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苍狼与白鹿4中的历史 -- 五藤高庆

共:💬627 🌺3399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英国,剧本二 : 群狼的咆哮 2

成功恢复地位,胜利归国的亨利三世没能得意太久,因为以他那低下的政治能力,既不能看出自己的胜利其实只是因为对手的不团结,也不能察觉自己的阵营其实也非常不稳定——他的弟弟理查和儿子爱德华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所以保王党虽然有个共主,但却没有纪律,更谈不上控制能力。因此保王党内很多人还跟造反集团各派内通。而亨利三世却理解不了这点,他误以为西蒙逃亡是天下大定的象征,就又开始做起来去西西里的春秋大梦。消息一出来贵族群体顿时大怒。不过这次亨利三世倒是决定先谈谈再说,于是乎他颁布了《金斯顿协议》(Treaty of Kingston),提出让原来造反集团的二把手理查-德-克莱尔当中人协调,这样暂缓了亨利三世和贵族间的矛盾,但是两边依然谈不拢,而且倒霉的是作为中人的理查在1262年病死了,而他的儿子吉尔伯特是个西蒙的支持者。这些人一方面派人去教廷活动,另一方面在国内寻找盟友,结果成功拉拢了王弟理查和太子爱德华保王党内部的激进派,因为这些激进派也都厌倦了亨利三世这种无能和下头的治政,反而想推举自己的领导上位。在这些保王党的激进派和西蒙等造反派联手下,西蒙-蒙特福遂在1263年顺利返回英格兰,并进一步开始阴谋活动。他利用“犹太借款”问题,提议反对王政,建立贵族共和政体,然后再通过共和制形成的群体决议来让所有人无责任的赖掉向犹太商人借得钱。他的建议非常得贵族群体之心,这导致一度被打散的造反派再次团结起来。同年,因为威尔士人和英格兰再次爆发战斗,与此同时,造反派的说客说动了教廷,让教廷再次发诰命说亨利三世签协议的事情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得了大义名分的造反集团觉得亨利三世内外交困,正好趁他病要他命,遂集结起来一支军队挥刀上洛。亨利三世此时确无力量抵抗,遂被造反军所执。英格兰开始新一轮全面内乱。

西蒙抓了亨利三世后,一度想把他干掉。但中世纪的欧洲,国王还是有一定神圣性的,封臣公开弑杀封君这种先例很难开。加上自己能回国,保王党激进派是出了力的,所以西蒙思前想后,到底也没开这个先例。但是他自命是摄政,以亨利三世的名义发政令,这就惹怒了之前还和他联手的保王党激进派。因为西蒙抓捕亨利三世后,清洗了保王党内埃莉诺王后带的保守派,使得保王党内激进派全面上位,但激进派到底还是要保王,所以他们夺取党内大权后,马上就把西蒙等造反派看作是亟待铲除的乱贼。而激进派的本质又让他们认定对于乱贼就必须武力剿除。而亨利三世面对被执的窘境,也想出来一个应对的招儿。作为一个一贯喜欢依赖他人,又非常讲究形式主义的人,面对这种局面,首先想的是找一个可依赖的权威来压造反派。他找的人是自己的“革命同志”法王路易九世。路易九世此时意识形态已经彻底上头,而且亨利三世在之前的条约里承认他作为一个在法国有领地的诸侯,是认法王为自己的封君的。这让路易九世非常有面儿,所以亨利三世来求助后,路易九世就以封君的名义颁布了《亚眠仲裁》(Mise of Amiens),仲裁直指《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例》是“十恶不赦的造反大纲”,勒令英格兰贵族必须对亨利三世履行封臣对封君的义务。仲裁条文一出直接激化了事态,因为第一这个仲裁出自法国,所以很不得英格兰贵族的喜欢。第二仲裁本身出自另一位王,让造反派觉得亨利三世真的和路易九世勾搭起来,是能把造反派一网打尽的。第三则是路易九世因为之前搞十字军和争夺西西里方面的一系列活动,为法国和他自己挣到了很高的宗教地位。所以如果他站亨利三世的话,造反派刚在教廷弄来的大义名分搞不好会翻烧饼,这就极大地加剧了造反派的不安。于是保王和造反两派各自集结人马,1264年2月,西蒙率兵攻打保王军,第二次诸爵战争正式爆发。

