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看到河里待回复,又想起一个堪称史上嘴最损的诗人 -- 寄意寒星

共:💬14 🌺349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看到河里待回复,又想起一个堪称史上嘴最损的诗人

现代网络上,对嘴损有很多网络热词去定义,比如愤青,指思想偏激、情绪化,有极端言论和行动的青年;比如喷子,指言语恶毒、言辞极端、思维偏激;比如毒舌,指语言尖酸刻薄。而在诗文盛行的大唐,这样的损嘴、毒舌,自然要体现在诗文中。其中最著名的,非罗隐莫属。

罗隐,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833年出生于杭州城的一个寒儒之家,少时聪慧能文,被称为天才少年,但因为长相丑陋,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这使罗隐逐渐养成了孤僻偏激的性格。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这也是导致了罗隐沧桑一生的重要因素。

罗隐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参加大唐公务员考试十次未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换了旁人科举三五次不中也就作罢了,可罗隐就是不信邪,考了10次,最后心灰意冷,改名隐,回家隐居去了。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史称“十上不第”。而罗隐之所以十几次不中,当然并非是因其才学不足,更多的其实是因为其愤青心态。

比如一次科举,正赶上长安下大雪,别人都在写诗庆祝瑞雪兆丰年,他却大笔一挥,写了一首诗

《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这样借题发挥唱反调的诗风,显然不会被录取。

年轻的罗隐还是有强大的心脏的,屡次失利并未击败他进入体制的信心,于是他年年落榜年年考。而且越考对自己的才学越有信心,每次考前都去长安城游个遍,顺便出出风头,顺便把长安城纨绔子弟们骂个遍。就这样他的才情遍天下,但也得罪了满朝权贵,连着数次落榜。

第五次落榜后,他写下了

《送顾云下第》。

行行杯酒莫辞频,怨叹劳歌两未伸。

汉帝后宫犹识字,楚王前殿更无人。

年深旅舍衣裳敝,潮打村田活计贫。

百岁都来多几日,不堪相别又伤春。

这首送别同期落第朋友的诗里,嘲讽度直接拉满:汉帝后宫里的嫔妃宫女都认识字,而楚王(大唐)朝廷上居然连识字的人都没有。

当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的名声也传到了皇帝耳朵里,准备破格录用他的时候,结果政审不过关,又被拿下了。

据《唐诗纪事》记载,“昭宗欲以甲科处之”,刚说了这个打算,下面有大臣就说了,这个罗隐诗写的是好,但是嘴太欠了,他连皇上您他都敢讽刺:“隐有《华清宫》诗曰:‘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时节好笙歌。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昭宗心想我们老李家也没有得罪你呀,怎么还写诗骂我家祖宗了?行了,你还是别来当官了。

但罗隐却跟大唐杠上了,既然你今年不录取我,我就明年继续考。他一边在诗文里讽刺当权者,一边又对科考有着一种执拗的信念。咸通八年,罗隐第六次落第。于是又写了一首诗讽刺:

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仅成灰。

早知世事长如此,自是孤寒不合来。

谷畔气浓高蔽日,蛰边声暖乍闻雷。

满城桃李君看取,一一还从旧处开。

满城的桃李(学子)君随便看着录取,结果还是录取的官宦子弟。

与此同时,罗隐进一步加大嘲讽力度泄愤,把自己多年来的文稿编辑成册,“好言人之恶,谓之谗”,取名为《谗书》。在自序中写道:

生少时,自道有言语,及来京师七年,寒饿相接,殆不似寻常人。

方回在《谗书》跋中写: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一本《谗书》,收文58篇, “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

比如在《代韦征君逊官疏》一文中,罗隐假借受诏第二天便死去的韦征君给皇帝写“辞职书”,借韦征君之口,抒讥讽之词一一“辞职书”中的韦征君,不停地谢主隆恩,一再表示自己无才无德,“于国家则未有丝发用处”。申明提拔自己这样的庸官,岂不“徒令四夷八蛮,疑陛下有玩人之事。”

不仅讥讽当朝的用人制度,一个“玩”字,直接拿皇帝开涮。

当然,罗隐的写作风格后来得到了鲁迅先生的高度评价,称“正是一榻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俩人可谓是惺惺相惜。

罗隐第八次落榜后,为了生计投奔了湖南团练观察使于環,于環曾任吏部员外郎,对罗隐很是赏识,多方推荐罗隐,眼看着就能谋个一官半职了,结果又被另一个落第考生给坑了。

875年,山东考生黄巢落榜后,同样写了一首诗。(为啥落第考生都喜欢写诗呢?)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跟罗隐不同,罗隐是写诗嘲讽,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人怂话不怂;而黄巢是诗狠人更狠,直接揭竿而起。

