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驼峰航线——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战略运输行动 -- woyan

共:💬9 🌺52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驼峰航线——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战略运输行动

前段时间写了柏林空运(柏林空运——让欧洲倒向美国的标志性事件)提到柏林空运的组织者主要来自于原驼峰航线的参与人员,回复中有人提及介绍下驼峰航线,实际上在前几年中美关系还不错的时候,关于驼峰航线的介绍文章有很多,我只说几个国内信息中不常提及,还有国外原始资料相对照有差异的地方。

驼峰航线英文命名为“The Hump”,按美国的解释是因飞行高度受山峰高度及螺旋桨飞机性能限制,飞机只能紧贴山峰飞行,飞行轨迹高低起伏状似驼峰,所以得此名。

国内按位于云南昆明的驼峰飞行纪念碑上的表述是:“飞越当时被视为空中禁区的喜马拉雅山区,海拔五千公尺上下,航线下方群山耸立,似骆驼峰背,驼峰飞行由此得名。”

搞驼峰空运的起因是滇缅公路的关闭。国内的文章一般提及是在1942年5月日本占领缅甸切断滇缅公路。实际上在1940年7月10日,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战时内阁为了避免同日本发生冲突,决定关闭滇缅公路,1940年7月17日英国与日本签订了《英日关于封闭滇缅公路的协定》及秘密备忘录。整个二战期间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一直在坑中国。

对于英国的做法,美国并没有公开反对,而是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宋子文出面和美国沟通,要求盟国至少要对国民政府提供一个基本的物资供应,以保持重庆国民政府继续战争的动能和意愿。宋子文在1942年1月正式向美方提出了印度至中国的空中货运方案,根据该方案他认为如果有100架C-47运输机专责本地运输,可以在每个月最多运输1万2千吨的货物,而根据估算只要每月有7500吨的物资就可以保证国民党军队几个王牌野战师和拥有约500架飞机的国民党空军的正常运作。

1942年2月2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认可了该方案,并致信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强调“保持中国运输线的开放是紧急和重要的任务”。3月,美国第十航空队在新德里成立,第十航空队的主要任务便是规划一条自印度至中国的专用航线。4月,美国陆军航空队成立中印航空运输司令部( India-China Ferry)。5月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同意进行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空中补给工作,并由美国陆军航空队全面负责。

1942年7月驼峰航线开始运作。其路线是所有援华物资在印度加尔各答港卸货,由铁路运输到阿萨姆邦的几个机场,再由机场将货物装运到飞机上飞抵中国云南和四川的空军基地。

最初的驼峰空运是由是DC-2、DC-3、C-47和C-53运输机负责运输,但除C-47外其它这些飞机不适合高负载的高空作业,无法飞越高山而只能在山谷中穿行,但在没有合适的导航设备与无线电信标,飞行员又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损失惨重,也远远无法达到预定的运输量。

当时为了运输汽油,美军还特意把B-24轰炸机改装成C-109燃油专用运输机,在机身内安装了8个油罐,一次最多能够装载2,900加仑高辛烷值航空汽油。但该机飞行状态极不稳定,而且满载时C-109若降落不够平缓甚至会发生爆炸,让当时的美国飞行员深恶痛绝。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军却发现一个在原陆军中不受待见,几乎被划分到二线的C-46 Commando 运输机却特别适合执飞驼峰航线。

C-46当时因为笨重难看、故障高和没有自封油箱而被称之为“柯蒂斯灾难”,甚至在欧洲战场上不允许投入一线使用。但它承载量大,最多可以运输四吨物资,更重要的是,C-46在密封加压后的爬升高度可达7300多米,可以直接飞越过驼峰航线上的绝大多数高山,因为C-46看上去又胖又圆,当时驼峰航线上的飞行员们特别昵称它为 “Ol' Dumbo” ,就是迪斯尼动画中的小飞象。

C-46 Commando于1943年4月起开始执行驼峰航线飞行。装备C-46之后驼峰,航线的空运吨数明显提高,于1943年12月达到12594吨。并继续攀升于1945年7月达到历史最高值。

不过即使如此,恶劣的天气和地形,再加上日军飞机的攻击,飞机的坠毁率仍然很高。由于地区的偏远以及中缅印战区较低的优先级,飞行必需的零件和补给供应十分紧张,以至于有时地勤人员不得不组织起来派往喜马拉雅山麓捡回前段时间坠毁飞机残骸上的零件以维修编队内剩余的飞机。但零件的不足和质量上问题又导致了更高的机械故障,以至在最高峰时每月飞机损失总额占所有飞机的50%。

转折点出现在1944年5月,当时中国远征军取得密支那大捷,成功的占领了缅北的密支那机场,其作用在于首先该机场原本是日军进攻驼峰航线上的美军飞机的主要机场,现在航路上的日军进攻受到了极大限制。其次机场本身也成为航线上飞机出现故障后能有的一个紧急的降落点。更重要的是C-54“空中霸王”四引擎运输机开始来到了驼峰航线,凭借其8000多米的爬升高度和2倍于C-46的运载量,很快就成为了空运的主力。

接着在1944年10月,驼峰空运迎来了新的指挥官特纳(William H. Tunner),也就是后来柏林空运的指挥官。他到来后让驼峰航线改以密支那机场为中转机场运作,即从印度飞到密支那机场再向北飞昆明,让航线更平直并躲避开那些高耸的山峰,并大幅度增加了C-54飞机的数目,调集中缅印战区的战斗机中队来护送,以防日本飞机的拦截。

随着C-54的到来带来的运输量的上升,美国制定了新的战略任务,组建美国陆军第20航空队,装备最新的B-29‘超级堡垒’重型远程轰炸机,从中国大陆出发开始对日本本土目标进行战略轰炸。

驼峰航线空运行动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尽管在1945年1月开放中印公路后其重要性有所下降,但截止收复仰光时,空运的总吨位仍比公路运输要多得多。更重要的是除了运入急需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和大量医药用品外。还运送了中美官兵人员33477名,大部分是中国赴印度补充驻印军的官兵,以及赴印度受训的中国空军人员。还外送了大量外贸商品和矿产品及数百万公斤的农副产品,所以驼峰航线不仅有军事意义,还有维系抗战战时经济的经济意义。

整个驼峰航线行动持续时间长达3年,总记飞行时间达150万小时,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多架,共参与人数84000多人,运送物资65万吨(也有85万吨的说法)。

同时该行动美军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牺牲人员近3000人,其中机组人员1300多人,总损失率超过80%(该数据未包含中国航空公司的中方损失飞机和人员)。

美国印中空运联队司令官特纳将军在驼峰航线行动束后曾对记者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两个同盟国家间飞行,它的飞机损失率竟会超过对德国的轰炸,这就是驼峰航线!”

通宝推:何求,onlookor,桥上,不远攸高,张新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