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兼整理,中庸考辩。 -- 铁手
现在有的人把“中庸”解读成“中等”、“不好/上/左不坏/下/右”、“平庸”……总之就是不在两极。更有的人把它解读成“稳定”、“不闹事”。
其实,俺说呢,你要说中等就说中等,要说不好不坏就说不好不坏,要说稳定就说稳定……,干嘛非要套一个“中庸”的壳呢。套一个孔子曰,或者言必称希腊,都是唬人的🤔🤔
尤其是这句结论,可谓是一针见血,把那些不懂装懂的画皮都剥了,都是唬人的。因为中庸的中从来不是中间中等更非平庸,而是恰当、适当。
关于中庸的地位,主席有过明确的评论
“‘过犹不及’是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是重要思想方法之一。”
“‘过’的即是‘左’的东西,‘不及’的即是右的东西。依照现在我们的观点说来,过与不及乃指一定事物在时间与空间中运动,当其发展到一定状态时,应从量的关系上找出与确定其一定的质,这就是‘中’或‘中庸’,或‘时中’。说这个事物已经不是这种状态而进到别种状态了,这就是别一种质,就是‘过’或‘左’倾了。说这个事物还停止在原来状态并无发展,这是老的事物,是概念停滞,是守旧顽固,是右倾,是‘不及’。孔子的中庸观念没有这种发展的思想,乃是排斥异端树立己说的意思为多,然而是从量上找出与确定质而反对‘左’右倾则是无疑的。这个思想的确如伯达所说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
《论语·雍也篇》“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所认为的世人长久缺乏的最高道德的“中庸”主要包含:
一是中,即用中。《论语·先进篇》记载:“子曰:‘过犹不及’”。
二是和,即中和。《论语·学而篇》讲:“礼之用,和为贵。”
三是时,即时中。《论语·学而篇》记载:“使民以时”。
这三者合一才是中庸的全部内容。用现代人的语言来讲,就是用正确适当的方法,和而不同,讲团结,与时俱进。
而了解中庸思想产生的过程,对这一思想理解才会更深刻。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从尧谓“允执其中”,舜谓“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到孔子提出“中庸”之德,“过犹不及。”再到《中庸》一文全面阐述“中庸”思想,中庸之道的精义,在于张弛之度,也就是用最恰当的方式去做事。
所以这也是主席谈论中庸之道的逻辑所在。他谈这盘话就是针对的统一战线。而这段话里本身就体现了辩证法,即统一里有斗争。
“统一战线一方面讲亲爱、讲团结,另一方面又要斗争。那就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们在学校,一个人自身也有统一与斗争,自己犯了错误,不是要斗争吗?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也是说统一里有斗争。”
“中庸”作为方法论,核心思想即是“度”。“过犹不及”便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这就是要求对任何事物的把握不论认识还是改变要恰如其分。中庸追求的是事物的最佳状态,是质的最优,而不仅仅是质的保持,即“和而不流、中立不倚”。而这,也是质和量对立统一的体现。正如列宁所说:“真理再往前迈进一步,哪怕是极小的一步,也会变成谬误。”
而对中庸最大的误区是认为其平庸、稳定、不闹事。事实上它对事物变化之度、对一定质所能容纳的量的限制要严格的多。《孟子.尽心上》说:“大匠不为拙工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中于绳墨、合于彀率”,可谓追求最高标准和最佳状态了。
但这种严格是统一于更高的层次。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于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统一,并不是要求任何事物要有一致而固定的模式,而是实际结果的实现。对此,孔子就有过形象的阐述:“文质彬彬”,要求文和质恰好的匹配与契合;因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并非要求固定的文、质标准,这完全是最朴素的辩证法。
正因为中庸之道非后人望文生义的保持中立的骑墙派,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君子节操,所以《中庸》里写道:“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没错,万法法于中,中也是修身养心的主要内容 1 五磊山 字309 2024-10-21 23:14:29
🙂和墨家比起来还是差得远 2 假设 字2019 2024-10-12 11:19:26
🙂【原创】球心,球面,量子态,占卜,中庸。 2 履虎 字7424 2024-10-04 05:37:07
🙂关于中庸,老普的解读才是最到位的
🙂普鲁托对于“中庸”的定义是对的 14 孟词宗 字2254 2024-10-02 22:46:38
🙂程颐释“庸”很有道理的 4 大眼 字441 2024-10-03 0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