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个人关于近现代中印边界史的笔记提纲 -- GourdWang
尽量每周一篇
我最初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看了90年代的一套纪录片——《共和国战争》,其中提到了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和中苏边界冲突。后来在21世纪又接触到了60年代曾任《泰晤士报》驻印度记者的内维尔·麦克斯维尔所写的《印度对华战争》(他是一个澳大利亚人)。本来以为中印边界问题虽然长期悬而未决,不过两国基本能够保持克制态度,维持边境地区的和平和安宁。但2017年的洞朗事件和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事件再次使得中印边界问题成为了中印两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焦点。
在关注事态发展的时候,我开始搜索更多的相关材料。然而同时也发现,很多国人对于中印边界问题要么漠不关心、要么信口开河,掌握正确可靠信息的人其实很少。长期流传于中文互联网上的说法五花八门,比如说解放军逼近新德里、印度考虑迁都等等。从这一角度讲,某些网民的逻辑水平和鉴别能力和喜马拉雅山对面的印度网民颇有共通之处。我也希望各位听众能够通过我的这一系列讲座对中印边界问题有比较符合实际的初步认识。
在中印边界问题上,除了《共和国战争》和《印度对华战争》以外,还有一系列研究著作值得一读,比如阿拉斯泰尔·兰姆所著的《中印边境》和《中印涉藏关系史》等、古普塔著的《中印边界秘史》、达尔维著的《喜马拉雅山的失策》(中文选译本标题为《克节朗之战》)、普拉萨德所著的《达旺的陷落》(中文译本标题为《一个侵华将军的自白》)、军事科学出版社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等等。以上书籍和资料除了《战史》以外均有实体中文版,不过其中《克节朗之战》的翻译水平一言难尽。
此外还有很多原始资料,这里不多论及。但必须特别说明,《喜马拉雅的雪》之类八九十年代颇为流行的伪纪实文学作品与事实差距很大,请务必不要当真。
中方立场
要讲中印边界问题,就要提中印边界和边境地区的位置。一般来说,中印边界全长约1900公里。这条漫长的边境可以被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即西段、中段、锡金段和东段。
其中西段长约600公里,北起新疆和田地区的喀喇昆仑山口,南到西藏阿里地区的盖亚山,基本为南北走向。
中段长约450公里,西北起盖亚山,东南至里普列克山口附近的中、印、尼泊尔三国交界处,基本为西北-东南走向。
锡金段长约200公里,西北起中、印、尼泊尔三国交界处的无名雪山,东南至吉姆马珍雪山的中、印、不丹三国交界处,先从西向东、后从北向南。
东段长约650公里,西起位于不丹王国Jomotsangkha以东的中、印、不丹三国交界处,东到西藏察隅县库阳山口以西的中、印、缅三国交界处。
其中,锡金段边界是由于印度70年代吞并锡金后出现的,所以此前的中文材料将其称为中锡边界。
印方立场与双方争议地带
上面所说的是中国方面对于边界位置的立场,而对于印度方面而言,双方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地区:
首先,由于印度对整个查谟、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都宣称主权,所以印度认为中巴的边界条约是无效的,中印边界的西端起点应该是中、阿富汗、印度(克什米尔)的三方交界处,也就是中阿边界的南端。而从该端点到喀喇昆仑山口一段的具体走向,印度方面认为乔戈里峰(世界第二高峰)北坡一带的克勒青河谷(印方称沙克斯干河谷)属于印度领土,这是印度视角中中印边界从西端开始的第一片争议领土,面积约5300平方公里,目前全部由中国控制。
其次,对于喀喇昆仑山口以东的中印边界走向,中国方面提出的传统习惯线基本沿着喀喇昆仑山脉主脉以东的一条山脊线向南行,而印度方面所提出的主张线在喀喇昆仑山口东侧继续向东,沿昆仑山脉继续向东一百多公里后才转而向南,到喀喇昆仑山脉位于新藏边界的余脉。中方西段传统习惯线、印方西段主张线、新藏边界线之间所围成的地区,一般称为阿克赛钦地区,这是中印边界的第二片争议领土,面积约2.66万平方公里,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由中国控制,印度巡逻队时不时会在争议区巡逻,但基本没有长期固定据点。
第三,在班公湖南北两岸,印方主张线从喀喇昆仑山脉的余脉向南,穿过拉那克山口继续到札嘎尔山再转回向西,沿长川河到库尔纳克堡的班公湖北岸,穿过班公湖后先向南再向西,到班公洛/曼冬错北岸后转向南,在热钦拉山口以南与山脊主脉汇合,也和中方的传统习惯线汇合。班公湖南北两岸地区是中印边界的第三片争议领土,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由中国控制,2020年前后班公湖南北两岸的传统习惯线附近地区曾发生对峙。大多数说法将阿克赛钦地区和班公湖南北两岸都算作阿克赛钦地区,得出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公里的数字。但实际上,阿克赛钦地区是被周边山地包围的几处高原,而班公湖南北两岸争议地区基本上是山区,少有大片平地,地形地貌是有一定差别的。
