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魔改”《白蛇传》 -- 给我打钱87405
下面说说我的看法。为什么这次说的是看法而不是答案呢?因为是纯逻辑推理。
匈奴为什么没有杀掉张骞?这个问题不是我提出来的,是别人提出来的。下面划重点,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很多。这让我起了疑心,为什么很多人动不动就会想到杀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往简单里说就是坐下来谈判,谈什么呢?谈利益啊。如果你很明白这一点,你是不会轻易起杀人的念头的。可是,我们也看到了现实,到处都贴了警示,不要打架,打赢蹲班房,打输躺病床,这就说明确实有许多人他很容易冲动。这真的是难以控制住情绪吗?以前有一个笑话,说两个上海人能站在路边吵上一小时,换成北方人早就开干了。那么早就开干的北方人难道可以称为勇敢吗?吵上一个小时的上海男人难道可以称为胆小吗?我看未见得是因为控制不住情绪易冲动,相反,我认为是因为很多人被洗了脑,老认为利益两个字见不得人,钱是臭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被三重洗脑:其一、古代读书人阿Q,他想要却得不到,就说钱是臭的;其二、割资本主义尾巴,别一朵野花在头上都被说成是小资产阶级作风;其三、“一战”、“二战”的后遗症。被洗了脑的人往往就变成了所谓宁死不屈的人,不在乎生命,既不在乎自己的,也不在乎别人的。
在我看来,匈奴没有任何理由杀张骞。在那会儿,匈奴人和汉人长期交战,这确实不假,可是,怎么可能,因为两国交战所以只要是对方的人就杀呢?这不是在下象棋啊。因此,我认为,张骞在出使西域之前,他就已经料定,即便途中遇到了匈奴人,他也不会被杀。即是说,匈奴人有可能拦截他,不许他继续往西走,除非他要硬闯。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疑问:张骞一行为什么不乔装打扮成商人,反而是要大摇大摆的说自己是大汉的使者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疑点。你想啊,如果你的目标是一定要找到月氏,那你就一定不愿意让匈奴人拦截你,那你就会伪装成商人。反过来,如果你亮明使者的身份,那就说明在你看来,能不能找到月氏并不重要。还有,更为奇怪的是,汉武帝为什么只派了张骞?难道不应该同时派出好几拨人吗?依我看,张骞如果伪装成商人,他被杀掉的可能性很高。不是担心匈奴人,而是半道上抢劫的。抢劫犯才喜欢杀人,他们不愿意被抢的人记住他们的长相,对吗?
如此说来,汉武帝也好,张骞也罢,这两个人并不是把出使西域或者说找到月氏看成是必须马上完成的任务。现在真正的问题浮出了水面:刘彻为什么要招募使者西行?张骞为什么要揭榜?
这个问题我就有答案了。
刘彻是公元前141年登的基,这一年他才16岁。刘彻即位之初手里没有啥实权,国家政务都得“奏事东宫”,以太皇太后窦猗房、皇太后王娡为代表的外戚势力才是实权派。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40年,刘彻下了一道招贤令,原文如下: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dì)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tuò)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我要找非常之人。什么叫非常之人呢?就是桀骜不驯的人。州郡长官你们要把这样的人找出来推荐给我,皇帝我要封他们为将相,或者叫他们出使极遥远的国家。
这道招贤令记载在《史记》中。
那么根据常理来看,什么样的人桀骜不驯呢?答案就是年轻人。
(右下角的数字就是他们各自的年龄)
汉朝立朝是在公元前202年,刘彻是西汉第七位皇帝,他登基的时候满朝文武全是各种元老,名义上刘彻是皇帝,然而实际上刘彻才是真孙子。怎么才能把皇权抓到自己手中呢?必须要想办法把这些元老给挪开。
那么这里我们就要注意一点,皇帝并非是贪权才这么做的,也有贪权的皇帝就愿意大权抓在自己手中,但刘彻不是。刘彻是因为这些元老们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利益集团,互相钳制干不了活,这就跟我们今天所见的欧美政坛很是相似。为啥太皇太后窦猗房崇尚黄老之学呢?这个所谓的黄老之学就是所谓的无为,是打着无为的旗号不作为,太皇太后十分清楚是个什么情况,然而不敢动手。并且太皇太后十分固执,御史大夫赵绾请求刘彻不要再奏事东宫,窦太后听说之后大怒,收集了赵绾的罪证,要刘彻将他下狱治罪。这个赵绾后来就死在狱中,还有一个一块死的,叫王臧。
