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著名军旅作曲家——肖民 -- 花老乔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从无到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每当耳边响起这支歌,眼前就会展现一幅画:火红的八一军旗引导下,人民子弟兵的队列整齐划一、步伐坚定、威武豪迈地行进在祖国大地上。广州军区创作室的肖民,正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队列歌曲《人民军队忠于党》是肖民的成名作,同时也是他作为一名党的忠诚战士,献给党的一支发自肺腑的颂歌。1960年,我们祖国正经受着一场自然灾害侵袭,内忧与外患也一起袭来,国家和人民都在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此时,部队作曲家肖民随战士歌舞团来到了革命老区井冈山,在深入井冈山的生活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示。当年红军战士在革命最艰苦的环境中,以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和坚如磐石的必胜信念坚持战斗,他们的事迹感动并激发了肖民的创作激情,于是,一支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充满必胜信念的队列歌曲《人民军队忠于党》便蕴育而生。这支豪迈的队列歌曲旋律朗朗上口,一经演唱,便受到了部队广大指战员的喜爱,很快就在全军乃至全国人民当中传唱起来,也正是因为它唱出了全军将士的心声,在六十年代国家暂时困难时期,给予全国全军极大的鼓舞。1961年,它被军委总政治部列为全军必唱的12首歌曲之一。几十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英雄的部队齐心向党、高歌猛进。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流传在军营中,流行在人民群众中。
肖民之所以能写出这样既有军人气派又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决不是偶然的,这与他的革命经历、政治素质以及他对党的深厚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肖民的原名叫张爱民,1927年出生于山东单县,父亲以教书为业,是我党的一位地下党员。1939年,小爱民还不满13岁就参加了八路军115师,成为一名小宣传队员。在宣传队里,他拉琴、打鼓,由于在学校学过不少救亡歌曲,他还能为连队教唱歌。那时,他常想:要是自己也能写歌为部队教唱该多好呀!于是,在行军、打仗、演出之余,他开始悄悄地学着写作。1944年,17岁的他终于创作出第一首部队歌曲《群众是我们的靠山》。一经教唱,很快在当地流传开来。并以“肖民”为笔名发表在报纸上。从此,他便与DO、RE、MI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下定决心:要将写好部队歌曲作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以后,在行军路上、在房东老大娘的炕头上、在战斗的间隙中,肖民又陆续写出了《走得快,打胜仗》、《汽车兵团之歌》等。1949年,随着新中国建立,肖民担任战士歌舞团合唱指挥。在排练和演出之余,他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创作。对于创作中的难点,比如和声、配器等,他边学边用。1956年,他获得了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的机会,这使肖民的艺术修养和作曲技巧有了很大提高,部队歌曲写得更加娴熟了。其中有一首反映部队战斗生活的艺术歌曲《我们是无敌的夜老虎》,就是巧妙地运用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形成了极富弹力的节奏、起伏而有内在力量的旋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军战士在夜晚静悄悄的山谷中,机智、敏捷、隐蔽地插入敌人心脏的神奇行动:部队迅速的行进,战士冷静的外表与杀敌的火热内心,这一静一动一冷一热的特定环境之下的特定情景在歌曲中得到了极好的刻画,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后来,他又陆续创作出《奔向前线》、《月下话别》等有关部队的生活的抒情歌曲。
肖民不但善于写以部队生活为题材的歌曲,同时也致力于其他艺术歌曲的创作,力求以不同的风格和手法表现不同的内容和情感,唱出了不同的心声。五十年代初,他与李敏共同创作了一首歌颂中朝人民战斗友谊的歌曲《再见吧!阿妈妮》,曾经旅行一时。创作中他重视深入生活,注重向祖国的民歌学习,从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吸取养料。他说:一个有出息的作曲家必须扎根于民族的土壤之中。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总是渗透着民族的素质和风格,融会了民间的音调,同时又有所创新,使之更好的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时代的精神。六十年代初,他创作的女声表演唱《井冈山上采杨梅》就是其民歌特色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表演唱采用了江西一带民歌和采茶戏音调,经过加工再创作,使音乐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特色,表现了新的人物的精神面貌,旋律清新活泼,深受群众喜爱。七十年代初他为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谱写了女声独唱,也曾流行一时。这首歌朴实而具真情、抒情里求深刻、含蓄而具有内在美。八十年代初,他创作了《梅与樱》,表达了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代友好交往的愿望。在创作这首歌之前他精心研究了我国的五声徵调式和日本的多节调式,发现两种调式在音阶方面有很亲近的关系,如果把五声徵调式的二级音与六级音降低半音,就与日本的多节调式相同了,有如欧洲的大小调那种亲近关系一样。这一发现令他惊叹不已。《梅与樱》正是运用了这种关系创作的。1982年,他深入云南地区采风。云南美丽的风光、多采的生活、优美的歌舞深深感染了他,于是他创作出《云南采风组曲》,它是由《滇池月》、《蝴蝶泉,蝴蝶飞》、《瑞丽,瑞丽》、《火把节之夜》四首组成。其中以《火把节之夜》最为动人。歌曲一开始极富特色的引子和喊叫声把人们一下子带进了热烈欢腾庆祝“火把节”的场景中,快速而带有舞蹈节奏的旋律和优美抒情的慢板交替出现,仿佛使你看到身着色彩鲜艳的男女青年手举火把在歌声中欢舞,尽情抒发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他不仅写了许多好歌,还为舞剧《母亲在召唤》、《将军补鞋》、《菊花传》、《阿梅》以及歌剧《欧阳海》等作曲,为部队文艺事业和祖国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十多年来,肖民以他勤奋好学的精神、顽强刻苦的毅力、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终于从一个“小八路”成长为一名深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著名作曲家。如今已是79岁高龄的肖民,晚年生活深居简出。我们可透过他的一张别致的名片了解到他一直以来淡泊名利的心态。名片的正面是:四忘居主人、二乐厅长者肖民。“四忘居”——忘记名利、忘记成就与资历、忘记一生中的恩恩怨怨、忘记自己的年龄。“二乐厅”——自得其乐、与人同乐。名片的背面是他自己杜撰的四句话以表心境:“走辽黑鄂粤之鲁汉兮,虽居东山而不起。弄宫商角徵以应需兮,且操金石与瓜皿。”在名利上虽然取淡泊心态,但为了更多的使自己懂得一些音乐艺术客观规律,他一直在默默追求,努力开拓音乐美学园地,并撰写了《对于民族调式“双宫音列”的发现、定名和论述》等专论。让我们衷心的感谢肖民等音乐界老前辈以他们毕生的精力,写出了这么多好听的歌曲,为我们唱出了伟大时代的心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2
【文摘】著名军旅作曲家——肖民
这种抗战时的英雄 1 花老乔 字42 2005-10-20 1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