃是愚卤直人,早晚礼数不到,言语冒渎,误犯清规,万望观赵某薄面,恕免,恕免!”

临走之前,赵员外预料到了鲁智深很可能会闯祸,还特别预先为他求情。

贤弟,你从今日,难比往常,凡事自宜省戒,切不可托大。倘有不然,难以相见。保重,保重!早晚衣服,我自使人送来。

还特别嘱咐鲁智深不可托大。

“不索哥哥说,洒家都依了。”——这么用心,鲁智深也都真心叫哥了……

赵员外作为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过场人物,不能不说,做事也太讲究了。

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中,郭靖送杨过去终南山学艺,要能也这么讲究,估计后来杨过也不会叛出全真派了……

次日,真长老与首座商议,收拾了些银两,赍发他教他别处去。可先说与赵员外知道。长老随即修书一封,使两个直厅道人,迳到赵员外庄上说知就里,立等回报。赵员外看了来书,好生不然。回书来拜覆长老说道:“坏了的金刚、亭子,赵某随即备价来修。智深任从长老发遣。”

后来,鲁智深醉酒打坏了金刚,亭子。也是赵员负责修理的。

智深敲了一回,扭过身来,看了左边的金刚,喝一声道:“你这个鸟大汉,不替俺敲门,却拿着拳头哧洒家!俺须不怕你!”跳上台基,把栅剌子只一拔,却似撧葱般拔开了。擒起一根折木头,去那金刚腿上便打。簌簌的泥和颜色都脱下来。门子张见道:“苦也!”只得报知长老。智深等了一回,调转身来,看着右边金刚,喝一声道:“这厮张开大口,也来笑洒家!”便跳过右边台基上,把那金刚脚上打两下。只听得一声震天价响,那尊金刚从台基上倒撞下来。智深提着折木头大笑。

这两个金刚属于大型造像,右边的算是完全损毁,左边的大部分损毁。

关于佛家造像的价格,据《宋会要》,临安县九仙山无量院:

率财计三百缗,雕造八尺弥陀像。

也就是造八尺弥陀像。花了三百贯。

这俩金刚,尺寸应该超过八尺,大概总计五百到六百贯。

关于亭子的造价,宋孝宗时,奉化人舒璘在县学后面造一小亭,“召匠计之,直百缗”,也就是一百贯。

另外。鲁智深醉酒的时候没少打人,还应该有一笔医药费:

两边众人被打伤了十数个。见长老来,各自退去。

这就马马虎虎算五十贯吧。

总之,鲁智深的修理费,医药费超过了出家费,总计七百到八百贯。

另外,鲁智深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大概十个月,吃穿用度都是赵员外承担的,应该也要几十贯。

综上所述,鲁智深出家产生的总费用,应该超过了一千贯。

这一千多贯,在当时的购买力有多大呢?

按粮价计算稍微有点困难,因为宋朝的粮价变化比较大。

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全国大丰收,每石米才70到80文(见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天圣八年(1030年),每石300文(见《范文正公集》)。

熙宁元年(1068年),每石700文(见《元丰类稿》)。

宋朝一石有多少斤呢?

据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

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

因此,在宋代1石合92.5宋斤。

北宋初的标准斤重为680克,到中叶为640克,到南宋初期仅为625克。

宋代斤重的变化,是因为“市秤”总比“官秤”要轻。最后,官府在财政结算时也使用变轻了的“市秤”。到了明清时期,1斤为600克也是这个原因。

我们按每石300文(范仲淹报价),每斤640克计算(北宋中期),1石=59200克,也就是59.2公斤。

在北宋中期,300文能买59.2公斤米。

1贯=1000文,大概能买195公斤米,这个购买力还是比较高的。

最难得的是,花了这么多钱,修了这么多东西,赵员外一句怨言也没有。智真长老要“赍发他(鲁智深)教他别处去”,赵员外还“好生不然”。

鲁智深救了金老父女,后来金老的女儿做了赵员外的外室。要说鲁智深对赵员外的恩情,可大可小,赵员外这样做事,可以说是“仁至义尽”。

也可以说,赵员外是真慈悲,是以供养菩萨,罗汉的态度来对待鲁智深。

佛家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为“六度”。

赵员外这是真布施,也是大智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欢迎关注公众号:总钻风有来有去

通宝推:epimetheus,纳米小洞儿,陈王奋起,广宽,驿寄梅花,翼德,onlookor,红军迷,普鲁托,宏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