第四,印方主张线沿着山脊主脉向东南,经过羌山口、觉拉山口、巴扎拉山口,到典角村东南5公里处越过印度河,再沿着典角村东南山脊至恰尔丁山口,而中方传统习惯线则在都木契列附近向南离开山脊主脉,随后沿印度河至埔克齐附近向南,经乌木隆山口后继续向南。双方在这一区域的主张线所围成的争议地带称为巴里加斯地区,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其中中方控制了印度河以北全部和典角曲以东全部,共约950平方公里,印方控制了印度河以南、典角曲以西地区,面积约530平方公里。
第五,双方主张线在恰尔丁山口以西处汇合,继续向西经伊米斯山口后转而向北,直到斯诺乌山。但可能由于当时测绘和标图的问题,中方提出的传统习惯线在斯诺乌山存在一定问题,如按中方的画线原则,边界应在斯诺乌山以南的一道山梁转而向西。在边界穿过帕里曲/扎贡沃普达河的位置上,双方存在一定争议,这里称为提布列争议区,面积约21平方公里,目前双方交叉巡逻。
以上五处是中印边界西段的争议地区。
在中段,双方首先对巨哇曲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归属存在争议。这一地区面积约350平方公里,均为印控。
其次,双方对于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区的归属也存在争议,这一地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均为印控。
第三,双方对甲扎岗噶河流域的归属存在争议,这一地区也称为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这一地区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均为印控。
第四,双方对然冲曲、乌热曲、香扎曲流域的归属存在争议,这一地区分别称为然冲、乌热、香扎和拉布底地区,面积约820平方公里,均为印控,但据说中方近年来加强了实控线附近的巡逻。
以上四处是中印边界中段的争议地区。
锡金段边界由于中国和英国曾签订条约规定了划界原则,因此争议不大,仅在开鲁山口以北的所谓“手指地带”存在一定争议,面积并不大。
至于东段边界,中方所主张的传统习惯线从中、不丹、印度三国交界处沿喜马拉雅山麓一直向东偏北而行,在巴昔卡附近穿过雅鲁藏布江,在尼扎木哈特附近穿过丹巴河,随后转而向东南进入山区,沿山脊至察隅河,沿察隅河向东到金谷底附近离开察隅河转向东南的嘎仑河,最后向南到库阳山口以西的中、印、缅交界处。而印度主张线基本为麦克马洪线,西起夏拉山口以南,随后向东穿过娘母江曲,经棒山口后基本沿喜马拉雅山主山脊向东,到墨脱西让村附近穿过雅鲁藏布江后继续向东、东南,至察隅县沙马附近穿过察隅河,随后继续向东南至底富山口。这两条线之间的区域,中方称为藏南(然而实际上藏南所指的地理范围要比中印东段争议区要大得多),在印度则构成了其设立的伪阿鲁纳恰尔邦的主体,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除克节朗河北岸、旺东-无名湖地带、形琼普张等少数地区以外,基本均被印度控制。
总的来说,双方争议的主要焦点位于阿克赛钦地区(包括班公湖两岸和巴里加斯)和藏南地区,这里也是1962年双方短促战争的主要战场。
边境地区
中印西段边界涉及的边境地区是中方一侧新疆和田地区的皮山县、和田县,西藏阿里地区的日土县、噶尔县、札达县,印方一侧的查谟与克什米尔邦、拉达克中央直辖区。如果考虑印度对整个克什米尔的宣称的话,边境地区还要包括新疆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县和叶城县。
中印中段边界涉及的边境地区是中方一侧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县和普兰县,印方一侧的喜马偕尔邦和北阿坎德邦(原属北方邦)。
中印锡金段边界涉及的边境地区是中方一侧西藏日喀则市的岗巴县和亚东县,印方一侧的锡金邦。
中印东段边界涉及的边境地区是中方一侧西藏山南市的错那县(已改市)、隆子县,林芝市的米林县、墨脱县、察隅县,印方一侧的伪阿鲁纳恰尔邦和阿萨姆邦。
最后要提到一个问题,就是印度方面喜欢将中印边界说成是“印藏边界/边境”,如“印藏边境警察部队”等等。这个提法一方面有将印度和西藏对等,从而视后者为主权国家的嫌疑;另一方面试图混淆中印边界同时还涉及新疆的事实,从而方便印度方面用英属印度和西藏方面的几个非法条约来“证明”所谓“印藏边界”的走向。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4
🙂【原创】(二)中印边境地区的地理情况 12 GourdWang 字11497 2024-06-20 21:39:04
🙂图太少了,要是多配点图就好了 liuhaoasd0701 字0 2024-06-21 22:02:12
🙂一共就4M空间 GourdWang 字18 2024-06-23 00:10:57
🙂【原创】(一)中印边界在哪里?边境地区包括哪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