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总的说说最近发生的几件事 -- 本嘉明

共:💬339 🌺1928 🌵54新 💬6 🌺1 待认可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AI高铁网

孙凝晖院士最近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上,为人大的高层做了一个科普报告,题目是《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的发展》。以下链接是报告全文。

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的发展

(一)

首先,我再说清楚一点我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小想法。

1,中国目前面临一个经济困难期,困难的规模大,也比较有深度,至于走出困难期的时间点,暂时不好预测。

2,我认为这个困难期是可以走完的,不会产生致命的破坏力。但在“苦难行军”的过程中,很多普通人会忍受损失和痛苦。打个比方,同样是一桶汽油失火了,中国这桶油,漏了,流得满地都是,被火面积大,燃烧时间长;俄罗斯这桶油呢,将来会直接爆炸了,灾害时间很短,但破坏力大。

3,对于以上第二点,我有这个信心的原因有几个。

A,中国经济仍旧有内生的科技进步活力,以及将新科技大规模工程化的优势。有时候试错成本很高昂,但国运够好时,一把就中,也不是不可能。

B,经过超过10年的缠斗,世界唯一“紫金之巅之战”-----中美之间的大国竞争,渐渐聚焦最关键的战场,即科技进步。这样来竞争,既满足了中方的“斗而不破”,也迎合了美方的“优势在我,竞争有护栏”,对世界文明的存续和发展,是一种隐性保证和承诺。简单讲,你们两个小气鬼聚焦在这个场域卷来卷去,间接保证了地球不会爆,同时也(被迫)承接了全人类文明进步/科技发展的主体责任,不敢安逸下来-----这对于热爱巴适慢生活的190个成都人邻居来说,不能算是太坏的事。

C,其实在科技之外,中美各有大量的麻烦,其中有些麻烦是双方都卷入的,比如俄乌战争和全球暖化;有些是各自单有的。如果把这些麻烦,掩埋得好,锯箭杆锯得好,“养寇”养得好,中美就会默契地丧失对热战的兴趣,而满足于相互的科技竞赛,当然也附加一点军备竞赛。科技竞争,很多时候是极其不理性的(比如太空竞赛),但也远远好过热战。

D,中国独有的麻烦,现在最大的,无疑就是经济困难。这个困难到底有多大?我们等着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未来的变动情况,即:短时间内会变动几次?累计的变动幅度?

但这个困难的存在,本身也有一些“光明面”(当然用了这个词,有点胡叼盘级别的厚颜无耻),比如:一,遏制了军事打击的冲动,毕竟一年下水一个英国海军的情况下,不用用这些大玩具,大本营会很不甘心的,心里痒痒。现在好了,关门过紧日子,想通了,本营不上这个当,小的们,有斧子用斧子,没斧子用狼牙棒。二,危即是机,退潮之时,也是社会治理模式大破大立的机会。

会不会因为经济危机反而引发热战,试图以掠夺来缓解危机,就像二次大战那样呢?应该说,一个巴掌不响,目前最关键的中美双方均无此意。

(二)

回到孙院士的讲座,我的理解就是:人家美国要仿照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搞一个“AI大飞机工程”。我们中国搞大飞机还不行,但科技竞赛绝不缺席,于是让开大路改走两厢,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我们中国,搞个“AI高铁工程”。都是运人么,高铁有高铁的短处,也有高铁自己的实惠。

与人斗,其乐无穷;既然双方默契是文斗,就敞开了斗,哪怕写《九评》呢,不跟赫鲁晓夫打仗就行。这就是主席当年高明的地方。赫鲁晓夫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问题上是相对谨慎的,直到勃列日涅夫于1968年武装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宣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面对苏联时)主权有限论”,自1960年即悬而未决的珍宝岛归属问题,才开始急速恶化到热战。赫鲁晓夫只是“修正主义”,而勃列日涅夫是“社会帝国主义”。目前的美国,虽然有“先俄后中,逐个击破”的阳谋,但俄罗斯还没咽下去,怎么敢把中国再塞进嘴里?它还在赫鲁晓夫那个阶段。

因此,中国的战略机遇期结束了没有?上一个,是结束了;而下一个(对峙中的科技竞赛)可能刚刚开始,新战略机遇期虽然表面看起来严峻危险,但只要把握得好,让美国始终处于“优势在我,不(热)战可赢”的错觉中,走钢丝是走得通的。

总之,中国经济始终是“骑自行车过独木桥”,千万要把握住速度。没有最起码的发展速度,什么毛病都会放大。你可以争论,什么样的速度是“有质量的速度”,什么样的速度是“有害的速度”,但假如“有质量的速度”一时不成气候的话,老的速度还是得维持,慢慢交棒退出。

孙院士的讲座内容,无疑是“有质量的速度”的一个新的生发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