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美国电影中的阴谋理论 -- 石之轩

共:💬24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美国电影中的阴谋理论

美国电影中的阴谋论:

Kevin Bacon Central早年曾经演过一个三角洲特种部队的教官,受雇于中情局,把一只特别的小分队秘密派遣到南美一个国家里去刺杀各个大毒枭。这任务完成的不错,麻烦来了,最后的大毒枭跟政府某个部门和某个议员达成了秘密协议,这事儿到此为止。小分队的路线被出卖给贩毒集团。当倒霉蛋Kevin发现事情不对而独自出发去寻找他的部下时,愤怒的唯一幸存队员几乎把他给做了。

《国家的敌人》(enemy of state)里安全局副局长Jon Voight为了掩盖谋杀国会议员的罪证,凭借手中强大的技术力量和资源伪造证物,监视所有私人和公众电话,动用同步卫星追踪嫌疑人,把不知内情的威尔史密斯撵得跟兔子一样到处乱跑。阿汤哥玩《碟中碟》为国服务,后来发现国家要他服务到底把命也奉上,行动负责人Jon Voight老当益壮,当仁不让把手下一组人全做了——好个壮士断腕亚:-)

接着来,《最高悬赏》(Most wanted)里议员为了使财政预算不被砍掉,和军方大佬Jon Voight(又是他!)相勾结把总统夫人干掉了,于是Keenen Ivory Wayans扮演的前海军陆战队员成了最大的替罪羊,还好,他有个红颜知己一块逃命——要知道,威尔史密斯连红颜知己都被人利利索索的干掉了——逃亡期间节省体力比较重要,这跟黑帮片的设想尿不到一个壶里去,所以主人公都是一个个屁滚尿流鲜有艳遇——没办法,跟政府作对,这事儿得往后挪娜。

这场面发展到极致就是那部出名的《塘鹅暗杀令》(Pelican Brief),最高大法官被暗杀,总统跟暗杀策划者扯上了献金丑闻,为了掩盖这层关系,一份本来无关紧要的案件分析成了它的作者——大学生朱丽叶萝卜丝儿的催命符,看过报告的教授被炸死了,接触过报告的FBI法律顾问被乱枪打成蜂窝,后来连杀手都被人莫名其妙的干掉了……..

这一连串故事血腥味儿都重了点,来点轻松的——谈谈《冒牌总统》(Dave (1993) ,Kevin Kline长相与在任总统一模一样:而真正的总统却因鬼混中风,白宫办公厅主任为着个人利益,聘请Dave当上冒牌总统,故事轻松幽默,当然,后来Kevin没被灭口,还抱得原配总统夫人Sigourney Weaver退隐江湖(别忘了她是异型女战士呀),哈哈。即使是皆大欢喜的好莱坞主旋律大片《独立日》,编剧仍不忘提醒善良的观众,咱政府还有个大阴谋,连俺们总统都蒙在鼓里——五角大楼偷偷摸摸在内华达州一犄角旮旯里解剖外星人尸体——一般人儿咱不告诉他。

野心勃勃的白宫办公厅主任,利欲熏心的政府官僚和心怀鬼胎的FBI,CIA局长,冷酷跋扈的五角大楼将军,再加一个经常露出愚蠢笑容的美国总统(对不起,俺不是讽刺小布什,佛州飓风过后,“看,那家伙的白痴笑容又回来了。”——这是《纽约时报》说的,不能记在俺头上。)这个流行公式构成了老美口头经常念叨着的一句话:“嗨,他们想干啥?”,咳咳,大凡老百姓,对庞大的官僚机构都有天生的不信任感,接下来的事再简单不过了,快安排主人公逃命吧。

这样一来,大名鼎鼎的灾难片《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就得这么拍了:气候学家杰克.霍尔(丹尼斯.奎德饰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杰克博士把计算机模拟出的预测交给副总统,建议政府官员采取预防行动对居民疏散,副总统却把这个报告弃之一旁(注意这个细节哦),好拉,大灾难开始拉,风暴,海啸什么的都来拉,总统跑的慢也挂掉了,副总统跑到墨西哥,号召美国人民团结在新核心周围,至于杰克博士,在极地风暴肆虐纽约的时候从华盛顿出发救儿子去了。OK——戏肉来了,杰克的上司环境部长,以副总统在灾难来临之前没有认真对待杰克的报告玩忽职守导致损失为名,要大家罢免他,副总统抢先把他做掉了——恩,接下来,知道内情的国防部长,参谋长,办公厅主任都地一一干掉,至于杰克嘛,先把他接回墨西哥,再搞个交通事故——不幸的是,杰克的聪明儿子太聪明了,爷俩携手逃命,对付特种部队什么的,最后真相大白,邪恶的副总统自杀身亡。

不可否认,黑帮片,悬疑片,体育片,科幻色情暴力片,每部流水生产线上下来的商业电影背后,都有一个好莱坞编剧们喜欢的替罪羊。在一般的ACTION或者悬疑片里,制片人热衷于不厌其烦的加入政治因素,出现一个这样的公式实在不足为奇,编剧们互相抄袭,导演们互相模仿,Jon Voight这样的演员大行其道,搞的到处都流行《狂蟒之灾》里的经典诡异笑容——照我看来,老克林德伊斯特伍德实在不适合《火线狙击》这样的片子,他的笑容太纯洁,不够阴暗。

如果说官能刺激及煽情能增加商业片销路,那么编剧们为何那么爱在影片中意有所指?须知命苦不能怨政府,点背才混黑社会。相比起来,香港片可纯洁多了,除了时不时讽刺一哈无能的“香港皇家警察总局政治处”,大多数时候主人公们时不时要穿个礼服,等政府部门来授勋——呵呵,廉政风暴来了也不例外,阴谋论最多延伸到某个跟黑社会有勾结的警察署长——还是个副职。

先来猜猜咋回事,我猜老美交的税多,联邦预算案在2005年达到2.4万亿,多有钱的政府呀。虽说有反恐战争的因素在内,摊分到每个纳税人身上也得1万多——这花花绿绿的钞票就这么被税务局的人搞走,心里实在不是个滋味,他们拿我钱干啥拉,财政预算看不出来呀——别忘了,CIA和NSA可都有秘密小金库的。至于军方,天知道他们截留了多少?不行,俺被收的如此不客气,总得让俺找个出气的地方——这阴谋论就这么出来了——找个地方先编排编排,看戏要牢记:总统是无知的,议员是无耻的,FBI和CIA是无能的,杀手是无情的,主人公是无辜的——这就行了,比二人转还简单。

玩笑开到这里,讲点实际的,美国文艺界跟政府之间的不信任,从越战中期就开始了,要论始作俑者,得讲讲那个《五角大楼文件案》,不巧的是这个真实发生的故事,不可救药的被改编成了电影——越多人知道的故事, 改编的时候就得另外下功夫。结果这部电影成了一部超级闷蛋大片,不得不请来Claire Forlani跟James Spader去越南(估计又是在洛杉矶的摄影棚里)演几出挂着蚊帐的床戏,这就使这部电影变得更加的不可救药。所以这篇标题和梅尔基伯逊的那部《Conspiracy Theory (1997)》没什么关系的文章就结束到这里。

2005-10-20

关键词(Tags): #美国电影#阴谋#政府#税收元宝推荐:履虎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