为避黄巢之乱,唐皇出宫逃难,随驾之人有个耍猴的,训的猴子像大臣一样随朝站班。皇帝佬一高兴,便赏了耍猴的五品官叫“孙(狲)供奉”。罗隐听说之后,掩不住满腔愤懑,又写诗一首:

十二三年就试期,

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

一笑君王便著绯。

辛辛苦苦考试的不如街边耍猴的,这心是哇凉哇凉的。

同样因黄巢之乱,罗隐失去了即将到手的功名跟安稳的生活,隐居九华山避乱。当然,以罗隐的性格,对黄巢也不会有什么好话。黄巢起义平息后,他离开池州,又写了《别池阳所居》一诗:

黄尘初起此留连,火耨刀耕六七年。

雨夜老农伤水旱,雪晴渔父共舟船。

已悲世乱身须去,肯愧途危迹屡迁。

却是九华山有意,列行相送到江边。

字里行间,满是心酸。

之后,罗隐的科举雄心彻底丧失。当年的愤青喷子也有变老时,剩下更多的则是认命了的宿命感。

这时候他写了“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来感慨人生,直接躺平。

据记载,此时罗隐受到了一个开小吃铺的老太太的指点,所以才放弃科举直接另辟蹊径去当官的。老太太告诉他,罗才子,你真是傻啊,考科举不就是为了有博取富贵本钱吗?你早已名满天下,本钱有了,何不直接博取富贵呢?

茅塞顿开的罗隐,投奔了吴越王钱镠,任过钱塘令、掌书记、迁节度判官、司勋郎中、给事中,当了22年官,也算实现了少年的梦想。此时的他心态已经相对平和,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认命诗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当然,惯性使然,躺平了的罗隐偶尔还会抬抬杠,跟别人唱唱反调的

《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冤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回看罗隐的一生,考公屡试不中还是有原因的,

其一就是相貌问题,用网络说法就是长相很提神。

据《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凡择人之法有四:

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用现在的话说,录取公务员就是第一看是否相貌端正,第二看言谈客观,第三看字迹工整美观,最后才是看文章写的如何,有才华但长得比较尴尬且言辞偏激的罗隐自然很难被政府录用。这个客观原因其实古今中外皆然,公务员要求相貌端正也是一个基本条件,倒也无可厚非。

关于罗隐的相貌,还有个故事:

宰相郑畋之女读了罗隐的诗句后,就成了“隐迷”,患了相思病且病入膏肓,不见罗隐、不嫁罗隐就活不了了,爱女心切的郑畋就安排罗隐上门相亲。结果郑女隔帘见到罗隐后,直接见光死。撂下一句“怎么长得跟二维码似的,不扫一下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不但断了嫁罗隐的心思,后来连罗隐的诗也再不看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罗隐的性格问题。自恃才高,个性直率,毒舌加喷子,嘴又欠,甚至以反体制为荣,显然不适合当公务员。哪个录取他的主考官不怕他吃饭砸锅受牵连?

《唐才子传》评价他“恃才忽睨”、“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实在是一语中的。

关于罗隐的嘴欠,流传下来一个成语:云英未嫁。

罗秀才隐,傲睨于人,体物讽刺。初赴举之日,于钟陵筵上与娼妓云英同席。一纪后,下第,又经钟陵,复与云英相见。云英抚掌曰:“罗秀才犹未脱白矣。”隐虽内耻,寻亦嘲之:“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鉴诫录》)

说罗隐第一次赴京赶考时路过钟陵,认识了一位名叫云英的妓女,相谈甚欢。十几年后罗隐落第返回路过钟陵,再次见到了云英。这个云英调笑道:罗秀才还没有考公上岸呀!罗隐觉得很羞耻,但嘴上却不饶人,顺口就作出了一首诗嘲讽。咱俩一别十年,我没有取得功名,你也还是个剩女,我不如其他秀才,你连其他女人都比不上,咱俩彼此彼此,都是人菜瘾大。

这俩人的嘴都欠。

还有一个嘴欠的故事:

黄巢之乱后,朝廷又想招罗隐为官,结果又有人说了他的毒舌事迹:“某曾与之同舟而载,虽未相识,舟人告云:‘此有朝官。’罗曰:‘是何朝官!我脚夹笔,亦可敌得数辈。’必若登科通籍,吾徒为粃糠也。”这罗隐还没当官,说他用脚夹个笔写诗文,都比我们写得好,要是他当了官,我们这些人还不被他贬成狗屎?

当然,罗隐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嘴欠,所以写了《曲江春感》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高阳酒徒行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圣明的时代知道人才的可贵,不抛弃有才之士,侯门也是非才不用,我这种无才之人还是散舟五湖吧。

通宝推:方平,起于青萍之末,潜望镜,领班军机,棋人鲁大耍,阴霾信仰,zwx650,燕人,桥上,sasakio,大眼,方恨少,李根,onlookor,陈王奋起,菜根谭,青青的蓝,普鲁托,白马河东,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