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淮海战役的指挥艺术】第二章淮海战役愿景和计划的出现 -- 镐梓
当粟裕提出淮海战役作为济南战役的快速续集时,他是在表达解放军作战原则 6 和 10 的情绪。他希望利用这种情况来维持和建立势头,这也与孙子倡导最大限度地利用“势”(存在的潜在能量)的主张一致。因此,作为他提案的一部分提出的作战设计也体现了解放军的 10 条作战原则和孙子的《孙子兵法》中包含的概念也就不足为奇了。
解放军的 10 项作战原则于 1947 年编纂成文,是共产党战略的表达和军事规划指南。正如毛泽东所描述的,它们是“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所的主要的方法......,是人民解放军在和国内外敌人长期作战的锻炼中产生出来,并完全适合我们目前的情况。作战原则 6 和 10(倡导短暂过渡)和 5(倡导准备)之前在粟裕设想淮海战役并为此做准备的背景下进行了讨论。其他七项原则是:
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3、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或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
4、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特殊情况下,则采取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击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求达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击他部敌军。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这样,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就数量来说),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我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变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
7、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意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8、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9、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分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这些原则中的大多数在某种程度上在粟裕对淮海战役的最初提议中得到了表达。在他阐述了赢得战役将创造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条件之后,他提出了一系列行动,如果遵循这些行动,将带来胜利。这些行动基本上是作战原则 1、2、4、7 和 8 中包含的行动。
粟裕在 9 月 24 日的电文中并未提议进行中原决战。他没有设想与庞大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一场重大战斗。因此,他提出的一系列行动涉及原则 1、2、4、7 和 8 所表达的更低规模的武力运用的一系列进攻。分散的、相对孤立的敌军将受到攻击。小城市和广阔的农村地区将被占领。要获得绝对的兵力优势,但考虑到当时该地区国民党部队的密度较低,这很容易实现。需要强调的是机动战,而不是阵地攻击。防御薄弱或中等的据点和城市将被占领。这些努力的成功将为即将到来的更大规模的战斗奠定基础。
粟裕概念的穿过大运河和海州之间防御薄弱的区域,而不是直接攻击徐州的国民党主要据点的战役机动,不仅遵循了解放军的作战理论,而且也符合孙子的避强攻弱理念。由于共产党掌握主动权,能够确定国民党的动向,并能够隐藏自己的动向和意图,因此国民党被迫以造成脆弱性的方式分散力量。粟裕试图通过接近《孙子兵法》第六章中提出的理论以理想的策略来利用这些弱点。在那一章中,孙子广泛讨论了信息优势如何导致数量优势,进而通过机动创造胜利的潜力: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除了体现孙子的避强攻弱的思想外,粟裕的机动方案还使用了另一个孙子概念,即孙子所说的正和奇的同步、互补或互换。孙子在《孙子兵法》第五章的大部分篇幅里都讨论了正和奇。“凡战者”他说,“以正合,以奇胜。“孙子还认为正和奇并不是真正相互排斥的,而是循环连续体的相关部分。他看到他们互动,甚至改变了他们的本性,以便在战斗过程中一个可能成为另一个:“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粟裕最初的战役方案包含了对正和奇的直接使用。苏北部队(奇军)将向南向淮安和淮阴移动,以夺取战役的地理性目标。与此同时,华野的主体(正军)将在大运河沿线建立封锁阵地,以与任何可能试图向东移动以干扰苏北部队行动的国民党部队交战。
在战役第一阶段消灭第七兵团的决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战役设计。避免(敌方)力量流入弱点区域的机动仍然是战役的核心部分。这次“奇战“, 达到了对第七兵团部队的极其重要的包围和分离。它也将成为沿大运河建立正军的基础,该部队将孤立第七军将被歼灭的战场。
然而,从解放军作战原则的角度来看,将消灭第七兵团作为战役的主要目标是一个重大转变。粟裕的提议是根据原则 1 和 2,攻击分散的孤立敌军,夺取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而中央军委显然是在考虑原则 3,消灭一个敌人有生力量的很大一部分。在中央军委专注于这一原则之后,人们认为该战役将涉及激烈的战斗。如前所述,正是这种预期导致了为该战役准备更长的时间,并希望增加 中野塑型作战的影响。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整理】第二章(9)华野的最终战役计划 18 镐梓 字5876 2024-10-19 05:56:43
🙂如果利用河里的图床,请见河里的说明 2 桥上 字534 2024-10-20 02:17:48
🙂贴图流程 2 唐家山 字180 2024-10-19 20:54:21
🙂【整理】第二章(8)解放军的信条,孙子兵法和粟裕的战役设计
🙂感觉“信条”不合适 1 自以为是 字212 2024-10-17 22:33:24
🙂原文是doctrine,是不是翻译成学说更贴切? 2 镐梓 字0 2024-10-18 10:09:48
🙂学说应该可以,原则也行 3 自以为是 字1119 2024-10-18 20:57:22
🙂【整理】第二章(7)华野为淮海战役准备 8 镐梓 字4679 2024-09-22 03: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