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20大,第三轮巡视】 -- 方平

共:💬341 🌺1943 🌵42新 💬27 🌺4 待认可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大把旁证

1、崇祯小金库的两种截然对立说法,即小金库非常有钱vs小金库枯竭,来源明朝末年官员们的回忆录。第一个说法,按翰林官员杨士聪说崇祯这个人非常小气,到时死都不肯拿出小金库里的白银,小金库有三千七百万两白银;还有中下级官员散播说九千九百万两。第二种说法,比较代表性的官员,锦衣卫官员王世德,写了一本《崇祯遗录》,按他说法早在崇祯上台之前皇帝小金库由于战争不断发军饷早就枯竭;一个管财政的姓吴户部官员,按他说法,他本人亲自跟崇祯谈过这个问题,崇祯偷偷把找跟前说小金库没剩多少钱;当时,有不少跟崇祯比较亲近的官员,都从亲耳从崇祯说小金库已经没有钱了。散播第一种说法的官员并不直接管理财政、军事的这么一些官员。第二说法来源是来自直接掌握内情的官员,如军事的官员、管户部的官员。

2、有一折记载。没有钱,小金库到底枯竭到什么情况。李自成打到北京前的一个月,崇祯召来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谈论调兵的问题、军饷的问题。吴襄,这个时候狮子大开口。崇祯说目前小金库只剩7万两白银,如果你还要的话,只能把皇宫里的金银器皿融化了凑军饷。

3、很有意思的现象,明末清初搞历史的人,他们都不太相信杨士聪的说法。比较倾向于,崇祯已经没有钱的说法。

4、正常角度观察,不太符合常识。崇祯再怎么小气,已经弄到李自成兵临城下的地步,崇祯还不肯从小金库里钱拿出来发军饷。

5、李自成打下北京,按崇祯小金库非常有钱的说法,都够李自成吃很多年了。但看到实际情况是李自成进入北京以后,财政状况根本没有得到解决的样子。相反,他非常窘迫,窘迫到挨家挨户的把明朝这些官拖出来,向他们每个人挨家挨户要钱的这么个程度。显得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还是很穷的一个样子。

6、满清的记录来看的话,这么庞大一个崇祯小金库,到后来也没有下落了。假设真存在这么一个巨大金库的话,即没到李自成手上,也没有到满清手上,凭空就这么消失了。明末清初,历史学家们、甚至包括满清统治者们基本都不相信杨士聪们这个说法。

7、有些历史学家解释杨士聪们这个说法的来历:李自成散播的谣言。那李自成为什么散播这种谣言。不是为了抹黑崇祯名声,而是恰恰没有得到钱,所以他要从明朝这些官员挨个要钱,这就引起这些官员的不满。李自成发现这些官员不满以后呢。他为了缓解这些官员们的情绪,他就开始散播一种说法,就是说崇祯留下非常庞大的金库,里面有很多很多的钱。在李自成看来,把这种说法散播出去的话呢,就会给这些官员造成一种印象,就是李自成其实呢,从你们身上要的钱其实是不多的,他从皇帝那拿的钱更多。所以,他会散播这么说法,以此安抚明朝留下的这些官。这是当时的历史学界提出假说,所谓崇祯留下庞大金库说法怎么来的。

8、到1944,郭沫若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把这种崇祯留下庞大金库的说法,拿来大肆的发挥,把定为正述。从此以后,到现在,所谓崇祯金库有很多很多钱的,在过去被认为扯蛋的这么一种说法,反而就变成被确认的一种说法。这样一来的话,明末财政状况争议就更大。郭沫若之所以采信三千七百万白银的这么一个说法,他有特定的政治目的,他并不是从历史研究角度来的。

9、明朝末年的小金库支出情况是有些记载的。天启末年一份圣旨,说自辽东战争开始以来,明朝皇帝的小金库已经支出两千万白银。了解到辽东战争初期就已经从小金库支出两千万两,据此盘大支出推算,到崇祯初年皇帝小金库已经枯竭。同时,从保存下来的户部记录细节,也验证小金库非常枯竭状态。枯竭到,户部及他一些官员劝崇祯不要动不动就把小金库里的钱拿出去用,本来小金库没多少钱。用此估算,崇祯朝快灭亡时,小金库的钱状况是剩下7万两或者基本没钱了。

额外说下,东林党是以小地主为主流,换个比较贴切点说法是中小地主出身一个朋党。东林党在历史学界成分构成研究少。其实,东林党在地方,知州、知县占大多数的一个官吏政治派系。反而,在中央朝堂有军户等等一些出身官员,东林党没有一统江湖,被称之为众正盈朝。说起中小地主,中国王朝其实他们是社会庞大的存在,非什么大地主一类占大一种PUA病毒散播说法。中小地主,本小底薄在土地经营进一步扩张是不划算的,特别热衷考科举当官。他们的利益属性,倾向避税,对征税阳奉阴违。这个现象跟,从西洋引来的大庄园的一种概念硬套在中国情况上是不合理的。这就引发为啥这么东施效颦?哪些人硬拿套?东林党人,满清入关,转头抱大清大腿。北洋军政府,一眼望去,同是丫丫同帮人。民国政府,稍微好一点点,也是同堆人占优。本朝号,不用说,举一个:第一任阁老出身,只要不湮没良心,不还是。

80、90年代的历史课本与50、60年代的历史课本,差异非常大。对比研究,玩啥子东东,没人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