亨利三世玩玩权术或许有些小本事,但真正干起仗来就连点小本事也没有了。不过幸好他生了个好儿子可以替他弥补——他的太子就是日后英格兰最强悍的武士国王之一的爱德华一世。虽然说爱德华一世为了牟取自己的权势,也曾跟西蒙苟合来反亲爹。但是西蒙为首的造反派对亲爹犯上作乱,也就是对他这个未来的国王开先例,所以他为了自己的长期利益也必须挺爹,而他力挺亲爹挺的相当不错——一生尚武的他,手下真的带出来一支强兵,并且在刘易斯战役里战绩彪炳,但他的爹和他大伯就没他的本事,结果他领兵追击敌人,和本阵脱节,导致造反派军队插了他的中路,把亲爹的中军给围了,亨利三世见状束手无策,而其手下看到领导不中用,迅速树倒猢狲散,导致亨利三世被造反派给俘虏了,爱德华一世没奈何只好投降。随后造反军强迫亨利三世签署了《刘易斯仲裁》(Mise of Lewes)以保命,签署这份文件后的亨利三世遂正式沦为傀儡,而英格兰政府也落入了西蒙之手。

西蒙掌权后也起了幻觉,觉得亨利三世已经被制服,因此“天下大定”了,于是很快暴露出自己只是一个擅长起哄扯旗杆的人,实际上并无什么政纲来应对国家的局势。他提倡的靠共识来治国的想法,在打杀犹太人来合法赖债之后就难以为继,由于贵族间很难达成共识,导致治政随性摆烂,这让英格兰的混乱并未得到什么改善,而爱德华一世借助老爹被西蒙抓住的机会,开始想办法招募忠于自己的人马东山再起。由于西蒙无力应对正在崛起的威尔士的小卢埃林,甚至还跟小卢埃林内通,导致英格兰-威尔士边境地区的边军军帅们依旧保持着对爱德华一世的忠诚。而西蒙执政为私的做法,也很快分裂了他的政府,而其中本就青睐爱德华一世的中央贵族们开始想办法给爱德华一世放水,最后甚至干脆演了出捉放曹,把爱德华一世放走了。这样再无束缚的爱德华一世立即逃到自己支持者那里,迅速组建了一支新的保王军队,并凭借自己的军事能力巧妙地以时间差战术,在伊夫舍姆战役中彻底击败了造反派军队。胜利重建了英国王室的权威。亨利三世也在这次战役中成功脱困,重返王座。但是坐稳了王座的亨利三世在清算了造反派分子后,开始厌倦了这种为王的生涯。尤其是他看出他的儿子如此的成功,使得保王党的臣子与其说是忠于他,其实是忠于他儿子爱德华。加上常年折腾让他的身体垮了,所以亨利三世干脆让儿子当上了英格兰摄政,将政事全权委托给他,自己去当太上皇了。晚年的亨利三世除了在爱德华一世去参加十字军事业期间治了一段时间的政事之后,就是在家里祈祷修仙,退休不管事儿。1272年11月16日,亨利三世病死,结束了他胡折腾的一生。

纵观亨利三世的治世,可以看作是嘉靖道长的英国劣化版。在他无能和短视的治理下,被复杂的内外问题所困的英格兰,完全可以当的一句:“吏贪将弱,民不聊生”。而且还因为其操盘手法过于粗糙,思路天真幼稚,甚至连基本的帝王心术都没有,最终玩砸,结果“纲纪弛矣”的问题以第二次诸爵战争的形式彻底爆发出来,差点就把金雀花王室给玩没了。只是因为英格兰此时的主要对手要么是意识形态上头,要么是力量实在孱弱,不能利用此时英格兰的内乱要了英格兰的老命,加上亨利三世自己成功生了个“孙仲谋”,有个好大儿替他打,而封建诸侯彼此间的日常敌视,相互扩张的本性,为英格兰的国权留下了能见缝插针的裂隙,所以才没有酿成大祸。英格兰也因此保住了日后恢复元气的机会。但是为人君把国家搞成这样子,实在是失败到家。加上做人也是个性平庸,无甚亮点特质,所以亨利三世也成为英国史上最籍籍无名的君主,最多也只能说是庸君典范。但他的昏庸无能给了英格兰其他势力利用他作为道具,登上舞台尽情表演的机会。以西蒙为首的造反派成立的国会,是英国政治史上最早的议会实践,虽然很不成功,但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范例,还是堪为后世的垂范。后世英国议会政治史公认是从此开始的。而以德罗切斯和休伯格为首的党争,又为后世英国的党争政治立了榜样。可以说当代议会政治的雏形和形制,就这样在亨利三世朝形成了。而英格兰教会利用亨利三世的迷信,大搞建设,很多英国重要的教堂建筑和城建,都是亨利三世朝时期开始搞得。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亨利三世的无能,还是在某些方面成为了一种黄老式的无为而治。使得本来较为粗放的英国政治顺利演变出了更精细和合理的外形框架,因此这一点上来说,他虽然不是一位成功的金雀花封建君主,但也算一位对英格兰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君王。他治世时期发生的种种事迹,现在对英国史上依然有着独特的意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