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一点感言,兼回关于系统训练的帖。 -- 狸猫上树

共:💬15 🌺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一点感言,兼回关于系统训练的帖。

关于熊腰网友谈系统训练的回帖。

网上相见总是有缘,不打不相识,在此妄称一声“网上朋友”,希望不会引起您的不快。

先谈一下熊腰朋友另一篇贴子的事,就是有关“五趾抓地”的要诀的,因为您也承认要诀本身没错,只是就我们的用词有些意见,因此我们认为不算学术或技术争论,也为了不引起更大的不愉快,决定不再回了。而您谈如何是系统训练的贴子,就这个问题我们有些不同看法,在此由我代表我们的意见,给您回复,与您商榷。

首先就什么是系统训练谈一下我们的看法。就我从熊腰朋友一系列的贴子中得出的看法(我个人理解,如有不当,请您指正;若有误解,请您加以说明。谢谢。)熊腰朋友似乎认为由基本功,就是一般的压腿溜腿等柔韧性训练练起,由外家入手,逐步转入内家,正式或半正式的专门练武方为系统训练。这个我们有不同看法。另外,熊腰朋友也承认,现在专门的练武不太现实,这也是我们的看法。我们认为,传统武术虽然是由多少代人一脉传承下来,是前辈心血的结晶。但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需要跟随上时代的变化和要求的。当然,这种改变不是简单的篡改,而是在保留其根本和内涵的情况下,增加或着重强调其适合时代要求的部分。有了这个大前提,我们就可以来谈论其他问题了。那么,什么是我们理解的“系统”呢,简单而言,就是成体系,从如何入手到如何训练(分阶段、分步骤),到如何发展,以及终极目标是什么(因传统武术的文化特点决定,我们这里没有所谓你最终成就了或练成了一说,它的修炼是伴随人的一生的)。但是,我们有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和阶段标志。举例类比一下,像我们初级的训练目标,就是给大家的免费教程的训练要求就是体会到什么是松,和能打出拘马鞭的肩部沉劲就可(后期有更高要求)。就像跆拳道的不同分级和考段一样,有各种要求。这样,就清晰明了了,我们也很容易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而选取相应的训练功法,着重训练(其实传统武术大的发展趋势也是由泛泛的功法训练转入针对性强的功法训练,这个例子鲜明的就是流传较广的大成拳,它的不同的桩功针对不同身体部位的强化训练。卢老前辈等人总结的卢氏结构,也有类似的思路;到李贤康老师的武术学,此种思路更是有进一步的发展)。这样一来,训练时间首先能大幅减少;二一来,这种练法首先强调的是教学者的教学能力和学者的理解能力,其次才是锻炼。说白了,主要是看教和学的人的文化水平高低,而不是人的身体素质。因为传统武术的很花时间、所谓的“十年不出门”,其中倒有八年是在琢磨拳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剩下两年才是干练。我和灵山也有类似体会,好在我们运气好,遇到明师早,一下子点明我们拳到底是怎么回事,该练什么。我们就只是练就是了,省了很多事儿、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所说的系统,就是体系完备、完善,过程清楚明了,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而不是把大家都训练成专业运动员,造就一批大师。这样,我们坦承我们的网络教学没有这个能力,有这个目标的,也不要参加这种非面授形式的训练。那你必须是专门的、专业化的(每天8小时左右训练量)练习。但我们相信,只要大家练的时间是专心练的,那么,大家都会有所得的。

在这里再把我们的拳学理念告诉大家,等于初步点给大家一些拳理。所谓的中华武术(或说拳学),其根本是对人进行体质上和精神上的修炼,以求得精神和体质的双重提高;发掘人类的最大潜能;从根本上提升人的各方面能力。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寻找、比较、总结最佳的训练手段。