这个窦太后吧,有点像慈禧,是一个过得且过的人,可是她贵为太皇太后,连王(皇)太后都不敢惹她,所以刘彻这个阶段是十分夹着尾巴的,整天就是韬光养晦,有事没事他跑去狩猎,要不就是微服私访。请注意,刘彻不是郁闷,如果他是郁闷,那么他就成不了一代君王,秦皇汉武。刘彻是非常有头脑 的人,你不要看他登基时才16岁,其实他非常清醒,条件不允许就不要贸然行事。窦太后搞的是假无为,刘彻玩的是真无为。窦太后还活着呐,有些事刘彻就干不了,但不是所有的事都干不了,你看,他下了一道招贤令。
又过了一年,即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
史料中关于张骞的记载很少,到今天我们也无法落实他的准确年龄,也就是知道张骞出生于汉中城固县,他第一次出使西域时大约是27岁。这里说的史料,指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什么的,后来那些什么历史学专著那都不算史料。张骞的早年经历了啥也不知道,只知道他应征之前是一个官,官名叫郎。郎这一官职早就有了,议郎、中郎、侍郎、郎中,这都是郎。新郎官指的就是一个人他刚刚晋升为郎官,并不是后来的那个成为别人丈夫的意思。那么郎是一个多大的官呢?这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朝代情况是不一样的,但还是有一个共性,郎官基本上都属于是编外特招,一开始没有正式编制,后来才慢慢转正。你这么一看就知道了,张骞他在朝中当的就是一个小官。
我们把这两方面的情况看了之后,基本上就能还原出事情 的原貌了:皇帝刘彻他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扫沉沉暮气,自然就要大量启用新人,不拘一格的提拔人才,这样,包括张骞在内的许多人的机会就来了。
那么我这是不是在否认张骞有胆有识呢?我这是在指出N多人的脑子里装的全是粑粑。无胆无识该揭这个榜,敢接这个活吗?那么我这是不是在说张骞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才出使西域的呢?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么你的脑子 里还是粑粑。个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都要考虑的,只有双赢才有可能办得了事的,你好我也好才叫真的好。即是说,汉武帝刘彻他确实有意图跟西域诸国加强往来,但并不是像有些人描述的那样,他是全力以赴的去干这件事,相反,他的态度就是:出使西域,我现在正式的提出来了,有谁来干?这不是什么当务之急啊,这活凶多吉少啊,有谁愿意干?因此,前来揭榜的人,他一定是有这方面的专长,他是看到了有一个机会来发挥自己的专长。有人说张骞是探险家,我认同这样的说法,善于探险。
张骞后来被封了侯,叫博望侯,并不是因为他出使西域,而是因为他在跟匈奴的作战中打了胜仗。张骞出使西域取得的成果,汉武帝也是很满意的,甚至可以说有些喜出望外,可即便如此,也就给一个太中大夫的官。这个官不大,在汉代的时候有多大不知道,就知道在唐代的时候是从四品上。再后来张骞又把这个博望侯给丢掉了,因为他打了败仗。原本按律他是当斩的,但那会有制度,可以花钱赎罪,这就他就把命给买下来了,侯给丢了,被贬为庶人。再再后来,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个时候霍去病已经把匈奴打跑了,河西走廊畅通无阻。等张骞回来之后,汉武帝就给他奖励了一番,位列九卿,但没有重新封侯。
我个人是欣赏张骞的,并不是因为他做出了多少成绩,而是因为他拎得清。他不像某些人那样,只想着升官发财,他是要发挥自己的专长,他这个专长恰逢其时,社会正好需要,或者我们说简单一点,皇帝需要。这就叫双赢。再来看汉武帝刘彻,我也是欣赏的,理由一样,他拎得清。派出使者,建立与其它国家的外交关系,这是大方向,成败并不系于一人。即便官方不出面,你只要保证交通安全,民间往来自然就会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那是早晚的事。当然,这不是说有没有张骞无所谓,而是说实际上争取到了最好,靠一个人就大大缩短了进程。
因此,我非常反感所谓的大书特书张骞有多么的不易。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舞台,对吗?你有才干可你没有舞台你怎么发挥出了你的才干呢?所以,有才干的人都是这样的,机会来了就得上。机会跟风险总是并存的嘛,干成了事后就说你抓住了机会嘛,你没干成事后就说你遇到了风险嘛。艺高人胆大。说,你没有啥才干,但是你有资源,在你看来这不是机会,那也是自然而然的啊,这也没有什么好讽刺的。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才干的。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嘛。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嘛。
