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亲爱的,陪我去流浪好么 -- 绿野仙踪

共:💬52 🌺10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给多萝西

看到徐晓女士的那本书让你和你的朋友伤感我觉得颇为抱歉。那不是我的本意,虽然“看不下去”是我们共同的感受。

如果看的是书,里面有很多照片。田晓丹的标注精彩之极,比如在周楣英一张得意忘形的照片下面,写道:“我认为骨子里楣英是那种很传统的中国男人,我不知道没有了朋友楣英会怎么办。”

那张照片配得棒极了。

这种朴实,然而美丽的字句在这本书里比比皆是。

徐晓不是一个悲伤的女子,她笔下即便是监狱的种种,也把沉重放在了框外,而去写她们怎样利用监狱的暖气片烤焦脆的窝头片吃(在共产党的监狱里烤窝头片!?)读她的书,悲欣交集。

史铁生,赵一凡,北岛,芒克,我们可以重新认识这些青春时代伴随我们长大的形象,原来他们是这样的。徐晓特别细腻的心灵,让她对所有朋友的描述达到了他们自己都无法及到的传神境界。

振开(北岛)写诗是创造,芒克写诗是呼吸。她说。

可是文章也不全是回忆,看到中间我不知道了徐晓在讲什么。

其实根本不需要主题,我不知道徐晓在讲什么,可是我想我知道她要讲什么。你问我她要讲什么?我张开口,却又说不出来。

那种感动渗入了你的骨髓,以至于你不需要了解究竟是什么感动了你。

徐晓悟了人生吧。

徐晓是理想主义者,悟了,还是理想主义者。

原来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生的领悟居然可以是两回事。

狮子,公狮子,母狮子,痛苦的狮子,悲观主义的狮子,胆小的狮子,凶猛的狮子,说来说去还都是狮子。

羊也一样。

理想主义者也一样。

我们大概都是理想主义者,所以才会感动于《半生为人》。怎样总结一本书不是我们的任务。

您太苛求于自己,其实生活中各有各的感悟,就像松和草,都一样存在,不过我承认自己看这本书以后,我觉得完全放松了,因为反正我达不到徐晓女士的高度,写东西的时候可以免得患得患失,《半生为人》告诉我可以随便的涂鸦。

有人说蔡邕“不遇奇人,即遇奇书”,他是碰上了王充的《论衡》。萨苏是碰上了徐晓的《半生为人》。

我不能不使劲的吹捧徐晓和她的书,我没办法。

因为我们的绝对高下相差是如此之大,如果不把她捧上天,我只能到地底下站着去了。

土埋半截。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