例如,恰好谈到熊腰朋友所举的基本功和压腿练习。不错,很多拳派,尤其是大家习惯所称的外家拳派都是要求由这里入手。但是,我们注意到,大家习惯所称的内家拳派,有不作此要求的一种隐含现象,尤其有些老师会有意无意的谈到不必“专门”压腿(因为我和灵山接触到的各派老师很多,故有此发现)。而且,有的老师谈到,压腿出来的筋骨柔韧性,与最后内家的要求的筋骨能力不完全是一回事儿。在此插一句话,熊腰朋友走的是由外家转内家的路子,故有压腿等基本功训练。但是也有像我与灵山等一样直接入手内家的练习者,我们的老师不作这样的要求,似乎不能因为我们不这样练而称为不系统,这是我们的看法。接下来说明为什么内家的训练手段有异。内家的筋骨要的是活动量和强度,不等同于一般的柔韧性,因为内家是在强调身体的整体感和连通性的基础上,或简单而言,在“桩态”的基础上,来要这个指标的。简单说明一下,如果我说,蹲下,大家都能蹲得很低吧?但是,要说蹲个马步桩,大家又能蹲多低呢?这里有什么区别?对了,马步桩多了个“桩劲”的要求。这就是内家筋骨量和普通的柔韧训练的区别。如没这个,那玩笑说,戏曲武生演员不都成内家大师了?所以,不见得柔韧性好就是好的,这不是根本标准。那么,的确内家有它的筋骨活动要求,所以,我们就留心它的训练手段和方式。机缘巧合,我们得到了一位老师的传授,得到了八卦门的一种功法,名为“转掌”(这个我在另一个贴子中提了一下,在这再重复说一下,不是八卦转圈的转掌,是原地练的一个功法)。是锻炼身体柔韧性、尤其是下盘的好功法,没有压腿的痛苦,当然,不等于不吃苦,累还是要累的,不过没有那种疼。因为对于初学者比较难,而且初级没有过强的下盘要求,所以一开始没有推出,这个,我们会在后期介绍给大家。

再多说一些其他的,也算心迹表白吧。我们的拳学推广,尤其是网络教学推广,是植根在“理”上的,就是根本是“道理”、“理念”的推广。道理,是要讲明什么是中华武术,尤其是最为神秘的中华内家拳术,拳学的道理到底是怎样的。“理念”则是贯传以前在天津由众多前辈曾成立过的“中华武术研究会”的精神,也是我中华民族危亡时期由众多各派武林前辈所倡导的武术精神---“强国强种”。我们相信,人体强,则其精神也必强;人精神强,则其无所畏惧,也就无不能成。我们愿把这种倡“强”的精神广泛传播开去,让我中华民族“强”起来,这是我们最大的目标、心愿,也是我们最早的出发点,更是我们从一点一滴修炼拳术的过程中得出的最大心得和收获。这也是我们的老师们一直教导我们的,老师们说,虽然不能做到普济天下,但是,教多一个人,就多一个人强;设若真能人人自强,则整个民族即强。这个精神,也是民族危亡时各派武术家们的信念。我们在读民国时期前辈们的著作时,每每从他们的字里行间体会到他们的这份心愿和信念,虽然练拳使人人自强而强我国家民族的愿望过于宏大,而使得追求这个目标的先辈们直成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式的英雄。但是夸父虽倒,其身躯却化青山绿林,成其精神不死;精卫虽亡,但有其鸟族代代相接,事业不灭。武术的精神也在此,武术的精神是与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文化的根血脉相连的、错落相接的,自有我们这些“傻”人,一代代努力奋斗下去,薪火不灭。这是我们鼎承的信念。我们一厢情愿的相信着,并永远相信下去。而且我们愿意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力所能及做起。自强强人。基于这份信念,所以在网络传播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拳学道理的讲解与指导,并不厌其烦的解说,而且愿意多讲解一些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东西,一写相关辅助的资料也多这些方面的内容(如我转的各派知识的相关的帖子等,也是这个出发点。),是想首先让大家对中华武术这传统文化的一支有个较清楚的认识,然后让大家能从武术的修炼中逐步的从这个独特的视角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韵味。进而更好的话,有一个精神上的升华,这是我们的美好愿望。所以在讲解中,尤其是以后进一步的讲解中,我们可能会尽量以阴阳易理、经脉学说、五行学说等传统的世界观的概念来讲解拳术道理,尽量少用现代的一些数理语言。这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也因为,越到后期,越不能硬性的规定你,精确的以什么哪里可以动,哪里绝对不行,又哪里动多少度等等这样类似的话来说如何做。人体本身是个小宇宙,每个人又是一个独立的有其特点的个体,在共性基础上有其个性,反而是中国传统这种阴阳学说看似不精确的语言能更好的指导高深的拳术教学,因为只要你的感觉符合阴阳易理,符合大自然的法则,就是正确的,不可能人人完全一样,没有特定的绝对的标准。这也是传统武术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一个例证吧。

所以,我们的网络传播教学以“理”为先,以“练”为其手段和载体。强身健体为目标,文化传播为结果。这是我们的初衷。

啰啰嗦嗦写了一大堆,也不知人家爱不爱看,也不知说明白了没有。反正,这是我们的心里话,一直憋着一股劲,没有机会说出来,这次借这个机会,也算表表心迹,也算发发牢骚,不管大家怎么看也好。我们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套一句老话,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