最后小结一下。
我个人所见,张骞很简单,压根就没有后人强行给他安的各种什么有大志,他就是一个善于探险的人。刘彻招贤,他就揭榜。揭了榜之后就带了100多人往西行走,能走到哪算哪。你可以当成打游戏,西边那一块的地图都是黑的,得你去点亮。所以,优先考虑的是活命,这就不能伪装成商人了,就得亮明使者的身份。至于说,他后来被匈奴捉了去,还给软禁了十年,这不是事先可以预料的。即是说,出发之前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的,但谁知道出发之后会遇到什么呢?等遇到了就再说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一方面要承认汉武帝做出了英明的决策,也要承认张骞有胆有识,在探险这方面有着杰出的才干。另一方面,我们还得承认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但这个运气并不是只属于张骞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非要说天佑我大中华当然是可以的。事实表明,最终的结果是双赢,这双赢即指张骞这个个人和刘彻这个社会的代表取得了双赢,也指我们这个民族跟西域各国取得了双赢。
另外,我必须要指出,马斯克、特朗普不是汉武帝,他们只是资本家,资本家一向都是用小芝麻换别人的大西瓜,还甩得一手好锅。因此,DOGE启用新人,往轻里说,这是新官上任做把秀,往重里说,那些年轻人将来十有八九都是替死鬼。但这个事也不必说破,因为可以草船借箭,我们也很需要年轻人,也很希望年轻人得到锻炼的机会,得到施展拳脚的机会。可是,能不能草船借箭,这就是另一码事了。我在说,特朗普有可能干不了2年,时间太短,没法借。总而言之,舞台有真有假,你不能见到一个舞台就上,你首先得有能力辨别真假。刘彻搭了个真舞台,霍去病、张骞有真才干。
我最想强调的是,不要动不动就想着打打杀杀,你这是把自己看得太轻,你必定无法与他人合作共赢。
答案就俩字:不是。
人家文化落后这是事实,但人家不是嗜血狂魔。匈奴人确实有烧杀抢掠的行为,但是,这是战争行为。同理,你能说我们搞土地改革是抢掠吗?在当年,匈奴跟我们汉人确实爆发 了长时间的战争,可战争只是一部分啊,还有别的啊。简单说,你不是军事人员,有毛病才会杀你,不管你是哪一方的。
这世上只有两种人才是见人就杀的,要么就是杀人狂,要么就是强盗。
下面重点来了:是谁把匈奴人还有别的文化落后地区的人描述成嗜血狂魔的呢?
强盗啊,只有强盗才会这么描述嘛!!!唉,这就是说N多人让人家给卖了还替人数钱。什么叫邪教入侵?你认为距离 你很远吗?你现如今看到的各种历史剧、史诗大片,里面清一色的把文化落后地区的人描述成嗜血狂魔,这就是西方邪教入侵的产物。
人家文化落后是有原因的,其中一个要素就是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佳,故而发展不起来。但人家只是文化落后啊,并不是一天天的打打杀杀的啊,相反,许多时候是受了歧视才被迫采取武力手段。有没有证据呢?当然有啦,比如成吉思汗,脑子杠杠的,说举世无双不算吹牛的。问题在于,某个地区他是整体文化落后,一两个杰出人物改变不了什么。我个人所见,恰好就是认为到了这一点,即见到了光是一个成吉思汗改变不了什么的前车之鉴,后来满人才想着要入关,主动融合进来。所以,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是农村包围城市了吗?同样的道理啊。
“那……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就错了啊。”
唉,李德胜恰好就是在说,光是一个成吉思汗有什么用!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我整天都在絮叨,这究竟是为了啥呢? 给我打钱87405 字296 2025-02-09 23:59:59
🙂什么叫人民内部矛盾? 3 给我打钱87405 字18142 2025-02-08 00:03:35
🙂借由一部电影《白玫瑰》来看清西方人所玩的鬼把戏 1 给我打钱87405 字19814 2025-02-07 08:06:14
🙂匈奴为什么没有杀掉张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 给我打钱87405 字4051 2025-01-27 09:02:42
🙂白左与白右之完结篇 给我打钱87405 字3740 2025-01-23 23:57:05
🙂白左与白右(3) 1 给我打钱87405 字5003 2025-01-23 23:00:12
🙂白左与白右(2) 2 给我打钱87405 字1286 2025-01-23 2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